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大腦神經元控制時間快慢感 壓力大過得慢

2021-02-08 搜狐網

  獼猴實驗揭示時間快慢的奧秘

  大腦神經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

  神經元越活躍,感覺時間越快

  為什麼人在不同的場合對於時間的感覺不一樣?例如在快樂的情況下,人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則相反。

  據英國媒體11月5日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結果表明,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人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大腦神經元

  控制對時間快慢的感覺

  實驗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家傑弗裡和他的同事布萊恩讓獼猴的眼睛1秒鐘之內在兩個圓點之間來回移動。3個月後,被訓練的獼猴再看到兩個圓點時,已經能在1.0003秒和0.0973秒之間做出反應。

  這兩位科學家通過電極,記錄下了實驗時獼猴大腦中100個神經元活動的頻率,發現這些神經元在獼猴執行眼球移動任務時為它們提供了協助。獼猴在訓練時,大腦神經元非常活躍;而在常規的狀態下,獼猴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有所減弱。

  這一現象顯示,獼猴能夠通過大腦中神經元的活躍程度對時間「長度」做出評估,如果它們大腦中神經元的活躍度減退,就意味著他們知道一秒鐘的時間到了,眼睛不用進行在兩個圓點之間轉動的任務了。

  壓力越大

  會感覺時間過得越慢

  明尼蘇達大學的這一實驗結果顯示,科學家在未來可以通過大腦中控制時間的神經細胞,來操控人們對時間快慢的感知。這也揭示了為什麼在某一情況下,人們對時間快慢感知的不同。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當一個人處在壓力環境下,大腦中的腎上腺素化學物質分泌會受到影響,於是感覺時間過得很慢。相反,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人們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目前,這兩位科學家正在計劃通過幹擾獼猴對時間認知的實驗,來測試他們已經鑑定過的神經元是否就是最終的「心理時鐘」。據《法制晚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時間快慢奧秘:與大腦神經元活躍度有關
    例如在快樂的情況下,我們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則相反?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讓人們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的時候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人們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 新發現: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控制著壓力下的失眠狀態
    新發現: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控制著壓力下的失眠狀態 2020-09-14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發現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壓力調節可能是治療胃腸疾病...
    科學家發現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
  • 對時間判斷錯誤,原來是因為大腦中「時間神經元」疲勞?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種時間觀念的扭曲可能部分是由於腦細胞的疲勞造成的。研究發現,當大腦暴露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太多次時,神經元或腦細胞會受到過度刺激,因而不那麼頻繁活動。然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複雜的,許多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有時慢,有時快。人們直到最近才開始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感知時間的。
  • 研究發現神經元調控飢餓感機理
    此項研究的參與者,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Rajat Singh說:「我們培育了一批大腦不能發出飢餓信號的老鼠,它們的神經元中缺少產生增加食慾的蛋白,研究發現這些老鼠在挨餓後吃得少了,更瘦也更健康了。這些神經元能感應身體中的營養狀況,告訴身體是吃東西還是不要吃東西。」
  • 聚焦神經元重要研究 解讀大腦奧秘
    研究人員還回答了一個長久以來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運動神經元(脊髓用於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元)比其他神經元更快形成。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共同通訊作者包括UCLA Eli and Edythe Broad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Bennett Novitch以及來自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合作者。該研究可以幫助實現幹細胞向運動神經雲分化。
  • 殘疾猴子利用大腦控制機械手臂:神經元重新組織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有關靈長類動物甚至癱瘓病人通過大腦活動控制機械手臂的新聞不絕於耳。但是,如果是在截肢的情況下,大腦需要如何適應呢?近期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將一個由腦機界面控制的機械手臂應用在了恆河猴身上。
  • 揭示大腦彈性時間感的原因
    眼看著鍋裡煮水,水好像怎麼都不沸騰;而開心的時候,時間又過得飛快。  上個月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三位研究人員對影響我們時間感的因素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見解。他們發現,有證據表明,時間感與幫助我們通過獎勵和懲罰進行學習的機制之間,存在聯繫。
  • 你渴不渴,大腦特殊「渴感迴路」神經元說了算~
    科學家近期對老鼠大腦活動的深入研究或許能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在我們的大腦裡有一個特殊的「渴感迴路」(thirst-circuit),食物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激活這個迴路,而口腔溫度降低則可以關閉這一迴路。此前科學家已經知道,這些大腦細胞可以刺激飲水活動,比如當脫水導致血液濃度升高的時候。新得研究結果顯示了一種更快的反饋模式,可以預測身體未來對水的需求。
  • 《神經元》:大腦中特殊分子控制突觸可塑性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人群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研究來分析哪類神經細胞會控制機體過量攝入高熱量及高能量的食物,基於這一目的,研究人員給予小鼠餵食高脂肪飲食隨後對其密切監測,研究者Alexander Jais表示,僅僅3天的高脂肪飲食就足以在小鼠大腦特殊區域檢測到痛敏肽神經元細胞的活性。
  • 科學家揭示大腦彈性時間感的原因
    情緒、音樂、周圍環境中的事件以及注意力的轉移,都會加速或放緩我們的時間感。當我們看到屏幕上的圖片時,我們會覺得憤怒的臉存在時間比無表情的臉更長,蜘蛛的存在時間比蝴蝶的更長,紅色的比藍色的更長。眼看著鍋裡煮水,水好像怎麼都不沸騰;而開心的時候,時間又過得飛快。上個月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三位研究人員對影響我們時間感的因素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見解。
  • 時間悖論:你的大腦如何創造第四維度
    還有一些腦細胞控制著快速反應的亞秒級時間。布諾馬諾等人已經證明,幾乎任何一組神經元都可以通過重複的放電模式來跟蹤這一亞秒級的時間,這表明所有腦細胞都可能具有同樣的能力。大腦中的秩序然而,這兩種解釋都不能解釋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即時間在流逝,或者我們在經歷事件時仿佛被電流拖著走。
  • 大腦新生神經元:加速你遺忘的「催化劑」
    儘管仍有科學家懷疑這些研究的可信度,但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已經從爭論成年動物大腦是否存在新的神經元,轉向到新生神經元可能具有什麼樣的功能[1]。2011年,哥倫比亞大學的René Hen團隊培養了一種能延長新生神經元存活時間的轉基因小鼠,它們的新生神經元數量也較普通小鼠更多。
  • 大腦精確掌控時間的關鍵機制或找到:神經元調整節奏
    研究人員著重觀察了三個腦區:背內側前額葉皮質、尾狀核、以及丘腦。北京時間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無論是彈奏鋼琴還是揮舞球拍,對於許多活動而言,時間都是重中之重。而科學家表示,他們如今找到了大腦精確掌控時間的關鍵機制,研究顯示,神經元可調整自身的行動節奏,從而在特定時間點完成某一行為,實現對時間的把控。
  • 科學揭秘:大腦為什麼在感知時間的時候有快有慢?
    當觀看屏幕上的圖像時,我們發現「氣憤臉」比「平靜臉」更能拖慢時間、蜘蛛比蝴蝶更能拖慢時間、紅色比藍色更能拖慢時間。越是盯著看,水就越不會燒開。還有就是,「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對參與者而言,獎勵機制與對持續時間的感知確實保持著統一性。當出乎預料的好事發生時(研究人員稱其為「正面預測誤差」),刺激的持續時間似乎變長了。而負面預測誤差帶來的反面刺激,則讓這些經歷顯得較短。
  • 《Nature》子刊:屏狀核通過控制慢波而產生意識
    日本發現大腦的「意識引導者」 為屏狀核,通過控制慢波而產生意識 來源:腦友記BrainUp 試驗設計。 大腦慢波活動是睡眠和休息狀態的特徵,日本RIKEN腦科學中心(CBS)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慢波活動由屏狀核(claustrum)控制,使大腦的沉默和活躍狀態同步。該發現支持了「屏狀核是大腦的『控制室』,注意力得到控制並產生意識的大腦區域」這一假說。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11日的Nature子刊《自然神經科學》上。
  • 成年人的大腦到底有沒有新生神經元?兩個新研究在打架呢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而最近的兩項新研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則互相矛盾:先是《自然》(Nature)期刊的一項研究稱新生的神經元在成年人中極其罕見,甚至根本不存在;幾乎同時,《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 的一項研究卻稱,新生的神經元在從青少年到老年的整個成年階段都存在。誰對誰錯?
  • 改變性格的原理:讓大腦新生神經元
    一個厲害的大腦是怎樣的?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人類的大腦,在小務虛看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如何有目的地讓大腦新生神經元,或者換句話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才能讓大腦更高效的新生神經元。這是小務虛一直研究的方向,在近半年的實踐中,我越來越發現我們是可以有效地有目的地讓大腦新生神經元的。
  • 科學證實,當腦細胞處於「疲勞」狀態時,你的「時間感」會被扭曲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種扭曲的時間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腦細胞「疲勞」引起的。研究發現,當大腦在同一時間間隔內暴露太多次時,神經元或腦細胞會受到過度刺激,從而降低運轉速度。然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複雜的,許多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有時慢而有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