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新聞規律的生命周期

2021-01-12 人民網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作為主體性的人類活動規律、社會領域規律,新聞規律是有生命周期或生命長度的。新聞規律的周期性,實質揭示的是新聞規律的歷史性。新聞規律也像其他規律一樣,有自身的有效期,有自身適應的時空範圍。只有理解新聞規律的生命周期,才有可能將尊重新聞規律落實到具體的新聞活動之中。

關鍵詞:新聞規律;生命周期;繼承與揚棄

事物的誕生、運動、變化是有過程性的,具體事物的存在是有生有死的,自然事物如此,社會事物也一樣。這從根本上意味著,事物運動規律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具體規律的實際存在是有期限的。新聞規律是在人類新聞活動過程中生成、形成的,因而新聞規律同樣是有生命的存在,有自身的生命周期。規律具有自己的有效期,與規律蘊涵其中的對象物的生命有限性是密切相關的。歷史維度上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的具體新聞規律之間,就像新聞活動方式、新聞媒介方式之間的關係一樣,具有歷史的承繼性和揚棄性。

一、新聞規律存在生命周期

事物是過程性的存在,作為事物運行內在關係、本質關係的規律也是過程性的存在,即具有生命的長短。自然規律看起來是確定的、永恆的,似乎沒有生成過程,沒有生命周期,但這其實是人類的錯覺。那是因為人類相對自然世界的存在而言,實在是太短暫了;人類面對的自然世界對人類來說是相對穩定的、似乎是既成的,因而自然規律在人類面前似乎就是不變的、永久的規律,人類只要發現它、認識它、運用它就是了。但對以主體性為突出個性特徵的社會規律來說,就不太一樣了。各種社會活動規律,是相伴人類活動而生成形成的規律,因而,具體的、不同社會規律的生命長短一定是不一樣的。

就新聞規律系統而言,有些規律貫穿於整個人類新聞活動史中,從而形成人類新聞活動總體性的歷史規律;有些規律可能只屬於一定歷史時代、歷史時期主導性的新聞活動方式、媒介形式,形成歷史時代、歷史時期主導性的新聞規律、媒介形態規律;有些規律可能只適用於一定社會的歷史階段,適應於特定社會中的有關新聞活動,形成一些特殊的新聞規律。如此等等,需要做出具體的分析和闡釋。

第一,人類新聞活動的歷史規律,就像人類歷史規律一樣,貫穿人類活動始終,貫穿人類新聞活動始終。就是說,新聞活動的歷史規律,與整體人類新聞活動史相伴而在,在規律系統中,這樣的規律具有最長限度的生命存在。

但是,貫穿於人類新聞活動始終的新聞規律並不是神定的、預製的。新聞規律作為主體性規律,是在人類作為新聞活動主體的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可見,新聞規律始終是生成中的規律,而非既定的、預先設定的完全性存在。因此,人們只能根據既往的新聞活動,窺探到人類新聞活動的大體方向與趨勢,不可能準確描繪出未來新聞發展的圖景和細節,這也正是我們將規律界定為事物變化內在關係及未來趨勢的根本原因。人類認識新聞規律的過程,同樣是相伴新聞活動展開的過程,相伴新聞規律生成的過程。認識周期與活動周期、規律周期可能是同在的,規律認識更多的是反思性的、後思性的。一種活動尚未生成和展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規律認識的。網絡新聞到來之前,人類是不可能探索網絡新聞規律的,最多是基於一定條件對網絡新聞可能性的預測。

在社會活動包括新聞活動中,人類之所以總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具有必然的自在自發性,可能有許多主客觀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條在於,歷史規律是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規律,而非既定的、擺在那裡只需要發現和認識的規律。事實上,人們發現、認識規律的過程,展開和調整自身主體活動行為的過程,也是影響規律形成的必然因素。人的活動就在規律之中,而非規律之外;人的活動停止了,人的活動規律也就停止了。這與自然規律全然不同,即使人不存在了,在本體論、存在論意義上,自然規律依舊存在,依舊支配著自然的運行。因此,在社會活動中,身在「廬山」之中的人類,要遵循規律展開實踐活動其實是相當艱難的事情,本質上說,人類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社會規律,也不能完全按照社會規律辦事。不管是在客觀邏輯上還是理論邏輯上,社會規律都是未完成的存在,也不可能成為完成的存在。果真到了「完成」這一步,人類存在也就結束了。

第二,一些新聞規律的生命長度與一定社會的形態、性質具有某種程度的匹配性。人類社會本身是歷史性存在,表現為不同社會形態之間的歷史演進關係。每一社會形態可能都有各自主導性的、個性化的新聞活動方式

(當然也有一些共同的新聞活動方式),從而形成適應自身社會形態特點的新聞活動特徵和規律。這就像在以市場經濟體制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制度中,其具有的主導性經濟規律只能是市場經濟規律;而在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導的社會經濟之中,其具有的主導性經濟規律只能是計劃經濟規律。①新聞規律的這種生命性或歷史性,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很普遍的現象。正是因為這種與社會形態、社會性質相應的規律性特徵,使得人們關於超越特定社會的普遍新聞規律的存在問題爭論不休。人類往往在理論上承認普遍規律的存在,可一到實際之中,就各行其是了,常常把普遍規律的要求忘到了九霄雲外。

如果我們以特定社會為對象觀察其新聞活動,特別是觀察其現代新聞業的實際狀況,就會看到,不同性質的社會,有著不同性質、不同特徵的新聞業。這些不同性質、不同特徵的新聞業(如自由主義性質的資本主義新聞業,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新聞業),原則上說都有自身的運行特徵和生命周期。因而,如果存在著各自的新聞業發展規律、新聞傳播規律,那也就意味著這是一些具有一定生命長度的規律,而非相伴人類新聞活動始終存在的規律。在人類意義上或世界範圍內,這些與特定社會歷史時期、國家形態、社會形態相伴而在的規律,不過是人類新聞活動歷史規律的特殊表現。其實,整體的歷史性規律正是通過特殊的具體規律實現的,這是兩類規律之間最基本的關係。

在世界範圍內,不同性質新聞業並不是簡單的接續性或前後性存在,而是在共時性上存在著不同性質的新聞業。比如,當今人類社會中就存在著兩種典型(具體亞類型更多)的新聞業——資本主義新聞業和社會主義新聞業,這就意味著存在著兩種新聞業的運行規律,它們也是共時存在的。到底哪種新聞業的規律能夠更長久地存在,顯然要看哪種性質的新聞業能夠更長久的存在,進一步說,則要看哪種社會形態、社會制度能夠更長久地存在,更具有未來性,更能代表人類發展的整體趨勢。顯然,新聞歷史規律與社會歷史規律是有內在關係的。新聞系統相對社會整體系統而言,更多的是一種依賴性的存在。

其實,貫穿人類新聞活動史的歷史規律與一定歷史時期的主導性規律,以及一定社會形態中的主導規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歷史規律要通過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的規律來具體體現。還有,在共時性上,有世界不同地區共同具有的普遍規律,亦有不同地區各自的特殊規律,它們之間也有內在的關係。關於這些不同類型或不同層次、不同範圍的新聞規律關係問題,相當複雜,需要專文討論。

第三,一定歷史時期存在的特定新聞活動方式,其相應的新聞規律客觀上也只能存在於一定的歷史時期。正像討論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時,我們說作為社會演變動力機制的階級鬥爭規律,只能存在於、適用於階級社會;一旦沒有普遍的階級社會存在、普遍的階級關係存在、普遍的階級鬥爭存在,階級鬥爭規律也就沒有實際的依託了。之所以說有些新聞規律只能存在於一定的歷史時期,客觀根據在於,一些新聞活動的方式,確實是歷史性的,只存在於一定的歷史時代、歷史時期,而非永久性的存在。一定的新聞活動方式若是退出了歷史舞臺,相應的具體規律客觀上也就必然不會存在了,至多說它是曾有的規律。如果某種新聞活動方式尚未誕生,也就不會存在客觀性的與其共在的新聞規律。

綜觀人類新聞活動史(暫不考慮具體社會之間的差別,而是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有著不同的主導性的或者說能夠代表一定歷史時期典型特徵的新聞活動方式。比如,在「前新聞業時代」,典型的新聞傳收方式是面對面的或「點到點」的人際交流方式;建立在傳統三大新聞媒介之上的「傳統新聞業時代」,不僅創造了現代新聞職業,創造了一定專業程度的新聞工作方式,也創造了「點到面」的大眾新聞傳播方式;而到了「後新聞業時代」已經開啟的今天,多元化的、融合的傳播方式(即將點到點、點到面的模式,將單向的、雙向的傳收方式融合在一個整體的平臺上)正在佔據主導地位。顯然,這些不同的主導方式可能有著各自的內在機制,也就是有著各自的主導性規律。我們可以說,從點—點到點—面,再從點—面到點—點、點—面融合具有內在的歷史規律性,構成了人類新聞傳收模式整體的歷史演進規律,但就確定的歷史時代來說,在傳收模式上都有自身的特點,也存在與其模式相應的主導性傳收規律。這種與特定歷史時代相應的傳收模式、傳收規律都不可能是超時代的存在。

簡而言之,不同新聞活動時代,實際上有著不同的主導性新聞活動規律,一旦人類新聞活動史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生了整體的結構性變革,主導新聞活動方式就變了,主導一定歷史時期的新聞規律也就隨之更新了。就是說,這些規律的客觀存在,只是一定歷史時代或歷史時期的存在,不能相伴人類新聞活動過程的始終而存在。因此,這些具體新聞規律的生命長短是相當有限的,只可能主導一定的歷史時期。因此,任何將某一歷史時代、某一社會形態當中的新聞活動規律宣稱為相面未來的永恆規律,都不是實事求是的,甚至可能是荒謬的。

第四,一定技術特別是媒介技術支持下的媒介形態,最能標識一個時代傳播的總體特徵,也可以標示一個時代新聞生產傳播的典型方式,麥克盧漢謎一樣的判斷「媒介即信息」②很好地闡釋了這一點。因而,如果我們再細緻一點,以媒介形態為對象來觀察新聞規律的生命長短,就更易看得清楚。事實上,人們通常也是通過媒介形態的歷史演變來描述人類新聞活動歷史更迭過程的。

就目前能夠看到的新聞媒介史來說,每一種媒介特別是人工媒介(也就是麥克盧漢所說的人的延伸)③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歷史生命長短,至少是有各自的歷史主導時期。有些媒介形式、媒介形態的歷史長久一些,有些短暫一些。有些曾經風雲一時的新聞媒介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比如,曾在新聞歷史上產生過革命性作用的電報近乎銷聲匿跡了;④有些前幾十年似乎還風華正茂、充滿生機的新聞媒介,卻在網絡時代開啟後迅速走向疲軟、走向沒落,比如作為大眾新聞媒介歷時存在最長的報紙媒介,儘管依然是重要的新聞媒介,但已沒有了過往縱橫天下、叱吒風雲的英雄氣勢。⑤這恰好說明,每一種媒介都有自己的「好日子」,也可能都會迎來自己「風光不再」的「寒冬時節」。因而,每一種媒介形態蘊涵的新聞規律,其實也有各自的歷史過程或歷史生命。如果一種具體的媒介形態消失後,相關的具體新聞規律或媒介規律也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客觀規律的生命性存在,決定了有些規律已不是現實性的存在,只能是歷史性的「曾在」。這樣的規律,當然還會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之中,或者存在於理論敘說之中,存在於學術史中、思想史中,但它們不再對直接現實的新聞活動產生實際作用和影響。但是,只要存在過,就會留下痕跡,就會以各種各樣的主客觀方式留下影響。對此,將在下面論述。

二、新聞規律的承繼與揚棄

新聞規律是在新聞活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是在新聞活動與社會整體運行以及其他社會活動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過程中形成的。而這樣的活動過程,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變遷更新的、能夠顯示出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特徵的過程。這就自然提出一個問題:如何理解貫穿在人類整體新聞活動中形成的歷史規律,⑥如何理解不同歷史時代、歷史時期主導新聞規律之間的承繼發展關係。這便是此處要討論的新聞規律的承繼與揚棄問題。

首先,歷史規律既是在歷史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又是在歷史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新聞活動的歷史規律,探討的就是人類新聞活動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內在關係。原則上說,它是以「整體」的人類新聞活動史為對象的,需要發現的問題就是,在這樣的整體活動過程中,不同歷史時期之間有無內在的關聯,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遷之間有無穩定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內在機制在支配著人類新聞活動的歷史展開。

但是,任何一個時代的研究者,都無法看到完整的人類歷史(包括人類新聞活動史),特別是任何歷史現實中的研究者,都無法看到未來人類的新聞活動,因而人們只能根據既有的經驗事實,並以既有的有限能力,對未來的可能世界、可能事實依據過去與當下的事實做出猜測、推理和想像。對未來的研究,不可能像研究歷史那樣,總可以看到一些歷史遺蹟和歷史資料;也不可能像研究現實那樣,總可以對當前的感性現實進行一些直接的觀察、分析甚至真切的體驗。未來,相對過去和當下現實,可能會時間更長、內容形式也更複雜,但無論如何,當下人們無法知道。因而,基於歷史和現實的規律研究,並未包含未來可能事實。這樣,人們得到的所謂歷史規律只是可能的,也是相當有限的,只是可能窺探到了大致的總體歷史趨勢。從邏輯上說,對部分的研究,並不必然意味著對整體的把握,部分並不必然能夠代表整體。沒有人能夠對未來的發展做出決斷性的判斷。人類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是不斷開闢可能世界的活動。總體性的歷史規律,哪怕是一個社會領域的總體性歷史規律,只是一種可能,哪怕是很大的可能。在這一點上,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有著很大的不同。人們一旦準確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可以預測相關自然事物的未來情況,這是由自然本身相對人類的穩定性、既成性所決定的。但對社會事物來說,由於它本身就是人的創造物,總要受到人作為活動主體的價值或意義要素的各種作用和影響,歷史規律也只能在創造過程生成或顯示出來,因而將現在作為起點,去準確預測未來是比較困難的,人類只要能夠大致預測到未來的整體方向就不錯了。當然,不必太過悲觀,未來總要到來。現實是依賴歷史而來的,未來也是依賴現實開闢的,這樣的源流關係是直觀的、必然的,無需證明。馬克思早就講過,感性世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時代活動的結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於前一代所達到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前一代的工業和交往,並隨著需要的改變而改變它的社會制度」。[1]76不管是在直覺上,還是在實踐經驗上,人類都能感知到、認識到歷史、現實與未來的一些相連關係。人類不可能憑空而來,也不可能憑空而去。因而,如果能夠發現歷史演變過程的一些內在關係、穩定關係,人類對現實及未來新聞活動的走向、趨勢就可以進行大致的預測和把握,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類現實新聞活動的自覺性和創造性,使新聞活動能夠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的良性運行與發展服務。而這正屬於對新聞規律的認識問題、自覺運用問題,也是人們探索規律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客觀歷史的內在關係,從根本上決定了不管人類哪個社會活動領域,都有自身的歷史承繼性,後繼事物不可能憑空而來,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新聞活動的歷史規律,只能在新聞活動的歷史整體性上去認識和理解,歷史規律就是貫穿在歷史活動過程的內在關係。人類只有在歷史演進的大尺度上,才能比較清楚地看到歷史過程的那根紅線,看到不同歷史時代、歷史時期之間的大致承繼與揚棄關係。截取一個時代、一個時期的歷史規律認識,很可能是局部的和片面的。「歷史研究不僅僅是對事實的細節及碎片的挖掘,也不僅僅是對事件記憶的鞏固與刷新。它的根本意義是把握歷史大勢、發現歷史規律,為當下人的行動指明未來。」[2]

其次,具體一些說,不同歷史時代、歷史時期的新聞活動,擁有各自的特點,表現為各種各樣具體的新聞傳播方式、收受方式、控制管理方式等。依據歷史經驗事實,它們之間不僅具有後世對前世的歷史繼承關係,也有後世對前世的歷史揚棄關係。也就是說,歷史經驗事實史已經表明,歷史不是既有事物的簡單持續存在,而是在既有事物基礎上的不斷變遷、不斷更新和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有些事物會得到發揚光大,有些事物則會偃旗息鼓、悄然退去。人類是創造性的存在,人類通過自身的歷史活動,始終不斷地開闢著新的現實、新的景象。新聞活動正是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每一歷史時代、歷史時期,都有自己主導性的新聞活動方式,主導性的媒介方式。從規律層面看,就有相應的具體活動規律的歷史主導期,具體媒介規律的主導期。而從歷史關係角度觀察,不同時代、時期的活動方式、媒介方式形成了既有繼承、又有所揚棄的過程;與此同時,也就形成了不同具體活動規律、具體媒介規律之間的繼承與揚棄關係。

如果以可觸、可見的媒介為參照,就可發現,以歷史方式存在的不同媒介形態之間(背後主要是相關技術的支持),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既有疊加性、互補性,也有不斷整合、融合、創新、揚棄的過程。這說明,每一時代都有自身的主導新聞媒介,都有圍繞主導新聞媒介形成的媒介生態結構方式,而在不同的代際之間,則形成了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的揚棄關係。如果由媒介形態決定的前一歷史時期、歷史時代的主導新聞傳收方式在後繼歷史時期、歷史時代不再存在,那就意味著原先的相關新聞規律客觀上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讓位於其他媒介形態主導的具體新聞規律了。那些過往曾在的新聞規律,只能存在於思想史、學術史、理論邏輯之中。

當然,應該特別注意到,如果先前的交流方式、交流模式依然存在,那就需要我們在更長的歷史視野中,探索其歷史演變規律。事實上,人們不難看到,越是古老的交流方式,越是具有長久性,甚至是相伴人類的永恆性。⑦比如,自從語言誕生起、文字誕生起,人類就一直通過口頭方式、書面方式交流新聞信息,它們沒有因為後繼各種新媒介的出現、其他符號系統的誕生而消亡。因而,我們就必須以通貫歷史的方式,或者說將其作為歷史規律展開研究,不僅要研究它們本身的演變規律,還要研究它們與其他媒介形式、媒介符號的關係規律。但是,對於具體的書信新聞來說,它不過是「前新聞業時代」中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和表現,在現代印刷新聞業誕生之後,特別是電子新聞誕生之後,書信新聞就基本消亡了;因此,它的規律形成及表現只限於它所在的歷史時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文字傳播的一種特定形式,書信新聞的規律,同樣會以某種方式沉澱在印刷新聞規律或其他新聞規律之中,它的某些規律性因素並不會徹底消亡。

自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出現,特別是網絡新聞出現,人們就在討論報紙新聞的存亡問題。如果從新聞規律角度觀察,假設報紙新聞退出歷史舞臺,那就不會存在獨立的報紙新聞或印刷新聞規律,至多只能說印刷新聞規律的一些要素有可能滲透在其他媒介形態的新聞規律之中,或者說,印刷新聞規律的要素,有可能沉澱在總體性的新聞傳收規律之中。當然,作為新聞媒介,不同媒介形態之間可能有著內在的歷史變遷關係。後繼的媒介技術,總是依賴既有的媒介技術,總是在前行的媒介技術基礎上,進一步組合、融合、創新,從而創造出新的媒介技術、媒介形態。⑧因而,不同媒介形態所蘊含的規律之間也會有內在的關係,這屬於前文所說的媒介形態的歷史演進規律,也是一種貫通性的人類新聞活動歷史規律。

總而言之,規律的生命性、周期性,意味著規律間的歷史承繼性、揚棄性是個必須關注的問題。新聞規律的生命性、周期性,根源於人類新聞活動方式特別是媒介形態的生命性和周期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同新聞活動方式之間,總是有一些共同的、穩定的因素及其關係,這些共同的、穩定的要素及其關係,會以歷史遺傳的方式,被新的新聞活動方式所繼承,而那些共同的規律要素同樣會被新的活動規律所繼承。事實上,正是因為有這些穩定的要素與關係,規律才會形成,規律才會存在。

三、餘論

把握規律的生命性、周期性,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人們認識規律的目的在於遵循規律、運用規律。如果人們還用過時的新聞規律指導今天的新聞活動,必然是牛頭不對馬嘴。比如,如果用傳統書信新聞規律、電報新聞規律、印刷新聞規律甚至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規律指導今天新興媒體的新聞生產與傳播,也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或啟示意義,但在根本上就有可能是文不對題、走上歧路。人們強調用新媒體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大數據思維、智能思維等思考、指導當今時代的新聞活動,恐怕主要不是趕新潮或追時髦,而是因為新興媒介構築起來的新環境、新的媒介生態,與以往傳統媒介環境、傳統媒介生態結構相比,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或革命性的變化,需要人們積極探索主導當今時代的媒介規律、新聞規律。如今,人們不斷呼籲探索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傳播規律,正是對規律生命周期的承認和應對⑨。而這一切的直接目的,乃在於有效運用新聞規律,而不是將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懸置在空洞的口號之中。

當然,規律之所以是規律,就是因為它是事物內在性、穩定性和根本性的關係,它反映和預示著事物的發展走向,這樣的關係不會輕易變化,它會以自己的方式持續下去,這正是需要我們長期探索的問題。畢竟,在新聞規律研究中,人們最想發現的,乃是整體性的歷史演進規律。

注釋:

①至於針對一定現實社會,到底「應該」實行怎樣的社會制度

(包括最為核心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以及由它們決定的社會具體領域制度),則是另外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我們這裡能夠討論的。但規律研究,在一定意義上,回答的正是這一核心問題。探索的目的就在於發現一定的現實社會實行怎樣的社會制度,才是合理的,更符合社會演進的內在規律。

②參閱【加】馬歇爾?麥克盧漢著,何道寬譯《: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第一部中的第一節「媒介即是信息」,第3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③我們可以把基於人體的各種媒介形式(如體態語、手勢語、表情語、口語等)統統稱之為生物媒介,它們是自然而來的,當然也是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進化的;而把通過人的知識、智慧,通過一定手段,製造、發明、創造的非自然的媒介統統稱之為人工媒介(就現在來看,大致包括機械媒介和智能媒介)。

④麥克盧漢就曾指出,「有了電報之後,整個新聞業的方法,包括搜集和表現新聞的方法,都發生了革命性的巨變。自然,它對語言、文風和題材的影響都是令人驚嘆的。」參見【加】馬歇爾?麥克盧漢著,何道寬譯《: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第310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⑤如果從世界上最早的每周定期出版的單條印刷新聞紙德國的《通告——報導或新聞報》算起(1609年),報紙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⑥所謂人類整體的新聞活動,是指人類從古至今以及未來可能的新聞活動,這是具有相對比較明確起點但卻無法確定終點的活動。事實上,人類的所有活動形式,從原則上說都具有這樣的整體性特點。

⑦就客觀情況來看,生物媒介(生物體本身具有的媒介方式)具有與生物存在相伴隨的永恆性,而延伸性的人工媒介(不管是機械媒介還是智能媒介),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似乎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

⑧美國學者布萊恩·阿瑟認為,所有新技術都是在既有技術基礎上發展的,甚至是對過往技術的組合,這是進入演進的重要規律。參閱【美】布萊恩?阿瑟著,曹東冥、王健譯《:技術的本質》,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⑨比如,習近平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就說,「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參見《人民日報》:《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一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張江.評「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兼論相對主義的歷史闡釋[J].新華文摘,2017(10).

作者簡介:楊保軍(1962—),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廣東省協同創新平臺;粵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研究項目(YTXY1714);嶺南師範學院「中國史」重點學科專業建設經費資助項目。Preface前 言《世界中世紀史簡論》涉及的時間範圍大致是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地區範圍是以歐亞大陸為重點,兼顧非洲、美洲等地區,內容範圍主要為封建社會產生、形成、發展和解體的歷程。
  • 周期規律與上古神仙
    一年四季植物榮枯循環、動物周期繁衍,這些都是周期規律對生命活動的影響,使生命活動也具有周期性。古人月周期表述有多種,一種常用周期是地支表述,還有一種參考一年四季理論,提出孟仲季概念,孟是季節之初,仲是季節之中,季是季節之末。
  • 股市周期規律再發現
    中國股市的運行周期有其獨特的內在規律,這一規律與通行的江恩理論、費波那茲數列等理論都有所不同,中國股市的周期規律是在特殊的市場形態、不成熟的投資主體以及偏重投機的投資理念等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經濟周期、政策周期、心理周期、市場周期共同作用的產物。
  • 月經周期怎麼算 月經周期不規律怎麼辦?
    月經周期怎麼算月經來之前和月經走之後,伴隨著的是安全期和排卵期,在排卵期,同房懷孕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這些加起來其實就可以說是月經的一個周期,有很多男性女性都搞不清楚這個周期是怎麼算的,希望下面的內容會有幫助,那麼月經的周期怎麼算?月經的周期怎麼算?
  •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2020-12-29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用基因大數據打造「生命周期表」
    原標題:用基因大數據打造「生命周期表」 「計劃通過對地球上的生命進行基因、表型、生態等方面信息和知識的梳理、歸納和分析,發現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生命規律,最終實現『數位化動植物,數位化地球』的宏偉目標。」
  • 2019初三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規律必背
    初三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規律必背 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遞變性規律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 初三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規律必背
    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遞變性規律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
  • Spring 的生命周期
    Spring 的生命周期:粗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它是有bean的第一次加工,還有bean的第二次加工過程,首先bean的第一次加工,將你的對象實例化,在這實例化的前後,有一個BeanPostProcessor在做前置和後置處理,第二步就是它的依賴注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首先它會設置它的一個屬性值
  • 周金濤:主宰世界宏觀經濟的規律是太陽黑子周期
    ↑  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本號在《從世界經濟周期談到個人命運軌跡》中提到,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周金濤認為世界宏觀經濟規律實際上遵循的是天文學規律,他在2016年的一次演講中說,「主宰地球的(經濟)規律是太陽規律,太陽黑子周期的循環就是55年到60年最長循環,20年一個海爾循環,
  • TalkingData高鐸:解讀遊戲生命周期曲線模型
    WMGC峰會匯集全球移動遊戲領域頂級精英,深入透析移動遊戲發展規律,廣泛探討移動遊戲前沿話題。TalkingData 副總裁高鐸在此次峰會上與現場嘉賓們解讀了《遊戲生命周期曲線模型》和最新的行業觀點。下面與讀者們分享TalkingData總結出的四種生命曲線與健康度模型。
  • 月經周期不規律,也可以算出預產期
    相信有許多寶媽,由於月經周期不規律,又沒有孕早期嘔吐反應,連自己是什麼時候懷孕的都不知道,直到感到胎動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懷孕了,要做媽媽了,岀現這種情況,一點也不奇怪。月經不規律,排卵也不規律,讓人難以發現。
  •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2020-10-23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何計算用戶生命周期天數?
    一般會有以下三種方法:在這裡有個前提,所有消費次數=1的用戶,不計算在生命周期的取值內,也就是生命周期所計算的是用戶>=2的用戶的生命周期天數。次數=1,說明買了一次就流失了,和品牌僅有一次接觸點,生命周期=0,不做計算。這部分用戶,線上線下僅一次消費會員佔比70%。
  • 高一化學(下)同步知識易錯難點——元素周期表中的隱含規律
    遞變性規律相鄰元素的性質因周期表的規律性變化而相近,由於電子排布的連續性,性質變化基本都可依據周期表做出判斷。如果A,B,C,D四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則四種元素存在以下規律:1.原子半徑:C>A>B2.金屬性: C>A>B3.非金屬性:B>A>C相似性規律1.同主族元素性質相似,如上圖中的A與C2.在元素周期表中,處於「對角線」位置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 上遊•文薈丨夏蟬的一生 · 生存策略丨為什麼蟬的生命周期全是...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生命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可以說,生命最高程度的智慧便在於——活下去。為此,動物們進化出了各種神奇的求生技巧。十三年蟬、十七年蟬又稱為周期蟬,它們每隔13年、17年才破土而出,進行一個月的交配狂歡。1999年,北美的十七年蟬們潛入地下,直至2016年5月方才重出江湖,它們十多年來藏在地下躲避敵人,然後又在同一時間通通冒出地面,巨大的數量,讓捕食者無法全部消化,總有些能僥倖活下來,將它們的物種延續下去。這倒是有些悲壯的感覺了。13年、17年,這樣的生命周期讓科學家覺得頗為有趣。
  • 簡述生命周期理論的主要內容。
    【正確答案】(1)生命周期假定的要點可以表述為:個人的現期消費取決於個人現期收入、預期收入、開始時的資產和個人年齡大小;個人儲蓄額的大小也取決於個人現期收入、預期收入、開始時的資產和個人年齡大小。(2)生命周期假定也把未來收入作為影響現期消費的因素。
  • 小學數學中的周期問題應用舉例:如何利用周期排列規律計算星期幾
    下面,就以一例來談談如何利用周期排列規律計算星期幾。例:已知2019年2月1日是星期五,那麼2019年的7月1日是星期幾?分析:此題難點有兩處:一是2019年2月份到底是28天還是29天?二是從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到底是多少天?所以,要想正確解答此題,就必須要先攻克以上兩個難點。先看第一處難點:2019年2月到底是28天還是29天呢?
  • 有哪些生物是違背生命規律的?顛覆人類認知
    難道會有不受規律所限制的物種存在嗎?那它們還能夠被稱為自然界的物種嗎?其實這些問題也都很好回答,它們當然是處在規律之內的,但是相比於絕大多數的物種來說,它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規律顯得更加的離奇,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 《易經》算出生命周期:人到中年需要「知天命」,注意這2個歲數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雖然一輩子都沒有放棄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可是最後還是沒能抵抗住生命周期的規律,只能含恨離去,留下了讓全世界人震驚的兵馬俑。人們都說人到70古來稀,說明在古代70歲已經算是一種生命極限,也是很多人心中高壽的年齡,可為什麼古代人活得時間比較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