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專家:久煎是常用方法

2021-01-20 人民政協網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 唐洪梅

  我們服用中藥時,難免醫生會在處方中開具「有毒性」的中藥材。別被它的「毒」嚇到,用對了的話對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有卓越的效果,特別是惡性腫瘤、白血病、類風溼、糖尿病併發症等疑難病。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

  【久煎】

  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烏頭類藥物宜先煎、久煎,煎煮1小時以上,可降低其毒性。烏頭類藥物含有毒性大的雙酯型生物鹼,烏頭鹼化學性質不穩定,經加熱水煮後,易水解成毒性較小的單酯性烏頭原鹼,烏頭原鹼毒性為烏頭鹼的二千分之一,而強心作用增強。

  又如細辛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在其揮髮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其中還有毒性成分黃樟醚。由於黃樟醚的揮發性遠高於丁香酚,細辛全草經過30分鐘的煎煮,煎液內揮髮油中有毒成分黃樟醚的含量,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而較快降低,而揮髮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含量的下降速度較黃樟醚慢,所以煎液中仍保留著足夠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黃樟醚的含量已顯著降低,不足以引起毒害。

  【輔料】

  唐洪梅介紹,除了久煎外,用輔料煎煮藥物也是常用的減毒手段,漢代名醫張仲景常以蜜煎烏頭、甘遂即制緩其毒性,最典型的方劑為治療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的大烏頭煎,方中大劑量地使用烏頭,採用「烏頭大者五枚」。為了避免中毒,仲景採用了特殊的煎法,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再用蜜二升煎煮,煎令水氣盡,取二升」,烏頭桂枝湯也是用蜜來煎煮。這一方法至今也為許多喜愛用附子、烏頭的所謂「火神派」醫家所採用。又如甘遂半夏湯、己椒藶黃丸、十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均為逐水峻劑,,可以用白蜜制其烈性。

  在久煎的過程中,煎煮時間的長短受到毒性中藥味數、用量及與其它中藥配伍的影響。如果方劑中有毒性中藥味數多或用量大,而且在該方劑中沒有能解毒或能抑制其毒性的中藥,則需要煎煮的時間就長,煎藥時加水量就大;相反,方劑中有毒性的藥物味數少或用量小,或在該方劑中配伍了能解毒或能抑制其毒性的藥物,煎煮時間相對較短,加水量也相對較少。

  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常採取先煎久煎來降低中藥毒性,但有的藥物,如廣豆根,其毒性卻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毒性中藥的煎煮方法是保證毒性中藥用藥安全必須注意的問題之一。由於不合理使用毒性中藥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往往是由於醫師或藥師沒有把毒性中藥合理使用方法向患者交代清楚,以及患者自行服藥等原因造成的。

 

相關焦點

  • 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久煎】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抗癌中藥要煎煮足夠時間減輕毒性
    看過中醫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如果是自煎中藥,醫生一般都會根據中藥的藥性和疾病治療需要,交代煎煮的注意事項。今天特別提醒大家兩件事: 不能用一次久煎代替二次煎煮 通常,一副中藥需要煎煮2次,將前後2次湯液混在一起喝。
  • 中藥煎煮方法不當把藥熬糊,咋整?收好這份中藥的正確煎法
    我們都知道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它的製作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若煎煮器皿選擇不當、加水量過少、火力過猛、煎煮時間過長或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不當,都會導致把藥熬糊。中藥煎煮需要注意些什麼?膠狀中藥又該如何煎熬?
  • 中藥「附子」毒倒倆老太 煎煮需2小時以上
    急診科醫生經過排查,發現毒倒這兩位老太的是同一味中藥——附子。專家表示,附子用好了是救命藥,但用錯了就成了毒藥。另外,含有附子的中藥,在煎煮方法上也很有講究。崔老太給自己熬「大補湯」半小時後怎麼都站不起來67歲的崔老太是上周日因中藥中毒入院。
  • 中藥, 您用對了嗎?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藥知識您了解多少?知道如何正確服用中藥嗎?以下便介紹一些中藥相關知識,讓更多人走近中醫中藥、認識中醫中藥,感受中醫中藥知識的神奇魅力。 中藥處方的「腳註」 醫生開寫中藥處方時常會在某味藥的右上角處加以註解,簡明地指示對該味藥在煎煮和服用方面應採取的特殊處理方法,如「先煎」「後下」「搗碎」「另煎」「烊化」「衝服」「包煎」等,這就是中藥處方中的「腳註」。
  • 中藥先煎後下有講究
    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由於藥物質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
  • 由馬兜鈴酸毒性說開去——如何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因此對馬兜鈴酸毒性、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中藥毒性這件事兒,有些不得不說的話。一、中藥或有毒當前很多人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就是中藥安全、無毒。但實際上,中醫從來沒有這麼說。確實有很多中藥是無毒的,或者毒副作用是不明顯的。
  • 中藥為什麼有先煎後下?去其毒而不傷人 這裡面有學問
    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質地堅硬的藥物需煎煮時間長些,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緩行;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煎煮時間過長,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或揮發掉,也就是味薄者後下,使味不竭而先至。毒重者要先煎,去其毒而不傷人。
  • 中藥熬糊了還能喝嗎
    遊戲人第一次煎中藥就熬糊了,那麼中藥熬糊了還能喝嗎?哪些中藥容易熬糊?中醫指出,中藥熬糊了如果繼續服用,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中草藥熬糊了,特別是碳化後,其藥性會發生變化,有的還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如果繼續服用,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
  • 中藥如何服用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中藥治病,對我們的身體都非常的好了,健康的保養好身體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如果身體不好的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那到底該怎么喝中藥,中藥有毒嗎,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 苦杏仁要認清防誤食 常見五種中藥有毒性
    (原標題:中藥有毒性嗎?常見的五種中藥有毒性)  常見五種中藥有毒性  1、雄黃—遇熱氧化成砒霜  4、蜈蚣—泡製藥酒前要諮詢醫生  【毒性指數】★★★  蜈蚣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溼頑痺、偏頭痛等症,很多患有風溼病和關節炎的人都喜歡用蜈蚣泡酒的偏方來治病,雖然有一定療效,但蜈蚣畢竟是有毒的,藥用劑量一般為3~5克,且泡製前一定要向醫生諮詢,
  • 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家都知道中藥與西藥最大區別,西藥只起到對疾病帶來治標作用,而中藥在其服用既可治標又可治本的極大作用,但中藥需要一定的煎煮才能達到對身體起到極大的藥效價值,相信這是有進行中藥煎煮病人所不了解和重視的。那麼,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一般中藥首煎從沸騰起計算約需半小時,第二煎則可略長10分鐘。
  • 與傳統煎煮法相比,現代中藥提取技術具有哪些優勢?
    業內表示,中藥的提取是中藥生產過程重要的單元操作,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因此必須加以重視中藥提取環節。   傳統的離心法、板框過濾法、澄清劑法、醇沉法、樹脂吸附法等工藝無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純精製,同時還存在如過濾困難堵塞快、樹脂堵孔、醇沉溶劑消耗大、高溫濃縮時能耗高、生產提取廢水量大、造成環保負擔等問題。   傳統的中藥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改良明膠法、回流法、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和升華法等。
  • 整理,常用中藥100味,值得收藏
    炮製加工的方法有二:一是以明礬來炮製,可增加其燥溼化痰之力;一是以生薑來制,可加強半夏的另外一個常用的功效——止嘔。 (2)清熱化痰藥:浙貝母、瓜蔞。 筆者按:瓜蔞性寒,其形狀像胸,善清利胸中之痰熱。咳嗽痰黃稠,舌紅苔黃膩,併兼見大便秘結者,必用瓜蔞。
  • 六類中藥會傷腎
    六類中藥會傷腎發布時間: 2019-04-09 10:46:0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近年來,中藥腎損害的報導屢見不鮮,甚至引起人們談「中藥」色變。中藥的毒性具有廣義性和狹義性,廣義上是指藥物的偏性,狹義上是指藥物對人體的傷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說過:「凡藥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謂之毒,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必有偏盛。」
  • 中藥還能吃嗎?
    僅兩味中藥的配伍應用就有相須、相使、相殺、相畏等7種方案之多,又俗稱「七情」,其中相殺、相畏就是基於中藥的毒性而提出的具有減毒作用的配伍方法,旨在運用一味中藥的偏性制約、防範另一味中藥的偏性或毒性。因此,臨床醫師在使用有毒中藥的複方時,往往可以通過配伍的方法有效降低或控制單味中藥的毒性。比如,90%以上中藥複方中往往配伍有甘草,而甘草即是具有「解毒、緩和藥性」的一味廣譜解毒中藥。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中藥對於治療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若是出現生病的情況,選擇中醫治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吃中藥的話,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藥有沒有毒、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離開中醫的指導,亂用或濫用中藥,就容易出問題。如果在醫生指導下,按照安全劑量、用藥時間服用,就不會引發毒性反應。
  • 吃中藥吃出腎衰竭!警惕:吃中藥的5個誤區,一定不要犯
    偏信偏方,亂來用藥中醫偏方是沒有經過考證以及沒有編輯進醫學典籍的,而且很多偏方是採用以毒攻毒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以毒攻毒雖然對於某些人來說有效,但是並不能做為一種常規的治療方法,採用有毒的中藥進行治療,個人的體質不同,很多時候會導致這些毒素的殘留,導致腎衰竭,從而導致生命危險。
  • 中藥化學提取、分離和鑑定方法(一)
    故含澱粉量多的中草藥,不宜磨成細粉後加水煎煮。中藥傳統用的湯劑,多用中藥飲片直火煎煮,加溫可以增大中藥成分的溶解度外,還可能有與其他成分產生「助溶」現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親脂性強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數親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既使有助溶現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應用大量水煎煮,就會增加蒸發濃縮時的困難,且會溶出大量雜質,給進一步分離提純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