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還是恥辱?我國SCI論文世界第二,撤稿量34%,全球第一

2020-09-30 重慶升學教育

近年來,隨著加大對科研的投入,我國科研實力、論文數量、專利質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我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經居於世界第二位。

SCI論文是衡量一國科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對科研人才價值的重要評價要素,如重慶大學對於發在《科學》、《自然》姊妹刊物論文的獎勵均為10萬元;西北工業大學對於《自然》與《科學》子刊每篇獎勵50萬元;武漢理工大學對於在《科學》、《自然》、《細胞》(Cell)子刊上發表影響因子大於等於10的獎勵10萬元。除此之外,如果有10篇以上的SCI論文,很多高校還可以破格提拔為教授。

這樣看來,我國SCI數量居世界第二,應該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但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接下來所揭示的內容,卻讓我們感到羞愧,甚至恥辱。

根據統計,我國SCI論文的撤稿數量居高不下,也是全球第一。

在今年1月到7月底,這7個月的時間裡面,世界各國撤稿論文有1173篇,而我國有388篇,高達34%。如果把時間拓展到近3年來看,我國被撤銷的SCI論文也有1397篇之多。

通過調查分析,我國SCI論文被撤稿的原因有82種,包括「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其中一半屬於「剽竊」和「偽造」,可見我國論文造假、學術不端是非常嚴重的。



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的後果非常嚴重!

第一點就是阻礙我國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大量的論文造假,學術不端滋生科研腐敗,導致很多科研學者投機取巧,如原上海交大教授陳進晶片造假,騙取國家10多億的科研資金,破壞了我國晶片自主的科研環境。



第二點就是導致很多有志科學家出走。科研環境的惡化,會導致那些一心科研的科學家被排擠,最終遺憾出走,如著名的生命科學家顏寧、數學家許晨陽都因此出走。

造成這種學術不端的原因主要在於學術界的「唯論文論」,把論文和職稱、薪資掛鈎,導致很多心術不正的教授學者投投機取巧,通過抄襲、造假甚至買論文。買期刊。



要想解決論文造假、學術不端,就必須破除唯論文論和加大懲罰力度。

第一,破除唯論文論。學者的晉升渠道論文是一個重要依據,但不能作為唯一依據,應該還要加上具體的科研成果,只有科研成果才能經得起檢測,經得起考驗。

第二,加大懲罰力度。從現有的機制來看,對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並非沒有懲罰,而是力度太小,甚至被網友嘲諷為「自罰三杯,下不為例」。所以必須要加大力度,公開懲罰,通過社會監督讓這群危害我國科研的小丑無處躲藏。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今,我國基礎科學領域面臨著卡脖子的難題,要想實現突破,就必須杜絕科研造假,淨化學術環境,讓科學家踏踏實實的搞科研,突破壁壘。



相關焦點

  • sci論文世界第二,撤稿率是世界第一,我們應該驕傲還是羞恥?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我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經居於世界第二位。SCI論文就不再詳細介紹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應該是人盡皆知。他是衡量一國科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對科研人才價值的重要評價要素。而我國SCI數量居世界第二,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我國論文撤稿量達到三分之一,全球第一,三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就是每三篇裡面就有一篇有極其嚴重的問題!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為世界榜首
    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於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佔世界 44%。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44.0%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佔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SCI論文撤稿佔到所有撤稿的44.0%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需引發關注
    ,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2017-2019 年間,國人一共貢獻了 2717 篇論文,佔總數的 82.7%。這得貢獻多少RMB啊···· 其中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發文量較大。 撤稿的理由有些是作者自己發現手稿有誤的自行撤回;也有稱是作者發現實驗設計存在缺陷,所以撤稿;作者對論文的錯誤不予回應而導致的撤稿佔到絕大多數。這種不予回應的理由十分耐人尋味。
  • 中國發布了全球最多的論文,也貢獻了最多的撤稿
    中國學術界的撤稿情況到底如何?撤稿的原因又是因為什麼呢?發文大國,也是撤稿大國 2018年新年之際,中國又多了一個「世界第一」的頭銜: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統計的數據,中國首次超過美國的科學出版物總數,躍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國科技論文發文量還在印度之下,不足美國的三分之一。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近幾年發生多起我國醫學領域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被集體撤稿的事件,給中國醫學界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經歷了歷史上首次撤稿後重發事件,撤回的文章截至今年6月初已被引用超過3300次。
  • 全球英文論文撤稿突破2萬大關 中國撤稿佔據半壁江山
    今日,全球撤稿資料庫中的英文論文撤稿數量突破2萬大關,其中中國學者論文撤稿數佔了50%以上。篇,已超過全球英文論文撤稿總數的一半,幾乎是全球每2篇撤稿中就有一篇涉及中國學者。雖然中國和美國英文論文發文總量差不多,但近五年來中國年度撤稿數幾乎都是全球排名第一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
  • 與名校學者合作,撤稿的機率是高還是低?
    從1985年的0.4篇/1萬篇到2010年的4篇/1萬篇,25年間全球撤稿比例增長10倍。中國的國際期刊撤稿佔比過高,被撤文章全球佔比約為其科研產出全球佔比的三倍。最後,這些論文都因為造假而被撤稿。合作 vs 撤稿:責任分散還是內部監督?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江蘇大學一教授抄襲本科畢業論文,涉事作者強烈反對但仍被撤稿
    4 月 8 日,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主頁上掛出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 2015 年的論文被撤稿。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戴美鳳教授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
    導讀: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而最近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單發布:美國一共有113臺上榜,日本有34臺上榜,而中國一共有217臺上榜,中國超級計算機上榜的數量排名全球500強榜單的榜首,這也非常的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記者調查:撤稿風波後發一篇SCI論文有多難?
    記者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4家國外研究機構,其中涉及浙江的醫院和高校有12家,涉及32人。  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介紹,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在我們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後,他們確認並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