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附子」毒倒倆老太 煎煮需2小時以上

2021-01-20 騰訊大浙網

這兩天,杭州市中醫院先後接診兩位老太,她們都出現了頭暈、心慌及嘔吐等中毒症狀。急診科醫生經過排查,發現毒倒這兩位老太的是同一味中藥——附子。專家表示,附子用好了是救命藥,但用錯了就成了毒藥。另外,含有附子的中藥,在煎煮方法上也很有講究。

崔老太給自己熬「大補湯」

半小時後怎麼都站不起來

67歲的崔老太是上周日因中藥中毒入院。她是四川人,因為女兒嫁到杭州生了小孩,她就過來幫著帶寶寶。最近一段時間,她老是覺得自己頭暈,尿多,口苦。聽老鄉說,這是身體虛弱的一種表現,於是她開始打聽有沒有什麼補藥可以吃。

「我跟老家的朋友聊天,朋友說老家一個有點名氣的郎中,給她開了一張偏方,對身子骨虛弱調理非常有效。我文化程度比較低,沒多想,就讓她把方子給了我,我想著試試看。」 崔老太說。

上周日,崔老太拿著這張「偏方」去附近的藥店抓了藥,回到家開始給自己熬「大補湯」。她把所有的中藥材一古腦兒都倒在中藥壺內,開了火咕咚咕咚開始煎藥。半個小時後,一碗濃濃的中藥煎好了,她捧著碗一仰頭,全部喝下。

「藥挺苦的,但想想良藥苦口利於病,我一點都沒猶豫。」醫院輸液室裡,崔老太邊掛鹽水,邊回憶說,「哪知道服藥半小時後,我開始覺得嘴巴發麻,頭暈,胸悶,心慌,肚子裡翻江倒海。衝到廁所,忍不住嘔吐起來。我扶著抽水馬桶,怎麼都站不起來。」

女兒和女婿連忙打了120將她送到了市中醫院急診。結合症狀,急診科的醫生從崔老太帶過來的那張方子裡發現了問題。市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方芳說,方子裡放了一味中藥叫附子,是有毒的藥物,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烏頭鹼類生物鹼。

方芳醫生分析,附子毒倒崔老太的原因主要有3個。首先,崔老太服用的附子劑量較大,有40克,一般來說,一帖中藥附子的劑量一般是5克到15克之間。其次,崔老太用的附子可能沒有經過正規的炮製,毒性沒有完全去掉。再次,附子是適合陽虛體質的患者,陰虛體質的患者服用後容易腹瀉、頭暈、胸悶,甚至昏迷,崔老太正是陰虛體質。

劉老太想治高血壓

一劑藥下去中毒昏迷

無獨有偶。附子這味中藥毒倒的可不止崔老太一個人。星期一上午,家住城西的劉老太被120送進了醫院。劉老太今年75歲,因為想治高血壓,吃了含有附子的中藥。她吃的附子還是生附子,毒性更大,來的時候已經中毒昏迷了。

「劉老太吃的附子劑量不大,只有5克,但因為是生附子,沒有經過炮製,就好比河豚沒有處理過,毒性比較大,所以中毒了。」方芳醫生說,「還有一點,劉老太也是陰虛體質,不適合服用附子。」 幸運的是,截至發稿時,經過全力搶救,劉老太已經轉危為安。

雖說附子兩天內毒倒兩位老太,但方芳醫生說,這並不意味著附子不能服用。附子是「有毒」中藥的典型代表,用好了是救命藥,用錯了就成了毒藥。「附子大辛大熱,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的功能。附子為強心主將,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將它列為治病保命的要藥。但如果炮製、配伍不當,或煎煮時間不夠,可引起中毒。」

附子的煎法非常有講究

很多市民並不懂如何煎煮

據介紹,附子的中毒潛伏期為10分鐘至3小時,症狀主要表現為四肢麻痺及抽搐、胸悶、心慌、頭昏眼花,咽喉肚子有燒灼感,繼之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神志呆滯,呼吸困難,昏迷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些市民習慣將中藥帶回家自己熬,特別是老人。但方芳醫生門診時發現,很多市民並不懂如何正確煎煮含附子的中藥,像中毒的崔老太和劉老太。

方芳醫生說,附子的煎法非常有講究,要久煎兩個小時以上。掌握火候有一個訣竅:取一片煎過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如果沒有麻口的感覺,表明煎煮火候到了,這時可以放入其他藥物,如果仍感覺麻口,則需繼續煎煮。因此,很多有經驗的中醫通常會在處方中附子這味藥的右上角或後面註明先煎,去麻。

另外,含附子的中藥煎煮過程中不能加冷水,因為這樣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正確做法是要煎幹時加入開水。方芳醫生說,煎藥前應充分估計好水量,一次性加夠;如果中途發現水快煎幹,應該先關火、待藥冷卻後再加入適量冷水,然後重新開始煎煮、計時;即使中途加水,也一定要加開水。

延伸

哪些中藥毒性大

1.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等功效。但揮髮油中所含的黃樟醚有毒,可導致頭痛、嘔吐、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者因呼吸麻痺死亡。但煎煮30分鐘,可使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2.生半夏:具有清化痰飲、降逆止嘔、消腫散結等功效,但具有很強的毒性,可導致咽喉麻辣、喉頭麻痺,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肝腎功能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即使藥店出售的已曬乾的生半夏也同樣具有毒性。內服需經過明礬、生薑水浸制。

3.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但服用時要嚴格掌握劑量,用量過大可致中毒,出現中樞興奮、神經過敏、煩躁、心悸、眩暈、噁心、排尿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出現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甚至會因呼吸衰竭、心室纖顫而死亡。

相關焦點

  • 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久煎】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 中藥煎煮方法不當把藥熬糊,咋整?收好這份中藥的正確煎法
    我們都知道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它的製作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若煎煮器皿選擇不當、加水量過少、火力過猛、煎煮時間過長或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不當,都會導致把藥熬糊。中藥煎煮需要注意些什麼?膠狀中藥又該如何煎熬?
  • 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專家:久煎是常用方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   【久煎】   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 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家都知道中藥與西藥最大區別,西藥只起到對疾病帶來治標作用,而中藥在其服用既可治標又可治本的極大作用,但中藥需要一定的煎煮才能達到對身體起到極大的藥效價值,相信這是有進行中藥煎煮病人所不了解和重視的。那麼,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一般中藥首煎從沸騰起計算約需半小時,第二煎則可略長10分鐘。
  • 附子的功效 附子治療的疾病有哪些
    您知道中藥中的附子是什麼嗎?其實附子就是一種植物,也是一種中草藥,可以用來回陽救逆,並且還可以驅寒取暖,那您知道附子的功效還有哪些嗎?可以運用它來治療哪些疾病呢?不知道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附子食用方法的知識哦。
  •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抗癌中藥要煎煮足夠時間減輕毒性
    看過中醫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如果是自煎中藥,醫生一般都會根據中藥的藥性和疾病治療需要,交代煎煮的注意事項。今天特別提醒大家兩件事: 不能用一次久煎代替二次煎煮 通常,一副中藥需要煎煮2次,將前後2次湯液混在一起喝。
  • 專業篇:附子超量不中毒的秘密、附子配伍運用匯粹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毛煒表示,根據文獻,既有服用10克小劑量附子一次就出現中毒反應的報導,又有在搶救危重病過程中,24小時內用量超過500克而不出現中毒反應的例子。其實劑量大小與會否中毒沒有絕對的正比關係,中毒與否還牽涉到其他多種誘因,而且不同的藥典記載的劑量範圍也不同,暫沒有統一結論。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中藥對於治療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若是出現生病的情況,選擇中醫治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吃中藥的話,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藥有沒有毒、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中藥的禁忌1、配伍禁忌指在兩種以上藥物混合使用或藥物製成製劑時,發生體外的相互作用,出現使藥物中和、水解、破壞失效等理化反應,這時可能發生渾濁、沉澱、產生氣體及變色等外觀異常的現象。
  • 中藥先煎後下有講究
    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由於藥物質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
  • 中藥為什麼有先煎後下?去其毒而不傷人 這裡面有學問
    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質地堅硬的藥物需煎煮時間長些,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緩行;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煎煮時間過長,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或揮發掉,也就是味薄者後下,使味不竭而先至。毒重者要先煎,去其毒而不傷人。
  • 中藥如何服用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中藥的禁忌1、配伍禁忌指在兩種以上藥物混合使用或藥物製成製劑時,發生體外的相互作用,出現使藥物中和、水解、破壞失效等理化反應,這時可能發生渾濁、沉澱、產生氣體及變色等外觀異常的現象。2、妊娠禁忌孕婦在妊娠期間應儘量避免做一些影響到胎兒的事情,這稱之為妊娠禁忌。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稜、莪朮、水蛭、虻蟲等;慎用的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滯,以及辛熱等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 淺析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中藥飲片的差別
    很多同行在討論中藥配方顆粒會不會代替中藥飲片,這個問題不能片面的說,中藥配方顆粒是否會代替傳統的中藥飲片。這樣的說法毫無意義就像AI技術能不能代替人類的智慧一樣。按照傳統的煎藥模式,醫生在開完處方後,藥房的人員抓取中藥給病人,病人拿回家再用水煎煮。然而有的藥材是不適合直接煎煮的,還需要先煎、後下、包煎、烊化等工序。例如,有毒的附子、川烏、草烏就要先煎;一些薄荷、青蒿、砂仁就要後下;粉末狀或者有毛的例如車前子,辛夷就需要包煎,膠狀的粘性大的,如阿膠就要烊化。
  • 吃中藥吃出腎衰竭!警惕:吃中藥的5個誤區,一定不要犯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中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屬於藥品的一種,同樣是有副作用的。而腎是我們主要的排洩器官,如果服用的中藥含有毒副作用,很容易導致這些毒素在腎中殘留,導致腎損害。
  • 藍色大海的傳說——附子花的秘密
    浪漫韓劇劇情天馬行空,但劇中繼母用的毒藥卻不假。看過該劇的朋友一定記得這種紫色的花朵。它主要的劇毒成分就是烏頭鹼,烏頭鹼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其毒性主要是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傷害。它有使感覺神經過度興奮而後麻痺的作用,大劑量可致呼吸抑制。
  • 熬中藥講究多:「先煎」「後下」各區別!
    除整體 的煎煮時間、火候 等問題,中藥還有 先煎後下之別。對於以下特殊 藥物需要區別對待。 1.先打碎再煎 30 分鐘的中 藥:主要是一些礦石、貝殼類或 角甲類藥物,如生石膏、寒水石、 赤石脂、靈磁石、代赭石、海浮 石、礞石、自然銅、牡蠣、石決明、 珍珠母、海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齒、水牛角 等。
  • 中藥還能吃嗎?
    僅兩味中藥的配伍應用就有相須、相使、相殺、相畏等7種方案之多,又俗稱「七情」,其中相殺、相畏就是基於中藥的毒性而提出的具有減毒作用的配伍方法,旨在運用一味中藥的偏性制約、防範另一味中藥的偏性或毒性。因此,臨床醫師在使用有毒中藥的複方時,往往可以通過配伍的方法有效降低或控制單味中藥的毒性。比如,90%以上中藥複方中往往配伍有甘草,而甘草即是具有「解毒、緩和藥性」的一味廣譜解毒中藥。
  • 中藥儘量別打粉吃
    看中醫吃中藥,是現代人治病、保健的方式之一。煎煮一副中藥通常需要浸泡、煎煮、過濾,過程長達2~3小時。特殊的中藥還需要經過先煎、後下、另煎等處理,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保證藥效發揮完全。但很多患者因工作忙、煎煮服用不方便,選擇將中藥打粉後衝服或裝入膠囊。
  • 由馬兜鈴酸毒性說開去——如何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因此對馬兜鈴酸毒性、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中藥毒性這件事兒,有些不得不說的話。一、中藥或有毒當前很多人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就是中藥安全、無毒。但實際上,中醫從來沒有這麼說。確實有很多中藥是無毒的,或者毒副作用是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