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神經元拉長時間感知

2020-09-21 今日科學

當你忙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但當你無聊的時候,好像一天永遠不會結束。研究人員現在發現,如果反覆暴露在相同的刺激下,特定的神經元會變得疲憊,從而改變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日本水田國家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究所的Masamichi Hayashi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 Ivry在屏幕上給志願者們顯示一個灰色的點,並連續掃描了他們的大腦30次。在「適應」階段之後,參與者再次看到灰斑,但時間長短不同。然後,他們估計物體在屏幕上停留了多長時間。

在一些測試中,視覺刺激在屏幕上出現的時間長度與適應階段相似。參與者往往會對其持續時間做出錯誤判斷,一組參與時間感知的腦細胞的活動減少,這表明神經疲勞。

在近日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中,作者表示,其他神經元的活動沒有改變,這可能會扭曲一個人的時間體驗。(來源:中國科學報 馮麗妃)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0078-20.2020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疲倦神經元拉長「時間」
    本報訊 當你忙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但當你無聊時,好像一天永遠不會結束。研究人員現在發現,如果反覆暴露在相同的刺激下,特定的神經元會變得疲憊,從而改變大腦對時間的感知。日本水田國家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究所的Masamichi Hayashi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 Ivry,在屏幕上給志願者顯示一個灰色的點,並連續掃描他們的大腦30次。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疲倦是一種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這部作品收錄了漢德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13年創作的「試論五部曲」,在《試論疲倦》中,疲倦是一種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在《試論點唱機》裡,追尋逝去之物,在孤獨中思考人生;在《試論成功的日子》裡,成功的意義在於敞開胸懷,完全所心所欲地感受這個世界;在《試論寂靜之地》裡,能帶來心靈慰藉的「寂靜之地」是廁所;在《試論蘑菇痴兒》中,塑造了一個幾乎走火入魔的蘑菇痴兒
  • 對時間判斷錯誤,原來是因為大腦中「時間神經元」疲勞?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種時間觀念的扭曲可能部分是由於腦細胞的疲勞造成的。研究發現,當大腦暴露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太多次時,神經元或腦細胞會受到過度刺激,因而不那麼頻繁活動。然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複雜的,許多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有時慢,有時快。人們直到最近才開始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感知時間的。
  • 樹欲靜而風不止,解密神經元脈衝如何產生感知、想法和動作
    TSIEN博士美國奧古斯塔大學喬治亞醫學院的神經學家Joe z.Tsien博士發現神經元發出的脈衝間隔可以產生感知、想法和動作,並創建了新的神經自信息理論,論文近日發表在《大腦皮層》雜誌上。之前人們普遍認為,神經元通過發出稱作「動作電位」的電脈衝來產生感知、想法和動作。
  • 大腦對時間的彈性感知,竟和強化學習中的獎勵有關
    獎勵如何影響對時間的感知但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強化學習和對時間的感知是如何在大腦中被整合的。喬治梅森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Martin Wiener 說:「傳統上,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是相互獨立的,沒有人問,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是如何和強化學習相互影響的,它們是否共用同樣的神經遞質系統。」
  • 研究稱大腦神經元控制時間快慢感 壓力大過得慢
    獼猴實驗揭示時間快慢的奧秘  大腦神經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  神經元越活躍,感覺時間越快  為什麼人在不同的場合對於時間的感覺不一樣?例如在快樂的情況下,人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則相反。  據英國媒體11月5日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結果表明,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人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 薪資可能影響你對時間的感知
    新奇感是人的記憶中非常突出的一種新體驗,會影響時間感知這一觀點似乎也適用於那些不使用時鐘來衡量時間的文化(許多文化依賴天體、人文和季節事件來標記時間的流動)。「我們的時間感知的確會因環境和參與活動的節奏而有所不同」 ,湖南大學的認知科學家Chris Sinha說。他在亞馬孫部落和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研究 「有事件根據的時間」。
  •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研究還發現,大腦會不斷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和期望,正是這種行為決定了我們的時間感知。  支配時間感知的神經機制還不清楚  對大腦而言,不同的腦區會依靠不同的神經機制來追蹤時間,而支配時間感的神經機制會隨著不同情形發生變化。  過去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在我們感知時間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研究還發現,大腦會不斷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和期望,正是這種行為決定了我們的時間感知。支配時間感知的神經機制還不清楚對大腦而言,不同的腦區會依靠不同的神經機制來追蹤時間,而支配時間感的神經機制會隨著不同情形發生變化。
  • 神經元的突觸聯結集合
    讓我們繼續接下來的文章……單詞的語法,就好像是我們至今仍然所知甚少的大腦的電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加強或減弱了突觸聯結(很多人詢問什麼是突觸,這裡解釋一下,神經元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的接觸部位就叫突觸)的波長,而聯結本身實現了專注、心理連續性和特徵思維模式。
  • 大腦疲憊時,會扭曲時長感知;「牆頭草」的快樂;生酮飲食可能讓你...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環球科學 :「大腦對時間長短的感知或與相關神經元的疲倦程度有關。」
  • 你的預測,如何影響你的時間感知?| Paper Alert
    在感知到運動時,果蠅會立即將身體朝著感知到的運動方向(optomotor turning)轉動。研究人員在向果蠅呈現該圖片後,果蠅轉動的方向與人類感知的錯覺方向一致(下圖B、C)。— PNAS研究人員探究了T4和T5神經元引發這種行為的機制。
  • 神奇的神經元感知:有些人眼中草莓是藍色的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神秘的「神經元感知」,可對顏色產生不同判斷,有些人眼中的藍色可能是另一些人眼中的紅色。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使得科學家們相信當人們看著同一物體時,他們並不會總是看到同樣的顏色。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感知時間的?有意或無意記憶對注意的影響
    通過組合多次XNH掃描,研究人員成像了成年果蠅的腿部,並具有足夠的解析度以對機械感覺神經元進行全面分類,且跟蹤從肌肉到中樞神經系統的單個運動軸突。除了PD外,研究者發現SN DaN和GABA能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條件分析表明,不同的神經精神疾病與神經元特異性基因的不同集合相關,但其匯聚在少突神經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前體之間共享的基因座上。該圖譜通過將SN細胞類型的表達譜與特定疾病的風險相關聯,從而指導了研究者的病因學理解。
  • 發現視網膜中感知光線強度的神經元群體
    他們發現眼睛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分工協作,從而使得特定的神經元經過調節對不同的光照強度範圍作出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9月28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Population Representation of Absolut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Mammalian Retina」。論文資深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F.M.
  • 初探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 —— 感知器
    XOR(對於這個函數,必須用兩層神經元)。  除了輸入之外,偏置(bias)也經常被用於每個神經元,它在通過轉換函數之前被加到輸入的加權和上。權值也經常被應用於偏置上。偏置決定了多少輸入激活(輸入的加權和)才能激發神經元進入興奮狀態。偏置往往被設定為1,而偏置的權值可以通過學習算法加以調整。  不應將單層感知器和單個神經元相混淆。如圖所示的網絡就是一個單層感知器,因為它只由一層構成。
  • 開心時,時間過得快,而有時,時間過得很慢,科學家找到原因了
    我們的時間感可能是我們所有經驗和行為的基礎,但這是一種不穩定和主觀的感覺,像手風琴一樣膨脹和收縮。周圍環境中的情緒、音樂、事件以及注意力轉移都可以為我們加快時間或減慢時間。當在屏幕上顯示圖像時,我們感知到憤怒的臉比中性的臉持續時間長,蜘蛛的持續時間比蝴蝶的持續時間長,紅色的持續時間比藍色的時間長。盯著看的鍋永遠不會沸騰,當我們玩得開心時時光會飛逝。
  • 光譜之石|拉長石
    拉長石(Labradorite)化學性質是由鈉長石(NaAlSi3O8,符號Ab)和鈣長石(CaAl2Si2O8,符號An)組成的類質同象系列,通常用An分子的百分含量來表示斜長石的成分,拉長石屬中性斜長石,An含量50-70%
  • 我國科學家揭示「視覺感知」新機制
    該研究通過在非人靈長類獼猴大腦視皮層V1,V2,和V4三個腦區進行群體神經元和單細胞神經元記錄,探索了靈長類腹側視覺通路中高級腦區是否存在編碼精細視覺的神經基礎以及它與局部和整體視覺感知的相關性。該突破性研究工作揭示了編碼精細視覺的神經元不僅存在於大腦初級視覺皮層V1腦區,而且也存在於中高級視皮層V4腦區,尤其是揭示了在整體和局部的精細視覺編碼中,V4腦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 揭示大腦彈性時間感的原因
    但是數十年的研究表明,神經遞質多巴胺在我們如何感知時間這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巴胺對我們在給定時間段內感知已經流逝的時間,有無數影響,而這些影響可能會引起混淆。當未預期但積極的事情發生時——研究人員稱其為「正預測誤差」,刺激持續時間似乎更長。負預測誤差帶來的令人不快的意外會使得經歷顯得更短暫。「基本上就是說,我們對結果的驚訝程度會系統地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維拉諾瓦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修·馬特爾說。  研究團隊證明,這種模式是定量的,預測誤差越大,感知的時間失真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