從《中國》出發: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導演手記

2021-01-20 三多堂傳媒

我們的五集系列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還有一個英文名字:

From Chung Kuo to China

Chung kuo 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慣用的威妥瑪式拼音法。當人們面對一個陌生的名詞,不解其意時,便直接用拼音將其拼出。四十多年前,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紀錄片《中國》的英文名字就是Chung kuo。

這個暗喻著陌生感的名字,就是我們系列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的策劃開端。



從Chung Kuo到China,從對望到交融,中國與世界共同努力了四十餘年。

為了呈現這樣的努力,我們將描繪歷史的雄心潛藏在細膩的鏡頭背後,最終把畫面留給了那些富有生命印象的個人。

他們積跬步以至千裡,用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互動,匯聚起文化交融的大江大河。


在第一集《尋找<中國>》的故事中,義大利人老高(全名:Gabriele Battaglia 加布裡埃爾·巴塔利亞),以記者的身份來到中國生活。他帶著兩代義大利媒體人的好奇與期待,踏上了尋找《中國》之旅,去尋找那些出現在紀錄片中的人們,如何用記憶拼湊起一個遺落在四十年前的奇妙故事。


相關焦點

  • 《東向大海》導演手記——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煉成的?
    東海浩渺 我只取三瓢飲——《東向大海》總導演手記(文/黃小裕)兩年前,我突然被委以領銜創作集團大型紀錄片工程「東西南北中」之「東」的任務,當時內心不但沒有驚喜,反而是比較拒絕的,原因有三:一、從業20多年,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於光影可鑑的新聞人,從專注於輿論監督、新聞調查,到創意新聞行動,再到主創新聞評論、大型直播,早就習慣了每天在風頭浪尖追逐新聞熱點的節奏
  • 《二十二》到《航拍中國3》紀錄片為何冷熱兩極
    帶給觀眾諸多思考的《二十二》之後,郭柯導演介紹了最新紀錄電影《小天》的拍攝情況。同時,他表示由於國外疫情原因,原赴美拍攝計劃延後進行。大銀幕上的精彩仍需等待,小屏幕上的優秀紀錄片作品「後浪」洶湧。《舌尖上的中國》之後,國產紀錄劇集片迎來一波製作、播出熱潮。 「2700多年的古城,600多年前的聽雨樓,不僅聽見雨聲,還聽見平遙人的鍋碗瓢盆,喜怒哀樂。」
  • 導演程工:中國紀錄片的問題是缺少真正厲害的大哥!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正是已在紀錄片行業內浸淫十多年、並推出過多部優秀作品的程工。 作為一名職業型導演,程工明顯秉持著一種「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原則,因為儘管他拍攝製作了諸如《舌尖上的中國》《進藏》《極地》《生活萬歲》《原聲中國》《丹程》等一系列高品質、高口碑的作品,但他卻鮮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即便是在網絡上檢索他的訪談內容都寥寥無幾。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讓世界了解中國
    中國——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中,探尋美的歷程,才能明白植物世界裡的驚奇與求存;追隨萬裡,感受綿延不絕的生命傳遞,才能明白植物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由北李成才導演執導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扶貧紀錄片,感慨記錄了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
    2021年元旦前夕,近1.5億歐洲觀眾觀看了中國紀錄片《中國減貧: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該紀錄片由解讀中國工作室出品,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知名紀錄片導演藤田淳夫執導。
  • 「願我的鏡頭拉近兩國人民的距離」——訪紀錄片《魅力中國》導演...
    曾在中國與阿根廷同步播出的紀錄片《魅力中國》由兩國國家電視臺聯袂打造,記錄了中國都市的高速發展和時尚繁華,也展現了中國西南腹地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多元文化。該紀錄片共120分鐘,分上下兩集。該片導演阿里爾·皮魯索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紀錄片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許多觀眾在觀看後打破了對中國的慣性思維,紛紛為如今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點讚。「紀錄片中,來自阿根廷和中國各行各業的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講述他們眼裡中國不斷進步的偉大曆程和不斷取得的巨大成就。」
  • 紀錄片《人類》導演:我想拍攝中國城市裡的農民工
    中新社天津10月23日電 (記者 張道正)法國著名攝影師亞恩·阿爾蒂斯·貝特朗23日晚在天津說,「我個人非常關注中國城市裡的農民工,希望能拍攝一部關於他們的電影,尤其希望能拍攝更多關於中國婦女的鏡頭。」  亞恩·阿蒂斯·貝特朗是一位以航拍世界各地地景聞名的法國攝影師、記者和環保人士,生於巴黎。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廣協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陳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趙捷,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藝術總監應啟明,文匯報《文藝百家》主編邵嶺,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嗶哩嗶哩紀錄片出品部高級顧問朱賢亮,紀錄片導演趙青等業界專家學者與主創團隊進行了深度交流,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主持會議。
  • 瑞士導演為何要拍中國鬼片?
    董特寧對他的中國紀錄片並不滿意:預算有限,他一人身兼導演、劇本、攝影,行程也壓縮到12(董特寧供圖/圖)瑞士導演董特寧(本名多米尼克·奧瑟寧·吉拉德)計劃2015年拍一部中國的鬼片,純商業操作,「找中國的電影公司,面向中國的院線觀眾」。董特寧曾以驚悚片導演的身份聞名好萊塢。據《好萊塢報導》雜誌的數據,1989年他執導的《月光光心慌慌5》全球淨賺5600萬美元。
  • 九集紀錄片《中國醫生》開播
    2月7日晚起,九集大型醫療人文紀錄片《中國醫生》在安徽衛視開播。紀錄片製作組歷時兩年,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通過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醫患故事,真實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
  • 同行回顧陳虻時代:中國紀錄片應關注現實當下
    2013年1月,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徐泓教授編著的《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一書出版。這本從紀錄片出發的哲學書,匯集了陳虻生前在央視評論部的審片經典言論、講座精華、報導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陳虻總結出的紀錄片從觀念到方法、從欄目化管理到新節目研發的思想精華。2013年5月1日,《東方時空》開播20周年。
  • 導演手記:童蕾
    導演手記:童蕾 時間:2020.11.28 來源:光影星播客 分享到:
  • 混沌:一部被禁的中國紀錄片
    ——周浩周浩是貴州人,當「記者型」導演之前,在新華社和南方周末都上過班,34歲開始「找自己」,有了之前的「社會」沉澱,所以他拍的紀錄片,個人風格鮮明。今天要說的片子,就是他導的《大同:中國市長》,拿了2015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是……哦,豆瓣沒有評分,或者說,它曾經有過:9分,還不錯。
  • 周總理批准的《1958年的中國》紀錄片播出!公知卻造謠是美國CIA拍攝
    最近有一個珍貴全彩紀錄片《1958年的中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對這一時期大家都是帶有探索和求知的感覺。這個拍攝於1958年的紀錄片詳細而真實地記錄了北京、天津、瀋陽等城市以及郊區農村的大躍進運動,力求探索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及其文化變遷,對糧食產量放衛星和全民大煉鋼鐵等均有所記錄,此片沒有政治敏感性,是難得的歷史文獻紀錄片。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當天,這些作品的總導演、製作人逐一介紹作品,這些涉及文化歷史、自然地理、社會現實、科技探索四大類題材的新作,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反映了高速發展中的美麗中國。    反映雄偉壯麗的自然生態    剛剛收穫《超級工程》第三季熱播碩果的導演李炳,這次帶來了一部呈現神秘、壯闊、活力中國海的紀錄片《中國海洋》。這部作品耗費3年時間完成前期拍攝,用自然篇、政論篇兩部分,記錄、論述了中國海洋內的七八十種海洋生物。
  • 白玉蘭獎名單揭曉,中國紀錄片《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
    在白玉蘭頒獎典禮上,一系列優秀的電視作品獲得表彰,其中也包括兩部紀錄片作品:來自中國的《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來自德國的《人類紀元——人類的崛起》摘得最佳系列紀錄片獎。其中《熱流》的獲獎,也是白玉蘭獎歷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單集紀錄片獎項的中國作品。
  • ...如期舉辦|賈樟柯|中國紀錄片|netflix|中國國家地理|威尼斯電影節
    來源:realscreen小編有話說:小編已經默默拿出筆記本記下這些精選的紀錄片啦,你還不趕快動起來?4.賈樟柯參與「空間」國際拍攝計劃的短片《來訪》上線4月22日,賈樟柯導演以新冠疫情為背景創作的短片《來訪》上線,作為他參與「空間」國際拍攝計劃的作品。
  • 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登陸央視 呈現前所未見的中國
    日前,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原創自然類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的首映禮上,大氣磅礴的畫面,引人入勝的動物故事,引得在場觀眾不住讚嘆。為了這部片子,總導演李文舉離開正在上初中的女兒一去便是5年之久;同樣為了這部片子,總攝影師王路曾多次身處險境,用他們的話說,「我們都是《動物世界》迷。」
  • 中國紀錄片30年:影像如何打撈我們的記憶
    (受訪者供圖)  1990年是值得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一年,那一年張元導演並獨立籌資拍攝的電影《媽媽》面世,吳文光也製作出紀錄片《流浪北京》。中國民間擁有了用影像表述自己的可能性和方法論,它的意義到現在依然沒有被討論窮盡。  其實,在創作之初,很多人對「獨立」「紀錄片」等概念都很陌生。張元回憶,當他在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第一次聽到「獨立」這個詞的時候,感到「很害怕」。吳文光也是參加了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紀錄片。
  • 《航拍中國》第二季亮相2018年央視紀錄片巡展
    重磅大片精彩巡展紀錄片受眾調查數據顯示,CCTV-9 在平臺影響力和內容品質方面獲得了觀眾高度肯定,國家級紀錄大片和國際級紀錄大片的節目品質是觀眾最突出人口的地方。本次活動中,頻道精選兩部超級IP《航拍中國》和《如果國寶會說話》拉開了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系列巡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