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食用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

2020-12-02 騰訊網

對於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被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詳細記載於《本草綱目》之中。

鳥類:

「諸鳥有毒」,「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白鳥玄首,玄鳥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異形異色,皆不可食,食之殺人」;

孔雀,「肉性味鹹、涼,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後服藥必無效」;

烏鴉,「肉澀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

啄木鳥,「因食百蟲,肉有毒,不可食」;

水禽類

鴻鵝,「肉性味鹹,平,有小毒,食之腹脹腹瀉」;

鴛鴦,「肉性味鹹,平,有小毒,食後頭痛、頭暈,可成為終身疾病」;

鳧(俗稱野鴨),「性味甘、涼,身體虛弱者不宜食;

鶩(野鴨的一種),「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鶩肉毒重,滑中、發冷痢、腳氣,不可食」;

蟲類:

蝸牛,「性味鹹、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捲縮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現狂熱」;

蚯蚓,「性味鹹、寒,有小毒,食之發熱起風疹」;

天螺,「性味鹹、寒,有毒,不可食」;

獸類

豪豬(山豬),「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則傷頭傷身」;

野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難消,多食生瘡患痢」;

豺,「肉性味酸、熱,有毒,食之,損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黃鼠狼),「肉性味甘、臭、溫,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平,雖無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獺,「肉性味甘、寒,雖無毒,但食之引起血熱,消男子陽氣」;

鱗蟲類

鱗鯉(穿山甲),「性味鹹、寒,有毒,其肉甘、澀,味酸,食後慢性腹瀉,繼而驚風狂熱」;

石龍子(豬婆蛇),「性味鹹、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現腹痛腹瀉」;

蚺蛇(又名南蛇、埋頭蛇)、白花蛇(又名薪蛇)、烏蛇(又名烏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銀蛇、錫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為有毒蛇,「蛇膽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澀,有毒;蛇頭毒人至死,不宜鮮品煮食,藥用也要經過去毒」;

能鱉(又名三足鱉),「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殺」。

相關焦點

  •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話說野味,卻少有人聽!
    對於我們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感染疾病這件事,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已經被他詳細記載了,但現在的人哪管那麼多,啥新鮮嘗試吃啥,來尋找刺激!鱗部鱷魚:又名土龍,(鱷魚甲)酸、微溫,有毒。
  • 《本草綱目》中蘊含的食養智慧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本草綱目》不但對每種藥的藥性、氣味、主治等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對於每種藥的特性,不同部位的特性,易混淆品種的特性都描述得非常詳細。
  • 本草綱目記載馬肉有毒,食用者會口吐白沫,日本人經常吃怎麼沒事
    筆者-小文人類作為地球生物鏈頂端的生物,幾乎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食肉和食草生物都吃了個便,而在偷獵者的迫害下,就連森林之王老虎或是海中霸王鯊魚的肉都被人們品嘗過了。人類食用的肉類當中,草食動物佔據大部分,其一是因為草食動物以植物為生,成本低,且容易飼養。其二,草食動物的運動量比較少,比起肉食動物的肉質更為鮮美,而且,人類食用草食動物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習慣。
  •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各種飲食的記載。應該說自從智人出現,這個星球上的所有活物就都變成了人類的口中食。就是經歷過冰河世紀的很多大型動物,比如一種巨大的六米高的美洲巨型地懶,也在智人到訪後消失了。可以說天上飛,地上跑,還有水裡遊,只要是活的東西,都能讓人當成食物。
  • 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因此特別容易感染寄生蟲,從而傳染給人類。比如越南人就愛吃貓,結果在1997年爆發了鼠疫,當時的政府為此還明令禁止各級各類餐廳再提供貓肉,不過這只是原因之一,話說嘴都長在自己臉上,如果我們不去吃貓肉的話,這些病菌也就不會進入我們身體了。其次,從古代傳說的角度來講,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所以不能食。
  •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作——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在他的《人類的祖先》一書中,引用了《本草綱目》中的記載,例舉了人工選擇可以影響物種的變異,這足以說明《本草綱目》在當時世界上的影響力。這一章節,我們就來說一說李時珍和他的這部名著。
  • 動物不能亂吃!四百多年前的湖北太醫,早就警告過我們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吃過的東西最多,一個是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個就是出生在湖北的明朝太醫李時珍。《明史·列傳一百八十七》中詳細地記載了李時珍整理出《本草綱目》的全過程,這本巨著創造了一種獨特而完備的分類法,將當時的植物、動物、礦物等諸多品類進行了詳細分類,現在看來仍然非常先進。
  • 林草科普|中國藥用植物 - 《本草綱目》
    所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的書籍不僅包括了 276 部古代的本草書籍,還對 591 部非藥物書籍的內容也進行了儘量的核查引用,其中 440 部都是李時珍首次引用,新增加藥物 347 種,字數更是遠超了《證類本草》。
  • 如果不是他,李時珍跟他的那本《本草綱目》,將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因為古代的郎中尤其是民間郎中,其社會地位較為低下,收入也僅僅能夠養家餬口而已,因此,他父親不希望兒子再子承父業,於是從小便讓李時珍苦讀聖賢書以求得功名。只不過,李時珍自幼對行醫頗為熱愛,雖然在14歲之時就順利中了秀才,但此後學業長進不大,先後參加三次鄉試均未中第,於是在父親的同意下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
  • 看李時珍在《綱目》中記載了啥
    五大仙又稱為「五大家」,分別為「狐黃白柳灰」,指的是5種跟人類生活非常貼近的動物,「狐」是狐狸,「黃」是黃鼠狼,「白」為刺蝟,「柳」為蛇,「灰」為老鼠。在民間傳說或者小說當中五大仙往往是一種鬼神莫測的形象出現,非常靈慧聰明。
  • 古中醫大家告訴你,野生動物為什麼不能吃,多少病是吃出來的?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極儘可能,試圖找尋可供人類飲食和治病的食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礦石,人類探索的歷史沒有停歇過,到了李時珍時期,已經積累了相當寶貴的經驗,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本草綱目》中提到的野生動物。
  • 應列出可食用野生動物「白名單」
    《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25日在深圳人大網上發布。《徵求意見稿》共23條,列出禁食「黑名單」,禁食範圍從野生動物擴大到其他非保護類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飼養的野生動物和寵物等。
  • 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但在中國卻有一種動物人們是從古至今從不敢吃,更不敢傷它害它,它就是黃鼠狼,「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這並非是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黃鼠狼黃鼠狼:中國農村時常出現的動物之一,卻也是最遭農家人痛恨的動物,。
  • 《本草綱目》中太歲肉靈芝的功效和記載,都在這篇文章裡面
    談起古典醫籍 ,那《本草綱目》一定是大家心中赫赫有名的存在 ,但很多人都想知道,本草綱目全書中的太歲肉靈芝,在當代有沒有? 太歲肉靈芝產品到底對我們的養生保健有沒有用呢?本草綱目中的太歲水李時診著的《本草綱目》稱得上是國醫療界的教科學典籍 ,它將我國 源遠流長的中醫學呈現的酣暢淋漓
  • 穿山甲:上古瑞獸,被人吃到「瀕危」,如今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其實,不光我國,我們的鄰居如印度、泰國、越南、緬甸等國早就將穿山甲加入了國家級保護動物中。 近二三十年裡,野生穿山甲幾乎絕跡。 穿山甲急劇銳減的原因是人們大肆獵殺,用來作為一種奢侈的野生食物以及傳統藥物被大量消費。在過去十年中,有超過100萬隻的穿山甲死於非法捕殺。在中國有些地方有些人存在吃野生動物的陋習,還有人相信老一輩的說法,認為穿山甲鱗片的藥用價值非常高。
  • 美食好消息:甲魚、牛蛙可繼續吃,不屬於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秋豐在今年二月底到三月初,在大眾關心的高熱度事件中,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外,還有一件事也屬於大眾關注的熱點,那就是「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而在這個與禁吃野生動物有關的熱點中,「甲魚可能被禁止食用」的消息更令不少人高度關注和倍感焦慮,這些十分焦慮的人既有甲魚養殖戶、甲魚食品加工企業和廣大甲魚美食愛好者,也有甲魚科研和行業管理人士。因為,一旦甲魚被禁止食用,那廣大的甲魚養殖戶和加工企業將步入困境,極容易破產,與此相關的運輸、包裝、設備等多個產業也將受重創,可謂損失巨大。
  • 李時珍來告訴你,這「水土」都是中藥材
    尤其是為了防止疾病的侵襲,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產生了中醫這一門醫學,在服務中國人民的健康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免不了生命,同時,也離不開水和土這兩樣東西。水是生命之源,土能提供給人類的生存所需,但這兩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司空見慣的東西。
  • 李時珍首次提出五倍子是蟲所造
    五倍子,北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都認定它是植物。《圖經本草》收五倍子入草部並記載五倍子:「生膚木葉上,七月結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黃,大者如拳,內多蟲。九月釆子,曝幹。」雖然蘇頌提到了五倍子「內多蟲」的現象,但仍然沒有跳出五倍子是植物鹽膚木結的果的界定。直到1647年成書的《本草乘雅半偈》對於五倍子來源之認識,雖然提出「不屬果實」的概念,但還是陷入迷惑模糊之中。盧之頤認為五倍子「不屬蟲卵,不屬果實,此屬假木氣以賦形。」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生態環境 來自網絡  瀕危野生動物是指在其整個分布區或分布區的主要部分中處於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這些野生動物物種的種群已經減少到勉強能夠繁殖後代的地步,世界動物滅絕目的 來自網絡  第三:食用野生動物極易傳染疾病。
  • 李時珍這配方太詳細了!
    李時珍這配方太詳細了!小說中,也寫到蒙汗藥還有相應的解藥,但是,蒙汗藥和解藥究竟是什麼成分都沒有交代。明魏浚在《嶺南瑣記》及清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到:「用風茄為末,投酒中,飲之,即睡去,須酒氣盡以寤。」意思是,用風茄花碾成粉末,投入酒中讓人喝,能讓人睡去,只有等酒氣散了,才能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