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初期,西方國家認為日本存排外情緒,必須保留特殊保護權

2020-12-04 魚兒讀書會擺尾

在明治初期,西方人認為日本存在排外情緒,讓在日本的外國人沒有安全感,這使得歐洲國家必須保留對自己國民的特殊保護權。

《泰晤士報》指出了日本的排外情況:「最近在日本發生了一次事件,一位叫做豪克·布魯爾的法國人在日本秋田被一群瘋狂仇視外國人的激進分子刺傷了,他的大腿被刺中,流血不止,同時頭部也受傷了,這引起了法國外交官的不滿,日本政府將兇手逮捕。日本社會目前並不是安全的,外國人需要特殊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在日本外國人的不安全的、焦慮的情緒。」

同時,日本政府加緊迫害基督徒,這令歐洲國家不滿,《泰晤士報》對此進行批評:「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擔心村上那個地方的人的活動,那裡的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日本的鎮壓活動已經引起了他們外國朋友的不滿,他們所代表的價值是與各國的良好關係以及友誼密切相關的,這些國家的商業關係和友誼是不會使他們忽視在這個問題上給予解釋。日本政府的意圖是在懲罰那些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日本政府從未考慮過允許他們私人的宗教思想進行傳播。事實是很多人來到日本,為政府服務,在小學和技術學校教授外語和科學,他們自然擁有閱讀包括宗教書籍在內的一切書籍的自由,但這一切都被政府阻止了。」這體現出《泰晤士報》對日本政府宗教政策的否定態度,認為日本限制基督教傳播的政策是錯誤的,更不應該限制那些為日本進步做出貢獻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

《泰晤士報》等英國報刊對日本宗教政策和法治方面的報導意在強調在日本的外國僑民的人身安全被排外情緒嚴重的日本人所威脅,其宗教信仰也被限制。

由此看來,在日本的外國人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需要外國政府進行特別的保護,這就為報紙反對修訂日本與英美等國的條約奠定了一個重要的輿論基礎。

相關焦點

  • 史林|明治日本的黃禍論與人種論
    比如羅福惠就指出「『黃禍論』是19世紀後期在西方主要國家出現的,針對中國和日本的煽動、污衊和詆毀的核心話語之一。」周寧也認為,「極端的種族主義思想最終把『野蠻的中國人』的想像推演到『黃禍』的觀念,『黃禍』恐慌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政治,經濟,軍事的,也有歷史,文化,心理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種族主義思想。」 「『黃禍』恐慌在很多時候都是西方文化自虐的想像。」
  • 日本大阪市中心挖出1500具人骨 在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死亡
    海外網8月13日電 日本大阪市13日表示,該市北區的「梅田墓」內出土了超過1500具人骨,負責人稱他們可能是同一時期感染瘟疫後死亡的,時間大約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具體地點為JR大阪站北側的商業區內。  據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導,這是大阪市內首次同時出土如此數量龐大的人骨,大部分用木棺或甕棺土葬,也有部分是火化後埋葬的。
  • 日本明治在華銷售鮮牛奶保質期翻倍
    原標題:日本明治在華銷售鮮牛奶保質期翻倍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9日報導,日本明治乳業把在中國銷售的冷藏鮮牛奶的保質期已延長到了15天,相當於原來商品的2倍。中國市場上多見常溫奶,明治乳業於2013年推出新鮮的冷藏牛奶,用嚴格的衛生管理提高了商品魅力。
  • 日本史:明治政府就是一個官商勾結的政府,一起殘酷地壓榨百姓
    百家原創作者:柳菲菲說歷史明治前期的日本,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首先我們必須看到,那是一個生機勃勃、樂觀向上的從傳統農業社會快速轉向近代工業社會的半封建半資本主義國家。其次,就表面上來看,日本的轉型頗為成功,短短三十年的時間便能躋身世界二流強國之列並且擊敗了中國和沙俄這兩個老大帝國。
  • 西方人很疑惑,中國幾千年的王朝史,為何到現在沒有保留王室?
    同期跟我們相同的英國與日本,也是在王室的統治下帶來了輝煌與恥辱。但為什麼他們可以保留王室,而中國就要推翻帝制呢?況且還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國為什麼可以推翻得如此乾乾淨淨?西方人對於中國不保留王室更是感到疑惑。
  • 在日本,理想的女性是賢妻良母嗎?
    3 世紀有位叫卑彌乎的女王跟她弟弟一起統治國家,卑彌乎擁有神聖的力量,能夠跟神對話,她弟弟負責實際執政,卑彌乎的地位比她弟弟高。姐弟或兄妹共同統治的形式很常見,多分布在東南亞到太平洋這個區域,我認為這跟雙系姓有關係。伊勢神宮在天皇家族有特殊地位,從古代到中世紀,與神交流的人必須是女性。這個叫財宮的神職人員,是天皇家的姐姐,她一直不結婚,負責保護天皇。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西周在1861年(日本文久元年),為津田真道《性論理》一書作跋時,使用了「論理」一詞,他將西方古典哲學一分為二,即「論理」與「論氣」,恐怕是受宋儒主張的「理氣二元論」的影響。「論理」為形而上者,「論氣」為形而下者。津田真道的《性論理》,可說是日本最早的哲學讀物。那時日本還未擺脫中國治學的傳統,有關物性和心性的區別還未明朗。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這點司馬遼太郎也在他的著作裡提到過,認為這是明治時期埋下的禍根,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軍部的專斷獨行。司馬遼太郎一再提及昭和前二十年――用他的話來說好像整個國家被什麼魔法控制了似的,一條路一直走到黑。 而在半藤看來,日本日後成為軍事國家,始作俑者就是山縣有朋這位西鄉隆盛的繼承人。
  • 想了解日本的世界觀,知道日本對世界的看法,就一定要讀這本書
    日本對於外國人來說,一直是個有些神秘的國家,不止是西方國家,就連它的近鄰,也不敢說真正了解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讀這本書——《日本的世界觀》。跟其他西方國家的歷史學家把日本歷史孤立起來研究不同,詹森認為,日本並非孤獨的發展,而是與東亞歷史還有世界歷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於這一點,詹森使用了大量的原始資料,他本人對於檔案和史料的分析能力,也為此書增色不少。
  • 日本人念名字要「脫歐入亞」
    貳英語,不僅僅是英語在日本,也許沒有一種外語像英語一樣能夠成為全民話題。而英語,並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而是能喚起日本民族情緒的敏感詞。在許多日本人看來,英語跟全球化聯繫在一起,而日語則意味著傳統和文化。於是,圍繞著英語以及與英語相關的一系列話題,日本社會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更西方還是更日本?這是一個問題。
  • 從武士的女兒到紙幣上的教育家:日本現代女性的開拓與平權之路
    1868年1月,尊皇派的勢力佔領江戶城,推倒了將軍政權(此前德川家最後一代大將軍德川慶喜已經請辭),宣布時年15歲的天皇睦仁復闢,明治時代就此拉開帷幕。「明治」這一年號寓意「文明的治理」,本身就說明了新政府的施政綱領。在親眼目睹西方國家的強大實力後,改革派政治家立誓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日本,一個先進的國家。
  • 二戰日本究竟錯在哪裡?麥克阿瑟為你深度分析
    飛春讀傳覺得,遠遠比扔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難。因為他面臨的是一個軍國主義極為保守、極為排外、極為妄自尊大的國家。現在的目標是,要把它變成反對軍國主義、反對天皇獨裁、既民主現代又唯美國馬首是瞻、絕對服從的國家。
  •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黑川雅之
    明治維新後的百年以來,西方的近現代文化以可怕的氣勢用向日本,日本的審美意識也有許多部分被近代西方思想和世界觀所替代——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 黑川雅之作為日本傳統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桂離宮所展現的審美意識在今天是許多日本建築家所不能理解的,因為日本建築的梁柱空間的概念已經不再純粹,當下已融入了許多西方的建築理論和概念。
  • 中國學習西方法律以日本為師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在發言中指出日本內在的精神是與西方不一樣的,所以不能說它是一個全盤西化的國家。日本在引進西方法學方面是中國的老師第二點,日本這個國家在明治時代、大正時代由中國的學生變成中國的老師,這個變化並不是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中國學方面,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辦法變成中國的老師,儘管已經慢慢開始有一些學者,比如內藤湖南那時候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 日本對維果茨基的研究初探
    因此,維果茨基不但擺脫了行為主義的機械主義傾向,也克服了當時無視人與動物本質差別的自然主義傾向,並為西方摒棄個人主義、解決固有觀念難以改變的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對日本心理學而言,則扭轉了其盲目崇拜德國和美國心理學的傾向。正是對蘇維埃心理學和皮亞傑研究的關注,使日本心理學進入百家爭鳴的交替期,促進了日本心理學的本土化。縱觀日本對維果茨基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3個時期。
  • 亞洲沒有被殖民的國家,日本算一個,還有一個八個國家聯合進攻
    然而,有些國家能夠通過崎嶇的地形,激烈的戰鬥,巧妙的外交或缺乏有吸引力的資源來抵制吞併。哪些亞洲國家呢逃避了歐洲人的殖民化?  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但答案卻相當複雜。許多亞洲地區直接吞併為歐洲各國的殖民地,但仍然受到西方國家的不同程度的統治。在這裡,那亞洲國家沒有殖民地,大多數是從最自治的到最不自治的: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在世界近代史上,亞洲、非洲、美洲幾乎大部分國家都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依靠工業革命的成果和強大的航海能力,西方的戰艦與滿載貨物的商船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於是,在西方所謂「日本主義」(Japonism)就在西方藝術家採用日本元素的藝術中誕生了。然而,日本明治政府的「富國強兵政策」下立下了「讓日本經濟趕上西方強國水平」的方針,日本拼命向西方學習。當時引進了西方的政治體系和經濟政策。西方藝術也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傳到了日本。
  • 日本奶粉市場探究:以國產為主 價格約100元左右
    中新網生活頻道獲悉,日本奶粉市場以國產為主,各品牌價格約在100元人民幣左右。據了解,因日本婦女在結婚生育後離職「全職育兒」的比例頗高,母乳餵養的客觀條件較好,故較多採用母乳與奶粉混合使用的餵養方式。奶粉在日本仍有較高的市場消費量。日本各品牌的嬰幼兒奶粉,其質量標準一般並無太大差異,價格上也無明顯差異。其中最出名,也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無疑是明治奶粉。
  • 未解之謎:日本瑞龍寺的龍標本,究竟是真是假?
    但在西方的一些傳說當中,龍卻被人認為是邪惡的化身。一直以來,不少人對於龍是否真正存在的問題爭論不休。在日本富山縣的瑞龍寺,就保留了一隻所謂的龍的標本。那麼日本瑞龍寺的這個龍標本究竟是真還是假呢?按照瑞龍寺的記載,這隻龍標本是在明治四年發現的,當時找到這條龍的是一個中國農民,他在捕捉到這條龍之後,就將其賣給了一個日本商人,日本商人將它做成了標本之後,就賣給了日本人萬代騰兵。萬代騰兵是日本註定的收藏家,天和二年九月,它將這隻龍的標本捐贈給了瑞龍寺。看上去脈絡很清晰,但實際上問題很大。明治四年是1871年,天和二年是1682年,這種低級錯誤真的很讓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