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鄧明科教授團隊
研發的「可彎曲混凝土」
亮相央視CCTV-2《創業英雄匯》欄目
鄧明科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高延性混凝土研究所所長。2008年,汶川8級大地震使無數房屋瞬間倒塌,鄧明科作為專家之一深入汶川災區現場進行危房排查,「我當時是第一批到地震現場的,身為四川人,看到家鄉被毀的場景,無法用語言描述內心的感受。老舊建築倒塌,讓我意識到研究房屋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後,我國重新修訂了《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對房屋建築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後,鄧明科團隊「十年磨一劍」,經過上千次試驗,研發出可「彎曲」的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抗裂的特點。材料中加入高強韌性的專用纖維,拉伸變形可達到普通混泥土的200倍以上,用它加固的磚牆,抗衝擊和抗倒塌能力可以提高十倍以上,可用於危房加固等場景。鄧明科稱,這種材料加固的房屋可抗10度大地震,已加固超萬棟建築,他希望天下百姓住房能更安全。
「2000年以前的房屋絕大多數都是砌體結構,存安全隱患,安全性達不到現有國家標準,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是最好的防範方法,今年應用針對農房加固將有上千個。」鄧明科說,此外,還應用在中小學校舍加固、修繕文物以及在新建房屋的防水上。
按照此前的實驗數據,加固1000平方米的建築物,只需要60噸高延性混凝土,相比普通的混凝土,工藝簡單了,只要在磚牆表面抹上一層10~20毫米就行,人工費也降低了,能節省三分之二以上材料,工期縮短了70%,節省30%造價。
鄧明科說,此前在一次龍舟比賽中,用高延性混凝土製作的龍舟只有2毫米厚,也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
去年央視《創業英雄會》來西安選人,今年8月10日,鄧明科團隊去北京錄製節目,節目10月9日播出。節目現場,鄧明科準備了一塊普通混凝土板、一塊高延性混凝土板和500公斤的砝碼,進行了加載對比實驗。
(普通混泥土板)
主持人親自測試承載力
站上一塊普通混泥土板
出現折斷開裂
隨後又站上一塊同樣大小的高延性混泥土板
完好無損
在加了400公斤砝碼後
產生了明顯的彎曲但仍無折斷
(可「彎曲」的高延性混泥土板)
據介紹
這種材料目前主要應用於砌體房屋的加固
可大量用於老舊小區改造
鄧明科團隊也在為拓展更多應用領域做基礎性的技術儲備
而在節目中
鄧明科給出了2.5%的股權出讓比例
希望融資1000萬元
實際現場獲得1100萬意向融資
這也意味著
該項目的市場估值高達4.4億元
10月11日上午,記者見到鄧明科,在他看來,創業節目其實是一種科普,把專業的東西通俗化地講解給大眾。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的房屋,可以經受住十度大地震的考驗。
目前,高延性混凝土已獲得78項專利,其中20項發明專利,加固技術已在28個省市試點應用,近千個項目中發揮作用,成為國內7個省市的技術標準,對解決我國農村貧困住房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下一步,鄧明科還打算將高延性混凝土應用到路面橋面修復等方面,「最大的願景,是讓地震時不再有房屋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