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 Energy Mater. | 氟含量對聚噻吩衍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

2020-12-06 騰訊網

英文原題:Backbone Fluorination of Polythiophenes Improves Device Performance of Non-Fullerene Polymer Solar Cells

作者:Xiao'e Jia, Gongchu Liu, Shanshan Chen(陳姍姍), Zhenchao Li, Zhenfeng Wang, Qingwu Yin, Hin-Lap Yip, Changduk Yang, Chunhui Duan(段春暉), Fei Huang(黃飛)and Yong Cao(曹鏞)

通訊作者:陳姍姍,重慶大學;段春暉,華南理工大學;黃飛,華南理工大學

郵箱:

在成千上萬種有機共軛聚合物中,聚噻吩衍生物材料由於它們結構簡單、易於合成、具有優異的空穴遷移率和成本低等優點仍然是最有希望進行商業化大規模生產的候選者之一,並廣泛應用於許多類型的光電器件中,其中包括聚合物太陽電池、鈣鈦礦太陽電池和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等。近年來,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對於與之匹配的給體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對於富勒烯體系,聚噻吩衍生物作為聚合物太陽電池的給體材料在非富勒烯體系中的研究相對較少。如何設計並開發出更多適用於非富勒烯受體的聚噻吩給體材料是一個重要而又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一方面,在聚合物的共軛主鏈上引入氟(F)原子可以降低聚合物的HOMO能級、提高聚合物的平面性和結晶性;另一方面,氟化對聚合物的性質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降低溶解度和引起嚴重的聚集現象。因此,為了獲得更高性能的聚合物給體材料,系統而具體的優化共軛主鏈的氟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基於以上的考慮,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曹鏞院士團隊的段春暉教授、黃飛教授等人報導了氟含量對聚噻吩衍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和器件性能的影響。作者通過改變3,3'-二氟-2,2'-聯噻吩(2F-TT)單元與2,2'-聯噻吩(TT)單元之間的比例,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氟含量的聚噻吩衍生物(P6T-Fx)。選用EH-IDTBR作為受體製備了聚合物太陽電池器件,深入比較了不同的氟含量對器件的光伏性能產生的影響。

圖1. 目標聚合物P6T-Fx和受體EH-IDTBR的化學結構

隨著氟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結晶度、吸收係數、空穴遷移率和介電常數逐漸提高。

圖2. (a)聚合物的DSC曲線;(b)薄膜的吸收係數;(c)聚合物的空穴遷移率;(d)聚合物和共混膜的介電常數

聚合物給體材料P6T-Fx與非富勒烯受體EH-IDTBR共混後,隨著氟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激子束縛能降低、螢光淬滅效率提高,說明活性層中的電荷轉移和傳輸更為有效。

圖3 共混膜的 (a)CT態激子束縛能;(b)螢光淬滅效率

隨著氟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電荷複合逐漸減弱,說明氟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抑制電荷的複合,有利於提高器件的Jsc和FF。

圖4. (a)Jsc對光照強度的依賴;(b)Voc對光照強度的依賴;(c)瞬態光電流;(d)瞬態光電壓

最終,器件的能量轉換效率(PCE)從基於P6T-F00:EH-IDTBR器件的4.3%提高到基於P6T-F100:EH-IDTBR器件的7.3%,高於目前基於P3HT的二元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陽電池器件。

圖5. 器件的 (a)Jsc和Voc;(b)FF和PCE隨聚合物氟化度的變化趨勢

相關研究成果以Backbone Fluorination of Polythiophenes Improves Device Performance of Non-Fullerene Polymer Solar Cells為題已在線發表在ACS Appl. Energy Mater.期刊上(DOI: 10.1021/acsaem.9b01532),論文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的賈小娥、劉功礎和重慶大學的陳姍姍博士,通訊作者為陳姍姍博士、段春暉教授、黃飛教授。該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ACS Appl. Energy Mater.2019, ASAP

DOI: 10.1021/acsaem.9b01532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11, 2019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相關焦點

  • ACS Energy Letters: 光響應達到1000 nm,效率超過17%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非富勒烯受體(NFA)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基於PM6:mBzS-4F的二元光伏器件顯示出17.02%的效率,具有27.72 mA /cm2的非常高的Jsc和0.446 eV的低能量損耗。這項工作為未來設計有效的近紅外響應材料提供了策略。 Feng Qi et al.
  • 張俊龍研究組發現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協助碳氟鍵活化
    2012/10/16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對金屬酶催化活化小分子具有重要作用。
  • 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PO4F8
    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本文報導了一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過程製備Li5V2PO4F8聚陰離子複合材料,該化合物具有穩定的三維骨架,展現了高的比容量、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工作電壓等優點。圖1.
  • 分子動力學(167篇)2019年1月15日
    剝離增加了與PE基質分子接觸的TrGO填料的比表面積。 分子動力學 模擬表明,PE-TrGO相互作用強於P...al property of trgo ....[ 雙語全文 ]   ACS Nano (13.7) 11.
  • 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
    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本文報導了一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過程製備Li5V2PO4F8聚陰離子複合材料,該化合物具有穩定的三維骨架,展現了高的比容量、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工作電壓等優點。
  • 期刊動態 | ACS Energy Letters 2019年2月刊
    RogachDOI: 10.1021/acsenergylett.7b0054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7b005472) Use of Platinum as the Counter Electrode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Nonprecious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11月,帝國理工學院Molly Steven教授團隊通過關聯宏觀和納米尺度的單細胞界面定量技術研究了人類間充質幹細胞(hMSCs)和RGD功能化的聚(乙二醇)水凝膠之間的相互作用。還進行了直接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dSTORM)來量化整聯蛋白α5β1與生物材料之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出乎意料地揭示出,整聯蛋白在水凝膠-細胞界面處的聚集增加與可用的RGD結合位點較少相關。該定量方法揭示了對特定幹細胞-水凝膠相互作用的機理見解,其中dSTORM對整聯蛋白α5β1的細胞表面定位中RGD依賴的差異提供了納米靈敏度。
  • 《ACS Energy Lett》超穩定的全固態可充電鈉電池
    -Na3.4Zr1.9Zn0.1Si2.2P0.8O12||Na全固態電池,通過在固態電解質與正極之間添加聚多巴胺的改性薄層,來抑制體積變化,該電池在0.1C下100次循環後可保持高可逆容量236.5 mAh/g,0.5C下容量為133.1 mAh/g可循環300圈,表現出超級穩定性和良好性能。
  • 化學所二維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研究獲系列進展
    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結構與其光伏性能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根據目前報導的結果來看,對光伏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優化大多是針對某一個聚合物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分子結構,人們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優化。這不僅增大了分子結構優化工作的難度,也容易導致錯過很多具有潛力的分子結構單元。因此,找到一種能改善聚合物光伏性能的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 ACS Macro. Letters:基於聚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聚輪烷
    聚輪烷(PR)是一種鏈狀超分子,它以單條聚合物鏈為軸,軸上串有環狀分子,並被鏈端大位阻基團截住而不能滑脫。由於兩者之間沒有化學鍵,其中的環狀分子可以沿著聚合物軸滑動。常規的PR製備方法分為兩步:第一步簡單地將環狀分子和線性高分子混合在適當的溶劑中,形成所謂假聚輪烷(PPRs)的包合物;在第二步中,將PPRs的鏈端修飾上大位阻基團,從而防止環狀分子滑出。
  • 期刊動態 | ACS Energy Letters 2019年1月刊
    其中包含一篇社論,由我們的編輯分享他們作為作者的經驗,並討論他們如何管理自己作為執業科學家的手稿準備、提交和評議過程:We Editors Are Authors, Too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8b02322.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的全固態鈉離子可充電電池
    >另外充放電循環中,活性材料的體積變化導致結構失效和阻抗增加,加劇了容量衰減。mAh/g,0.5C下容量為133.1 mAh/g可循環300圈,表現出超級穩定性和良好性能。Na3.4Zr1.9Zn0.1Si2.2P0.8O12的室溫電導率達到5.27*10-3 S/cm,其晶粒電導率和晶界電導率分別是未摻雜Na3Zr2Si2PO12材料的近20倍和近50倍;組裝的FeS2||聚多巴胺-Na3.4Zr1.9Zn0.1Si2.2P0.8O12||Na全固態電池表現出良好的全固態鈉電池性能。
  •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1.本項目研究的意義及同類研究工作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並列出主要參考文獻。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性能介於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可用於可攜式儀器設備、數據記憶存儲系統、電動汽車電源及應急後備電源等。
  • 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在這類層狀材料中,層間相互作用是決定其物性的其中一個重要參數。例如,具有強相互作用的PtSe₂電子結構強烈地依賴於層數的變化,當從體塊減薄為少層時呈現出半金屬-半導體的轉變;但是,對於具有弱層間相互作用的ReS₂,其物性幾乎不隨著層數減小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尋找合適的手段對這類材料的層間相互作用進行調控,將有望進一步實現對材料的物性調控與器件應用,這也成為二維材料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挑戰之一。
  • 淮陰師範學院盧明祝課組在非活化烯烴的分子間官能化取得新突破
    自20世紀80年代,Hiyama等人首次利用TBAF等含氟離子試劑作為活化劑,報導了有機矽試劑參與反應以來,利用有機矽試劑在鈀或鎳催化下進行Hiyama偶聯反應已成為構建C–C鍵的重要方法之一。烯烴作為一類廉價易得且用途廣泛的化學原料與合成砌塊,由於其獨特的反應活性,烯烴碳-碳雙鍵選擇性的官能化反應一直都是有機化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徵求擬批准全氟聚醚衍生物F10等物質為...
    傳真:010-84088654   郵箱:zhangsu123123@sina.com    2014年3月18日附件1擬批准的4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新品種  一、全氟聚醚衍生物F10 產品名稱 中文 全氟聚醚衍生物
  • ACS Macro Letters∣一氧化氮響應性聚多肽納米線
    近年來,聚多肽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為構建納米藥物遞送系統的理想選擇。通過對聚多肽進行設計,使其能對細胞微環境做出響應,可以提高藥物遞送的準確性和靶向性,並減輕副作用。典型的細胞微環境內的刺激因子包括細胞內pH值、還原電勢等。除此之外,細胞微環境中的信號分子也是一類重要的生物刺激因子,同時也是各種疾病的主要指標以及多種生化過程的介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