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科技圈最近在幹啥!

2021-01-17 中國氣象


2019年5月至6月,全球氣象科技新進展來了: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召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升級其全球天氣預報模式;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升級其集合預報系統;歐盟計劃發射衛星「艦隊」組成首個獨立追蹤碳排放全球系統;COSMIC-2六顆氣象觀測衛星發射;日本研發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預測系統......


一起去圍觀!~~👏


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開幕現場。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攝影

 

當地時間6月3日到14日,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大會通過了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的一攬子改革決議。


根據決議,世界氣象組織(WMO)將把原來的航空氣象、農業氣象、大氣科學、基本系統、氣候學、水文學、儀器和觀測方法、海洋學等8個技術委員會整合為基礎設施委員會和應用委員會,分別負責地球系統觀測、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天氣、氣候、水及相關的環境服務和應用。


WMO還將建立政策諮詢委員會、技術協調委員會和科學諮詢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建立一個聯合委員會。


大會通過了關於水文活動、公私夥伴關係、海洋合作框架等決議。


圖片來源:NOAA官網


6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旗艦天氣預報模式——全球預報系統(GFS)得到重大升級,該系統包含新的動態核心——有限體積立方球體動力核心(FV3)。該核心可擴展到16天(384小時),每6小時更新一次。


GFS預報系統升級將改善惡劣天氣、冬季暴風雪、熱帶氣旋強度和路徑預報。科學與性能評估表明,升級後的預報系統在諸多測量維度都可與當前的全球天氣模式相媲美,在一些方面還有所提升。這一系統升級還為未來提升觀測質量控制、數據同化和模式物理學方面也奠定了基礎。


圖片來源:ECMWF官網


6月,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對其集合預報系統(IFS)進行了升級,這將顯著提升全球中尺度天氣預報。


IFS Cycle 46r1版本的一項核心創新則是提高了數據同化的連續性。其他顯著變化包括引進包含50個成員的數據同化集合,利用熱帶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數據同化弱耦合,和改進海浪模式、對流格式、輻射格式、以及觀測利用。這將顯著提升ECMWF的集合預報以及更高解析度的確定性預報技巧,把技巧預報時間延伸至3小時。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ICESat-2衛星公布全球數據 


圖片來源:NASA官網


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ICESat-2衛星向公眾共享一萬多億地球高度測量數據。每天,該衛星的觀測數據都會增加數百萬個,可提供全球高度精確概況,將為科學家追蹤極地地區最為微小的變化提供幫助。


ICESat-2衛星的設計壽命是三年,在這三年內將對地球的冰層變化有一個十分精準的把握。此外,衛星除了觀測冰層,還對陸地、海洋高度、森林進行觀測,並幫助研究人員調查全球碳含量儲備。ICESat-2衛星還對科學家研究海洋環流和氣候起到促進作用。


歐盟計劃發射衛星「艦隊」組成首個獨立碳排放追蹤全球系統


哨兵系列衛星。圖片來源:ESA官網

 

6月,歐盟宣布準備組成一支由三顆新衛星組成的「艦隊」,這些衛星將監測地球上每個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組成第一個獨立追蹤碳排放的全球系統。


三顆衛星將於2025年發射,用來及時獲取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衛星每天將繞軌道運行14次,其取景器將能看到250公裡範圍的表面,捕獲發電站和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這些衛星信息將對減少排放政策制定者實時判斷相關決策產生影響。當前,歐洲航天局(ESA)已開始衛星的太空飛行器設計。



「重型獵鷹」運載火箭攜帶24顆科研和氣象觀測衛星發射升空。圖片來源:NASA官網


美國東部時間6月25日2時30分,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重型獵鷹」運載火箭攜帶24顆科研和氣象觀測衛星順利發射升空。


其中六顆氣象觀測衛星統稱為COSMIC-2,採用了一種無線電掩星技術來收集來自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信號,包括在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扭曲」的GPS信號。這些信號能為科學家提供有關大氣溫度、壓強和水分含量的信息,有助於提高天氣預報準確度。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利用衛星更好地對危險性天氣事件進行預報並加以應對。COSMIC-2數據將被納入NOAA精密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之中,用於預報天氣氣候狀況,並監測地球電離層裡的動態變化,有助於改善天氣預報和空間天氣預報。



圖片來源:geospatialworld網站


5月,英國和法國宣布計劃開展合作研製高精度天氣衛星。該衛星利用高性能紅外大氣探測幹涉儀,通過觀察大氣的不穩定性和分析雲結構來當場提供短期預報所需信息。衛星還將通過追蹤汙染物對地球大氣條件進行測量。


新一代紅外探測幹涉儀預計於2022年搭載在歐洲氣象衛星MetOp-SG-A上首飛。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相信該儀器能夠監測溫室氣體、臭氧、氣溶膠和微量氣體。



圖片來源:日本時報網站


日本早稻田大學等機構為東京研發了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預測系統。為向城市居民提供更可靠的積水信息,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根據日本氣象廳的雨量觀測數據和預測數據等,結合東京的地形、河流以及建築物密集度等,研發了這一暴雨時東京城市內澇災害預測系統。


這一系統可提前20分鐘對東京的暴雨內澇區域進行預測,每5分鐘更新一次,並用不同顏色來顯示不同的積水深度。該研究小組表示,這一系統將有助於減輕城市暴雨災害的影響。相關預測方法不僅適用於東京,也可在其他城市加以應用。



RISAT-2B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圖片來源:ISRO網站

 

當地時間5月22日5時30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利用PSLV-C46火箭於斯裡赫裡戈達島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將RISAT-2B地球觀測衛星送入軌道。


該衛星配備有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將不分晝夜地透過雲層對地球表面進行觀測。該衛星圖像可以為農業和災害救助管理提供幫助,同時還將用於軍事偵察。


RISAT-2B衛星在557千米高度繞地球軌道運行,拍攝的地球表面圖像解析度約為1米。該衛星可以每天至少兩到三次拍攝建築或物體的圖像RISAT-2B衛星是印度第3個雷達成像衛星,將進一步增強印度的天基監視能力。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策劃、編譯: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

微信編輯露珠

投稿諮詢:010-68403075(段老師)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疫情阻礙全球氣象科技發展?並沒有!|國際情報站
    2020年3月至4月,全球氣象科技圈有什麼新動態?世界氣象組織(WMO)聯手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WMF),推出一款監控全球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工具;我國中央氣象臺的非洲降水落區預報產品上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開源模式代碼,推動數值天氣預報發展;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受疫情影響,歐美一些氣象科研機構、企業採用了遠程辦公模式,部分科研工作進度受到一定影響,但儘管如此,新科技進展依然不少
  • 全球氣象科技大事記
    圖片來源:EUMETSAT官網  近日,風神(Aeolus)衛星獲取的有關全球風力數據信息已公開分發從5月12日起,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開始為各國氣象機構提供風力垂直分布觀測數據。EUMETSAT與歐洲航天局(ESA)達成協議,將風神衛星獲取的近實時風況產品再分發給歐洲各國氣象部門和EUMETSAT數據廣播系統。ECMWF與法國、德國、英國和挪威的氣象部門已評估其數據質量,並且衡量了其在全球尺度上對數值天氣預報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 渡邊麻友退出娛樂圈:那些退圈的明星後來都幹啥去了?
    最近,一則關於人氣偶像渡邊麻友退出娛樂圈的消息引人關注,為什麼好好的明星不當卻選擇退圈呢?明星身上光環籠罩,令多少人擠破腦袋搶著進演藝圈,且看《青春有你2》的競爭多激烈啊!所以,不少人都在猜測她退圈的原因。
  • 中國氣象科技躍升至世界一流 助力全球防災減災
    微信此舉與其說是追求視覺變化,不如說是向迅猛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和中國氣象科技的一次致敬。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最近5年來的發展,中國氣象科技在航天事業的鼎力支持下,實現了新的重大跨越,邁入強國行列。陸風介紹說,其中有3顆極軌系列衛星在軌運行,它們每天上午和下午對全球進行觀測,此外有5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對以中國為中心的1/3個地球的中低緯進行持續觀測。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防災減災和應急氣象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風雲氣象衛星投入產出比達1︰40 ,是中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
  • 日照夜空這道「綠光」幹啥的?原來是…
    日照夜空這道「綠光」幹啥的?市民費凡說:「晚上經常看到這個綠光,太神奇了,原來是用來監測汙染排放的,太給力了,為我們日照的科技治汙點讚,相信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 錦旗一面接一面,龍沙區法院法官最近到底幹了啥?
    錦旗一面接一面,龍沙區法院法官最近到底幹了啥?END原標題:《錦旗一面接一面,龍沙區法院法官最近到底幹了啥?》
  • 一句話惹毛大佬的神棍局,背後都幹了啥
    喜歡看小說的小編最近發現了一個奇葩,原來還真的有在線算命的。這個叫做「神棍局」的組織讓小編的想起了一本小說,《非正常人類異聞錄》!不得不說藝來源於生活,一句話惹毛大佬的神棍局,背後都幹了啥?但是真的把這個當吃飯行業並且網上推廣的,還真的是頭一次接觸,那麼這位「神棍局」都會啥?簡單地說,這位最擅長的就是介紹一些城市地標的風水,以此吸引觀眾,接著販賣周邊,比如說開光寶貝或者網上算命啥的,收入頗豐。這不,直接說到瞭望京soho……只是不一樣的是,這回「神棍局」說的不是望京soho好,而是說它的不好。
  •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圖)
    由於全球變暖,北冰洋在最近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電 今日是世界氣象日。200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氣象日來臨之際撰文表示,這個主題明確表達了國際氣象界對極地氣象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考察研究極地對於認識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 圈一圈最近紡織人都怎麼說(現狀篇)
    圈一圈最近紡織人都怎麼說(現狀篇) 2020-04-10 07:55:51 來源:全球紡織網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9日06時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504971例,累計死亡
  • 中國氣象科技與世界共風雨
    3月12日開始,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連續4天發布《衛星監測全球災害與環境事件專報》和《「一帶一路」衛星遙感服務專報》,發布了「伊代」的路徑、移速和強度監測情況,為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非洲多國抗擊「伊代」,開展防災減災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助力抗擊「伊代」是以風雲衛星為代表的中國氣象科技服務全球的最新案例。
  • 氣象部門為城市工作做點啥
    氣象部門為城市工作做點啥 發布日期: 2016-05-12
  • 應對這場特殊戰「疫」,氣象部門做了啥
    應對這場特殊戰「疫」,氣象部門做了啥 2020-02-04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以AI科技顛覆高端洗護新「淨」界,COLMO雲圖系列洗幹套系新品全球...
    近日,以「洗護未來 淨無止境」為主題的COLMO雲圖系列洗幹套系CLGQ10+CLHZ10新品發布會在天貓、雲犀兩大平臺全球直播,為廣大網友和消費者帶來一場AI科技與理性美學理念融合的視覺盛宴。數據顯示,此次線上新品發布會,總觀看人數突破34萬,累計點讚數高達155萬次。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人物】耄耋老人六十年的氣象日記
    王永慶 攝影  60餘年記載千萬組氣象數據  黃河,穿過這塊多情的土地。這片蒼茫大地,自古就引用黃河幹、支流水資源灌溉農田。1951年,河南新鄉地區開始興建引黃灌溉濟衛(河)工程——人民勝利渠。兩年後,19歲的原學盟,因為在村裡上過四年小學有點文化,便被抽調到引黃人民勝利渠灌溉管理局工作。  「我做人事和財務工作。」
  • 合理利用氣候與水資源 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
    確定這一主題,彰顯出世界氣象組織及其成員深刻認識到,氣候與水處於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管理等全球目標的核心位置。面對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短缺、水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挑戰,世界氣象組織呼籲全球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在我們生存的星球上,氣候與水循環相互影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創造奇蹟。
  • 氣象局關注蕭敬騰 氣象局是幹什麼的?
    氣象臺是幹啥的?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為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天氣預報的國家級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區域氣象中心、核汙染擴散緊急響應中心,其前身中央氣象臺,成立於1950年3月1日。
  • 青島氣象學會開創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近日,青島市氣象學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的理事、常務理事和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組成青島市氣象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對進一步推進青島市氣象學會工作、促進氣象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開創了青島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④短短五年內,從新一代風雲氣象衛星到大型無人機再到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從「天擎」「天鏡」「天衡」「天衍」到不斷升級的數值預報體系再到氣候系統模式,「十三五」時期氣象部門在「厚積」的基礎上發力,鍛造出諸多「利器」,為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