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開始學函數其實並不難。
首先要搞清函數是什麼?
1,書面解籜自變量因變量讓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簡單說吧,函數就是一種規律規則運算,每一個函數式就表示一種規律規則運算公式,是符合這一運算規律規則的無數算式的集合。它與初二之前的數學不同在於它是活的動態的變化的,怎麼說呢?
比如說一個人一天工資100元,兩天工資多少元?一個未知量求兩天的工資和:100X2=200,這就是學函數之前的數學,解答一個未知量得到一個結果。
2,但是現實中的問題往往複雜得多。一天百元,兩天多少,三天多少,四天多少,...N天多少,那麼無數天收入怎麼列舉出來呢?算式一輩子也寫不完吧。
3,我們會發現按照一天百元這個規則,收入=百元X天數(如果用y=收入,x=天數,每天收入百元)就會得到公式:y=100x,它反映的是在一天百元的規則條件下,收入和天數之間關係的一種計算規律規則的公式。一個式子就能體現在x取任意天數,y就會得到唯一一個對應的收入無數式子的集合。我們想要知道多少天收入,把天數代入函數式就可對應得到,這就是函數,要學會用動態變化的觀點來看數學問題,這是跟初二以前數學最大不同,也是很多同學覺得函數難學的問題所在。
其次要結合函數圖像理解函數表達式,理解函數的係數和常數項與函數圖像的關係。如一次函數y=Kx十b,K≠0為什麼?因為0乘以任何數等於0,也就是x取任何值與0相乘都等於0無意義。
1,K與函數圖像有什麼關係?一次函數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像是一條直線,K就是斜率即直線的傾斜程度,K取正或負時,直線的大體走向即函數的增減性(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直線圖像是斜上還是斜下,大體經過哪幾象限)。
2,b是在y軸上的截距,當b=o時,直線過原點,當K取正時,圖像經過一,三象限;當K取負時,圖像經過二,四象限。
當b為正時,y軸截點在正半軸,K為正時過一,二,三彖限;K為負時過一,二,四象限。
b為負時,y軸截點在負半軸,K為正時過一,三,四象限;K為負時過二,三,四象限。
3,看到一個一次函數表達式,你能大致知道函數的增減性即走向不,知道函數經過哪幾個象限不,知道一次函數直線與x軸y軸的交點不,知道交點坐標不?
最後,再厲害的數學天才也要多想多做,開始學函數一定要多畫函數圖,充分理解函數與函數圖像的關係,特徵。多做函數解答練習。所謂熟能生巧,也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