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睪丸精原細胞瘤」的診斷要點、鑑別診斷和誤區防範(建議收藏)~~~

2021-01-16 影像三人行

【病史摘要】

男性,32歲。發現右側睪丸腫塊。

圖1睪丸精原細胞瘤

【影像所見】

右側睪丸明顯腫大,呈密度不均勻軟組織腫塊(圖1A),增強後中度強化(圖1B)。

【分析和診斷】

精原細胞瘤CT上表現為睪丸腫大或軟組織腫塊,兩側不對稱。有出血及壞死時病灶密度不均勻。腫瘤增大侵犯鄰近組織並可引起睪丸鞘膜積液,可隨靜脈及淋巴系統播散,右側睪丸腫瘤首先播散至低位主動脈旁和腔靜脈前淋巴結,左側睪丸腫瘤首先播散至左腎門水平的主動脈旁淋巴結。

【誤區防範和鑑別診斷】

CT作用主要為觀察局部病灶及後腹膜區有無淋巴結腫大,決定分期。本病與睪丸淋巴瘤影像表現常類似,鑑別診斷主要靠發病年齡,精原細胞瘤多發生在30~45歲,淋巴瘤多見於50歲以上,較少出現壞死,如累及附睪和精索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

【影像檢查方法選擇】

MRI在顯示睪丸病變和附睪的結構方面優於B超和CT,對病變的判斷更可靠。

【臨床病理和隨訪】

手術病理證實為睪丸精原細胞瘤。

【評述】

原發睪丸腫瘤絕大多數為生殖細胞源性腫瘤,惡性腫瘤約佔95%,包括精原細胞瘤、胚胎瘤、畸胎瘤、絨毛膜上皮癌。以精原細胞瘤最常見,約佔40%。非生殖細胞源性的睪丸腫瘤較少,僅約為睪丸腫瘤的5%,包括纖維肉瘤、平滑肌瘤、橫紋肌肉瘤等。隱睪或異位睪丸腫瘤發生率明顯提高。50歲以上患者應與睪丸淋巴瘤鑑別。

美編:影像三人行 歡迎轉發,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注方法:

按住圖片3秒鐘,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睪丸精原細胞瘤是什麼
    核心提示:  睪丸精原細胞瘤最近幾年來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機率越來越高,很多男性朋友非常害怕睪丸疾病的產生,因為生殖器官疾病一旦出現,對於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損傷很大。但是很多朋友卻不知道睪丸生精細胞瘤是什麼,所以在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常常也感到非常焦慮。
  • 隱睪繼發精原細胞瘤
    討論:    睪丸腫瘤分生殖細胞腫瘤和非生殖細胞腫瘤兩類, 前者佔睪丸腫瘤的極大多數,約95%為惡性, 其中精原細胞瘤最多見,胚胎癌次之。異位或未降入陰睪的睪丸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另外睪丸外傷、感染、性病也可能與腫瘤的發生有關。隱睪的腫瘤發病率為正常人睪丸腫瘤20-40倍[1]。
  • 從精原細胞瘤形態學出發解讀睪丸生殖細胞腫瘤(一)
    因此,睪丸切除後、形態學為純粹精原細胞瘤的患者如AFP持續升高,則很可能對應在轉移灶有卵黃囊瘤分化;這並不意味著對原發腫瘤取材不足、或病理醫師的疏漏。形態學為純粹精原細胞瘤、但術後AFP仍輕度升高的病例中,有些可能對應腫瘤內有極小灶的卵黃囊瘤分化,但這樣的病例其生物學行為也和純粹的精原細胞瘤相似。精原細胞瘤和胚胎性癌有時候很難鑑別。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MRI T1和T2分別示低、等或高信號,少見鈣化、出血、囊變和壞死。T2相信號強度及增強後強度不及血管母細胞瘤。沿蛛網膜下腔種植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特徵,而星形膠質細胞瘤好發於小腦半球,若發生在小腦蚓部,則難以與髓母鑑別。
  •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為進一步加深對ANKL的認識,我們現對其診斷與鑑別診斷進行簡述。三、鑑別診斷ANKL需要與多種疾病進行鑑別:其他大顆粒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引起高熱的其他疾病,如Kikuchi’s 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生症、噬血細胞症候群等。1.
  • 專家視點:肝性腦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MHE缺乏臨床/神經學方面的症狀,只能通過神經心理學方法檢測一些認知方面的缺陷以進行診斷。而顯性肝性腦病具有明顯的神經精神改變所產生的臨床表現,診斷的重點是腦病的分級及與非肝性腦病所致的意識改變相鑑別。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雖然仍存在重疊,這些分布類型有助於縮小鑑別診斷。
  • 一表讀懂 | 舞蹈症的鑑別診斷
    老年男性,突發偏側舞蹈症之謎1. 病史回顧96 歲老年男性患者,主因突發左上肢和面部肌肉不自主運動 4 天急診就診。患者家屬稱患者同時出現了進行性行為改變,包括社交脫抑制行為(言語不恰當,無拘束大笑)。患者既往史包括高血壓、房顫以及慢性下肢缺血。另外還有真紅細胞增多症(PV)病史,已採用羥基脲治療。
  • 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二)_吉蘭-巴雷症候群...
    上半部分: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一)下半部分內容主要針對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鑑別診斷展開。該類疾病的鑑別診斷範圍很廣,病種諸多。;文末有本篇綜述的要點總結)與吉蘭-巴雷和Miller Fisher症候群及其亞型類似的神經科疾病有許多神經科疾病與吉蘭-巴雷症候群(GBS)、米勒-費雪症候群(MFS)及其亞型等有類似表現,並可造成診斷困難,而這在相關疾病的早期階段更為明顯。
  • 海綿竇病變和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
    常見病因有非特異炎症、感染、血管源性疾病、腫瘤轉移及醫源性損傷等等。本文中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田國紅教授將對海綿竇的解剖結構及海綿竇病變的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進行詳細的闡述,有助於提高神經內外科和眼科醫師對該部位疾病的認識。1、海綿竇的解剖海綿竇前方止於眶上裂,向後至鞍背;可分為蝶鞍旁和蝶竇旁兩個部分,這兩部分並不連續。
  • 一表讀懂 | 舞蹈症的鑑別診斷
    老年男性,突發偏側舞蹈症之謎1. 病史回顧96 歲老年男性患者,主因突發左上肢和面部肌肉不自主運動 4 天急診就診。輔助檢查入院時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血紅蛋白升高(15.5 g/L),HT 和 MCV 升高。而回顧病史,患者的血紅蛋白,MCV 和 HT 持續升高(圖 1)。其他實驗室檢查正常。頭顱 CT 檢查結果正常(圖 2)。
  • 一文讀懂:毛細胞白血病的診斷與鑑別
    性別上,男性患者佔了所有患者的80%。中位發病年齡在50歲左右。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出現全血細胞減少,常伴有特徵性的單核細胞減少。循環中的毛細胞通常較少,有時甚至發現不了,特徵性的毛細胞中等大小,細胞核沒有核仁,胞漿豐富,並具有特徵性的毛狀突起。
  • 周蕾: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在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周蕾教授介紹了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圖3 心包積液的診治流程 不同病因的診斷及治療要點 1.特發性心包炎(病毒性) (1)臨床表現 • 多為低熱,無其他系統受累表現;• 很少表現為大量心包積液和心包填塞;• 多為病毒感染,多表現為自限性;• 家族聚集發病率約為10%;• 很少導致縮窄性心包炎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另外,非感染性疾病如肺水腫、肺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結締組織疾病或血液病的肺部浸潤等,同樣可有發熱和肺部陰影,致使鑑別診斷困難。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在疫病的早期階段或當少數動物受到感染時,可能很難實現臨床診斷。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除本章(圖8)所述的主要的鑑別診斷病種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可能的情況,包括普遍的敗血症或出血(瘀血)等。
  • 【病例】脊索細胞瘤一例
    診斷:良性脊索細胞瘤 良性脊索細胞瘤通常不引起疼痛,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注意。它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慢性模糊的疼痛,部分病人可無任何症狀,通常在行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診斷要點: 影像學檢查可見受累椎體模糊的硬化樣表現或呈現白色椎體,有時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不明顯; CT 掃描可以更好地顯示硬化表現,無骨質或皮質破壞; MRI T1 像可顯示界限相對清楚的骨內病變——均勻的低信號,而 T2 像則顯示為均勻的高信號; 腫瘤細胞病理染色可見上皮標誌物波形蛋白和 S-100
  •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內科:法樂氏四聯症診斷及鑑別診斷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內科:法樂氏四聯症診斷及鑑別診斷 2014公職考試QQ交流群:點擊加入複習醫療事業單位考試,需要掌握臨床醫學知識,中公衛生人才招聘考試網幫助大家梳理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知識。
  • 睪丸丨精原細胞瘤
    李廣明:考慮精原細胞瘤,診斷依據有:1,中年男性2,腫瘤引流靜脈為生殖靜脈3,矢狀位病灶向精索延伸4,多結節改變5,平掃密度相對均質,增強輕中度強化邱勇剛:這個地方是睪丸下降過程中的位置,年輕男性,得先看看睪丸還在不在,排除下隱睪,其次隱睪基礎上發生的精原細胞瘤也高度懷疑。
  • 【病例】反覆背痛:良性脊索細胞瘤
    我們的微信ID:naokejulebu2014(圖4.良性脊索細胞瘤良性脊索細胞瘤通常不引起疼痛,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注意。它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慢性模糊的疼痛,部分病人可無任何症狀,通常在行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
  • 2017 最新共識: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及診斷鑑別
    來自澳大利亞的內分泌專家發布了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診療共識,詳細介紹了各種類型的內分泌原因導致的高血壓疾病,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等方面,近期發表於 Endocrine Reviews 在線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