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五行、一目七行和一目十行,都是形容人閱讀能力驚人,這是口語裡的說法。在文字表達時,是這樣表述的:「五行俱下」、「七行俱下」和「十行俱下」。
其實,具有這樣能力的人並不止正典裡記載的那幾位,比如歐陽修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一個真實有趣的故事。

「一目五行」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敏過人,23歲時國子監考試獲得第一,國子監是當時的國家最高學府,類似於現在的清華北大。秋天,他參加國學解試又考了第一。
後人多贊他文才飛揚,其實歐陽修在多方面都堪稱大家。蘇東坡曾這樣評價他:「若論大道頗似韓愈,評點世事不讓陸贄,史事記述嚴謹如司馬遷,詩賦洋洋當比李白。」
更有一點為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那就是他讀書能「五行俱下」。
要說歐陽修能「一目五行」,先要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起。歐陽修與蘇家交往很好,彼此經常來往,自然而言,孩子們也都很不「見外」了。
這蘇轍有個孫兒叫蘇籀,聽說歐陽修讀書能「五行俱下」,出於年輕人的好奇,就去拜訪,沒想到一試果然如此,但他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歐陽修看書的時候離眼睛很近,拿遠了就不行了。蘇籀見歐陽修一定是歐陽修的晚年了,老年人都有老花眼,應該把書拿遠了看才是,這讓蘇籀很是不解,但又解釋不了。於是,蘇籀便把他看到的歐陽修讀書這件事記載到了他的一本書《欒城遺言》裡了。
這應當是一件真事,後來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時,也對蘇籀的《欒城遺言》有過介紹。
現在知道了,歐陽修之所以老年時看書離眼睛很近,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的緣故,史書上也沒有歐陽修是近視眼的記載。因為血糖升高時,會出現一過性的近視;反過來,血糖低了也會出現一過性的遠視。所以眼科醫生常說,假如老年人眼睛出現「返老還童」現象,比如老花眼突然好了,一定要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或是白內障的早期。

「一目七行」的文武全才宋孝武帝
這個成語說的是宋孝武帝的故事。宋孝武帝叫劉駿,是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文武全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在《南史·宋孝武帝紀》裡曾這樣說他:「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劉駿的詩文造詣相當高,陸時雍曾說他的詩文「菁華璀璨,開靈運之先」,王夫之在評價他的《登作樂山》也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 著名的《文心雕龍·時序》稱「孝武多才,英採雲構」。還有人說,他開創了帝王寫民歌的先河。

「一目十行」的簡文帝
「一目十行」這個成語說的是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的故事。
《梁書·簡文帝紀》中說:「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乃於御前面試,辭採甚美。高祖嘆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宏,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髮如畫,眄睞則目光灼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簡文帝這個人很有意思。有一次,他出行巡視,看見田裡的水稻,就問隨行的人說是什麼草,隨行的人告訴他這是水稻。結果他回去後,三天沒有出門,鬱悶地說:「哪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歷史上,對簡文帝評價極高,有人說他是生平所未見的君主,史上也稱他」琅琊王「。
其實,歷史上博學強記的人是數不勝數的,只因不是名人,因而沒有被人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