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和人因各自經歷上時間和空間的差距,往往在認知層面、思想境界有所不同,不可以強求觀念一致。將此原理用在為人處事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和一個人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範圍,在交流上要有技巧,這種技巧頗有些「對症下藥」的味道。
人的眼界往往與生活環境、日常接觸的事物等等有關。有些觀念,不在一個理解層次的話,交流起來就十分困難,一方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另一方覺得對方在「天方夜譚」。也不能說雙方有什麼錯,只能說認知層面不一樣罷了,這種認知層面的距離,往往體現在時間和空間上,或者,也可以說體現在眼界上。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
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因為這句話的直接翻譯就是,我們不能和一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來談論大海的驚濤駭浪,因為青蛙理解不了;我們也不能和「在夏天生又在夏天死」的蟲子描述冬天的冰雪,因為時間限制,夏蟲體會不到冰的模樣。
基於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我們可能會覺得,莊子這句話是在諷刺人之孤陋寡聞,而井底之蛙一詞確實在後世頗具貶義。但是,從《莊子》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出莊子的態度。莊子反對區分,那麼莊子更加反對去進行優勝略汰的區分,不分優劣,又何來諷刺一說?莊子在這裡只不過揭示了一個道理罷了:即因為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原因,人在認知上存在差距屬於正常。
2、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人存在認知差距,不可強求認知一致
同時,我們通讀《莊子》一書,然後綜合對應道家思想的特色,會發現道家思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反對強求。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
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就像我們無法強求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一致,我們亦無法強求觀念一致。強求觀念一致必然違背「自然」,會得不償失。
3、為人處世上的妙用:說話做事時要考慮對方認知層面,對症下藥
影響人觀念的,往往在於人之所見所聞,誰還能保證每個人的所見所聞都一樣?所以,莊子之「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不過是揭示人之觀念差距的原因大抵在各自獨特經歷之時間和空間上的差距罷了。
因為無法保證每個人見聞一致,所以又何必強求他人認可自己的想法。就如和鄉曲之士論「道」,因眼界的限制,鄉曲之士會覺得與自己論「道」的人在說「瘋話」,和鄉曲之士論「道」的人則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雙方都不滿。
所以,為了避免因認知層面不同而造成交往上的不愉快,在與對方交流之前,要注意到人之間存在認知差距這一事實。想要和對方保持愉快的交流氛圍,就要照顧對方的認知層面。此處處事技巧,頗有些「對症下藥」的意思。
4、總結
綜上述,我們可以總結,莊子之「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因為自己生命裡獨特的時間和空間,每個人的思想都各具特色,這種特色也意味著差距。人和人的思想層面和人生境界因為各自生活經驗上時間和空間的差距,繼而出現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是生命發展的必然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並不表示莊子在貶低「孤陋寡聞」這一現象,莊子僅僅只是陳述一個規律而已。
而將莊子發現的「人之認知上存在差距」這一事實運用到為人處世上,我們就能夠知道,說話做事時要考慮到對方的認知層面,把握類似「對症下藥」一般的交流「技巧」,避免在談話中因認知層面差距而導致雙方關係變得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