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S2017]佘飛: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窄QRS波心動過速,如何鑑別診斷
2017-07-13 來源:醫脈通
窄QRS波心動過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心律失常,包括多種類型,其診斷與鑑別診斷是一直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在第十八屆中國心律學大會(CHRS 2017)的「基層培訓系列講座」,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佘飛教授做了非常詳盡的講解。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窄QRS波心動過速概述
窄QRS波心動過速是指QRS波時限≤120ms,頻率≥100bpm的心動過速;其中95%為室上速,起源於束支分叉以上;5%為室速,特別是兒童基底部起源的特發性室速可小於120ms。
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常見類型包括:(1)AVRT,佔60%-70%;(2)AVNRT,佔30%-40%;(3)AT,佔5%-10%。
表1 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分類
圖1 前傳-經房室結
二、心電圖鑑別診斷
(一)竇性心律時的12導聯心電圖
對於沒有心動過速發作時ECG的患者,竇性心律時的ECG能夠提供一些線索:
➤基線ECG顯示房內傳導延遲,提示心動過速的機制可能為房內折返,但不能排除其他機制
➤竇律時有預激,心動過速呈規則的陣發性心悸,高度提示AVRT,心動過速發作時,心律不規則提示房顫
圖2 竇性心律時的房室結雙徑路現象
(二)心動過速發作時ECG的鑑別作用
➤無價值:QRS波的形態及時限無鑑別價值
➤有限價值:心動過速的頻率、電交替現象、ST段改變
➤主要價值:P波形態、RP關係
1.心動過速周長
(1)規則性:周長不規則的心動過速包括局灶或多源房速、房顫、房撲伴不等比下傳、文氏現象等。周長的變化如果<15%,可能為折返機制;如果>15%,更傾向於局灶機制。
(2)波動:心房周長的變化在前,隨後出現心室周長變化,提示AT或不典型AVNRT(圖3);心室周長的變化在前,隨後出現心房周長變化,可能是典型AVNRT或順向型AVRT(圖4)。
圖3 快慢型AVNRT
圖4
2.P波的形態
(1)心率快時P波的極向不清晰,很難鑑別,刺激迷走神經或用藥有助於使P波顯露。
Ⅱ、Ⅲ、aVF導聯P波:
➤直立:竇速、不適當竇速、竇房折返性心動過速、右房上部房速
➤倒置:低位房速、快慢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後間隔旁道
(2)ECG上看不到P波,提示AVNRT。
3.P波的位置
對比竇律與心動過速時12導聯心電圖大多可做出較準確的鑑別。
P波位於QRS波之間:
➤RP<PR——AVRT、AVNRT(SF)、AT(伴I°AVB)
➤RP>PR——AT、PJRT、AVNRT(F-S)、ST、AF
圖5
圖6 應用對比的方法尋找P波
P波與QRS波重疊:
圖7
aVL導聯QRS波終末可見切跡是提示AVNRT的相對標準。aVR導聯可見假r波提示AVNRT的敏感性很高,特異性超過V1導聯假r波。
圖8
前50%有2種心動過速,再根據RP間期詳細分為:RP間期<70ms的AVNRT,RP間期>70ms的AVRT。後50%(長RP)心動過速有6種:ST、SART、AT、快慢型AVNRT、慢旁路逆傳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2:1房撲。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發生和維持不需要心房、心室的參與,QRS與逆行P波的關係與興奮下傳心室和逆傳心房的速度有關。體表心電圖常無法看到逆行P波,在II、III、aVF導聯上的假性s波、V1導聯上的假性r波(敏感性91%-100%,特異性14%-58%)。
圖9
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的發生和維持需要心房、心室和房室結的共同參與。逆行P波總在心室波之後,與QRS波之間有等電位線;與竇性心律相比較,在ST段或T波上尋找高頻電信號。左側旁路逆傳激動首先激動左房,逆行P波在I、aVL導聯倒置,V1導聯直立(或表現高尖T波)。右側旁路逆傳首先激動右房,逆行P波在I、aVL導聯直立,V1導聯倒置。
4.P-QRS數量的關係
➤P:QRS=1,所有心動過速都有可能
➤P:QRS<1(心動過速不依賴心房),VT、AVNRT,排除O-AVRT
➤P:QRS>1(心動過速不依賴心室),AT、AFL、AVNRT,排除O-AVRT
圖10 AVNRT伴2:1阻滯
Bix法則:I型房撲的F波頻率多數為300bpm,並伴規律的2:1下傳,常有一個F波與QRS波(R)部分重疊,另一個F波位於兩個RR中間,形成長RP間期,實際上是長RF間期。
窄QRS心動過速時出現房室阻滯或房室分離並不常見,但能夠除外AVRT(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環路的必需部分)。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降低心房率,也可降低心室率,更容易暴露P波,有助於明確診斷。
5.心動過速發作和終止的形式
(1)心動過速被誘發的情況
➤易被室早或心室刺激終止和誘發:AVRT、VT、不典型AVNRT、典型AVNRT(較少見);可排除AT
➤易被房早或心房刺激終止和誘發:AT、AVNRT、AF、AVRT
常見現象:
➤房早後有突然明顯延長的PR間期,見於典型的AVNRT
➤AT可由房早誘發,但不依賴於明顯的PR延長
➤自律性AT有warm up和cool down現象
➤如果心動過速第一個心搏的VA間期一直與SVT中的VA間期完全相同,則AT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典型
➤AVNRT或O-AVRT
(2)心動過速終止的情況
➤終止在逆傳(QRS波):AT、AVRT、AVNRT
➤終止在前傳(P波):AVRT、AVNRT、很少見於AT
6.心動過速對迷走刺激的反應
➤減慢房室傳導,出現房室傳導阻滯,暴露P波或F波
➤短時間減慢自律性心動過速的心房率(AT或竇速)
➤通過作用於AVN阻斷折返環路而終止心動過速(AVNRT、AVRT);少見情況下,AT由於觸發活動減慢而終止
➤無反應
7.心動過速對腺苷的反應
➤心率無改變:注射量、速度不夠,不足以影響室速(分支或高位間隔起源點)
➤逐步減慢後回升:竇速、房速(自律性)、非陣發性交界區折返性心動過速
➤突然終止: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方式折返性心動過速、竇房結折返房速(自律性)
➤持續性房速伴短暫房室阻滯:AFL、AT
三、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心電圖鑑別診斷流程
歐美指南或共識對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心電圖鑑別診斷流程見圖,二者略有差別。
圖11 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心電圖鑑別診斷流程-2015AHA/ACC/HRS成人室上性心動過速管理指南
圖12 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心電圖鑑別診斷流程-2016EHRA室上性心律失常管理共識
專題連結>>>第十八屆中國心律學大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