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五行」、「一目七行」、「一目十行」成語都出自哪些名人?

2020-12-07 海棠左舍

一目五行、一目七行和一目十行,都是形容人閱讀能力驚人,這是口語裡的說法。在文字表達時,是這樣表述的:「五行俱下」、「七行俱下」和「十行俱下」。

其實,具有這樣能力的人並不止正典裡記載的那幾位,比如歐陽修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一個真實有趣的故事。

一目五行的歐陽修

「一目五行」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敏過人,23歲時國子監考試獲得第一,國子監是當時的國家最高學府,類似於現在的清華北大。秋天,他參加國學解試又考了第一。

後人多贊他文才飛揚,其實歐陽修在多方面都堪稱大家。蘇東坡曾這樣評價他:「若論大道頗似韓愈,評點世事不讓陸贄,史事記述嚴謹如司馬遷,詩賦洋洋當比李白。」

更有一點為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那就是他讀書能「五行俱下」。

要說歐陽修能「一目五行」,先要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起。歐陽修與蘇家交往很好,彼此經常來往,自然而言,孩子們也都很不「見外」了。

這蘇轍有個孫兒叫蘇籀,聽說歐陽修讀書能「五行俱下」,出於年輕人的好奇,就去拜訪,沒想到一試果然如此,但他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歐陽修看書的時候離眼睛很近,拿遠了就不行了。蘇籀見歐陽修一定是歐陽修的晚年了,老年人都有老花眼,應該把書拿遠了看才是,這讓蘇籀很是不解,但又解釋不了。於是,蘇籀便把他看到的歐陽修讀書這件事記載到了他的一本書《欒城遺言》裡了。

這應當是一件真事,後來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時,也對蘇籀的《欒城遺言》有過介紹。

現在知道了,歐陽修之所以老年時看書離眼睛很近,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的緣故,史書上也沒有歐陽修是近視眼的記載。因為血糖升高時,會出現一過性的近視;反過來,血糖低了也會出現一過性的遠視。所以眼科醫生常說,假如老年人眼睛出現「返老還童」現象,比如老花眼突然好了,一定要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或是白內障的早期。

一目七行的宋孝武帝

「一目七行」的文武全才宋孝武帝

這個成語說的是宋孝武帝的故事。宋孝武帝叫劉駿,是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文武全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在《南史·宋孝武帝紀》裡曾這樣說他:「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劉駿的詩文造詣相當高,陸時雍曾說他的詩文「菁華璀璨,開靈運之先」,王夫之在評價他的《登作樂山》也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 著名的《文心雕龍·時序》稱「孝武多才,英採雲構」。還有人說,他開創了帝王寫民歌的先河。

一目十行的簡文帝

「一目十行」的簡文帝

「一目十行」這個成語說的是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的故事。

《梁書·簡文帝紀》中說:「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乃於御前面試,辭採甚美。高祖嘆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宏,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髮如畫,眄睞則目光灼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簡文帝這個人很有意思。有一次,他出行巡視,看見田裡的水稻,就問隨行的人說是什麼草,隨行的人告訴他這是水稻。結果他回去後,三天沒有出門,鬱悶地說:「哪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歷史上,對簡文帝評價極高,有人說他是生平所未見的君主,史上也稱他」琅琊王「。

其實,歷史上博學強記的人是數不勝數的,只因不是名人,因而沒有被人知道而已。

相關焦點

  • 摩羅:一目十行,天才是如何讀書的?
    劉夢溪先生在《念育之》(刊於2007年8月26日《文匯報》「學林」版)一文中說:「龔育之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一次我和他探討一目十行是否可能的問題,他說自己做不到,不過聽說有一種閱讀方法,不是按字按句按行,而是按頁,就像照相一樣,停留三秒左右,整個一頁就記住了。
  • 蘭昊昌:多練多讀,一目五行
    學任何一門技術不能光靠天賦,如果不堅持、不勤奮、不努力,也是學不好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不在狀態,不是偷懶就是走神。為了讓我好好學習,媽特意請了一位老師來教我管理時間和集中注意力。在訓練期間,我要是有走神的情況,媽媽就會打一下我的手心。因為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快速閱讀需要多看、多練,我就一次次練習。
  • 說文解字:帶「目」字的成語有哪些?
    「目」字成語飛花令琳琅滿目[ lín láng mǎn mù ]琳琅:精美的玉石。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瞠目結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瞠:瞪著眼;結舌:說不出話來。一目了然[ yī mù liǎo rán ]目:看;瞭然:清楚,明白。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這些都是七字成語
    這些都是七字成語成語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下面讓我們盤點下這些七字成語吧。
  • 空鉤調一目和調五目,調目、釣目和釣餌觸底形態
    調漂的方法五花八門,比如空鉤調漂、無鉤調漂、掛雙餌調漂、調四釣二等,各有優缺點和適應的魚情水情,那麼垂釣中我們空鉤調一目和空鉤調五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空鉤調一目:1:單鉤掛餌,一隻鉤子不掛餌,掛餌鉤直接觸底 2:雙鉤掛餌,雙餌都到底,長鉤躺底,短鉤觸底3:雙鉤掛餌,釣1目 長鉤躺底,短鉤觸底。
  • 四字成語歸類大全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由此及彼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 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以少勝多  七、多字格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 手無縛雞之力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人不可貌相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天時地利人和 習慣成自然 一年之計在於春 久旱逢幹雨 解鈴還須繫鈴人
  • 這些成語,是來搞笑的嗎?
    「成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股清流日復一日地滋養著我們但成語屆卻有這樣一股「泥石流」「趙衰,見一蹇人,言欲上天。」——範曄《後漢書·志·五行一》這個成語差不多可以算是「你咋不上天」的古文版!原來古人這麼會玩兒~蹇人,跛足的意思。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意思是比喻不可能之事。
  •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時間:2015-04-07 15:35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 請問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有哪些使用誤區?
  • 各類成語大全!快替孩子存下吧,很難找到的!
    你還拿著成語詞典來學習詞語嗎? 你還在為需要教會孩子哪些成語而犯愁嗎? 孩子語文課常用的成語都在這裡,掌握了這些,你孩子的作文成績想不提高都難!三長兩短 三番五次 三三兩兩 三頭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四平八穩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門 五顏六色 六神無主 七顛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湊 七上八下 七手八腳 七嘴八舌 八面玲瓏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 50個成語,50個歷史名人
    但是你知道嗎,歷史上很多成語都出自名人之口,或是從他們的名句中摘錄,或是他們的事跡總結。今天,詩詞君為大家分享50個成語,分別對應著50個歷史名人,你不一定都知道哦!04一飯千金(韓信)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 你還在掛蚯蚓調平水釣一目等頂漂嗎?這種調釣方法其實更實用
    提起用蚯蚓釣鯽魚,大家經常接觸到的便是調水平釣一目了。這種調漂方式操作相對簡單明了,尤其非常適合釣魚新人使用。小編一開始學習釣魚也是從調平水釣一目走過來的,經過多年實釣總結,現在回過頭來發現:調水平釣一目其實並不是用蚯蚓釣鯽魚的最佳調釣方式。
  • 最神秘的人類精英組織,他們信仰一目,他們是誰?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故事回到開頭的那句成語,石人一隻眼。我們先來分享一段關於「一隻眼」的都市傳說。這個都市傳說中有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們超越了人類的歷史,他們乃至史前文明,他們信仰一隻眼。這一隻眼今天被印在美國國徽和一美元的紙幣上,被稱作上帝之眼、權勢之眼。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出自《詩經》中的常用成語,你知道多少?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一、陟岵陟屺出自《詩經·魏風·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最近玩螞蟻莊園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11月12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了?今天的問題是「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大家都知道答案嗎?這裡小編根據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下面就是11月12日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這道題的答案了,來看看吧。
  • 藥店飛龍、慘綠少年、瘦羊博士是成語?語文名師說:嗯,是成語!
    慘綠少年、瘦羊博士、冬日可愛、荷花大少、藥店飛龍、無腸公子……當這些成語近日被網友們搜羅整理出來,立即引起了熱議:這不是惡搞吧!這是什麼成語呀?為什麼從來沒聽說過,成語辭典裡也查不到……語文的問題還是交給語文老師吧。紅星新聞記者特地找到了成都教科院語文學科主任、國學研究室主任,原成都七中語文備課組長羅曉輝老師,請羅老師抽空給我們上一堂語文課。
  • 原來出自成語中的好名字,可以這樣好聽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僅簡短精煉,而且朗朗上口,所以,借用這些內涵豐富的成語起名,是很不錯的選擇。所以,今天起名網為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中超好聽的名字,如果你喜歡傳統文化,或者喜歡成語,那就快來了解一下吧!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旁觀者清,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旁觀者清」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對同一事物,旁觀者比當事人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這個成語來源於《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者為,傍觀見審。  唐朝有位很有學問的人,名叫元澹,字行衝。他撰寫的《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許多學者的稱讚。有一次,一位大臣上疏唐玄宗,請求把唐初名相魏徵修訂、整理的《禮記》列為儒家經典。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最近,一則微博引起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個與南京有關的成語,還詳細介紹了它們背後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