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最新共識: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及診斷鑑別

2020-12-01 丁香園

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繼發性因素主要包括:腎臟原因、內分泌原因。來自澳大利亞的內分泌專家發布了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診療共識,詳細介紹了各種類型的內分泌原因導致的高血壓疾病,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等方面,近期發表於 Endocrine Reviews 在線雜誌上。

表 1 導致高血壓的常見內分泌原因 

嗜鉻細胞瘤和副神經節瘤

1. 臨床表現

PPGL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大,可能無症狀、症狀輕微或甚危及生命。PPGLs 經典的三聯症狀包括:頭痛、大汗和心悸,通常發生在幾分鐘到1小時內,頻率可從每天幾次到每月幾次,可自發,也可因各種物理或化學觸發物引發,如全身麻醉、排尿和藥物(β-腎上腺素能抑制劑、三環抗抑鬱藥、糖皮質激素等)。

約 35% 的患者出現陣發性高血壓,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演變為高血壓危機。這些高血壓波動和兒茶酚胺的釋放,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急症如心肌梗死、中風或心力衰竭的高發原因。

2. 篩查試驗

首先不建議進行所有高血壓的常規生化篩查。

臨床醫生應以 PPGLs 的生化檢查為基礎,尋找兒茶酚胺分泌過量的線索,尤其需考慮任何陣發症狀或危險信號。不管血壓高低,即使輕度懷疑 PPGL 也應進行生化檢查,以免危及性命。另外若伴有已知的 PPGLs 種系突變患者應該定期進行生化檢查。

3. 確診試驗

生物化學檢查通常應先於成像檢查,這是因為只有兒茶酚胺分泌過量的證據才能進行昂貴的成像檢查。PPGLs 的基礎生化檢查應包括:測量血漿游離或尿分餾的甲氧基腎上腺素,這些生化檢查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可靠性,正常值通常排外 PPGL。但有部分非常小的腫瘤,或伴遺傳突變但無症狀的患者可能會被遺漏。

每個實驗室應考慮患者的特異性特徵如年齡、性別,建立血漿游離和 24 小時尿分餾去甲腎上腺素的參考值,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比如,老年患者的血漿游離去甲腎上腺素的上限值更高,但對於甲氧基腎上腺素或甲氧基酪胺則沒有這種作用。

此外,對於有症狀患者,血漿游離或 24 小時尿分餾去甲腎上腺素的檢查結果在正常範圍內,臨床醫生可排除 PPGLs,但前提是血液取樣正確或尿液收集完整。對於無症狀患者,如敏感性基因攜帶者,單一正常的檢查結果並不能絕對排除 PPGL;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新檢查。

血漿游離腎上腺素水平超過上限 3 倍或 24 小時尿分餾去甲腎上腺素超過上限 2 倍,則高度提示 PPGL 的存在。這種情況假陽性很低,但還需進一步影像學確診。然而,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可能有假陽性升高,因此應避免重症患者的 PPGL 生化檢查。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A)

原醛(PA)是指醛固酮生成超過身體所需,且不受腎素-血管緊張素 II 系統調節。醛固酮過度產生導致遠端腎單位上皮鈉通道增加,引起鈉重吸收,導致高血壓和腎素-血管緊張素 II 受抑制。此外,尿液中鉀離子和氫離子的丟失還可能導致低鉀血症和代謝性鹼中毒。

1. 臨床表現

多數 PA 患者發生高血壓,可能輕度或重度,但很少惡性。不同患者 BP 水平差別很大,因此不能使用 BP 水平來區分這些亞型。在 I 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壓表現通常會延遲,尤其是女性患者,但也可能早發且嚴重,甚至可引起出血性中風等早期死亡。I 型和 II 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表型高度多樣。

2. 篩查試驗

內分泌協會的臨床指南建議下列患者應考慮篩查 PA,包括: BP 持續升高的患者(收縮期 BP ≥ 150 mmHg、和/或舒張期 BP ≥ 100 mmHg);對三種常規降壓藥(含利尿劑)耐藥的高血壓(BP>140/90 mmHg);採用四聯以上降壓藥控制 BP<140 /90 mmHg;高血壓伴自發或利尿劑誘發低鉀血症;高血壓伴腎上腺偶發性腫瘤;高血壓伴 OSA;高血壓伴早髮型超敏反應或腦血管意外的家族史(<40 歲) 。

考慮到家族性 PA 的存在,該指南還建議 PA 患者的一級親屬均需進行疾病篩查。

(1)血鉀檢測:約 20%PA 患者出現低鉀血症,故血鉀檢測缺乏敏感性,僅作為篩查試驗。然而,當出現低鉀血症時,尤其是非利尿劑引起的,則血鉀是懷疑 PA 的寶貴線索。

(2)醛固酮/腎素比(ARR):ARR 是最可靠的篩查試驗,精確度高於腎素檢測,敏感性高於血鉀或醛固酮檢測。ARR 升高出現在血鉀或醛固酮改變之前,然而同樣存在假陽性的情況,如:低血鉀患者、腎功能受損、絕經前期婦女,以及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α-甲基多巴、可樂定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而假陰性則常見於限鹽、並發惡性或腎血管性高血壓、懷孕女性,以及利尿劑或二氫吡啶鈣通道拮抗劑、ACEI 治療等。

其它類型的鹽皮質激素過量

1.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CAH)

CAH 是一類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主要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物合成過程中所必需的酶存在缺陷,以致皮質醇分泌不足,從而導致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合成過多。

該病幾乎 90% 都是由 21-羥化酶缺乏引起,這並不會導致高血壓。然而,11β-羥化酶(CYP11B1、P450c11)或 17α-羥化酶(CYP17、P450c17)的缺陷可引起鹽皮質激素 DOC(脫氧皮質酮)過度分泌,從而導致高血壓和低鉀血症。DOC 引起的鹽皮質激素效應還能降低腎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這些突變點是常染色體的隱性遺傳,多發生於童年時期。但是,部分酶促缺陷在成年後才出現高血壓。

2. 脫氧皮質酮激發的腫瘤

脫氧皮質酮激發的腫瘤非常罕見,腫瘤體積大,惡性程度高,但有研究報導少數腫瘤呈良性。這些腎上腺腫瘤除了分泌 DOC 外,還能分泌雄激素和雌激素,可能導致女性的男性化或男性的女性化。

該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迅速、顯著的血壓升高、低鉀血症、醛固酮和腎素的低水平。尿四氫脫氧皮質酮和血漿 DOC 水平的升高、CT 掃描顯示巨大腎上腺腫瘤有助於證實診斷。該類患者的醛固酮分泌通常被抑制。

3. 原發性皮質醇抵抗

原發性皮質醇抵抗是一種罕見的家族性症候群,從而使皮質醇分泌增加,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但無庫欣症候群的依據。

該病的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鉀性鹼中毒、雄激素濃度升高,發病機制可能是糖皮質激素受體和皮質醇受體複合物缺陷所致。當患者出現高血壓、自發性低鉀血症、醛固酮和腎素低水平則應考慮該病的可能,尤其是兒童患者。

基礎篩查試驗包括:檢測血漿皮質醇、DOC、11-脫氧皮質醇、雄烯二酮、睪酮和  脫氫雄二醇硫酸鹽(DHEA-S)水平高於其各自參考範圍上限;還包括 24 小時尿皮質醇排出量高於參考範圍上限;血清 ACTH 未被抑制。確診試驗則為基因突變位點的檢測。

4. 表觀鹽皮質激素過多症候群

該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是由於 11β-羥化類固醇脫氫酶 2(11β-HSD2)缺陷導致皮質醇大量蓄積,激活鹽皮質類固醇激素受體,從而導致水鈉儲溜,引起嚴重低腎素型高血壓。

先天性表觀鹽皮質激素過多症常發生於兒童時期,表現為高血壓、低鉀血症、低出生體重、高血壓、多尿和多飲,以及生長發育不良。獲得性表觀鹽皮質激素過多症是由於甘草攝入過多,導致高血壓和低鉀血症。24 小時尿液檢測皮質醇/氫化可的松可用於篩查該病,該比值高於 10 倍,提示鹽皮質激素分泌明顯過量,還反映了 11β-HSD2 活性降低。

5. Liddle 症候群

Liddle 症候群,亦稱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因 1963 年 Liddle 詳盡描述該疾病而得命名,是由於阿米洛利敏感性上皮鈉通道的β或γ亞基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該病十分罕見,目前全球病例報導不超過 30 例。

該病的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代謝性鹼中毒,症狀像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其血漿醛固酮水平很低,且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藥螺內酯對其無效。低鉀血症患者出現低醛固酮和腎素水平,則應考慮 Liddle 症候群。

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動脈或其主要分支閉塞,造成腎血流量減少或腎缺血所致的高血壓。

該病是由於腎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腎臟缺血或灌注不足,引起腎臟內血壓下降,便刺激腎臟球旁細胞分泌出大量的腎素,造成血管緊張素 II 生成增多和醛固酮分泌增多。其中,血管緊張素 II 可使全身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而醛固酮分泌增多造成人體內的鈉水瀦留,這也是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

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尤其是舒張壓增高明顯,同時還可出現頭暈、頭痛、胸悶、心悸、噁心、嘔吐及視力減退等症狀。此外,該病還能導致惡性高血壓、心功能損害、循環阻塞如肺水腫,最終造成腎功能的不可逆損傷。

其它與高血壓相關的內分泌疾病

1. 庫欣症候群

庫欣症候群是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過多所致者,使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的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本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好發於20~50 歲,女性為男性的 5 倍。兒童患者腺癌較多,年齡較大的患兒則以增生多見。成年男性多為腎上腺增生,腺瘤較少。成年女性可患增生或腺瘤。

該病主要表現為滿月臉、多血質、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痤瘡、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等。

高皮質醇血症的實驗室依據是診斷庫欣症候群的首要條件,此外還需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患者若有滿月面、向心性肥胖、水牛背、皮膚紫紋、多血質、皮膚薄等典型臨床表現,則可為庫欣症候群的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2.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亢是指由於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增多,其病因包括: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 病)、多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 病)。當過量的甲狀腺激素與外周組織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相互作用時,導致機體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代謝活性增強。

甲狀腺毒症患者通常有心動過速、心輸出量高、心搏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收縮壓升高等。臨床上以體重降低、不耐熱、肌肉無力和多汗症等表現為主。

臨床醫生應根據臨床表現篩查所有懷疑甲亢的高血壓患者。確診試驗包括:游離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檢測。

3.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減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甲狀腺激素缺乏的程度,患者可能出現昏昏欲睡、反應遲緩、言語遲鈍、耐冷、便秘和心動過緩。這些患者通常皮膚乾燥、頭髮易脆、舌苔厚、顏面部和眼瞼水腫等。甲減患者的脈搏緩慢、心輸出量減少、舒張期血壓明顯升高,甚至可能發生感染或呼吸困難。

臨床醫生應根據臨床表現篩查所有懷疑甲減的高血壓患者。確診試驗包括:游離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檢測。


相關焦點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患者常有反覆發熱、皮疹、關節痛、口腔潰瘍、脫髮等表現,血清抗核抗體譜及補體水平的檢測對診斷有較大意義。肺組織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尋常型間質性肺炎和機化性肺炎,發生率與結締組織疾病種類相關。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2016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回顧性調查了國內16家醫院 2006—2016年10年間的1823例心肌病住院患兒, 其中HCM佔9.4%(不包括門診診斷的HCM)。與成人不同, 嬰幼兒及兒童HCM病因複雜, 臨床表現呈高度異質性, 可在任何年齡階段發展為心力衰竭, 其診斷和治療較為複雜。
  • 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通過尿液常規試驗、特殊試驗、早期腎損傷試驗、腎功能試驗等檢驗,有助於泌尿系統疾病的篩查、診斷與分期、鑑別診斷及療效觀察,對全身陛疾病如內分泌或代謝異常、黃疸等篩查或鑑別診斷均有重要意義。尿液常規檢驗包括理學檢查、化學檢查及有形成分檢查,這三者結合應用對泌尿系統疾病的篩查、診斷與鑑別診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腦垂體瘤的輔助檢查與鑑別診斷
    2、顱咽管瘤系良性腫瘤症狀發展大多緩慢,主要表現為內分泌障礙,視覺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症狀。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兒童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遲緩或停頓,性器官發育不良,肥胖與尿崩等同時伴有顱內壓增高症狀,可出現視力、視野障礙或多飲多尿。X線攝片表現為鞍上區有特徵性的鈣化斑,最典型者呈蛋殼狀,可與垂體腺瘤鑑別。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致內分泌腺體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ICIs所致免疫相關不良反應 ICIs具有特定的作用目標和機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應,即免疫相關不良反應。與傳統治療的不良反應不同,ICIs所致的免疫不良反應表現隱匿且不固定。對於ICIs所致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臨床實踐中應根據其分級程度進行相應處理(圖1)。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3年內分泌(博士)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3年內分泌(博士)一、名詞2*51、PPAR2、ghrelin3、leptin4、resistin5、adiponectin二、填空 1*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與成人不同,嬰幼兒及兒童HCM病因複雜,臨床表現呈高度異質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 專家視點:肝性腦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而顯性肝性腦病具有明顯的神經精神改變所產生的臨床表現,診斷的重點是腦病的分級及與非肝性腦病所致的意識改變相鑑別。一、診斷1.MHE:MHE是指肝硬化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卻有認知功能或神經心理學的異常。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遺傳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神經精神性疾病、器官移植、出生缺陷、個體化藥物治療等多個領域[1,2,3,4,5,6,7,8],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對機體易感性評估、疾病診斷、預後、治療監測、遺傳諮詢、健康管理以及家庭生育計劃制定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海綿竇病變和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
    4、鑑別診斷:(1) 重症肌無力: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患者可以出現任何類型的眼外肌麻痺,包括多條肌肉神經受累的表現。注意瞳孔不受累以及無明顯疼痛為重要的鑑別診斷要點。診斷中注意是否存在疲勞性與波動性。既往病史中不治而愈或一過性復視、眼瞼下垂對診斷有重要幫助。新斯的明試驗及電生理檢查可以幫助明確診斷。
  • [CHRS2017]佘飛: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窄QRS波心動過速,如何鑑別診斷...
    [CHRS2017]佘飛: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窄QRS波心動過速,如何鑑別診斷
  • 肝細胞癌癌前病變的篩查與診斷|指南共識
    基於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專家臨床經驗,《肝細胞癌癌前病變的診斷和治療多學科專家共識(2020版)》經多學科協作對肝臟高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作為肝癌的癌前病變,從概念、篩查、診斷、治療和隨訪等各方面進行了歸納和界定,旨在提出和建立肝癌癌前病變的概念和診療原則,為降低我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提高肝癌的總體治療效果作出貢獻。 一、何為HCC癌前病變?
  • 7月盤點:一文速覽腫瘤領域指南共識
    2019年第1版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更新,指南主要內容包括:指南更新概要、臨床表現和診斷、胃腸道、肺胸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明原發部位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腎上腺腫瘤、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分化不良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多發性內分泌腫瘤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2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理診斷和報告原則、生物檢測原則、手術治療原則、系統抗腫瘤治療的原則、放射核素治療、分期。
  • 佳文分享 | "羊水栓塞臨床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2018)"解讀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結合國內外文獻,參考美國母胎醫學學會(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SMFM)"AFE專家共識"等,根據我國的臨床實踐制定了"羊水栓塞臨床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2018)",旨在提高及規範AFE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以改善孕產婦與圍產兒結局。
  • 自然流產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年版)
    由於RSA 病因複雜且異質性強,加之患者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缺乏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診療措施,多數從業人員未接受過生殖免疫領域的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能的專業培訓,導致過度診斷、過度治療、超適應證用藥等現象普遍存在。
  •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內科:法樂氏四聯症診斷及鑑別診斷
    2014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內科:法樂氏四聯症診斷及鑑別診斷 2014公職考試QQ交流群:點擊加入複習醫療事業單位考試,需要掌握臨床醫學知識,中公衛生人才招聘考試網幫助大家梳理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知識。
  •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小胃腸間質瘤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於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別制定了中國GIST診斷和治療的專家共識,這些共識的頒布和推廣極大地規範和提高了我國GIST臨床診治水平。 小GIST特指直徑<2cm的GIST。儘管大多數小GIST病例在臨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現,但確有少數病例顯示出侵襲性行為,尤其是核分裂象計數>5/5mm2者。
  • ASCO2017:乳腺癌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6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會上,來自多國的研究人員都發布了他們關於乳腺癌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本文中小編帶你一同解讀乳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情況。
  •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 1 6年版)
    LPL侵犯骨髓同時伴有血清單克隆性IgM丙種球蛋白時診斷為wM。90%~95%的LPL為WM,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單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單抗隆性免疫球蛋白n。23。由於非WM型LPL所佔比例低,相關研究較少,本共識僅探討WM相關標準,非WM型LPL的治療等參照wM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