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實驗揭示時間快慢的奧秘
大腦神經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
神經元越活躍,感覺時間越快
為什麼人在不同的場合對於時間的感覺不一樣?例如在快樂的情況下,人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則相反。
據英國媒體11月5日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結果表明,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人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大腦神經元
控制對時間快慢的感覺
實驗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家傑弗裡和他的同事布萊恩讓獼猴的眼睛1秒鐘之內在兩個圓點之間來回移動。3個月後,被訓練的獼猴再看到兩個圓點時,已經能在1.0003秒和0.0973秒之間做出反應。
這兩位科學家通過電極,記錄下了實驗時獼猴大腦中100個神經元活動的頻率,發現這些神經元在獼猴執行眼球移動任務時為它們提供了協助。獼猴在訓練時,大腦神經元非常活躍;而在常規的狀態下,獼猴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有所減弱。
這一現象顯示,獼猴能夠通過大腦中神經元的活躍程度對時間「長度」做出評估,如果它們大腦中神經元的活躍度減退,就意味著他們知道一秒鐘的時間到了,眼睛不用進行在兩個圓點之間轉動的任務了。
壓力越大
會感覺時間過得越慢
明尼蘇達大學的這一實驗結果顯示,科學家在未來可以通過大腦中控制時間的神經細胞,來操控人們對時間快慢的感知。這也揭示了為什麼在某一情況下,人們對時間快慢感知的不同。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當一個人處在壓力環境下,大腦中的腎上腺素化學物質分泌會受到影響,於是感覺時間過得很慢。相反,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人們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目前,這兩位科學家正在計劃通過幹擾獼猴對時間認知的實驗,來測試他們已經鑑定過的神經元是否就是最終的「心理時鐘」。據《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