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HIV病毒1億年前就開始摧毀哺乳動物免疫系統

2020-11-24 科學網
《科學》:HIV病毒1億年前就開始摧毀哺乳動物免疫系統

HIV的古老版本已經在一隻霍氏樹懶的染色體中發現

 

據《科學日報》9月28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導致HIV病毒的逆轉錄病毒早在1億年前就已經對哺乳動物的免疫系統產生影響,這比其以前的觀點,提前了近8500萬年。

 

近日,來自牛津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從霍氏樹懶的染色體中發現了一種古老的類HIV病毒。他們的發現已經刊登在了《科學》(Science)雜誌上。

 

「從樹懶身上發現這一化石級的病毒真的太幸運了,」來自牛津大學動物學部的艾瑞斯·卡特茲魯爾科斯說道,他同時也是該校詹姆斯·馬丁二十一世紀學校急性感染研究所的教授。「由於這隻樹懶在地理和基因上極度隔離,給我們提供了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過去的哺乳動物,以及它們的免疫系統,還有他們必須應對的這類病毒。」

 

研究者發現了「泡沫病毒」,一種典型的逆轉錄病毒,類似於複雜的慢病毒,如HIV和猿類逆轉錄病毒(SIVs),與那些貫穿基因化石記錄的單一型逆轉錄病毒則完全不同。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們在兔子和狐猴的染色體中發現了類似病毒的痕跡,但這次新的研究則帶來了像HIV這樣的複雜逆轉錄病毒的遠古版本,或許它們在哺乳類演化初期就已經存在。」卡特茲魯爾科斯教授說道。

 

理解複雜病毒與哺乳類動物免疫系統的歷史對抗,將有助於應對現有的逆轉錄病毒,如愛滋病毒。同樣也能協助科學家去區分哪種跨物種病毒更加危險:如豬流感(H1N1),以及那些雖然已跨越物種藩籬,卻未在新物種種群中造成流行的禽流感(H5N1)或者泡沫病毒此類。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HIV病毒大戰免疫細胞,解密愛滋病是如何摧毀你的免疫系統的!
    深讀君,趕緊講講,這個HIV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啊!」可能要讓你失望了,雖然HIV病毒武力值挺高,但外貌確實不咋地。一眼看去,就是個「土肥圓」。HIV病毒的真身,是一組帶著遺傳信息的小編碼,叫RNA。為了保護這組小編碼不暴露,它在表面裹上了一層外膜。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據介紹,此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 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免疫系統檢測和應對HIV感染新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挪威科技大學、奧斯陸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免疫系統以一種以前未知的方式檢測和應對HIV感染,這可能提高治癒這種疾病的機會。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ensing of HIV-1 by TLR8 activates human T cells and reverses latency」。
  • hiv和hpv病毒的區別,你知道多少?
    hiv病毒,又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後會導致愛滋病又稱作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傳染病。 這種病毒在進入人體之後會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一定的崩潰,最終會感染各種疾病。
  • Nat Med: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可顯著縮小猴子中的HIV病毒庫大小
    2020年3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利用兩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組合使用刺激免疫細胞,可縮小感染了猿猴免疫病毒(SIV)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病毒庫大小。這種病毒庫包括經過接受強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仍攜帶SIV病毒的免疫細胞。
  • Nat Med:發布測量持續性HIV病毒庫大小的指導意見
    當前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僅能抑制HIV但不能清除這種病毒。治癒導向研究旨在控制或根除HIV。在ART治療期間,HIV的長期持續性存在會繼續導致免疫激活、慢性炎症和多器官進行性損傷。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多項治癒導向研究,但還沒有達成共識的聲明來優先考慮和解釋目前可用於測量ART治療期間的持續性HIV病毒庫的許多策略。
  • J Infect Dis:儘管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V患者仍然喪失了對天花...
    2020年1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和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HIV患者儘管在童年時接種了天花疫苗,而且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也讓他們的免疫系統恢復了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對天花病毒喪失了免疫力。
  • 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PLoS Pathogens: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殺死HIV病毒
    2014年7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8+T 細胞是我們的免疫系統的一種細胞,它能夠保護我們免受癌症和病毒的侵擾其中一些CD8+T 免疫細胞專門負責殺死感染HIV病毒的機體細胞。來自瑞典Karolinska 學院的研究者們和來自國外的同事首次得出為何這些細胞不能夠殺死感染HIV病毒細胞的結論。簡而言之,免疫系統的「智能鑰匙」還未打開所有到初始點的通路,即免疫系統還不能啟動CD8+T 細胞殺死感染HIV病毒的細胞。
  • ...人類終將戰勝HIV|HIV|抗艾|戰勝|免疫系統|愛滋病|病毒|細胞|...
    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研發的全球首個長效HIV-1融合抑制劑——艾博韋泰(艾可寧)正式上市。這款研發周期長達十六年的創新藥物,為何引起醫學界高度關注?科學家明明知道愛滋病病毒(HIV)是如何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為何各類藥物對它還是久攻不下?人類到何時才能真正降服愛滋病?
  • 新型藥物能「欺騙」癌細胞,讓人體免疫系統摧毀癌症
    北京時間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研製一種新型癌症治療藥物,通過模仿病毒和「感染」腫瘤細胞,有助於免疫系統摧毀癌症。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9個基因,這個密度也是沒誰了 1000鹼基對應1基因 比如剛才提到的小鼠白血病病毒,也有約8000鹼基,但是只排進去3個基因 人有30億鹼基,只有3萬基因, 差不多10萬個鹼基對應1基因,利用率也真是低下了
  • 科學家研製新型藥物「BO-112」 通過「欺騙」癌細胞幫助免疫系統摧毀癌症
    科學家研製新型藥物「BO-112」 通過「欺騙」癌細胞幫助免疫系統摧毀癌症(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葉傾城):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研製一種新型癌症治療藥物,通過模仿病毒和「感染」腫瘤細胞,有助於免疫系統摧毀癌症。
  • eLife:揭示被膜下淋巴竇巨噬細胞如何協助HIV-1在免疫器官中擴散
    2019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一種逆轉錄病毒,HIV會破壞免疫細胞,抑制宿主抵抗日常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HIV-1感染期間,濾泡樹突細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會充當這種病毒的儲存庫,並成為治癒這種感染的障礙,但是這些細胞起初如何受到感染並保存HIV-1尚不清楚。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幾天後,他身體裡的病毒水平開始反彈,這也是符合預期的現象。幸好,病毒水平還維持在低位時,他恢復了用藥,也再次把病毒水平壓了下去。隨後的幾個月,他一直嚴格服藥,直到4個月後由於肝炎而不得不終止。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停藥之後,他體內的病毒水平看似並沒有反彈。據《紐約時報》報導,治療完肝炎後,這名患者「感覺自己非常健康」。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為何這麼多病毒都來自蝙蝠 超級群居 新陳代謝旺盛 超強免疫系統
    據新華社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棲息密度極高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策展人布魯斯·帕特森說,蝙蝠擁有的一些獨特特點或許使它們能攜帶大量病毒。這種哺乳動物「極其喜歡群居」,大部分時間都聚集在一起。在夏季,全球規模最大的蝙蝠群會降落在德克薩斯州布拉肯洞穴,屆時會有逾1500萬隻墨西哥游離尾蝠聚集在那裡。在這個洞穴裡降生的小蝙蝠的棲息密度極高。
  • 研究發現:患上麻疹會摧毀自身免疫系統「記憶」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稱,患上麻疹比醫生目前意識到的還要危險,因為那會破壞患者此前獲得的對其他疾病的免疫能力。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麻疹是如何將人類免疫系統重置到像嬰兒那樣的不成熟狀態的,那種狀態對新感染僅具備有限的抵禦能力。參與領導這兩項研究之一的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韋利斯拉娃·彼得羅娃說:「這在人類身上直接展示了『免疫健忘』,即免疫系統忘記了如何去應對以前遇到過的感染。」
  • 魚和哺乳動物免疫系統在進化上有關聯
    他們的研究把哺乳動物適當的免役系統(在這裡B細胞產生抗體抵抗感染)與魚更原始的先天免疫性(在這裡B細胞參與吞噬作用)在進化上的關聯性聯繫起來,B細胞參與的吞噬作用是免疫系統的細胞攝取外源顆粒和微生物的過程。 這項研究在線出版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將其作為十月期刊封面代表哺乳動物免疫系統一個相當大的進化步驟,同時也為魚類疫苗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新策略。
  • 狂犬病毒的G蛋白與免疫保護作用
    與其他RNA病毒一樣,有些人認為狂犬病毒以「準種(quasispecies,由一系列相關基因組構成的異質性群體)」的狀態存在。系統進化分析提示陸生哺乳動物中的狂犬病毒最初都來源於蝙蝠。狂犬病毒從舊世界到新世界(美洲)的轉移可能發生在美洲殖民地化的時代,當時該病毒已經存在於蝙蝠,隨後才出現在犬等食肉哺乳動物,但是相關證據並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