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在太空中靠什麼動力運行

2020-11-22 搜狐網

  與汽車和飛機都靠發動機的推力前進一樣,神舟飛船在太空中運行也是靠發動機推動的。所不同的是汽車和飛機上的發動機是依靠油料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因此,它們都離不開空氣中的氧氣。而飛船上的發動機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在沒有氧氣的太空中飛行,因此,飛船發動機在工作時不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是由一種稱作氧化劑的含氧液體提供燃料燃燒所需的氧,或者直接由燃料催化分解產生氣體,燃燒氣體和分解氣體通過噴管噴出產生推力,使飛船能夠在沒有空氣的太空中也能飛行。

  神舟飛船上安裝了52臺發動機,當運載火箭把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後,神舟飛船就得依靠這52臺發動機完成飛行任務,是這些發動機推動飛船前進的。

  按照擔負的任務不同,這些發動機被分別安裝在飛船的3個艙段裡,組成了3個用途不同的獨立的推進系統。

  在神舟飛船的推進艙裡,安裝了28臺發動機。這些發動機承擔著飛船的主要推進作用。飛船進入太空後到飛船離開飛行軌道返回的這段時間前進的動力都由它提供。其中有四臺大發動機和24臺小發動機。4臺推力大一點的發動機承擔著改變飛行軌道形狀和軌道的升高或降低,神舟飛船的飛行軌道需要進行一次由橢圓形變成圓形的改變和幾次升高軌道的修正,飛船在最後完成飛行任務要返回地面時,也需通過發動機噴氣,所不同的是不是為返回艙提供動力,而是把飛行的速度降下來,這些任務都使用推力大一點的發動機來完成。

  其他24臺推力小的發動機用來控制飛船的飛行姿態。當神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時,由於航天員活動的影響,會給飛船飛行狀態帶來變化,這就需要及時啟動小發動機進行姿態調整,否則,飛船就可能出現傾斜甚至翻滾,影響任務的完成。

  在神舟飛船的軌道艙裡,安裝了16臺發動機。在神舟飛船返回地球減速前,軌道艙將留在太空中工作,這些發動機將用來保持軌道高度和飛行姿態,為此,這16臺擔負為軌道艙提供動力任務的發動機,將在太空中隨軌道艙工作半年以上。

  在神舟飛船上的返回艙裡,安裝了8臺發動機。其任務是為防止返回艙在返回飛行過程中通過大氣層時出現翻滾,同時為了控制返回精度等。



相關焦點

  • 「神舟」號系列飛船
    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的返回艙與軌道艙在太空按計劃正常分離後,經過7天的飛行試驗,裝載有科學技術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返回艙於4月1日返回地面。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共環繞地球飛行2821圈,順利完成了空間環境監測、大氣成分監測、紅外探測等一系列科學實驗,從中獲取了一大批有價值的科研數據。「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搭載航天員外,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
  • 神舟載人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在這次飛行中,載人航天應用系統、航天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先後在太空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研究項目;預備航天員在發射前也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船發射至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了各項技術驗證試驗,開展了大量空間科學實驗,涵蓋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個領域。  神舟十號發射在即,我們盤點過去神舟飛船開展的實驗,了解它們在太空中的工作。
  • 「神舟」到底「神」在哪?——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在太空,如果直接採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熾燈、節能燈,估計在飛船上還沒用幾天就熄火了。飛船上究竟採用了什麼光源?神舟十一號飛船艙內照明設備(近距離泛光照明)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遠距離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態照明光源。」承擔這一設備研製任務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楊軍說。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神舟三號在軌運行期間,各系統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實驗和探測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系列無人宇宙飛船試驗的最後一艘。
  • 神舟三號飛船
    在綜合考慮判斷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下來的一天中的某一個時間段會作為飛船發射的時機,這個時間段被稱為「發射窗口」。     「神舟」號飛船的發射窗口之所以選擇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設備易於捕捉到跟蹤目標。道理很簡單,在漆黑的夜空中,噴射著火焰向太空飛行的載有飛船的火箭非常顯眼和突出。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神舟三號飛行過程中進行了培育實驗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
  • 神舟七號飛船運行情況和航天員生活情況
    首先介紹一下這三位專家: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研究員林西強先生;神舟飛船系統顧問鄭松輝先生;長徵二號F控制系統行政指揮王琪女士。三位專家今天側重介紹神舟七號飛船運行情況和航天員生活的情況。首先請林博士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情況,然後就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地回答大家的提問。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 揭秘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兩大核心任務
    10月17日7時30分,中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與天宮二號在高度為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2名男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組合體運行第30天,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分離,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過程
    6時30分,隨著「點火」口令的下達,運載火箭噴出一團紅色烈焰,託舉著試驗飛船,像一條巨型火龍,呼嘯著向太空飛去。飛行約10分鐘後,飛船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9次飛行,它為我國本世紀的航天發射史冊增添了新的一頁。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飛船在飛行過程中,先後就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進行全面、充分的考核,為真正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快評:這是我國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前的最後一次無人飛行試驗,飛船的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飛行時完全一致。它的發射成功,讓中國人登臨太空的夢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號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是第三次飛赴太空,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時間更長,是因為此次任務中,航天員需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在這一個月中,要保障航天員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證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飛船在駐留、應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就比過去增強了。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神舟九號即將飛天之際,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對這次任務進行了全面解讀。他表示,神九邁出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重要一步。  肩負「四個第一」 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記者:神舟九號的任務是什麼?  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實施手動交會對接,是我們在太空中第一次人工對飛行器的運動姿態進行控制,這是一種新的技術能力,能夠豐富交會對接的手段,進一步保證今後任務的成功。因此,神舟九號飛行是對交會對接技術的全面驗證。  記者:在空間實施交會對接,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有什麼區別?
  • 神舟七號飛船
    21時32分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航天員將在太空生活33天
    TechWeb報導 10月17日消息,據央視報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今天早上7點30分發射,使用長徵二號F Y11運載火箭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了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航天員,發射該飛船的目的是,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 神舟八號飛船
    ,是一架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組合體運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於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 神舟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承載的歷史使命...
    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正在在塔架上指揮操作工作,當時還有一個航天員進艙前裡面狀態準備,回想當時的那一刻確實特別激動,等於是親手把楊利偉送到我們神舟五號飛船裡面。「神舟五號發射21個小時,我們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大家一晚上都沒有睡覺,都在通過電話聯繫,關注到天上的數據,關注楊利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