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肯斯坦這個惡魔是機器美學達到的一個巔峰

2021-01-11 最怕此生111

導語:弗蘭肯斯坦這個惡魔是機器美學達到的一個巔峰

對於弗蘭肯斯坦一角的化妝設計,皮爾斯堅持認為,是他所做的這些努力或多或少的合理結果。到1931年,程式化的、機器時代的美學成為實用美學的主導力量。在追溯威爾和皮爾斯為弗蘭肯斯坦設計造型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他們更多的是受了這種美學的影響,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設計方面的考慮。折中地從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和包浩斯建築學派的建築理論中獲得靈感的具有之字形風格的機器時代美學,很快就在世界廣告、裝潢和工業設計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場運動始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工業藝術裝潢展,那次展覽的題目衍生出了兩個常常用來描述這場運動的名詞:裝潢藝術( Art Deco)和現代藝術( Art moderne)。美國的設計師進一步完善了這種美學,《財富》雜誌後來回憶說,第五大街商店的櫥窗裡很快就擺滿了「奇形怪狀的人體模特,這些是立體主義的道具,是瘋狂荒唐的設計」。這樣的描述恰恰說明了這種設計風格。奇形怪狀的人體模特」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弗蘭肯斯坦這個魔鬼。這個魔鬼正是根據新鮮的、符合邏輯的電動機械原則創造的常規人體碎片重新裝配的混合物。

四方的腦袋—通常是當時廣告圖片的主題—強烈地喚起根植於人類古老意識中的新範例,圓形的大腦被令人不安地用螺絲固定在機械頭骨中。正如劇本中所描述的那樣:「在腦袋的上面是個令人好奇的像盒蓋一樣的平頂。頭髮相對短一些,很明顯被仔細梳理過以使之可以蓋住機械頭骨被固定住的地方。」這個魔鬼是現代主義設計師的噩夢:頭上的縫合顯露無遺,卡釘和螺栓則突出醒目。形式為功能服務,但很少真正做到。對於惡魔弗蘭肯斯坦在影片中的視覺形象設計,除了威爾和皮爾斯,為環球電影公司工作的其他設計師,甚至包括公司的廣告宣傳部門都有所貢獻。有兩個反覆提及的元素特別值得注意:象徵著退化的突出的眉毛,以及與之相互牴觸的按照「聲控機器人」把惡魔完全作為機械人的未來派設計。

其中,對於惡魔最具「機器化」的設計是由環球電影公司的海報設計師卡羅伊·格洛茨( Karoly gro)完成的,是他最初提出把鋼釘釘在惡魔脖子上,這個細節本身便象徵著整個弗蘭肯斯坦主題。正如藝術歷史學家西德拉·斯蒂克( Sidra Stich)所注意到的,在馬克斯恩斯特(MaxEmst)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種類型的風格化表現方式,「人類被取而代之、壓抑與扭曲,以順從於這個屬於機器的世界。」這是在第一次徹底的工業革命之後整個世界的趨勢。最後,很顯然,皮爾斯卡洛夫設計的惡魔形象還要歸功於康納德·維德在影片《卡裡加裡博土的小屋》中對戰後荒涼世界的描繪,他的設計所受到的影響甚至可以追溯到在戰爭歲月最初激發卡裡加裡作者靈感的「人還是機器」的嘉年華原型。

當然,儘管卡洛夫設計的惡魔是從機器美學中獲得的靈感,但是在他的設計中,他削弱了這些美學的原則。儘管這個怪物很明顯屬於現代,但是他肯定不屬於裝潢藝術或者其他什麼,事實上,他不過是衰敗經濟中用螺釘在頭上做裝飾的裝飾物。就好像克萊斯勒大樓上的怪獸狀滴水嘴(1930年完成),弗蘭肯斯坦這個惡魔也是機器美學所達到的另一個必然的巔峰:一座赫然聳立的、令人無法忘記的本國建築。

「我們大家對為卡洛夫扮演的弗蘭肯斯坦的臉和頭的設計非常著迷,」女演員梅·克拉克回憶說,在卡洛夫進行人物化妝設計的場所,克拉克就坐在前排。「減弱臉上白色膩子的色澤之後,出現的是一種死屍一般的灰色。接著,突然出現的靈感讓他又給那張臉加上一點淡綠色。我們都感到很恐怖,而鮑裡斯和其他人都對整個設計有了不同的感覺。」(據說卡洛夫建議在人物眼瞼上重重地塗上膩子,這樣可以增加人物悽涼和不為人了解的感覺。)

(歡迎小夥伴們踴躍發言,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讚轉發可以走一波喲!謝謝!)

相關焦點

  • 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
    就像預見到對此類影片會提出的常有的反對意見一樣,影片《弗蘭肯斯坦》的開場是,瑪麗·雪萊(埃爾莎·蘭切斯特,影片《弗蘭肯斯坦》劇本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為特定的演員設計的)提醒自己的丈夫和他們的客人,洛德·拜倫,她創作《科學怪人》的初衷是寫一個「道德訓誡」的故事。
  • 恐怖片之王弗蘭肯斯坦,一場長達200年的噩夢
    毫不意外的是,儘管入選這些榜單的影片各不相同,但總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為什麼這個誕生201年的經典形象經久不衰?為什麼人們對他的故事無法忘懷?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好萊塢電影裡的「弗蘭肯斯坦情結」。
  • 《我,弗蘭肯斯坦》口碑奇差,影迷:別拍續集了!
    除了被拎上標題的「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我們能看到的還有《鐘樓怪人》裡的卡西莫多,《隱身人》裡的隱身人,《吸血鬼》裡的「德古拉」,《化身博士》裡的「海德先生」等等。一眼掃過去角色陣容跟去年末索尼動畫出品的《精靈旅社》簡直一個格局。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夜幕降臨,她沒有入睡,想像力向她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圖景:學習褻瀆神明的藝術的學生一臉蒼白,跪在他組裝出的東西旁邊,那東西手腳伸展地躺著,經過某種力量強大的機器的作用,展現出了生命的跡象,不自然地動了動。瑪麗·雪萊認為這情景一定是極為恐怖的,因為任何人類試圖模仿造物主的舉動都勢必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怎麼樣 弗蘭肯斯坦人物介紹
    導 讀 幻書啟世錄物種起源弗蘭肯斯坦是一位書籍名與人物名一模一樣的角色,這個角色怎麼樣?人物來源又是什麼?接下來九遊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趕快來看看吧!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背景一覽 弗蘭肯斯坦角色立繪
    《弗蘭肯斯坦》應該也是很熟悉的作品了,那麼遊戲中弗蘭肯斯坦有又怎樣的經歷和故事呢? 弗蘭肯斯坦是遊戲《幻書啟世錄》中的一名書靈,她的原型是和自己同名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對很多玩家來說《弗蘭肯斯坦》應該也是很熟悉的作品了,那麼遊戲中弗蘭肯斯坦有又怎樣的經歷和故事呢?
  • 《弗蘭肯斯坦》問世二百年:「鬼故事」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而根據瑪麗在1831年第三版《弗蘭肯斯坦》序言中的描述,她一度為了故事的主題絞盡腦汁,靈感最終來自一場噩夢。在夢裡,一個瀆神的學生不可思議地將生命賦予了一具拼湊起來的身體。無論瑪麗的夢境是否真實,那場寫作比賽都註定載入史冊。波裡道利1819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成了現代吸血鬼作品的肇始,而當瑪麗開篇寫下「那是一個陰鬱的11月之夜……」,竟誕生出一個更偉大、更恐怖的故事。
  • 《弗蘭肯斯坦》的「科學怪人」假想過時了嗎?
    這大概是深深烙印在《弗蘭肯斯坦》讀者腦海中的經典場景。1816年夏天,瑪麗·雪萊同丈夫雪萊、拜倫等人常常在日內瓦郊外聚會。眾人提議,每人寫一篇恐怖故事。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文學,就在這位不滿二十歲的少女的腦袋中成了型。1818年,《弗蘭肯斯坦》出版。兩百年時光匆匆而過,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那位「科學怪人」又意味著什麼?
  • 《我,弗蘭肯斯坦》曝新劇照 猙獰怪獸首領現身
    《我,弗蘭肯斯坦》曝新劇照 猙獰怪獸首領現身 時間:2013.10.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熊小白 分享到:
  • 《當代弗蘭肯斯坦》: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弗蘭肯斯坦》與啟蒙理性迷局  莫奈特·瓦克安在《當代弗蘭肯斯坦——誤入歧途的現代科學》中引導我們去凝視這樣一幅未來世界的可能圖景。瓦克安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隨筆作家,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寫於上世紀80年代。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
  • 弗蘭肯斯坦帶給我們的啟示
    不由得想到19世紀的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曾創作過一部名著《弗蘭肯斯坦》,說的是一個教授在實驗室裡不小心造出了一個怪物,想不到這是一個惡魔般的怪物,他來到人間後,作惡多端。作者原本揭示的是這樣一個主題:一個本可以成為天使的人,為何卻成了惡魔。弗蘭肯斯坦也可說是一次事故的產物,由於教授的失手,他不幸成了一個醜陋的怪物,他自問:「我是什麼?
  • 深網| AI 200年:從弗蘭肯斯坦到西部世界
    作為一部以「AI覺醒」後與它的造物主——人類抗爭為背景的電視劇,《西部世界》對科學與人性,秩序與自由等主題的探討,達到了至今所有有關AI文藝作品所沒有達到的高度,發人深省,震撼心靈。 今年是公認的科幻小說鼻祖——《弗蘭肯斯坦》出版200周年。1818年的夏天,瑪麗·雪萊在英國出版了該部腦洞奇大,給後人打開一扇哲學思考大門的偉大科幻作品。
  • 回到《弗蘭肯斯坦》,尋找科幻最初的魅力
    而談起科幻文學,又不能不提它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講述了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弗蘭肯斯坦,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理製作了一個巨大的人體,並賦予了這個怪物生命,隨著這個怪物的誕生,弗蘭肯斯坦的身邊發生了一系列詭異的命案與悲劇。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這部小說從題材到風格都是十分吸引人的。
  • 《弗蘭肯斯坦》首曝預告片
    影片講述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然而,卻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怪物。與之前改編作品不同的是,本片將借Igor的視角看弗蘭肯斯坦的成長,他是如何從一名醫科學生變成傳奇人物。同時也將聚焦他兩之間的友誼。
  • 生物電、弗蘭肯斯坦、洪媽|心電圖之父:貢獻比我大的大有人在
    為了避開審查,醫學院的兩個學生特意找到一個名為弗蘭肯斯坦的城堡,偷偷地進行了相同的加電實驗。 在寂靜的地下室,被解剖又縫合過的教學屍體在通電的一剎那,突然劇烈地抖動並抽搐起來,他們被這一現象嚇壞了。之後,這件事不脛而走。
  • 從弗蘭肯斯坦到阿凡達,最早的科幻作品是怎樣的?
    而且,關於科幻與未來的關係,還有一個巨大的爭議——科幻並非要預言未來,而且科幻世界日新月異,儘管看起來似乎正好相反。然而,科幻又的確對未來有影響力。通過對現實或誇大或簡化的描寫,科幻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相,並以此為大災難的發生做好預防措施。從1818年誕生的《弗蘭肯斯坦》到2017年上映的《星戰8》,人類科幻創作的歷史已走過200年。
  • 《弗蘭肯斯坦》發預告 "哈利波特"助"一美"造人
    《弗蘭肯斯坦》中文預告 麥卡沃伊丹尼爾生命實驗收起 共19張        1905電影網訊 由詹姆斯
  • 淺談舞劇《弗蘭肯斯坦》的改編
    在外國文學史的長流中,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可謂是一抹異色:這個誕生在暴風雨夜的故事中還殘留著古典主義時期崇尚的美德和品格,又可見啟蒙時代對理性和科學狂熱,同時也包含了浪漫主義的反叛和自由奔放的色彩
  • 從科學怪人到「奧創」 好萊塢電影中的「弗蘭肯斯坦情結」
    奧創是鋼鐵俠創造出來的一個「怪物」。     原意是維護世界和平,代替復聯成員勞動,是個幹髒活累活的勤雜工。     但是這個具有人工智慧的怪物在獲得了智商和判斷力之後,     認為這個世界如果需要新的秩序的話,就要先被毀滅,     而人類就是新秩序的最大障礙。     所以,奧創調轉槍頭,把火力集中到了人類身上,     而復聯成員,面對這個自己製造的敵人,也只有再度集結,拯救地球。
  • 機器會有意識嗎?西部世界會成真嗎?
    圖為科幻影片《機器紀元》的一個場景。當機器人失去了控制■林 頤未來的某一天,一座巨型高科技樂園拔地而起。這是個機器人的世界,包括西部世界、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三大主題,可以滿足遊客的各種欲望。電影表達了一個主題:創造者創造出了毀滅自己的怪物。機器會擁有自主意識嗎早在1818年,這個震撼人心的主題就出現在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的小說《弗蘭肯斯坦》裡。她將人和機器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以悲劇性的雙毀結局警示人心。儘管如此,「弗蘭肯斯坦」依然是一個具有強大召喚力的科學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