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組訓,體能訓練拒絕簡單粗暴

2020-12-05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今天,我們透過第79集團軍開展軍事體育訓練的一段經歷,探究基層官兵在組織體能訓練時遇到的現實困惑、面臨的矛盾問題。

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導——

將科學理念引入體能訓練,提升部隊戰鬥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圖為託舉重物訓練。

來自陸軍第79集團軍的新聞調查——

體能訓練:我們「累並快樂著」

■張永利 郭曉航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海 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隨著我軍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推進,如何增強官兵體質,培養勇敢堅韌的戰鬥精神,為實戰化訓練積蓄體能,為能打仗打勝仗服務,成為部隊各級面臨的戰鬥力建設課題之一。

今天,我們透過第79集團軍開展軍事體育訓練的一段經歷,探究基層官兵在組織體能訓練時遇到的現實困惑、面臨的矛盾問題。

「快樂周末」為何變成「煎熬之旅」

「白天跑、晚上跑,颳風跑、下雨跑,甚至熄燈前還要『加餐』,現在看見跑道都想吐了……」對於第79集團軍某旅戰士張海龍來說,原計劃的「快樂周末」已變成「煎熬之旅」。

自打班長帶他開啟「加練套餐」模式以來,張海龍跑步成績沒提高多少,體力和耐心卻被消耗不少,這讓他感覺很「受傷」。

無意間聽到張海龍的吐槽,班長劉騰飛感到挺委屈:「訓練不刻苦,咋能成標兵?別說海龍他體質較差需要加練,像我這樣自認為體能還算不錯的,如果當初不是班長骨幹攆著跑,我也不可能當上訓練標兵。」

其實,像戰士張海龍和班長之間這樣的矛盾,在基層班排不在少數。

戰士王利家,體育特長生,在新兵連時就是有名的「全能王」。班長郭兆福見他是個好苗子,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特戰尖子。為此,郭班長給他量身訂製了一份體能訓練計劃:早上下午各一個5公裡,睡前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深蹲各100個,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還給他「開小灶」。一周下來,王利家汗沒少流、苦沒少吃,換來的卻是身體的不適——右側膝蓋出現疼痛。一檢查,他膝蓋裡有積液,醫生說是訓練強度過大,恢復保護措施不得力。

某旅下士劉偉彬休假歸隊,第二天便趕上了連隊組織的體能考核。5公裡、蛇形跑、伏地挺身……幾輪考核下來,體能向來呱呱叫的他,不僅好幾個課目成績不合格,還出現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現象。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出現輕微訓練傷病的戰士,在有的基層帶兵骨幹「小傷小病不算啥」「輕傷不下火線」的鼓勵下,也都選擇了堅持。

「膝蓋積液2人、肌肉拉傷3人,踝關節扭傷1人……」某營營長閔慶瑞指著一份體能訓練傷病情況統計表說,雖說人數不多,可連隊接連出現訓練傷,對單位戰鬥力建設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營連進行班組課目訓練,少一個人就影響一個集體。

「一方面訓練強度要保證,一方面又擔心官兵傷病數量增多,導致連隊士氣低落,想把體能訓練抓好、抓出成效,的確不容易。」閔營長的擔憂,在其他營連也都存在。

武裝越障訓練。

現在看,自己過去像是「井底之蛙」

「現在看,自己過去像是『井底之蛙』。」

接到集團軍軍體骨幹集訓的通知時,某特戰旅偵察連副連長段志敏內心其實是「拒絕」的。

「我們的體能素質個個算得上過硬,在賽場上多次摘金奪銀,還需要接受培訓嗎?」段志敏的想法,在參訓人員裡並非個例。

讓段志敏沒想到的是,參加集訓不過半天,他就感覺自己「不虛此行」。

集訓中,段志敏和其他參訓人員一起,參加了運動機能生物化學綜合測定。運動指導專家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後,分別為他們開出了不同的「藥方」。

「安靜心率較低,耐力項目較好;連續肺活量測試數值逐漸下降,表示身體機能恢復狀況不好……」看見自己的身體機能情況被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段志敏頓時眼界大開。

「無科學不訓練」,如今成了集訓人員的口頭禪。

「以往我們組織軍事訓練,過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技戰術上,即使出現體能跟不上技能的情況,還認為是技戰術沒練到位,繼續加大強度,實際上是走錯了方向。」對於之前軍事訓練中遇到的瓶頸,軍體教員陳磊深有體會。

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一個5公裡能跑進18分鐘的戰士,在面對高難度攀巖、顛簸中射擊、泅渡划船等課目時恐怕會面露難色,甚至出現過度緊張的情況,這並不能說明他體能不優秀,只是他不符合多項任務的全面要求。

對此,有過國際賽場比武經歷的副連長馮宇勝有著更為深刻的感受。在他看來,我們參賽隊員的耐力和意志力要更強一些,但在訓練的系統性方面,還存在差距。

「不同的技能訓練需要不同的肌肉群作為支撐,拿一個簡單的伏地挺身來說,標準、直推、窄推、寬距、斜下,不同方式鍛鍊的是不同部位,有時候官兵刻意追求一些複雜的動作,卻忘記了簡單動作有時更難做。一些看似簡單的小課目,可能會難倒不少人。」談起比賽的經歷,陳磊惋惜地說:「在比武中,雖然自己靠著頑強意志力取得了個人最好成績,但還是和其他單位的高手有差距。」

軍事體育訓練,鍛鍊的是力量,但使的不是蠻勁,鍛鍊的是速度,但拼的不是玩命。

「現在看,自己過去總感覺老方法、老經驗已經夠用,實際上卻落伍了。過去為了提高成績不斷加大訓練強度,可實際上一些課目並沒有練出效果,反而事倍功半。」一名基層帶兵人深有感觸地說。

「需要轉變的不只是觀念,更是機制。」該集團軍領導從機制層面向記者做了解讀。調整改革後,他們安排建制營副教導員兼任軍體教員,為部隊大抓軍事體育訓練提供了人才保障。

據悉,「脖子以下」的改革剛一落地,128名軍體骨幹就成了第一批接受培訓的「種子選手」,擔負著重塑該集團軍體能訓練的重擔。

400米障礙訓練。

體能訓練科學化,帶來意想不到的大變化

冷風刺骨,背著滿滿一身裝具,某旅戰士張濤開始了一次不同尋常的訓練考核。攀爬障礙、搬運物資、野戰救護……多個課目連續上陣,讓他感到這個5公裡格外漫長。

踏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射擊考核又緊張展開。一連串的射擊操作流程完成後,他幾乎癱在了地上。

「感覺力不從心,做動作完全是機械的條件反射。」顯然,在這次實戰條件下的綜合考核中,「全能瞄準手」張濤走了麥城。

翻開成績單,官兵們一個個低於往常水平的表現,似乎讓這次考核看起來不太「光彩」。

「體能訓練科學化,帶來意想不到的大變化!」某旅參謀長張海濱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以往訓練強度並不算小,但存在體能素質上的差異,有的戰士耐力較強,但力量、協調和柔韌性相對偏弱,因此我們在訓練中將戰術動作和體能訓練結合起來,力求讓體能素養全面發展、服務實戰。」

什麼是實戰化需要的體能素養?官兵只有置身實戰場景中才能體會。

「為我量身訂製的『套餐』,很好地彌補了我的短板弱項。」不少戰士在軍體骨幹精心指導下進步很大,重拾了對體能訓練的熱情和自信。在某連最近組織的5公裡考核中,原本身體素質靠後的莊俊偉第一次攀升到連隊中等行列。

從操場到戰場、從達標到實戰——隨著實戰化訓練的不斷推進,體能訓練被納入實戰化的視野,官兵體能素質的培養就有了更為清晰的路徑規劃。

「以前掐秒表,現在掐脈搏!」某旅軍體教員宋哲介紹,過去組織體能訓練,他們都是一味掐秒表、看速度,現在他們將科學理念引入體能訓練,不但做足喚醒細胞和肌體恢復工作,還根據每名官兵的實際建立訓練檔案,有效促進了訓練質效的提高。

在某連訓練場上,官兵們享受著科學組訓帶來的「紅利」。

一陣短跑訓練過後,戰士們氣喘籲籲地坐在地上。副連長趙瑞祥馬上召喚大家進行恢復訓練,雙人拉肩、結對背腰、提拉抖腰……一套放鬆活動下來,大家頓感輕鬆不少。

「大運動量後,不及時做放鬆活動,體內就會形成乳酸沉積,幾天緩不過勁來,影響下一步訓練。」趙瑞祥對於科學組織體能訓練的方法已熟稔於心。

優勢劣勢一目了然,波峰波谷盡收眼底。記者看到,通過一份份《官兵體能數字檔案》生成的訓練成績走勢圖,大家「弱啥補啥,不吃『大鍋飯』,人人訓練有興趣,個個鍛鍊有收穫。」

體能訓練效益的提高,不僅鼓舞著官兵訓練的積極性,也帶來了軍事訓練水平的全面提升。記者欣喜地看到,科學組織體能訓練的行為之變,正固化為全面落實的制度保證。

(圖片攝影:王立軍、王樂意)

想當「強將」的我,這次遇到「弱兵」了……

■第79集團軍某合成旅炮一連指導員 李 磊

一部《士兵突擊》讓我們看到了堅持刻苦訓練最終成功逆襲的「兵王」許三多;一部《紅海行動》讓我們看到了頑強拼搏、挑戰極限為國而戰的特戰精英。

在我的印象中,體能訓練成績好的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有著得天獨厚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大家同吃「一碗飯」照樣拿優秀;另一種就是肯吃苦的「許三多」,靠著起早貪黑擠時間,通過後天努力衝到前面。

軍校期間,為了練成「飛毛腿」,我跑壞了好多雙迷彩鞋;為了成為「肌肉男」,每天堅持「3個100」雷打不動。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體能全優的成績畢業。

剛當指導員,我躊躇滿志,一定要帶出一個響噹噹的「尖刀連隊」。

然而,事與願違。連隊第一次5公裡武裝越野測試,好幾名戰士不及格。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我這次是真遇到弱兵了。

怎麼辦?走馬上任的「第一仗」必須打漂亮。第一次連務會上,我說了自己的看法:「軍人靠軍事素質立身,咱們的看家本領之一就是體能,必須下決心,拼命練!」

在我的鼓勵下,大家士氣高漲,摩拳擦掌,紛紛表態:訓練尖子都是脫皮掉肉拼出來的,只要肯吃苦多訓練,就一定能練出「鋼筋鐵骨」……

憑著自認為豐富的訓練經驗,我和連長一起搞了一個訓練計劃,風風火火全面展開。長跑拉耐力、力量靠器械、衝刺練速度……根據這些自己的老經驗,我們還進行強化訓練:一天兩個5公裡,基礎體能不斷線。為了提高大家的訓練熱情,我堅持隨隊訓練,風雨無阻。

第一個月下來,大家進步很明顯,過去一直徘徊在及格邊緣的戰友都成功晉級優秀,個別「困難戶」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心裡暗自慶幸:逼得緊,練得狠,就是管用。

初見成效,我不敢有絲毫懈怠,鼓勵大家要持之以恆。訓練場上熱火朝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連平時體能訓練拖後腿的戰士也開始在熄燈後加班訓練了。

可是,好景不長。訓練方子的「藥劑」開得太猛,副作用開始顯現:先是病號的數量增加,膝蓋積液、骨膜炎等困擾著一些戰士;接著就是「卡分秒」的訓練模式,讓大家的訓練熱情逐漸下降,個別甚至出現了怕訓練、怕受傷的畏難情緒。

考核,如約而至。我滿懷信心,期待大家的出彩表現。不料,考核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因傷病號增多、參考率下降,導致總評成績下滑。最讓我憂心的是,連隊成績的「瓶頸」始終難以突破,戰士們的訓練熱情卻在一點點消退。

「是不是訓練路子有問題?」「苦練到底對不對?」「今後到底應該怎麼練?」我陷入了沉思。

帶著這些疑問,我向軍校的專家教授和高校體育教練積極請教,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邊學習邊思考。漸漸地,一套科學的體能訓練思路在我腦海中清晰呈現:訓練前必須進行全面的熱身運動,依靠脈搏等生理特徵判斷運動強度,身體素質訓練和心理素質訓練相互促進,飲食營養,合理搭配促進訓練成績提高……

我意識到,過去我們常講的那句話:「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確實是簡單粗暴了。作為基層一線帶兵人和組訓者,必須自覺站在體育科學和軍事實踐的前沿,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把握客觀規律,才能探索出科學實用的訓練方法。

我認真學習了營養學、運動學、心理學和生理健康學等相關知識,通過剖析前期出現的各類現象,為官兵「量身定做」了一套熱身和放鬆的方法,科學搭配食譜、購置訓練器材、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為傷病戰士制訂康復計劃。大家都感到訓練不再是吃「大鍋飯」了:花樣多了,樂趣多了;吃得科學,能量足了;量下去了,質上來了。

前不久,旅裡組織軍事訓練比武,我們連隊拿到了4個課目中的3個第一,總評第一,徹徹底底打了一個翻身仗。

強軍先強體

■于靖東

「軍事體育出戰鬥力」,這是我軍從戰爭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體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載體,體能準備是作戰準備的基本構成。長徵途中,紅軍結合行軍打仗需要,見縫插針地開展內容和形式簡單但實用性極強的體育活動,使官兵練就了一副「鐵腳板」和「硬身子骨」,對長徵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軍事體育,顧名思義,是服從和服務於軍事訓練條件下的體育訓練,必須與軍事訓練實戰化相適應,為戰場搏殺提供體能支撐。但也要看到的是,軍事體育是涵蓋在體育訓練範圍內的特殊訓練,必須著眼人體生理機能、遵循人體運動規律,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

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對抗性、激烈性、嚴酷性將日益突出,對軍人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底,原四總部聯合頒發《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年)》,系統提出推進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相關政策,為新形勢下我軍軍事體育訓練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新頒布的《共同條令》,要求在全軍實行體重強制達標制度,把軍人體重達標列為官兵考學提幹、晉職晉級晉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項強制性要求,不僅有利於提升軍人體能素質,對提升軍隊戰鬥力也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和考量。

強軍先強體。在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的今天,軍事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然而,當前一些官兵對體能在信息化條件下戰爭中的作用認識不深,把不講究科學的狠練視為有血性,把不遵循規律的亂練視為招法多。結果,一些冒進的體能訓練舉措導致有的戰士練得很痛苦,身心都「受傷」。

軍事體育訓練是一門科學。作為各級組訓者來說,必須牢固樹立「著眼戰場、服務作戰」的理念,自覺站在體育科學和軍事實踐前沿,深刻把握體能訓練的客觀規律,掌握軍事體育理論,培養相應專業素養,根據人體機能和運動特點,創新訓練內容,改進訓練方法,進行周期性計劃安排,使訓練更趨於科學、更貼近實戰、更符合官兵實際。

過硬的體能素質是通往未來戰場的「門票」。我們有理由相信,軍事體育訓練走上科學化、規範化之路,就一定能夠與戰鬥力生成同頻共振,為強軍興軍事業積蓄能量。

版式設計:梁 晨

相關焦點

  • 了解抗阻訓練,奧運冠軍的體能教練來告訴你科學訓練三要素
    體能訓練發展至今,訓練理念不斷更迭,方法不斷創新,手段也層出不窮,但無論如何改變,力量訓練在整體訓練體系中的地位從未被撼動。抗阻訓練作為力量訓練的主要方式,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抗阻訓練在美國是一種最受歡迎的體能訓練方式,在美國有超過5000萬人參加抗阻訓練,其原因也非常簡單:它成效顯著,並且非常有助於增強全身力量、肌肉張力,回復身材比例、體型和健康等等。那什麼是抗阻訓練,你對抗組訓練有什麼了解呢,對於抗阻訓練你又有什麼疑惑呢?
  • C級 體能訓練基礎 學員版
    C級 體能訓練基礎 學員版 利用多種方式訓練有利於保持身體的興奮感。 2、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相結合 有氧耐力是基礎,無氧耐力是格鬥的主要所需。有氧耐力是低強度運動的維持性。無氧耐力是高強度運動的維持性,二者都要重視,不可偏廢。
  • 愛康普部隊體能訓練解決方案
    一、概述  愛康普軍隊體能訓練管理系統採用先進的雙頻晶片技術,具有計時精準、適用範圍廣、功能強大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越野訓練、場地訓練等多種軍隊體能訓練管理。  二、系統構成及工作原理  愛康普軍隊體能訓練管理系統由計時採集主機(iRD-T01-RO(DF)VI)、地毯式天線(iAT-M001)、訓練管理標籤(iTG-T01(BLH)VI)和體能訓練管理軟體四個核心部分構成
  • 青海省舉辦體能訓練強化提升研討會 吉林省籃球協會成立
    1、青海省體能訓練強化提升研討會成功舉辦綜合影響力:★★★★★關鍵詞:體能訓練9月4日至5日,青海省體育局組織召開全省體能訓練強化提升研討會總局競體司選派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學院教授李春雷、首都體育學院體育訓練學院院長尹軍來青授課。局競體處、省體工一、二大隊、冬季戶外中心、省體育運動學校、多巴基地、體科所、西寧市體育實驗中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教練員、管理人員及重點運動員共計150餘人參加會議。
  • 河南省體能訓練與運動康復學術交流論壇舉行 - 國家體育總局
    河南省體能訓練與運動康復學術交流論壇舉行 發布時間:2021-01-08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李金霞 字體: 大 中 小
  •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摒棄程式化組訓方法
    深秋時節,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組織實彈射擊訓練。飛行員宋偉連續突破「敵」多重封鎖,把握時機按下發射按鈕,某型空空飛彈頃刻出鞘,直撲靶標。返航後,宋偉大汗淋漓。他說:「訓練拋開預案,『敵情』接踵而至,不練就幾手硬功夫,很難在險局中贏得先機。」
  • 數位化離心訓練系統助力我省運動健兒精準備戰科學訓練
    10月29日上午,在省體科所統一安排部署下,北京言鼎華創體育發展有限公司邀請到了Desmotec(離心力訓練系統)創始人Paul Gagné,為我省共計20餘名體能、科研、醫療人員培訓了數位化離心訓練系統在運動表現中的應用。
  • 籃球專項體能(二)
    我們在做增強式訓練時(一種爆發力訓練方法),可以分為垂直方向(英文簡稱VPT),還有水平方向(英文簡稱HPT)。水平方向:立定跳 側向跳等。垂直方向:垂直跳這裡重點講下縱跳的測試,如果我們有條件,用測力臺做CMJ測試當然是最準確了
  • 北京男排封閉訓練三個月:學英語、上營養課、體能課,忙碌而充實
    雖然突發的形式打亂了男排聯賽的計劃,而且何時重啟還不確定,但是北京男排並沒有因此而鬆懈,全隊上下齊心協力在封閉的情況下積極備戰,他們租借了一個運動學校,目前已經封閉訓練了三個月了。三個月的時間,不與社會接觸,不見家人和朋友,在心裡和體能上難免會出現一些疲勞,對此北京男排的主教練劉旭東也表示我們也在改變我們的訓練方法,變換著方式來訓練,並增加一些有趣味的訓練來提高他們的熱情。而且我們還安排了每周要學習2-3次的英語課,由隊裡的翻譯老師來講解,主要是通過美劇《老友記》來學習。營養調配老師也會給隊員們講一些有關營養方面的知識。
  • 體能測試是什麼梗?體能測試會是運動員的攔路虎嗎
    打破全國紀錄甚至是亞洲紀錄,卻因為體能測試無緣決賽?在日前的全國遊泳冠軍賽中——打破女子 1500 米自由式亞洲記錄的王簡嘉禾因體能測試分數不高,無緣決賽。
  • 2020年上海市體能協會年會暨青少年體能現狀及展望論壇落幕
    11月25日至26日,2020年上海市體能協會年會暨青少年體能現狀及展望論壇在上海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市體育局副局長、市體能協會會長羅文樺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本次活動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體能訓練專家及學者,圍繞現代體能訓練國際發展趨勢,以構建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為主旨,涵蓋了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運動康復、大眾健身等方面。
  • 簡單粗暴的日本美食——金槍魚蓋飯
    簡單粗暴的日本美食——金槍魚蓋飯 2020-12-02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丁寧背水袋訓練加強體能!劉國梁看重她傳國乒精神,央視8字盛讚
    比別人多堅持了一個奧運周期,丁寧越往後走越難,但她此時斷然不會放棄,從加強體能打好基礎開始。日常的訓練中,丁寧加強體能訓練,一方面培養自己耐力,另一面則是防止傷病保發。她曾背水袋接教練拋過來的網球,她覺得體能非常重要,因為賽程緊密,對體能和精力是一個考量,希望能把這個基礎打好。
  • 太陽報:索肖已制定嚴格季前訓練計劃,確保球員體能充沛
    虎撲5月26日訊 據《太陽報》消息,索爾斯克亞及其技術組已經為季前準備制定了相當詳細的計劃,避免球隊再像本賽季一樣陷入體能不足的泥潭。據悉球員們將在7月1日返回卡靈頓基地報到,參加國家聯賽的國腳們會有多一些的休息時間。
  • 入門TensorFlow 2.0,這有一份簡單粗暴的中文教程:北大學霸出品
    其名為,簡單粗暴TensorFlow 2.0。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簡潔高效的指導手冊TensorFlow 2.0,擯棄了TensorFlow 1.x的諸多弊病,進一步整合TensorFlow和Keras,號稱能像Numpy一樣暢爽運行,快速、可擴展、可投入生產。官方表示,這是用戶社區推動的,易於使用、靈活又強大的平臺。
  • 鬼工看世界 頂級運動專家為中國女排私人定製訓練課,科學的身體訓練是一切成功的保障
    原來在郎平執教中國國家隊後,便一直十分重視身體的訓練、傷病的控制,應該說:科學的身體訓練為中國女排的成功,打下了最紮實的基礎。上圖中的外國帥哥叫做Rett,他曾在中國跳水隊、體操隊和柔道隊擔任過體能訓練師,目前是中國女排的體能訓練師。
  • 對於腹部的肌肉訓練,一周訓練幾次,才算科學合理?
    鍛鍊腹部肌肉是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制定精密的訓練計劃,但前提是需要一些基礎的訓練理論作為支撐,今天為大家介紹幾個基本法則,為你開啟訓練腹部肌肉的大門,教你如何掌握科學的方法,自己所能承受的訓練強度製備專屬自己作息時間。以下規則可以讓你從容面對腹肌訓練帶來的問題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