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首次提出五倍子是蟲所造

2021-02-12 張春輝明醫工作室

李時珍的觀察與描述已經很接近現代五倍子生物學成因,這在400餘年前的當時,確實是對五倍子來源認知上的一次創舉。


大自然造化萬物的鬼斧神工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我第一次見到鹽膚木上的五倍子感到很驚訝,認為五倍子是鹽膚木樹上結的「奇異果」。其實,這種看法在明代《本草綱目》以前是比較普遍的。

五倍子,北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都認定它是植物。《圖經本草》收五倍子入草部並記載五倍子:「生膚木葉上,七月結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黃,大者如拳,內多蟲。九月釆子,曝幹。」雖然蘇頌提到了五倍子「內多蟲」的現象,但仍然沒有跳出五倍子是植物鹽膚木結的果的界定。直到1647年成書的《本草乘雅半偈》對於五倍子來源之認識,雖然提出「不屬果實」的概念,但還是陷入迷惑模糊之中。盧之頤認為五倍子「不屬蟲卵,不屬果實,此屬假木氣以賦形。」

唯有明代李時珍,在蘇頌五倍子「內多蟲」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考察:「此木生叢林處者,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於葉間,正如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如小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於枝葉,宛若結成。」據此,李時珍第一次提出前人「雖知(五倍子)生於膚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顛覆了五倍子是植物果實的傳統認知,並將五倍子歸入《本草綱目》虫部。

五倍子長期以來一直野生野長,主要來源於野生倍林,這種習性與李時珍「此木生叢林處者……結小球於葉間」的描述一致。開春鹽膚木樹發芽時,角倍蚜蟲或倍蛋蚜蟲(小蟲如蟻)便在芽上產生有性雄雌無翅蚜蟲,性交後生出無翅雌蟲,俗稱幹母,幹母(可能就是李時珍所稱之「老則遺種」)入侵芽內組織,刺激周圍葉細胞畸形增生發展,形成囊狀隆起物(結小球於葉間),並在其中繁殖。這種囊狀隆起物即為蟲癭,或稱五倍子。這類雌蟲幹母在密封的囊狀突起物內,一面吸取嫩枝葉中的汁水養活自己,一面在裡面「生兒育女」。隨著幼蟲從少到多,從幼蟲到成蟲,這個囊狀突起物不斷長大,待到幼蟲都長成有翅的成蟲以後,便能破囊而出,也就是時珍所說的「蟲必穿壞」。於是就有了五倍子的正確採收、加工方法:「山人霜降前釆取,蒸殺貨之。」


相關焦點

  • 正是鹽膚木開花季節,有人說它不是五倍子樹,那是你不了解五倍子
    想想也可笑,之所以有人認為鹽膚木不是五倍子,那是他對五倍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五倍子與鹽膚木的關係及相關知識。認識五倍子‍‍五倍子,很多80後農村孩子都不陌生,是一種中藥,小時候我們經常上山摘五倍子換零花錢。五倍子,漆樹科鹽膚木、青麩楊、紅麩楊的蟲果,分為「肚倍」跟「角倍」,很多人只見過角倍,很少見到肚倍,那是因為肚倍產量遠遠低於角倍。
  • 正是鹽膚木開花季節,有人說它不是五倍子樹,那是你不了解五倍子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侃侃有詞的說鹽膚木絕對不是五倍子,想想也可笑,之所以有人認為鹽膚木不是五倍子,那是他對五倍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五倍子與鹽膚木的關係及相關知識。認識五倍子五倍子,很多80後農村孩子都不陌生,是一種中藥,小時候我們經常上山摘五倍子換零花錢。
  • 湖北地質新發現:首次提出「晉寧期造山帶」構成
    原標題:湖北地質新發現:首次提出「晉寧期造山帶」構成   人民網武漢10月29日電 (李如勝)由湖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湖北區域地質調查與片區總結」項目,在秦嶺-大別造山帶南緣大洪山地區,前人所劃分的「打鼓群」、「花山群」及部分「武當群」分布區,鑑別出多套陸源碎屑巖、碳酸鹽巖、碳酸鹽巖-基性火山巖、
  • 中藥五倍子—治腎的「著力點」
    五倍子,一味治腎常用中藥,歸屬於收斂藥,其藥味酸澀,性寒,歸肺、大腸、腎經;其傳統功效為: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虛久咳、自汗盜汗、久痢久瀉、脫肛、遺精、白濁、各種出血、癰腫瘡瘍;五倍子含有鞣質,即五倍子鞣酸,還含有沒食子酸、樹脂、澱粉等;臨床發現,本藥有消除蛋白尿之功效,那麼
  • 人稱「五倍子」,「蟲子」越多越值錢,以前是害草,如今成了寶
    五倍子的這種樹木生長環境比較特殊之後在將它擺放於五倍子樹上面,讓它更快地生長出蟲癭。它在形成的過程中,蚜蟲會慢慢的寄生在它的枝幹上面,我們在將枝幹刺上之後,它的表皮會分泌出一個奇特的物質,然後將蟲子給包裹住,然後形成蟲癭,一旦形成的這個東西長大之後,就成為了五倍子。
  • 被蟲子寄生後結的野果,俗稱「百蟲倉」,兒時常摘來賣錢5毛一個
    不過並非每一種野果都受到都能吃,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野果,它是被蟲子寄生後結出的野果,在民間俗稱「百蟲倉」,很多農村娃見到它就怕,但同時又十分喜歡它,尤其是很多80後90後,在兒時那會還常採摘它來賣錢,5毛一個呢。(野生的五倍子)為何農村娃見到「百蟲倉」會怕呢?前面說了,這種叫做百蟲倉的野果是被蟲子寄生後才結出來的,實際上確實如此。
  • 這種野果裡藏滿了蟲子,俗稱「百蟲倉」,少有人知它可以用來美發
    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農村一種奇特野果,這種野果裡藏滿了蟲子,俗稱「百蟲倉」,少有人知它可以用來美發。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冬蟲夏草」這種植物,它最出名的就在於它是由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結合而成的一種植物,而筆者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野果,也有些類似,它也是被昆蟲寄生以後而得到的,這種野果就叫做五倍子。
  • 【文史風物】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因歷經27年寒暑完成近200萬字的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名垂史冊,史稱「藥聖」。 李時珍生於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字東璧,自號瀕湖山人,蘄(音qí)州(今湖北蘄春)人。
  • 水產越冬,魚怕水黴,使用高錳酸鉀+水楊酸+五倍子,可防可治
    其抗菌效力在酸性環境中增強,但極易為有機物所減弱。此外,還因其強氧化作用,可使生物鹼、氯化物、磷、草酸鹽及蛇毒等被破壞而喪失(毒)活性。具有解毒、除臭作用。本品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複合物而對傷口有收斂作用。本品可用作消毒、防腐,防治細菌性疾病。此外,還可殺滅原蟲類、單殖吸蟲類和紅頭鰠等寄生蟲。高錳酸鉀治療魚類水黴病劑量:300-600g/畝*米水體。
  • 川產中藥材盤點第四期—佛手五倍子等果實類
    【天地網訊】        川產果實類中藥材有木瓜、五倍子、佛手、香砂、青果、巴豆、使君子、檸檬、枳殼、烏梅、花椒、吳茱萸、川梔子、川楝子等。產新期集中在下半年。今年四川整體雨水較多,對果實類藥材影響有多大?本期盤點大家關注的正在產新的木瓜、五倍子、佛手幾味關注度較高的藥材。
  • 省中醫人 | 廣東省中醫院陳秀華教授榮獲2018年度李時珍醫藥創新獎
    旨在紀念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激勵廣大中醫藥研究工作者自主創新,提高中醫藥科學研究水平,表彰在中醫藥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為國內外同行所公認的研究項目。此前,「嶺南陳氏針法」已納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嶺南針灸學術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小時候常吃的零食,人稱「五倍子」,又酸又鹹,你們可吃過?
    小時候常吃的零食,人稱「五倍子」,又酸又鹹,你們可吃過?我國地域遼闊,土地資源相當豐富,野生植物也同樣豐富,它們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常被人們熟知的就有100多種,只是很多人不認識。但是,鹽霜柏的果子卻是好東西,叫做五倍子,也叫鹽膚子,五倍子曾是兒時的零食,吃起來酸酸的,又帶有點鹽味,可好吃了,小時候經常吃。其實,鹽霜柏全身都是寶,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其藥用根、莖、葉,具有活血祛瘀、軟堅散結、降火解毒的功效。
  • 如果不是他,李時珍跟他的那本《本草綱目》,將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然而,這部藥學大部頭在成書之後的十數年間,居然無人問津,不為時人所知曉,一直等到李時珍死後三年也就是成書十八年後才得以刊印出版,漸漸為世人所熟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知道事情原委,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時珍其人以及《本草綱目》的成書始末。
  •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作——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兩晉以後,這方面的著作漸多,陶弘景將漢魏名醫所用藥物增益《神農本草》,所得藥物達七百三十種,比原書多了一倍。 到了唐高宗時,皇帝降旨重新修訂本草,成《新修本草》五十四卷。宋開寶、嘉祐再命儒官增補,收藥逾千種。宋徽宗大觀二年所刊行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為四川人唐慎微所撰,計三十二卷,收藥更多。自此以至李時珍新撰《本草綱目》之前,別無增補。
  •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話說野味,卻少有人聽!
    對於我們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感染疾病這件事,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已經被他詳細記載了,但現在的人哪管那麼多,啥新鮮嘗試吃啥,來尋找刺激!鱗部鱷魚:又名土龍,(鱷魚甲)酸、微溫,有毒。
  • 大連化物所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製備出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效率比傳統器件提高一倍。相關成果發表於《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