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史鐵生:情人們應在夏天失戀,不然對不起愛情

2021-01-08 聲境界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

喜歡與愛的差別

節選自丨《自由的夜行》

喜歡但是不愛,愛卻又並不喜歡,可見喜歡與愛並不是一碼事。喜歡,是看某物好甚至極好,隨之而來的念頭是:欲佔有。愛,則多是看某物不好或還不夠好,其實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隨之而得的激勵是:願付出。

把喜歡當成愛,易使貪賊冒充愛者。以為愛你就不可以指責你,不能反對你,則會把愛者誤認為敵人。所以,萬不可將喜歡和愛強綁一處。

愛情也會有貪圖嗎?譬如傍大款的,哪個不自稱是「愛情」?愛國者也可能有什麼貪圖嗎?從古到今的貪官,有誰不說自己是「愛國者」?上述兩類都不是愛而僅僅是喜歡,都沒有「願付出」而僅僅是「欲佔有」。喜歡什麼和佔有什麼呢?前者指向物利,後者還要美名。

愛情,追求喜歡與愛二者兼備。二者兼備實為難得的理想狀態,愛情所以是一種理想。而婚姻,有互相的喜歡就行,喜歡淡去的日子則憑一紙契約來維繫,故其已從理想的追求降格為法律的監管。

人與人的差別

節選自 | 《病隙碎筆》

我曾經寫過:人與豬的自然差別是一個定數,人與人的心理差別卻無窮大。

所以,人與人的交往多半膚淺。或者說,只有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向複雜,人與人就是相互的迷宮。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處境。

我常常感到這樣的矛盾:睜開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惡;睜開夜的眼睛,才發現其實人人都在苦弱地掙扎,惟當互愛。當然,白天的眼睛並非多餘,我是說,夜的眼睛是多麼重要。

人們就象在呆板的實際生活中渴望虛構的藝術那樣,在這無奈的現實中夢想一片淨土、一段完美的時間。這就是宗教精神吧。

在這樣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著向著神皈依的時間裡,塵世的一切標準才被掃蕩,於是看見眾生都是苦弱的,歧視與隔離惟使這苦弱加重。

那一刻,人擺脫了塵世附加的一切高低貴賤,重新成為赤裸的亞當、夏娃。生命中必須有這樣一段時間、一塊淨土,儘管它常會被嘲笑為「不現實」。

但「不現實」未必不是一種好品質。比如藝術,我想應該是脫離實際的。模仿實際不會有好藝術,好的藝術都難免是實際之外的追尋。

當然,在強大的現實面前,這理想只能是一出非現實的戲劇,不管人們多麼渴望它,為它感動,為它流淚,為它呼喚,人們仍要回到現實中去,並且不可能消滅這懲罰之地的規則。

四季的差別

節選自 | 《四季歌》

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

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春天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

以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揚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鏽,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隻羽毛蓬鬆的老麻雀。

以聲響來對應四季,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譁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簷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以心緒對應四季,春天是臥病的季節,否則人們不易發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裡失戀,不然就似乎對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面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並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裡,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過黴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並不發出的信。

朗讀者

高昂

中華文促會語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華文促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山西省朗誦藝術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懂點技術懂點節目也懂點播音

傳統媒體資深從業者

愛說真話、實話、大白話

「聲境界」公眾平臺創辦人

相關焦點

  • 電影《失戀33天》:這四個愛情道理,希望你能懂
    33天#再一次看《失戀33天》,發現有很多愛情金句,這部電影不止適合失戀的人看,也適合那些在愛情中的人們看,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每一個人或許都會經歷失戀的時刻,但每個人對待失戀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會卑微挽留,有些人會瀟灑放手。其實,失戀並不可怕,怕的就是失戀後你不再相信愛情,或者還對上一段感情有所幻想。電影《失戀33天》告訴你,這四個愛情道理,希望你能懂!
  • 史鐵生:愛情問題
  • 史鐵生:靈魂的重量
    但是匆忙中它聽差了,靈魂不死的難於證實並不見得對它是個好消息,那只是說,科學在這個問題上持棄權態度。科學明白:靈魂的問題從來就在信仰的領域,「證實」與「證偽」都是外行話。推薦閱讀《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是史鐵生四年來的第一部新作。
  • 史鐵生這樣談生死觀
    作家史鐵生(1951-2010)攝影 曾璜2010年2月,史鐵生夫婦與劉慶邦夫婦合影1993年5月,史鐵生與劉慶邦合影在史鐵生辭世兩周年之際,中國作家協會曾組織召開了一場對史鐵生作品的討論會,鐵凝、張海迪、周國平等眾多作家、評論家和學者與會,達成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共識:在這個不應輕言「偉大」的時代,史鐵生無愧於一個偉大的生命,偉大的作家。
  • 最美好的愛情,是無聲勝有聲的默契
    找到一份默契而又美好的愛情,是每個人一生都在崇尚的。試想,兩個人,從陌生到相知,再到相戀。在這段歲月長河中慢慢的到有一天,即便兩人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也能明白對方需要的是什麼,並且在這之前已經給你安排好了一切。這就是所謂令人羨慕的愛情。
  • 史鐵生:「必有一天,我會聽見喊我回去」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他的肝臟捐獻給了一位需要的病人,移植手術成功。史鐵生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 我 與 地 壇 ·文丨史鐵生 一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
  • 不怕死亡怕彩禮,不怕死亡怕失戀,愛情真能超越生命嗎?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但是因為彩禮,算得上因為愛情嗎?不怕生命不再反而怕掙10萬元?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生命在,一切就還在,生命不再,一切皆空。02不怕死亡怕失戀去年7月31日,河南開封。
  • 愛情:這三種控制感情的方式,選對了,就算失戀也沒關係
    或許每個人失戀的時分都會有這樣的狀況。我覺得除了那個人,國際上的一切都毫無意義。我覺得只需他留下來,只需他不與自己分手,那就沒有必要。我不知道一開始我是否投入了太多的錢,或許我是否想在一開始就度過我的終身。不管怎樣,他們全心全意地愛我,他們的真實愛情像洪水相同激烈,所以他們不能輕易停止。
  • 三步助基督徒走出失戀泥沼
    失戀往往是人生功課,生活在大千世界的基督徒有時也不能倖免。一筆名為「牧人」的基督徒特分享了自己的三點看見,對弟兄姊妹很有幫助。基督徒失戀應該怎麼辦?作為基督徒,主是我們得安慰的源泉,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這個非常時期迷失自己,需要外來的幫助,指導我們更好地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 陳小春:失戀的冠軍,苦澀情歌王,怎會有人比過我
    陳小春:失戀的冠軍,苦澀情歌王,怎會有人比過我」唱盡了慘遭愛侶遺棄那些歌,仍然無一首夠震撼,我實際碰到的痛苦苦更多,失戀的故事同樣的折墮,難怪像每首都寫我,你不要跟我爭,爭先唱這最慘的歌。繼「不歡而散」以及「一句到尾」之後,陳小春新歌「失戀王」是他的悲情歌終結篇。他表示,這首歌是自嘲失戀也可以稱王,音樂上雖是為他度身訂造,但他並非唱出心聲,亦不是憑歌寄意唱心聲。陳小春定2003年1月1日元旦在紅館開一場演唱會,現時由於反應甚佳,決定1月2日再開一場。
  • 我的朋友史鐵生
    2010年12月31日,史鐵生去世,那個夜晚,被朋友們沉痛地命名為「弦斷之夜」。 ,在史鐵生七年祭日到來時,她寫下了這篇回憶舊友的文章。慢慢才知道,為了減輕腎臟的負擔,他常需要忍受著乾渴的折磨,在夏天尤其痛苦。我還悄悄地問過鐵生:「你幹嘛也不跟你爸說說話啊?」他笑笑,用手捋著頭髮,有點兒難為情地說:「嘿嘿……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們倆都不是愛說話的人。」 臨走前,我問起鐵生的病,可能不該問,可似乎也不該不問。說起那些往事的時候,鐵生的手裡拿著一支菸捲,我趕緊找到打火機遞過去。
  • 沒有癒合不了的傷口,只有作繭自縛的理由——失戀不代表失去一切
    「你要的全拿走,把回憶化成空,不要在乎感受……」小月在失戀後,一個人躲被窩痴痴傻傻地反覆哼著傷感的情歌。三年的感情付出,換來的是被厭惡與拋棄,甚至在最後的時刻,看到他被雨水打溼的臉龐,小月忍不住佛手想為之擦去,也被他厭惡地躲開了。那厭惡的表情說明了一切,他不愛自己了。
  • 《十二夜》中的珍妮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走出失戀的陰影
    於是乎,我們時常問自己,什麼才是愛情。或許,在《十二夜》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夠找到關於「愛情」的答案。年輕貌美的空姐珍妮,在一次聚會上邂逅了年輕有為的工程師艾倫。剛剛失戀的珍妮被幽默風趣的艾倫所吸引,就這樣,兩個人開始了他們的愛情。熱戀中的二人十分親密,他們進入彼此的生活中,每天都如膠似漆。
  • 《命若琴弦》:史鐵生荒誕故事表象下隱喻的生命本質與超越意義
    ——史鐵生。史鐵生(1951-2010),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史老在最狂妄的年紀與輪椅結了緣,之後就病痛不斷,但在病痛面前他沒有選擇妥協與抗爭,而是選擇與之和平相處。
  • 史鐵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史鐵生的第一輛輪椅,是父親和鄰居一起設計、找材料,再拿著各種零件找地方焊接,最後自己安裝而成的。有了它,史鐵生就可以從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裡出來,在院子裡自由活動。癱瘓後的他一邊寫作,一邊找工作。史鐵生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正是我想像的樣子。」1989年,史鐵生和陳希米於結婚了。那一年,史鐵生38歲,陳希米28歲。從此,陳希米就成了他的雙腿,代替他去尋找世界的美好。
  • 失戀後的自我療傷:
      說實話,這個方法對於失戀後的壓抑來說不失一個有效的方法,因為失戀後恢復的過程是一個比較  漫長的過程,在一定的時期當中必定有個累積到無法排洩的過程,通過大聲吼叫,可以在相當大的   程度上減輕壓抑感.在心情煩躁的時候聽聽音樂,放鬆下心情.
  • 每周只讀一本書 · 集中營的真實愛情故事,講述黑暗中未泯的人性
    視頻製作 曹欣宇、解說 穆暮、插畫 杜子騰這是納粹統治下依舊熱烈的愛情,與不曾消失的希望。凡是與二戰有關的故事,都逃不黑暗時代的人性與希望這種話題。澳大利亞作家希瑟·莫裡斯根據好友拉萊·索科洛夫的親身經歷,寫了本《奧斯維辛的文身師》。
  • 潛水、愛情、探險《飛魚的夏天》:關於潛水的一部愛情影片
    「這世間的愛情,應該有無數可能,就算飛鳥和魚,也有交集,因為有一種魚,叫做飛魚。」它講述了兩個時空的愛情、付出、成長……這是一部動作探險愛情片,具有潛水、探險、尋寶、戰爭等元素,將海的美和愛情的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9月1日,由長安傳奇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尚世星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飛魚的夏天》電影推介會在西安舉行。推介會上,編劇、導演劉毅攜製片人王鶴鳴、王振濤給觀眾介紹關於《飛魚的夏天》項目的詳細內容。
  • 獨家網友影評:《失戀33天》火得有點離譜!
    《失戀33天》在映前宣傳策略上值得注意的有二,一是有效地利用了粉絲效應。《失戀33天》本是一篇在豆瓣網上連載成名的網絡小說,擁有大量的小說粉絲,選這個題借的就是這個勢,路數跟張藝謀前年拍《山楂樹之戀》一樣,只是《失戀33天》的粉絲更年輕。當然片中明星們的粉絲也是必須召喚的對象,所以男主角文章的表演風格被一再拿來說事。談到粉絲就不能不說到網際網路,從某種意義上說「粉絲」是網絡時代特有的產物。
  • 90後女孩失戀割腕自殘 500名網友真情援助(圖)
    女孩割腕後留下的傷口網上發帖的女孩  一名來自重慶的18歲女孩在論壇上發帖,稱自己前不久剛剛失戀在帖子中,女孩描述著自己失戀後的心理變化。她寫到,在用刀片劃破手臂的那一刻,絲毫沒有疼痛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解脫了。  記者看到,帖子中還貼上了兩張割腕時血腥的照片,女孩被割破的左手有一道明顯的口子,依然還冒著血,而地板上一攤紅紅的鮮血看了讓人覺得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