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來人類眼中的月球,比馬斯克早了50年

2020-10-03 菠蘿萬事屋

月亮自古以來給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才有了中秋節等節日。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影像技術的發展,人們便把對月球的想像用影片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100年來,人類電影裡對月球的認知變化吧。

1902《月球旅行記》

一群科學家用大炮發射炮彈宇宙飛船,打瞎了月亮,登陸後還用雨傘和月球人幹架。

用大炮發射宇宙飛船現在聽來或許荒謬,但時至今日仍然有人想用電磁炮之類的技術把貨物運送到太空中。

1929《月亮中的女人》

這是一部德國啞劇,導演是製作第一部的科幻電影《大都會》的弗裡茨·朗。它可算是儘量符合科學原則的硬科幻電影。

這部電影預測去月球要用火箭,這可是在1929年!而第一個現代火箭的原型在1926年才試射。

女主角正在端詳地月系統的重力場和宇宙飛船的軌道

《月亮中的女人》還是火箭發射前不是都會倒數計時的發明者。後人看了這部電影,覺得這麼做很科學又有助於協調各單位,就照抄下來變成今天的標準作業程序。


他們也知道會有無重力狀態,所以地板上釘有許多布條好讓人把腳勾著,才不會飛走

只是降落的時候就直接墜落在月球表面,還好月球上都是「沙漠」,撞擊在沙中好像不會死的樣子。

1936《宇宙旅程》

不像同時代好萊塢的電影,那時的蘇聯對女性更尊重,女主角不僅漂亮,也不是等著男人去救的花瓶,而是位英雄。

這火箭的名字叫史達林號

電影裡的火箭並不像現代火箭垂直發射,而是經過像雲霄飛車的軌道來加速,片中的火箭比較像噴射客機。

電影中的月球有許多洞穴,要航天員到裡面探險。

1950《徵服月世界》

當年好萊塢的大手筆科幻電影,號稱將是美國第一部太空科幻片,其實是另一部小成本科幻片《Rocketship X-M》。

《徵服月世界》的主角可說是馬斯克的原型,認為徵服太空應該是私人企業的責任,就打造了一臺核動力火箭。

SpaceX的火箭原型機

片中火箭的外型真的像馬斯克的SpaceX 的大型火箭「Starship」的原型機「Hopper」。

月球上的荒涼場景,但月表龜裂的痕跡很奇怪。

1963 《月球上的老鼠》

這是一部英式諷刺喜劇(英國人的癖好,其實自己也不咋地)。

藍衣航天員:「我們先到,我宣布這是美國領土」

紅衣航天員:「是我們先到,這屬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和全世界無產工農」

白衣航天員:「午安各位,等你們好久了,我已經為你們做好晚餐...」

這部片是諷刺美蘇的太空競賽的。雖然談不上硬科幻,但和之前的幾部電影不同的是:登月的載具不是整臺火箭,而是有腳架的登陸艇,更接近真實的阿波羅計劃。

1968《2001太空漫遊》

這一部電影上映的時間離登陸月球還有一年,人們對月球的知識已經非常正確,電影背景設定的時間是在2001年,那時的人類已經在月球上建立的殖民地,有定期的航班往返於地球軌道與月球。

遠望山下的月球城市。

還在那裡發現外星人在億萬年前埋在地底的物體!

可惜的是直到現在現在電影中的一切都沒發生,反而片中經營地月航班的泛美航空已經倒閉。

相關焦點

  • 奇怪了,美國登月50年了都沒發現,玉兔號一到月球就遇上寶貝
    在航天事業上,美俄是首先登月的兩個國家,早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就成功登錄了月球,隨後50年再也沒登月過。隨經濟快速成長,我國緊跟其後,在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成功。
  • 科技日曆丨比馬斯克腦機接口早21年,世界上就有人能用思想控制計算機
    科技日曆丨比馬斯克腦機接口早21年,世界上就有人能用思想控制計算機  Emma Chou • 2019-10-26 15:
  • 人類的這一失敗舉動,卻給月球帶來新生命
    從嫦娥奔月到玉兔的廣寒宮,古人對於月球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可以說是從未停歇。但當時由於科技的局限性,人類無法飛上天空,更不用說衝出大氣層飛向月球。所以,因各種各樣的局限性,古人始終認為月球上是美好的,有著金碧輝煌的建築和美若天仙的美女,環境更是與世無爭祥和太平。唯一的一點遺憾就是,月球上的人太少了,有些顯得孤單。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夜晚,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不會發現月亮表面與往常有任何不同,但是他們的心情--夾雜著激動、震撼、驕傲、喜悅--定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就是在這一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為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名言,就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一樣變得家喻戶曉。
  • 人類登月50周年!人類在月球吃的第一餐,竟是聖餐!
    50年前的那個7月,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倉「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先踏上月球,並留下一句歷史性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50年前,人類完成了登月壯舉,那被稱為人類的一大步;50年後,我們想起了聖經《詩篇》8章3節至4節的記載: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 人類50年前已登月,為何過了幾十年,卻再也沒有登過月球?
    太陽系再機緣巧合之下誕生地球這麼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地球又在特殊的情況下,出現了人類這一智慧族群。而人類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終於邁出了走向宇宙的第一步,蘇聯的阿波羅號在1969年7月16號,成功的發射。並在之後的5天時間內成功的登陸月球。
  • 時隔50年後人類將再次觸摸新鮮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構想圖其實,早在2017年,嫦娥五號的發射就已經提上了日程。上次月球採樣已是近50年前,美蘇後首次在美國NASA詹森航天中心月球實驗室展示的月球土壤樣本1969至1972年期間,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六次成功將美國人登上月球。
  • 人類登月50周年:2024年要重返月球,美國人來得及嗎?
    記者 | 田思奇在美國各地慶祝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緊籌備將美國人再次送上月球的計劃。按照川普政府的指令,NASA實現「重返月球」的時間已經被提前至2024年。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了他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三年多時間裡,NASA的「阿波羅計劃」共讓12人成功在月球留下自己的腳印。但在過去47年裡,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向月球派出載人飛船。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
  • 50年前人類就登過月球,為什麼至今為止都沒登陸過火星?
    其實早在1969年,美國就將載人飛船送抵月球,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是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而這句話至今影響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計劃。 不管是探月工程還是火星登陸,都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不斷追求。火星作為人類移民外星球的首選,一直受到廣泛關注。
  • 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了月球,為何至今無法登上火星?
    一開始,前蘇聯遙遙領先,因為他們先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在1961年,前蘇聯的太空人也成功進入太空之中。但不甘落後的美國也在暗中努力著,想要趕超前蘇聯,於是阿波羅計劃便應運而生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從地球出發,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人類的太空夢也由此被正式點燃。
  • 想要獨佔月球?!這個國家否認月球屬於人類共有財產
    人類隨月球探測車探測月球美國作為咱們「藍星」上近百年來最強大的國家,可以說一直有種霸權主義的思想。美國預搞月球私有化2019年7月20號是人類首次載人登陸月球50周年紀念日,美國公布了「阿爾忒彌斯計劃從目前的分析看,由於月球的氦-3蘊藏量大,對於未來能源比較緊缺的地球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許多航天大國已將獲取氦3作為開發月球的重要目標之一。預計到22世紀,人類可熟練掌握核聚變並提高能量產出效率。屆時人類將通過可控核聚變這一途徑提前進入共產主義。
  • 《動物眼中的人類》: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文末有粉絲福利,評論有獎)人類的文明是從與野生動植物打交道開始的。早在幾千年前的五帝時代,中國就非常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當時管理山澤鳥獸的官員被稱為「虞」。大禹治水時,舜帝同時派益為「虞」。動物眼中的人類完全顛覆你的想像,很多鳥類具備四種色覺,它們可以看到人類看不到的顏色。蛇類具備紅外感應能力,它看到的人類完全不同。動物在認識人類,也在想著利用人類。烏鴉、野豬這些聰明的動物很善於利用人類創造的條件,繁衍自己的種群,因此它們的家族不斷壯大。同時也有一些動物不擅長與人類打交道,日漸瀕危。動物眼中的人類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人類登月五十周年:50年前是「秀出肌肉」,50年後是「嗅到雞肉」
    自美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第一腳踏上月球,不知不覺已過去了整整50周年。近期,#人類登月50周年#相關話題備受關注,許多未曾經透露的細節也公之於眾。畢竟,登陸月球是全人類智慧結晶,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雪佛蘭攜手DISCOVERY推出《跨月飛行》,致敬人類登月50年
    50年前,阿波羅11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人類首次實現了探索月球的夢想。50年後,雪佛蘭攜手DISCOVERY探索頻道聯合拍攝《THE MOON AND BEYOND 跨月飛行》紀錄片,講述人類探索月球和宇宙的眾多重要時刻和背後故事,致敬人類偉大夢想。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比地球早還是晚?科學家有這兩種猜測
    月球又是怎麼來的?百年來科學家們對這些問題一直都有很多猜測關於月亮的來歷,科學界有很多的說法,其中「行星撞擊說」是流傳範圍比較廣,比較受人認可的說法,撞擊說認為在地球剛剛形成之初,太陽系是非常不穩定的,星體之間的互相碰撞非常常見。所以在此期間,地球也經常受到其他星體的碰撞。
  • 登月50年 | 一文看盡人類首次登月:別讓陰謀論毀了這次壯舉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但阿姆斯特朗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經典獨白,仍然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裡。 騰訊科技聯合知乎發起「登月50年」系列策劃,聚焦人類探索月球的點點滴滴,一起回顧人類和月球的往事。
  • 50年了,第一個在月球上廁所的太空人是誰?不是阿姆斯特朗
    浩瀚無垠的宇宙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探索的目標,而月球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實際上自從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月球研究一直沒有止步,而在探月的過程中,阿姆斯特朗代表全人類在月球上踩上了第一個人類腳印,並且插上了一面美國國旗,這麼多年來,月球上的那面美國國旗還存在嗎?你又知道誰是第一個在月球上廁所的人嗎?
  • 阿波羅登月50年,美國還能在月球上再次偉大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北京時間1969年7月21日4時17分),阿波羅11號飛船的「老鷹」號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自此之後,首次登月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登月感慨也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名言。
  • 登月50周年 致敬人類永不停歇的腳步
    【家電網HEA.CN 原創】50年前,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一位名叫阿姆斯特朗的太空人從登月艙走下,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伴隨而來的還有那句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