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說明
本節課知識點比較多,但是難度不大,因此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設計如下:
1.藉助情境,引入新知。
結合教材選取的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這個內容引入本課,使學生對相關問題產生思考。
2.探索規律,揭示意義。
藉助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船中的數學知識,讓同類量數據和非同類量數據處在同一平臺上,用除法搭橋,建立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
3.自學合作,豐富知識。
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通過自學及合作探究,總結出「比」的讀、寫法及各部分名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比較發現,建立聯繫。
結合板書,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弄清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及其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明確分數、除法和比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項的方法。
3.在活動中培養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學習重點
掌握比的意義,讀、寫法,會求比值。
學習難點
深刻理解比的意義並能靈活地應用,能夠準確區分比與除法及分數的關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7分鐘)
1.PPT課件出示教材插圖。
(1)指名讀圖片的內容和簡介。
(2)結合圖片提問,怎樣用算式表示兩面旗的長和寬的關係?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也可以用比的形式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方法——比。
二、探究新知(20分鐘)
1.認識同類量的比。
(1)15÷10表示什麼?
(2)引導學生懂得:題中長與寬的關係還可以用比來表示。
(3)讓學生嘗試用比來說出寬和長的關係。
2.認識非同類量的比。
出示教材「神舟」五號軌道運行的信息。
(1)指導學生讀題,思考: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列式?
(2)思考:可以用比來表示嗎?
3.明確比的意義。
總結: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4.組織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內容,討論教材介紹了哪些知識。(比的寫法、解法、各部分的名稱和求比值)
5.探討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與區別。
(1)觀察求比值的過程。想一想比與分數有什麼聯繫。
(2)根據分數與除法的聯繫,想一想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繫。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見課件】
6.討論: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為什麼?
三、訓練深化(9分鐘)
1.基礎練習:完成教材49頁1、2題。
提示:第2題可以轉化成除法進行計算。
2.鞏固訓練:完成教材52頁第1題。
3.例題甲數是乙數的2/5,乙數是丙數的3/8,甲、乙、丙三個數的比多少?
四、總結收穫(4分鐘)
1.老師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2.布置作業。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由陽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