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丨比馬斯克腦機接口早21年,世界上就有人能用思想控制計算機

2020-11-30 前瞻網

科技日曆丨比馬斯克腦機接口早21年,世界上就有人能用思想控制計算機

 Emma Chou • 2019-10-26 15:35:12 來源:前瞻網 E260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1998年10月26日,美國喬治亞州的一名男子成為第一個用思想控制計算機的人。這名男子 約翰尼·雷(稱為J.R. )因中風而癱瘓。羅伊·巴凱博士和菲利普·甘迺迪博士在J.R的大腦植入玻璃椎體,使他能夠靠思想控制電腦。

J.R.是誰?

1997年,越戰老兵約翰尼·雷的腦幹血管破裂。這次中風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他可以活動舌頭、面部肌肉和眼球,卻無法自己呼吸。但約翰尼·雷是完全清醒的,他能看、能聽、能想。這種症狀專業來說是閉鎖綜合症。

隔年,J.R.同意在他的大腦中植入一個神經營養電極。該裝置由神經學家菲利普·甘迺迪發明,並由他的同事、神經外科醫生羅伊·巴凱植入。在大腦植入這種東西後,J.R.能夠通過在電腦屏幕上顯示「我渴了」和「很高興和你聊天」等短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學會了將光標移動到字母表中的特定字母,拼出自己和醫生的名字。

J.R.是第二個接受植入的人,但也是第一個用自己的思想成功與電腦交流的人。2002年,他死於腦動脈瘤。

設備

在設計電極的過程中,甘迺迪博士知道該裝置必須是無線的,生物學上兼容的,並且能夠長期植入,只有這樣他才能觀察到受試者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神經元的放電情況。

神經營養電極由兩個微小的(整個東西大約是原子筆尖那麼大)中空玻璃錐組成,外層覆蓋著從受試者自身的周圍神經中提取的神經營養化學物質。

巴凱博士當時解釋說:「這將細胞置於錐狀體中,使細胞能持續很長時間。在穩定的環境中培養這些細胞是至關重要的。神經組織生長到錐體中,形成接觸或突觸。」

這些接觸允許神經信號被置於玻璃錐內的記錄線接收,然後通過皮膚傳輸到頭皮外的接收器和放大器。(沒有電線穿過皮膚,系統是由放置在頭皮上的感應線圈供電的。)

所記錄的神經信號被連接到計算機上,作為滑鼠指針的替代品。病人能夠聽到一些聲音,這些聲音表明他們的大腦正在以一種使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並移動光標的方式思考。

1998年,巴凱表示,這項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潛力巨大」。2014年,甘迺迪博士在自己的大腦表面下植入了一組玻璃和金線電極,以進一步研究。

巴凱當時表示,「這項新技術對世界各地的癱瘓者都有深遠的影響,無論是脊髓或腦幹損傷導致的癱瘓,還是ALS等嚴重疾病造成的癱瘓。對於肌肉不受控制的脊髓損傷患者,這些神經信號可以為激活癱瘓肌肉的電刺激器提供一些控制,從而繞過脊髓損傷區域(『脊髓旁路』)。目前,我們正致力於為被鎖定的病人提供與電腦的通訊連接,這是一項相對容易的任務。」

腦機接口的研究

對腦機接口(BCI)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但甘迺迪的神經營養電極是第一個腦機皮質內接口。雖然BCI技術已經取得了進展,但目前最大的障礙是缺乏一種能夠提供安全、準確和可靠的大腦信號的傳感器模式。一年一度的BCI研究獎是為了表彰在BCI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

從那以後,BCI在人類身上有了許多應用,有些取得不錯的進展:

2002年,成年後致盲的延斯·瑙曼(Jens Naumann)成為16名付費患者中第一個接受由私人研究員威廉·多貝爾開發的第二代植入物的人。瑙曼剛做完植入手術,就打算開車在停車場轉一圈。不幸的是,在他的過程和發展被記錄下來之前,多貝爾在2004年去世了,所以當瑙曼(和其他病人)開始有視力問題時,沒有解決辦法,他們最終又失去了「視力」。

馬特·納格爾因刺傷而導致C3四肢癱瘓,他在2005年成為第一個使用BCI控制假手的人。

2013年6月,Bin He和他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非侵入性腦電圖的BCI,用於引導遙控直升機通過障礙物。

今年7月份,Neuralink的創始人馬斯克宣稱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在發布會現場一度激動到笑場。

Neuralink開發出柔韌的「線」,直徑4-6微米,比人的頭髮絲還要細,一臺自動嵌入線的機器,像縫紉機一樣自動植入大腦,帶給大腦最低損傷。此外還開發了定製晶片,能夠更好地讀取、清理和放大來自大腦的信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用意念操控機器?未來是否可以完全實現「腦機接口」?
    Brain-Computer interface(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是指在人或動物的大腦中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通路,計算機接受腦傳來的命令,做出操作,而大腦也可以接受來自電腦的信號。腦機接口如今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曾經影視中的種種也慢慢開始貼近並應用於現實生活中。
  • 被馬斯克吹上風口的腦機接口:「人機共存」是在玩火?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回3年前,我們去街頭進行隨機採訪問大家是否知道什麼是腦機接口,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這是什麼黑科技?但如果是在今天,相信聽說的人不在少數。這一巨大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媒體,還有最近被熱議的馬斯克和他的「三隻小豬」的故事。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腦控打字機、輪椅「腦機接口」技術命題是腦科學與認知科學領域一個極具潛力的前沿研究方向。1988年,美國科學家實現了用大腦控制虛擬打字機操作。瑞士科學家加朗領導的研究團隊,實現了輪椅按人腦意識控制行走。2006年,日本研製出「混合輔助腿」,不僅能幫助殘疾人以每小時4公裡的速度行走和毫不費力地爬樓梯,而且可以託起40公斤的重物。
  • 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他竟然可以通過思維控制「外星人」的軀體。這種堪稱「黑科技」的神奇技術,就是「腦機接口」技術。它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進而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實現與外界設備的實時交互。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戰場或將實現士兵大腦與武器系統的直接連接,進一步推動人與裝備的有機融合,此技術或將開啟智能化戰爭的新天地。
  • 像霍金一樣實現人腦思維對機器人的直接控制,腦機接口爆發還有多遠?
    在微博視頻中,霍金藉助於輪椅上的設備回答了TFBOYS成員王俊凱的問題,這臺輪椅早已成為這名科學巨人的一部分。那這臺輪椅是怎麼實現讓無法行動和說話的霍金和人類交流的呢?一、腦機接口研究進展到什麼程度?其實了解這個輪椅的大概知道背後正是腦機接口在賦能,那到底什麼是腦機接口,目前發展得怎麼樣,今日智能相對論就稍作總結。
  • 腦機接口真的來了嗎,距離《猩球崛起》會有多遠?
    圖片來自Neuralink腦機接口技術到底有多神奇早在馬斯克創立Neuralink之前,很多人對腦機接口技術的了解,可能主要源於《駭客帝國》電影,這部20年多前的電影講述了人類世界被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著,而通過腦機接口人與機器進行交流。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2020年8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曾向世界展示了在豬腦中植入晶片並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如今,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精神控制?心靈感應?腦機接口技術讓科幻成為現實
    導讀:你希望像X戰警中的X教授那樣擁有精神控制的能力嗎?或者你也曾想過和親人能夠心靈感應呢?最近大腦-計算機對接的進展正在將腦間直接傳遞思想的科學幻想變成現實。過去幾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宣告了動物之間、人之間甚至人鼠之間腦活動的直接傳輸。這種「腦腦對接」(BBI)通過連接兩個個體的大腦實現了腦活動的實時直接傳遞。
  • 腦機接口有大突破,未來用意念就能開車?
    腦機接口可實現神經信息的上傳、儲存、下載甚至修改,把意念轉化為可被計算機識別的數據信號。有人說,馬克思的Neuralink就像是一個潘多拉寶盒,一旦打開了,其潛力幾乎是無限的,人類的發展也會迎來重大的改變。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人類無法停止「作死」的車輪?
    世界上再也沒有平庸的人了?人人都是科學家了? 對於此,閒閒財經有不同的觀點,倘若腦機接口真的普及之後,也沒有想像的那麼恐怖。 人類可以將知識「下載」到腦機接口,但並不等於人類就消化掉了知識了,等有需要知識了,還需要向腦機接口「調用」,就好比現在的一個人類,面對一個計算機一樣,你需要調用什麼知識,上網上搜索而已,只是,馬斯克將電腦植入大腦旁邊了! 去掉了看不見的計算機,才顯得學習效率高了! 何懼之有?
  • 馬斯克腦機接口新突破會顛覆現在的世界嗎
    在Neuralink 總部的發布會活動上,藉助小豬格特魯德的實時神經元活動演示,馬斯克向我們展示了最新成果。Neuralink 由馬斯克於 2016 年創立,總部位於舊金山,主要從事馬斯克所謂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開發,研發電腦與人腦融合技術,向人腦植入也許未來能夠上傳下載思想的微型電極。雖然說起來是重大突破,實際上離我們想像的還是很遠。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國際腦研究組織宣布,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 視點聚焦 人腦的智能 科學源於幻想,這話有一定道理。電影《阿凡達》男主角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障人士。然而,他卻可以用思維去控制一具人造「外星人」軀體,演繹了一場「心靈感應」的神奇。
  • 當腦機接口裝上軍事按鈕
    當前,腦機接口軍事應用的具體研發進展如何?相關應用又將給軍事領域帶來哪些改變?值得關注。已涵蓋核心軍事功能  早在1970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就開始組建腦機接口研究團隊。至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用於實戰的各類軍用機器人總數近萬個。  2018年9月,DARPA腦機接口項目負責人宣稱:「藉助腦機接口技術和輔助決策系統,戰鬥機飛行員已能同時操控三架不同類型的飛機。」  歸納已有實驗和各類預測,腦機接口軍事應用的潛力初見形態。  一是協助操控各類無人裝備。
  • 《經濟學人》:腦機接口技術是下一個風口
    ,腦機接口技術可改變思想對於人類的意義。人們常說科技具有革命性力量,對科切瓦爾(William Kochevar)來說的確如此。科切瓦爾騎自行車摔傷後肩部以下癱瘓,不過他已能設法自己用手進食。如此顯著進步一定程度上歸功於植入其右臂刺激肌肉收縮的電極。不過真正神奇之處不在於手臂,而在於大腦,科切瓦爾可用意念控制手臂。移動手臂的意念反應為大腦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這些信號被其腦部植入物探測,然後形成指令激活其手臂中的電極。
  • 張學記院士: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描繪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10月17日在深圳召開,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院士蒞臨論壇,發表了《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的演講,濃墨重彩講解了人工智慧、腦機接口熱門話題及應用前景,引起與會科學家、企業家的濃厚興趣,為讓更多讀者了解更多腦機接口關聯知識,本人多次反覆聆聽張院士的演講,整理本圖文,方便讀者快速「腦補」。
  • 專家警告:馬斯克腦機接口或被黑客入侵,竊取人類思想和記憶
    目前只有10天時間了,提前了整整一個多月發出預報,這次的消息該有多重要可想而知,雖然我們還不知道腦機接口即將發布的是什麼消息,但馬斯克此前公布的信息已經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腦機接口已經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了試驗,並且通過自動機器人植入了它們的大腦,通過外接計算機實現了一些功能。
  • 從醫學到腦機接口,他用實踐證明「意念」控制機器人的可能
    在他的個人網頁上寫著:我相信我們這一代的基本目標之一是理解意識的物理學,並學會用它來設計。我熱切地期待著一個比特多於原子的世界。根據 LinkedIn 我們了解到,Max 本科四年在杜克大學 Miguel Nicolelis 教授的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了恆河猴的腦機接口的研究。Miguel Nicolelis 教授是誰?
  • 腦機接口真的有聽起來那麼驚悚嗎?只是太前沿
    其實腦機接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1999年,就已經有科學家在猴子身上成功進行了腦機接口的實驗了。而早在上世紀70年代,這一項技術就已經被提出並開始被研究了。所以這樣來看,這項已經進行了40多年研究的科學技術,因為倫理和道德原因,與克隆技術一樣,只差最後的人體試驗作為臨門一腳。不過想必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很難以接受的一件事情。
  • 智能語言剛開始,「腦機接口」就已經到了,意念控制機器?
    除電視和空調外,小度還支持智能機頂盒的綁定和控制,覆蓋中國各省市主流運營商。在內容資源方面,小度與QQ音樂合作的千萬級正版海量曲庫任你挑選,擁有超過30家有聲內容合作夥伴支持, 資源涵蓋音樂、教育、娛樂、財經等多方領域。於無聲處聽驚雷!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 2020年十大黑科技:新冠疫苗當仁不讓,腦機接口引領風潮
    2020年還剩下最後的十多天時間,AI、晶片、雲計算、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量子計算等科技變革都給我們帶來了顛覆性的體驗。那麼2020年的科技界到底哪些黑科技會佔據C位?科技又將如何改變世界?騰訊科技梳理了2020年的十大黑科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這特殊一年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