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丨精原細胞瘤|血管|精原細胞|-健康界

2020-11-27 健康界


討論   

李廣明:左側盆壁腫塊,密度相對均質,可見斑片狀壞死及點狀鈣化,增強中度強化,可見線樣強化。疾病譜有CD,sft,鞘瘤,精原細胞瘤。CD,圖像期像不全,強化方式看不清,CT上強化不夠。sftt2信號太均勻,未見低信號。鞘瘤,ab區不太明顯。精原細胞瘤,年齡稍大了一些,基本徵象符合,特別是纖維間隔強化及引流靜脈 提示精原細胞瘤可能性大。綜合考慮精原細胞瘤>CD>sft>鞘瘤

席晶:左側盆腔佔位,病變與乙狀結腸關係密切,但是未見明顯腸梗阻,沒有腸道病變臨床症狀,暫不考慮腸管來源,除外間質瘤,病變比較大,囊變壞死不明顯,也不符合。病變CT等密度,與肌肉密度相似,邊界清,周圍未見滲出,增強中等漸進性強化。MR呈等T1長T2信號,強化明顯。考慮SFT、韌帶樣纖維瘤、IMT。  

歐鴻儒:左側盆腔腫塊,位於骼血管前排除好腹膜後神經源性腫瘤,最好能拉寬窗位了解病灶是否位於腹橫筋膜前外還是後,如果前可排除腸道來源。再次了解有無隱睪,排除生殖細胞腫瘤,精源。如果這些都不是,首先考慮SFT,畢竟A期可見鹿角血管分支。鑑別DF,CD。IMT周圍模糊不明顯、  

邱勇剛:定位腹腔腸繫膜(筋膜前推),實性腫塊,病灶比較圓,密度信號相對均質,內部小片囊變壞死,T2高信號且周圍伴滲出,增強內部迂曲粗大血管,中度延遲強化。考慮為偏良性腫瘤。疾病譜SFT、IMT、DF、神經鞘瘤、CD、精原細胞瘤。引流靜脈(生殖靜脈)增粗。支持精原細胞瘤。  

趙德利:富血供強化明顯,其內少量壞死,無鈣化,邊界清晰,T1和T2無反常信號,整體信號較均勻,SFT(孤立纖維瘤),其次透明血管型CD(巨淋巴結增生),影像改變更符合CD,但是個頭略大,所以SFT放第一,GIST形態不符,壞死也少了些。  

魏秀紅:左側盆腔佔位,病變比較大,囊變壞死不明顯,內示點狀鈣化,部分層面與腹直肌分界欠清,增強動脈期可見多髮漂移血管,增強中等漸進性強化,首先考慮孤立性纖維瘤,不排除韌帶樣纖維瘤,周圍有少量滲出,cd不能完全排除。  

秀莉:左盆壁腫塊,邊界清晰規整,密度相對均勻,少許低密度壞死,點狀鈣化,輕中度強化,內見線性血管樣強化。T1低信號,T2高信號,考慮精原細胞瘤,臨床未見提供隱睪病史,需要鑑別SFT,CD,鞘瘤  放大鏡:左下腹腫塊,邊緣光整,CT呈軟組織樣密度,增強掃描並可見強化,並可見血管穿行,但MRT2信號較高,增強基本同CT,邊緣可見局限性突出,MR是否預示腫塊粘液成分較多?考慮1粘液脂肪肉瘤?2陰睪癌變?3SFT?   

相關焦點

  • 精原細胞瘤能治好嗎?
    核心提示:精原細胞瘤從臨床上來看所有的病例治療效果都是不錯的,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癌細胞是不是轉移到了肺部,如果沒有轉移到肺部說明病情還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如果轉移到了肺部就非常嚴重了,通常5年的生存率達到了86%。
  • 睪丸丨精原細胞瘤
    李廣明:考慮精原細胞瘤,診斷依據有:1,中年男性2,腫瘤引流靜脈為生殖靜脈3,矢狀位病灶向精索延伸4,多結節改變5,平掃密度相對均質,增強輕中度強化邱勇剛:這個地方是睪丸下降過程中的位置,年輕男性,得先看看睪丸還在不在,排除下隱睪,其次隱睪基礎上發生的精原細胞瘤也高度懷疑。
  • 見過大腦中的精原細胞瘤嗎?
    術後病理:瘤細胞呈片狀、小葉狀分布,大小一致,似原始生殖細胞,核大,泡狀,核仁明顯,胞漿透明,間質可見淋巴細胞浸潤於纖維血管間隙,免疫組化示胎盤鹼性磷酸酶(+),病理診斷為顱內精原細胞瘤。精原細胞瘤多發生於睪丸,其超聲表現常為實性低回聲團塊,而顱內精原細胞瘤相當罕見,此病例囊實性團塊的超聲表現也與發生在睪丸內的精原細胞瘤十分不同,那麼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好發於年輕男性的腫瘤——精原細胞瘤
    對於精原細胞瘤目前病因仍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原因相關:1、隱睪:有腹腔隱睪的惡變率是正常人的3-14倍。睪丸生殖細胞異常、溫度升高、血供障礙、內分泌失調、性腺發育不全與隱睪惡變有關。2、先天性睪丸功能障礙:睪丸下降不全容易產生惡變。3、遺傳:有人統計,有15%的患者近親屬中有腫瘤惡性病史。
  • 【 重溫經典 】精原細胞瘤
    術前診斷:右側睪丸生殖細胞瘤,腹膜後多發淋巴結轉移。討論原發睪丸腫瘤大多數為生殖細胞源性腫瘤,多為惡性,佔95%,包括精原細胞瘤、胚胎瘤、畸胎瘤、絨毛膜上皮癌。以精原細胞瘤最常見,約佔40%。
  • 從精原細胞瘤形態學出發解讀睪丸生殖細胞腫瘤(一)
    因此,睪丸切除後、形態學為純粹精原細胞瘤的患者如AFP持續升高,則很可能對應在轉移灶有卵黃囊瘤分化;這並不意味著對原發腫瘤取材不足、或病理醫師的疏漏。形態學為純粹精原細胞瘤、但術後AFP仍輕度升高的病例中,有些可能對應腫瘤內有極小灶的卵黃囊瘤分化,但這樣的病例其生物學行為也和純粹的精原細胞瘤相似。精原細胞瘤和胚胎性癌有時候很難鑑別。
  • 犬精原細胞瘤判讀解析
    (1)發病率、年齡、品種精原細胞瘤是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絕大多數發生在睪丸,也可以發生在腹部、縱隔等部位。在犬種最常見易患品種包括古代牧羊犬、西伯利亞哈土奇犬、獵狐梗、挪威獵鹿犬、大丹犬、薩摩耶犬、鬥牛犬、荷蘭獅毛犬和魏瑪獵犬。18%的精原細胞瘤為雙側的,34%為隱睪。前列腺疾病、肛周增生、肛周腫瘤和會陰疝等會增加發病風險。
  • 告訴大家精原細胞瘤能治好嗎?
    核心提示:精原細胞瘤是屬於睪丸腫瘤的一種類型,佔據著全部睪丸腫瘤的60%,比例還是挺大的,患者最想知道的還是精原細胞瘤能治好嗎?精原細胞瘤5年之內的生存率還是蠻高的,達到了95%,所以大家被診斷為精原細胞瘤心情不要過於緊張。
  • 隱睪繼發精原細胞瘤
    圖2 包塊內部回聲欠均勻,可見散在細點狀回聲及斑片狀強回聲病理:精原細胞瘤。討論:    睪丸腫瘤分生殖細胞腫瘤和非生殖細胞腫瘤兩類, 前者佔睪丸腫瘤的極大多數,約95%為惡性, 其中精原細胞瘤最多見,胚胎癌次之。異位或未降入陰睪的睪丸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另外睪丸外傷、感染、性病也可能與腫瘤的發生有關。隱睪的腫瘤發病率為正常人睪丸腫瘤20-40倍[1]。
  • 【科普】小兒母細胞瘤 悄悄生長的痛
    小兒母細胞瘤是一系列疾病,是常見的小兒惡性腫瘤,多為胚胎性腫瘤,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 關注孩子的腹部情況 位於體表的腫瘤往往一眼就能看到,但是孩子的腫瘤很多是位於腹腔、盆腔、腹膜後,等發現腹部明顯腫大時已是晚期,因此在孩子熟睡、給孩子洗澡、換衣服時,家長要經常摸摸孩子的肚子。
  • 睪丸精原細胞瘤是什麼
    核心提示:  睪丸精原細胞瘤最近幾年來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機率越來越高,很多男性朋友非常害怕睪丸疾病的產生,因為生殖器官疾病一旦出現,對於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損傷很大。但是很多朋友卻不知道睪丸生精細胞瘤是什麼,所以在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常常也感到非常焦慮。
  •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睪丸精原細胞瘤」的診斷要點、鑑別診斷和誤區防範(建議收藏)~~~
    圖1睪丸精原細胞瘤【分析和診斷】精原細胞瘤CT上表現為睪丸腫大或軟組織腫塊,兩側不對稱。有出血及壞死時病灶密度不均勻。腫瘤增大侵犯鄰近組織並可引起睪丸鞘膜積液,可隨靜脈及淋巴系統播散,右側睪丸腫瘤首先播散至低位主動脈旁和腔靜脈前淋巴結,左側睪丸腫瘤首先播散至左腎門水平的主動脈旁淋巴結。
  • 神經母細胞瘤的表現有哪些
    那神經母細胞瘤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好像身邊得這樣疾病得孩子不是很多,但是,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些知識,認識一下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屬於神經內分泌性腫瘤,可以起源於交感神經系統的任意神經脊部位。而最容易出現的部位就是腎上腺,當然但也可以發生在頸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經組織。而且這種瘤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這種細胞瘤可自發性地從未分化的惡性腫瘤退變為完全良性腫瘤。
  • 成都神經母細胞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成都神經母細胞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女童抗癌3年又患腦膜炎 神經母細胞瘤是怎麼回事
    小欣今年只有6歲,可是在她三歲的時候就患上了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癌症,而不幸的是小欣三年來一直和癌症做鬥爭,最近又有一種新的疾病找上了她,是結核性腦膜炎,這種疾病導致了這個小姑娘陷入了昏迷的狀態,目前還沒有甦醒過來,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康復。
  • 5歲男童肚中「暗藏」巨大神經母細胞瘤 醫護6小時聯手取出
    12月23日上午10點半到下午4點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的醫護人員,用長達6個小時的時間,為5歲的男童恩恩(化名)切除了肚裡的巨大「怪獸」—一個將肝臟、腎臟都擠壓移位的神經母細胞瘤。「根據增強CT的結果,考慮是神經母細胞瘤。」仲鈾說,會診後,孩子轉入小兒外科一病區,進一步完善骨髓穿刺、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尿香草扁桃酸等相關腫瘤鑑別診斷的檢查。12月22日,通過全院多學科MDT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決定12月23日早上進行手術。「從外科角度,我們傾向於儘快將腫瘤拿掉。」仲鈾說,但手術難度和風險不小。
  • 盆腔組織粘連與疤痕組織引起的症狀
    與好些媽咪交流的過程中,我認識到盆腔組織粘連以及疤痕組織並不是我以前認為的那樣「小打小鬧」的問題,粘連和疤痕組織給當事人帶來的最大的困擾來源於「她並不知道好些症狀的源頭是粘連或體內的疤痕組織」,甚至走很長時間一段路,探索了很久,也還不知道粘連和疤痕組織是身體許多症狀的巨大「貢獻者」。
  •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影像與病理簡述
    • 是小腦星形細胞瘤中最常見者,佔小腦星形細胞瘤的85%;約佔兒童大腦星形細胞瘤的10%。• 75%-85.5%的患者小於20歲,發生於小腦的平均年齡10.8-15.8,成年人好發於幕上,發生於幕上的中位年齡為15歲。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 長健識丨健康號Top周刊(第三十一期)_健康界
    謝謝您的反饋,如果有主動聯繫我們的需要,請撥打以下熱線: 1、健康界APP、網站:17801368257(周一至周五 8:00-18:00) 2、健康界用戶及VIP會員:17801368257(周一至周日 8:00-18:00) 3、健康界學院、智庫:
  • 長健識丨健康號Top周刊(第三十期)_健康界
    謝謝您的反饋,如果有主動聯繫我們的需要,請撥打以下熱線: 1、健康界APP、網站:17801368257(周一至周五 8:00-18:00) 2、健康界用戶及VIP會員:17801368257(周一至周日 8:00-18:00) 3、健康界學院、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