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故事——郢書燕說,執竿入城,夏蟲不可語冰,陳體方

2021-01-08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郢書燕說

有個人晚上給燕國國相寫信,光線不充足,他對拿蠟燭的人說:「舉燭!」順手把這兩個字寫在了信上。其實和信的內容沒什麼關聯。相國收到信後說:「蠟燭是代表光明的東西,這是讓我選舉人才啊!」於是對燕王說了,王非常高興,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國家由此興盛。雖然國家得到好處,但不是那個寫信人的本意。現在的學者,經常這樣!

(當代的語文教材,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對前人文章努力挖掘,附會出一些高深的用意,其實,未必就是作者本意。我記得語文老師講「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講了很多這樣寫的好處,當時我就似懂非懂,覺得有點牽強,現在都忘了。)

【原文】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執竿入城

魯國有個人拿著一根長竹竿進城,到了城門,橫著豎著都進不去。這時過來一個老叟說:「我不是聖人,但是經驗多,你為什麼不截斷拿進去呢?」截斷後,果然進了城。

(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認為老叟說的對,哈哈!思維定勢影響。)

【原文】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夏蟲不可語冰

子貢早晨打掃院子,來了一個客人求見孔子。子貢問什麼事。客人說問問一年幾個季節。子貢說這還用問先生嘛,一年四個季節。來客說三個。爭論不休,到了中午。孔子聽到後出來看,開始沒說話,觀察了一會兒說:「三個季節。」

客人很高興地離開。子貢奇怪的問:「明明是四個季節,先生為什麼這麼說?」孔子說:「你看那個人,細長的身材,綠色的衣服,那是個蚱蜢精呀!他春天生而秋天死,不知道有冬天,你和他爭論三天也沒用。」子貢認為老師說的對。

(據說這個故事是後人編撰的,但流傳較廣,提醒人們不要進行無謂的爭論。有時候別人是那隻蚱蜢,有時候自己是!我有兩個同事,特別喜歡談論國家大事,除了國際風雲,甚至誇誇其談最高層的站隊問題。我就很納悶,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有一次我忍不住說:「我猜皇帝挑水肯定用金扁擔。」還好他們聽出了嘲笑的意思,當時不再繼續說。過了幾天,還是繼續,無非是從網上看點自媒體的文章,然後再妄自附會上一部分。)

【原文】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

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陳體方

吳中的陳體方,寫詩很出名。有個叫黃秀雲的妓女,聰明詼諧,也喜歡詩。她和陳體方開玩笑說:「我想嫁給你,但你家也太窮了,拿不出聘禮。這樣吧,你給我寫一百首情詩,就當是聘禮了。」陳體方信以為真,天天苦苦思索,寫到六十首就因為思慮過度而亡。他的詩清新悽婉,苦苦作詩的時候,有人笑話他這麼大歲數了還被騙。他卻不以為然地向人誇耀,當作自己的奇遇。

陳體方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把一百首詩寫完。秀雲如果不嫁,他肯定去冥府告狀!

【原文】吳中陳體方,以詩名。有妓黃秀雲,性黠慧,喜詩。謬謂體方曰:「吾必嫁君。然君家貧,乞詩百首為聘。」體方信之,苦吟至六十餘章,神竭而歿。其詩情致清婉。方苦吟時,人多笑其老髦被紿,而欣然每誇於人,以為奇遇。

體方死而有知,猶必吟完百首。秀雲死亦必相從。不然,體方亦必以賴婚訟於地下主者。

荀奉倩

荀奉倩和妻子感情很好。冬天,他妻子感冒發燒,荀奉倩就在院子裡凍一會兒,然後進屋用身子給妻子降溫。

【原文】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尾生報柱

尾生和一個姑娘約好在橋下見面,姑娘還沒來的時候,發了大水。尾生不肯失約,抱著橋柱子被淹死了。孔子都說:「這人是情痴的祖宗!」

【原文】尾生與女子期於梁,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子猶曰:「此萬世情痴之祖。」

相關焦點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原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釋義:《莊子 外篇 秋水》——(上接河伯至於北海見到海神若,望洋興嘆,自嘲貽笑方家的故事。)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言有所止,不必盡付
    《莊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對井裡青蛙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大海,因為井底之蛙局限於井內,狹小而窄的空間,怎知大海的寬闊,深淺,對只生活在夏天的蟲子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冰凍,因為他們終其一生也未曾見過冰雪,更不會懂寒冷為何物。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有什麼現實意義?
    「夏蟲不可語冰」透露出的是一種無奈感,有時候真正的意思是「夏蟲無法語冰」,或者說是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想在有生之年遍覽世間美景,或者參透所有知識都是不現實的。倘若渾渾噩噩做井底之蛙尚好,只怕曾經跳出井口一瞥外界春光,最終仍被地心引力拉回井下。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根本說不通時,不如不說。
  • 隨心淺談|夏蟲不可語冰
    我們希望在和風細雨中,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我們懷念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那種風雲際會齊聚一堂,暢談天下大事的美好畫面。諸如白馬非馬,仁者愛人,兼愛非攻,大道無形啊等等討論。  可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信奉的基本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事的方略,這些都不盡相同。所以就造成了自說自話,你在認真的講,別人未必想要認真的聽。道不同不相與謀!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是在諷刺孤陋寡聞,還是另有所指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
  • 如何理解「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含義?
    留心看看,這是真不懂「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嗎?人家是在問如何理解。具體如何理解,如何結合我們自身的看法,這才是這個問題和回答需要達到的目的。先用一句話回答,那些嫌囉嗦的不妨看了就走。井裡的青蛙,你跟它說大海是無法溝通的,夏天的蟲子你和它討論冰雪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呢?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對麼
    所以說夏蟲不可語冰不是說別人就是見識短淺,而應該去反思自己,我們是否站在夏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彼此之間多一些包容與耐心,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 夏蟲不可語冰
    文|王玉河夏蟲不可語冰是《莊子·秋水》裡的一句話,意思是你不可以跟只在夏天生存的蟲子,談冰是什麼東西,因為它沒有在冬天生活過,對冰不會有概念。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是這個道理。同樣,對井裡的青蛙,你跟它談大海的廣闊,它也是不知道的,因為它們都受到自身生存時空的限制。
  • 夏蟲不可語冰,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夏蟲不可語冰,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 夏蟲不可語冰,可是夏天的蟲子只在夏天快活就好了呀!
    有句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意思是夏天的蟲子不可能和它們談論冰凍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拘限;井裡的青蛙不可能和它內們談論大海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拘限。嬌嬌覺得這句話雖然沒有錯,但是夏蟲也沒有啥錯呀!
  •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2020-10-24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楊麗萍不生孩子引非議,網民多管閒事,夏蟲不可語冰?
    0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層次,夏蟲不可語冰。04認為『』批評拒絕生育者『』精神層次不高,是『』夏蟲不可語冰『』更不敢苟同。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生存和繁育是兩大最基本職責,也是自然規律。違背破壞生命的基本規律,極端利己主義算哪門子高精神層次?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已經在你的腦海裡
    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做你的專屬樹洞,陪你淌過情感低谷!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本段話出自《莊子·秋水》。原文是:「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夏蟲不可語冰,孔子為何承認,一年只有三季
    是故,莊子也曾言,夏蟲不可語冰。為何不可。其是所謂不可,是不必。這世上的真真假假,哪個又能斷論。就是千百年後,我們也許也驚訝地發現,原來一年只有一季,或者一季也沒有,原本混沌,連年都沒有。就如,有的人提刀縱馬快意江湖。這江山,就算不能一統,也要歡跳著一捅,捅出個嬉笑怒罵一大桶。眾人皆道他瀟灑快活。可是你又可知,他或許也在午夜的床頭蒙著被子哭。
  • 夏蟲不可語冰,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畢竟,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所以,放你被嘲笑、被否定、被諷刺,你能做的,不是去爭辯,而是憋足了勁,用現實默默地去給予最有力的回擊。
  • 井蛙不可語於海……
    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這句話出自《莊子 外篇 秋水》意思是說:不要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大海,不知道什麼是「驚濤駭浪」;不要和夏蟲談論冰雪,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冬天,不知道什麼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中國的語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古人留下的那些文字當中,除了高雅的文字之外,其實也有一些罵人的,而且罵得相當高級,如果沒有文化,甚至是聽不出來的。
  • 談「夏蟲不可以語冰」:需接受局限不必求取圓滿
    「夏蟲不可以語冰」,說的是一種局限,其限制性在於時間。  夏蟲不足以語冰,是一個客觀現實,但對這個現實,人們的態度是什麼?因為夏蟲沒見過冰,所以我們也不需要跟它談論冰的事情,這是一種。因為夏蟲沒見過冰,我們需要告訴它冰凍是確實有之的,這也是一種。  這兩種態度,都不無合理性。夏蟲沒見過冰,這就足以在交流行為的開始之前造成分歧,有冰還是沒有冰,回答是不一樣的。那麼共識是可能的嗎?
  •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道出了人格局的重要性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井底之蛙」指的是一個人見識少,而「井蛙不可語於海」指的是不能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對一個沒有見識的人來說你與他談論他所不知道的是可以說就是在對牛彈琴,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格局的大小也就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路有多遠,試想一下,一個985畢業的大學生和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人,這兩種人有著不同的世界觀
  • 井蛙和夏蟲其實就是在罵你沒文化
    在《莊子·外篇·秋水》中,有這樣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井底之蛙去談論大海,只能在夏天存活的蟲子想要見到冬天的冰,看上去好像又是莊子某種奇妙想像力的發揮?但其實並不是,這句話是莊子在委婉地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