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風景」,山窩裡「長出」脫貧路

2021-01-10 華龍網

春節持續放晴的好天氣,不僅溫暖了人們歡度猴年新春的心情,也帶熱了呂梁山風景區倪園村旅遊市場,大年初一到初五,每天的遊客量都在5000人以上,山水遊、生態遊、倪園古村遊、民俗遊成熱點。

走進倪園東村的農家樂經營戶王星宇的院子,聽到的是他爽朗的笑聲。趕集剛回來的他,手裡拎著兩個裝滿蔬菜、食品的袋子。「我預計今年大年初一的人流量肯定多,所以年前就備好了貨源,年初一不休息,大戰春節黃金周,從初一開始,連續5天,每天都能開二十幾桌飯,一天的純收入能有1000多元呢!」

作為村裡第一批農家樂經營戶,王星宇娓娓道來:「我們倪園村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景色秀麗,是旅遊的一個好去處,挖掘旅遊資源,發展農家樂,能賺到錢,如今村民們都行動起來,農家樂已發展10餘家了。」

「上一次來倪園村遊玩是去年的事兒了,今年再次來到這裡,感覺變化好大,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旅遊這個行業,在這裡吃一個地皮菜盒子、山芋麵餅、農民夏天曬的幹豆角,原汁原味的,真好。農戶的旅遊生意越做越火、越做越有自己的特色,真是一個好地方啊!」聽遊客劉豔這樣誇自己的家鄉,王星宇開懷大笑,「來,給這位姐姐免費加兩菜!」

別看現在的倪園人談起旅遊來頭頭是道,若放在5年前他們除了抱怨自己的家鄉路沒有路、錢沒有錢,出去打工的都不願意再回家。「路是蚰蜒路,拉平板車、騎三輪車都亂蹦躂,更別說小汽車了,你說這樣的地方誰願意來?」村黨支部書記尹慶華介紹,幾年前,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了。

作為經濟薄弱村,如何脫貧致富呢?在市、區扶貧政策指引下,倪園村依託山、水、林、泉、花等資源優勢,找到了發展鄉村旅遊這條精準脫貧路子。發展旅遊首先要整治環境,在市、區、鎮大力支持下,倪園村對村莊進行了「融明清建築風格、匯蘇北石山民居特色」的改造,村內綠化率達到了50%,地下排水管網、村內石板路、溢洪道橋梁、旱改水廁工程、汙水處理廠也紛紛落實,同時整修鄉村旅遊道路20餘公裡,新建了停車場、休閒廣場6個,整個村莊展現出村容村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鄉村特色鮮明、公共服務配套齊全的鄉村新面貌,創造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新模式。

環境好了,發展也有了基礎。倪園村將旅遊、農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引導和鼓勵農民將土地作為股份入股公司,以房產置換等形式壯大村集體資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採摘休閒農業,先後成立徐州呂梁開發有限公司、徐州市懸水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推動村級經濟加快發展,村裡還成立了「農產品推銷合作社」,開發推銷懸水湖鯉魚、懸水湖香油、老磨豆腐、玫瑰花茶、野山雞、土雞蛋、食用菌、老八區雜糧等系列農副產品。讓大部分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切實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種風景」,「賣風景」,山窩裡飛出金鳳凰,前不久,倪園東村、懸水湖景區又被評為4A級風景區,倪園人發展旅遊的底氣更足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心勁兒更大了。劉尚魏 倪鳳堂 李 剛

相關焦點

  • 種豆養蟲,與眾不同的脫貧路!
    但是襄城縣汾陳鎮宋堂村反其道而行,摸索「豆蟲共作」不僅種豆得豆,還收穫了效益可觀的豆丹蟲,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產業脫貧新路子。 襄城縣汾陳鎮宋堂村地處襄城縣正北方20公裡處,地形以半崗地為主,缺乏水源,屬於典型的「不靠山、不靠水、不靠路」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近年來,畢節市緊盯「扶貧四問」、做到「六個精準」、落實「五個一批」,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縱深發展,絕對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切實做到「多圍繞多堅決」,確保剩餘1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萬山擋不住走出脫貧路  1988年,畢節試驗區獲批建立,貴州的扶貧攻堅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
  • 【脫貧故事】楊叔的脫貧日記⑮ | 村子的變化(2019年10月)
    乘車西行,過石門硤,沿千北路旁銀杏和高大的側柏樹引行進中,二傍山巒疊嶂,怪石突兀,險境逼襲,壓抑似覺,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沉鬱。車輛駛過村東黑溝坪,眼前境況豁然開朗,二山相齊後退數千米,形成一段東西長約四公裡,南北寬約三公裡天然盆地,路況筆直,可稍放鬆神經,從容駕駛幾裡。
  • 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索珠鄉的脫貧之路可以稱得上是「白手起家」。沒有特色產業、缺乏專業人才,他們卻硬是從土地裡刨出生機,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極貧之地」雲南怒江州脫貧紀實
    在怒江州消除貧困,這個曾經「不可能」的夢想如今變成現實: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傈僳族、獨龍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脫貧。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  下山記臘新梅的老家,在巍峨的高黎貢山上。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裡,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谷。
  • 一根數據線串起脫貧路
    雲南脫貧看昭通。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一根小小的數據線把東莞和昭通兩座城市連在了一起,串起了一條山區百姓的脫貧路。數據線串起資金鍊工作要做在點子上,扶貧要扶到根子上。區域經濟學中有一個「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落後地區由於人均收入水平低,儲蓄和消費能力都不足,這就限制了資本形成,使落後地區長期陷於貧困中。
  • 【聚焦】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的喜訊傳來之際,「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推出最新力作——中英雙語動畫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雲南小粒咖啡」指的就是阿拉比卡種,雲南豆中95%以上都屬於卡蒂姆(Catimor)亞種,混有四分之一羅布斯塔血統。
  • 數位化即刻種植一天「長出」新牙
    「紙片骨」也能種牙  4顆種植體幫助長出半口好牙  家住文二路的林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教師,儘管今年才60多歲,但牙齒已經掉了半口多。  為了吃飯,她裝上半口活動假牙,可是吃東西仍然不得勁,時常脫落,讓她特別尷尬。
  • 5·19中國旅遊日 | 博爾塔拉最美的風景在這裡!
    賽裡木湖賽裡木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美譽。五月賽裡木湖花開遍野,景色宜人。@賈翠楓夏爾西裡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高山森林草原地貌,一年四季變化萬千、風光異常優美,上山的路狹窄而陡峭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亮相央視
    貴陽網訊 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但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擺在村民面前……  村民世代居住在懸崖村,唯一的資產「土地」都在懸崖頂老宅邊上,搬遷下來住在城裡固然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提升,政府除了提供低保支持,也在積極想辦法幫助村民就業,但在這段過渡期裡,地裡種的糧食仍然是絕大部分村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攜手奔小康還有很現實的路要走。  蘇布惹是懸崖村的一個小夥子,也是一位瀏覽量3億人次的網紅。
  • 聚力決勝攻堅戰 見證脫貧奮進路|重慶衛視《謝謝你來了》系列特別...
    第一集《奮鬥·闖出幸福》邀請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講述他和村民「絕壁鑿天路」的傳奇壯舉;第二集《奮鬥·拼出幸福》對話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鄒小珍、向大忠夫婦,回顧夫妻倆走上致富路的自強歷程;第三集《奮鬥·創造幸福》請來奉節縣平安鄉扶貧幹部高成國,訴說他在幫扶路上的點點滴滴。
  • 虹霓村的多彩脫貧路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虹霓村大力推動鄉村特色旅遊發展,重點提升村容村貌,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農家樂、光伏發電、糧食精加工等產業的發展有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2018年底,虹霓村實現整村脫貧。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過去的山西省平順縣虹霓村(資料照片);下圖為:11月12日拍攝的虹霓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 ——建構電商生態圈,鑄就深山脫貧路
    現將定點扶貧工作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匯報如下:  一、項目背景  2015年以來,我校有關領導、專家等先後9次共31人赴鹽津縣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學校進一步了解鹽津縣貧困情況,梳理鹽津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舉全校之力為實現鹽津縣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 「冰上脫貧」路更寬——遼寧康平臥龍湖冬捕見聞
    新華社瀋陽1月11日電題:「冰上脫貧」路更寬——遼寧康平臥龍湖冬捕見聞新華社記者石慶偉、於也童凜冽北風中,銀白色的臥龍湖冰面一眼望不到邊。伴隨著「魚把頭」修士忠的號子聲、20多名漁工的歡呼聲,一大網活蹦亂跳的白鰱魚、鯉魚、草魚從冰水裡被撈出,在冰面上躍動翻騰,再現「冰湖騰魚」盛景。「今年臥龍湖的湖魚又豐收了,漁工們的收入又有了盼頭!」裹著嚴實的羊皮襖,身材高大的「魚把頭」修士忠,抱起一尾近30斤重的大鯉魚,開心地說,「生態環境一年年好起來,方圓120多平方公裡的臥龍湖裡,各類野生魚類資源至少有1000萬公斤。」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油桐花開 張曉峰 攝「以前,桐果都是背到街上零零散散地賣,現在好了,有專業的公司負責來收,不用愁賣不掉,」雅江居委會德隆組的貧困戶雷全珍手裡拿著賣桐果賺的錢笑得一臉燦爛,「我還在油桐樹下種了點包穀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同時,雅江鎮還與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按照油桐生果保底收購價0.5元/斤,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就隨市場價格增長而增長,切實保證了油桐的銷路。
  •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2020-10-25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本報訊 (記者 趙相康)12月26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 【中國的脫貧智慧】「輪椅畫家」張海晶:畫筆繪出多彩脫貧路(組圖)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怒江州消除貧困,這個曾經「不可能」的夢想如今變成現實: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傈僳族、獨龍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脫貧。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驢友」們喜不自禁:「怒江的絕色風景要藏不住了!」「從人間到天堂,原來只需6小時!」過去,怒江之困,困在交通。如今,怒江交通迎來了歷史性跨越——美麗公路開通,點燃了怒江旅遊騰飛、鄉村振興的引擎;保瀘高速公路試通車,結束了怒江不通高速的歷史;蘭坪通用機場開航,怒江人民圓了「飛天夢」;怒江、瀾滄江上36座溜索改為橋梁,「過江靠溜索」的歷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