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感染疾病這件事,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已經被他詳細記載了,但現在的人哪管那麼多,啥新鮮嘗試吃啥,來尋找刺激!
鱗部
鱷魚:又名土龍,(鱷魚甲)酸、微溫,有毒。
白花蛇:又名蘄蛇、褰鼻蛇,(肉)甘、鹹、溫、有毒。
黃顙魚:又名黃平面魚,央軋,甘、平、微毒。
蛤蚧:又名蛤蟹、仙蟾,鹹、平、有小毒。
鯪鯉:又名龍鯉、穿山甲、石鯪魚,鹹、微寒、有毒。
虫部
蛤蟆:又名驚蟆,辛、寒、有毒。
樗雞:又名紅娘子、灰花蛾,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蠐螬:又名地蠶、乳齊、應條,鹹、微溫、有毒。
蜣螂:又名推丸,推車客、黑牛兒,鐵甲將軍、夜遊將軍,鹹、寒、有毒。
蟲:又名地鱉、土鱉、過街,鹹、寒、有毒。
禽部
「諸鳥有毒」,「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白鳥玄首,玄鳥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異形異色,皆不可食,食之殺人」;
烏鴉:又名鴉烏、老雅,預、匹居、楚烏、大嘴烏 ,「肉澀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鳥,「因食百蟲,肉有毒,不可食」。
雀:又名瓦雀、賓雀(按:即常見的麻雀);雀屎:白丁香、青丹、雀蘇;肉:甘、溫、無毒;雀卵:酸、溫、無毒;雄雀屎:苦、溫、微毒。
鷹:又名角鷹,(屎白)微寒、有小毒。
獸部
鼬鼠:又名黃鼠狼,肉:甘,臭,有小毒;心肝:臭,微毒。
豪豬:又名蒿豬、山豬,肉:甘,大寒,有毒。
野馬: 肉:甘,平有小毒。陰莖:酸,鹹,溫,無毒;煮食難消,多食生瘡患痢。
豺: 又名豺狗,肉:酸,熱,有毒。皮:熱;「肉性味酸、熱,有毒,食之,損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熊:脂(熊白):甘、微寒、無毒。膽:苦、寒、無毒;「肉性味甘、平,雖無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獺:又名水狗 ,(肝)甘、溫、有毒,「肉性味甘、寒,雖無毒,但食之引起血熱,消男子陽氣」。
現如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
我們儘量少養,更不要去吃它!
對於大自然來說,我們要小心的呵護和保護它,同時我們也需要多一些敬畏之心!
不然對於大自然的報復來說,它是可怕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放野生動物一條生路,也給人類給自己留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