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氣象科技圈最近在幹啥!
2019年5月至6月,全球氣象科技新進展來了: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召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升級其全球天氣預報模式
-
疫情阻礙全球氣象科技發展?並沒有!|國際情報站
2020年3月至4月,全球氣象科技圈有什麼新動態?世界氣象組織(WMO)聯手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WMF),推出一款監控全球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工具;我國中央氣象臺的非洲降水落區預報產品上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開源模式代碼,推動數值天氣預報發展;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受疫情影響,歐美一些氣象科研機構、企業採用了遠程辦公模式,部分科研工作進度受到一定影響,但儘管如此,新科技進展依然不少
-
中國氣象科技躍升至世界一流 助力全球防災減災
微信此舉與其說是追求視覺變化,不如說是向迅猛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和中國氣象科技的一次致敬。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最近5年來的發展,中國氣象科技在航天事業的鼎力支持下,實現了新的重大跨越,邁入強國行列。陸風介紹說,其中有3顆極軌系列衛星在軌運行,它們每天上午和下午對全球進行觀測,此外有5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對以中國為中心的1/3個地球的中低緯進行持續觀測。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防災減災和應急氣象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風雲氣象衛星投入產出比達1︰40 ,是中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
-
中國氣象科技與世界共風雨
3月12日開始,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連續4天發布《衛星監測全球災害與環境事件專報》和《「一帶一路」衛星遙感服務專報》,發布了「伊代」的路徑、移速和強度監測情況,為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非洲多國抗擊「伊代」,開展防災減災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助力抗擊「伊代」是以風雲衛星為代表的中國氣象科技服務全球的最新案例。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如果說2020年上半年的主題是「人的因素」,那麼2020年「下半場」,在勒索軟體「每天屠掉一條大龍」,遠程辦公導致全球網絡犯罪激增400%的大變數驅使下,全球網絡安全市場正在趨向兩大熱點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2005年度大事記
五月大事記 5月11日 化工巨頭聯手組建全球最大印花塗料基地 德國德司達公司在南京化學工業園興建的生產基地近日破土動工。 該新型帶鏽防腐蝕塗料以其高科技含量,一面世就在國家重點工程上得到應用,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南海鑽井20號平臺和部分東風汽車車橋防腐蝕用的即是該產品。
-
青島氣象學會開創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近日,青島市氣象學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的理事、常務理事和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組成青島市氣象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對進一步推進青島市氣象學會工作、促進氣象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開創了青島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④短短五年內,從新一代風雲氣象衛星到大型無人機再到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從「天擎」「天鏡」「天衡」「天衍」到不斷升級的數值預報體系再到氣候系統模式,「十三五」時期氣象部門在「厚積」的基礎上發力,鍛造出諸多「利器」,為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重慶市氣象科普館解說詞
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多發和重發,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給整個經濟社會、自然生態和生產生活等都造成了影響,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和氣候變化應對等工作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
濟南量子科技產業化駛入「快車道」
量子產品產業高地加速形成8年來,濟南在發展量子科技方面已從最初的上遊科研研發,發展到與下遊的產業結合,濟南量子科技產業化發展提速,量子產品產業高地加速形成。據了解,從全球來看,國際標準化組織對於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標準化十分重視並積極開展相關的工作。在量子計算和測量領域,國際、國內標準化領域的標準化研製工作還是空白。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將在中科院量子研究團隊的授權下,作為標委會的發起者和組織者,聯合國內眾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在強大的技術支持下完成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的制定工作,搶佔量子計算與測量領域國際「話語權」。
-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加強全球氣象觀測數據動態質量評估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通訊員石巖 劉娜報導 5月12日,記者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依託全球氣象數據質量實時評估系統(以下簡稱「評估系統」),加強全球氣象觀測數據質量分析和評估,從數據完整性、數據正確性以及觀測值與模式背景場差異等多個維度
-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圖)
由於全球變暖,北冰洋在最近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電 今日是世界氣象日。200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氣象日來臨之際撰文表示,這個主題明確表達了國際氣象界對極地氣象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考察研究極地對於認識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十七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十七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冀惠彥、蘇洲/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11-17 10:40 來源: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於文靜 董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8日表示,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使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今年以來中國天氣氣候明顯異常,在降水、颱風、強對流天氣方面均出現異常,防禦氣象災害的壓力不斷加大。
-
WMO繪製全球大氣汙染物沉降圖,日本研發強風預測系統|國際
轉眼間5月也已進入尾聲,在3月至4月間,全球氣象界發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事情最受關注?小編這就帶大家回顧過去兩個月的全球氣象科技大事記。世界氣象組織繪製全球首批大氣汙染物沉降圖世界氣象組織(WMO)正在全球召集研究大氣汙染物沉降模擬和觀測方面的專家繪製首批全球大氣汙染物沉降圖。
-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17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 從1999年神舟一號安全著陸以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人試驗飛船到單人、多人載人飛船,都實現了順利返回。 神舟六號飛船,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執行"多人多天"任務,返回時氣象難以準確預測,大風氣象對返回艙的降落安全影響很大,為此地面共設置了13個著陸點。2005年10月17日4時33分返回艙成功降落,搜救直升機首先發現返回艙,實際著陸地點較預計相差僅1公裡。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履職盡責 為全球提供精準預報服務
堅實履職 初心不改目前,全球共有9個世界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是發展中國家中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根據WMO要求,WMC-BJ需要為全球各國開展實時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提供穩定、豐富、高質量的無縫隙天氣氣候分析、預報、預測指導產品,並牽頭開展國際氣象預報技術培訓、交流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