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鼠狼為何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看李時珍在《綱目》中記載了啥

2020-12-05 騰訊網

如果你是比較喜歡傳統民俗文化,或者喜歡看一些靈異盜墓類小說的讀者,那麼一定就對「五大仙」不陌生。

五大仙又稱為「五大家」,分別為「狐黃白柳灰」,指的是5種跟人類生活非常貼近的動物,「狐」是狐狸,「黃」是黃鼠狼,「白」為刺蝟,「柳」為蛇,「灰」為老鼠。在民間傳說或者小說當中五大仙往往是一種鬼神莫測的形象出現,非常靈慧聰明。

由於他們跟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又能成為「保家仙」,很多民間的神婆們裝神弄鬼都喜歡打著請五大仙上身的名號。在古代看法中,這五大仙最容易開靈智,也是最有報復心理,所以平日裡一定不能招惹他們,只能好好供著。五大仙當中又以胡黃二仙最為出名。

狐狸不用說,《山海經》當中就有關於九尾狐的記載,這也是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當中難得一個實力忽高忽低,地位忽上忽下,又亦正亦邪的生物;黃鼠狼雖然沒有狐狸來頭那麼「高大上」,但在民間信徒卻眾多,被稱為「黃二太爺」。

相傳黃鼠狼之所以被如此尊敬是因為這是種非常神異的生物,它能夠附身在人身上取代該人原本的神智,如果與其有仇就會因此陷入瘋癲,民間稱之為「癔症」,而如果是信奉黃鼠狼的人被上了身,則能夠進行一些預言或者說出一些玄妙之事。

再加上黃鼠狼皮毛光滑體態優美動作迅敏,如果不去聞氣味單看外表,還是挺能唬人的,種種原因相加,就有了黃仙之名。說起來我們或許能夠發現,還真沒人吃這五大仙,尤其是在老一輩的口中更是千萬不能食用,這是為何?真的是害怕被報復嗎?

並不是,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那同為五大仙的老鼠為什麼會人人喊打?老人家說不能吃黃鼠狼其實另有原因,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早就已經給出了真相:「鼬鼠(黃鼠狼),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

原來這黃鼠狼在古代其實是一味藥,是藥三分毒,平常每個什麼病痛肯定不會吃藥;而這裡的毒其實不是真的毒,而是指它們能夠發出特別的臭味,古代人就已為其有毒,其實是因為黃鼠狼具有臭腺,遇敵時排出臭氣能夠起到麻痺敵人的效果。

除了黃鼠狼本身就不適合吃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黃鼠狼主要是以鼠類為食,乃是老鼠的天敵,我國古代鼠患嚴重,如果大肆捕殺黃鼠狼就會導致鼠患泛濫,所以肯定能不吃就不吃。

另一方面黃鼠狼的確報復心理非常重,並且動作迅速敏捷,古代房屋防範效果又不太好,如果真惹了黃鼠狼它就會在暗中伺機行動,沒事竄進你的院子裡咬死幾隻雞,這對農家人來說損失太大了,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因此古代人寧願將黃鼠狼供起來也不願去隨意招惹它們了。

但就是這麼氣味又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一度被民眾信奉的黃鼠狼,現在都快要滅絕了,已經被列到了「中國瀕危紅色名錄」當中,之所以大量消亡跟人們如今追求其皮毛製成衣物以及大量採用其尾毛製成毛筆(狼毫就是黃鼠狼的尾毛製成)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說這些動物身上的故事再靈異,但在人類的貪婪面前依舊顯得那麼無力,什麼時候人類才能真正醒悟過來,不再為了一己私慾滅亡其他生物呢?

相關焦點

  • 「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並非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而中國古話「民以食為天「更是將人們對吃食的需求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在中國卻有一種動物人們是從古至今從不敢吃,更不敢傷它害它,它就是黃鼠狼,「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這並非是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這是因老輩人從小多次告誡,不可殺黃鼠狼,北方人也將這一觀念牢記,老人曾說黃鼠狼十分記仇,一旦將一隻黃鼠狼殺死,家中便會出現其他黃鼠狼,並遭黃鼠狼一族的報復,這也導致人們不會殺黃鼠狼,更不會吃黃鼠狼肉。
  •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各種飲食的記載。
  • 越南人每年吃掉400萬隻貓,為何中國人不吃?看看李時珍寫了啥
    說起吃,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有心得的,除了那些受保護的動植物,以及本身就不具食用性的東西之外,我們幾乎是無所不吃。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的食譜都是非常廣的,小到雞鴨魚兔,大到豬馬牛羊,甚至傳說古人連龍肉都吃過。當然了,這裡包含有一定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吃這一領域真的很在行。然而,大家是否有過疑惑,為什麼很少聽說有人吃貓肉呢?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食肉動物的兩位大王,野牛、羚羊、長頸鹿啥啥都吃,為什麼不能吃看上去萌萌的大熊貓?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食肉動物的兩位大王,野牛、羚羊、長頸鹿啥啥都吃,為什麼不能吃看上去萌萌的大熊貓?
  • 本草綱目為何落選中醫四大經典,差在何處
    提起本草綱目一書,很多人都知道是明朝人李時珍所寫,收錄藥物之多為古時之冠,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 黃鼠狼真的會報復人嗎?為何說黃鼠狼有靈性?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老人們更是告誡我們,看到黃大仙時,一定不能傷害它們,否則會發生很多不好的事情。那麼黃鼠狼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傷害它的人會被它報復嗎?看完有點害怕。    其實這是錯誤的,黃鼠狼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動物,而且不僅不能傷害它們,這是什麼原因呢?
  • 為何農村老人常說黃大仙不能殺?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農村老人也常對小孩子說黃大仙不能殺,為什麼?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事實上黃鼠狼是以老鼠和野兔為主食,也吃魚、和昆蟲等,至於黃鼠狼為什麼不能殺?原因是黃鼠狼大量捕食鼠類,是害鼠的天敵,據估算,一隻黃鼠狼每年要吃1500到3200隻老鼠,保護了莊稼。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食用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
    對於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被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詳細記載於水禽類 鴻鵝,「肉性味鹹,平,有小毒,食之腹脹腹瀉」; 鴛鴦,「肉性味鹹,平,有小毒,食後頭痛、頭暈,可成為終身疾病」; 鳧(俗稱野鴨),「性味甘、涼,身體虛弱者不宜食; 鶩(野鴨的一種),「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鶩肉毒重,滑中、
  • 老虎和獅子為什麼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食肉動物的兩位大王,野牛、羚羊、長頸鹿啥啥都吃,為什麼不能吃看上去萌萌的大熊貓?
  • 李時珍來告訴你,這「水土」都是中藥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立春時如果下雨,接了雨水後,不孕不育的夫妻喝了,可以治療此病。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意。我們知道,雨水也被民間稱為無根水,因為,古代吃水都是取的地表上的井水、泉水、河水等,古代空氣汙染少,雨水應該是很潔淨的。立春的雨水治療不孕不育的病例只見於書中記載,即便不能治病,在古代,喝了對身體也沒有害處。
  • 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記得小時候,黃鼠狼在農村很常見,一般農戶家丟雞了,往往就是黃鼠狼搞的鬼,那時候農戶非常討厭它,但因宅院不嚴實和家裡的雞鴨多為散養狀態,使得家禽體型較小時容易被黃鼠狼盯上而防不勝防!除此以外黃鼠狼也是捕鼠能手,一隻成年黃鼠狼一年要吃掉上百隻老鼠。
  • 闢謠:黃鼠狼怕鵝,是因為身體沾上鵝糞就會潰爛?
    其實,這只不過是一些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以訛傳訛的結果。真實的黃鼠狼不過就是一種普通的鼬科動物而已。有人說:黃鼠狼怕鵝,是因為黃鼠狼踩到鵝糞腳會爛掉?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動物不能亂吃!四百多年前的湖北太醫,早就警告過我們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吃過的東西最多,一個是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個就是出生在湖北的明朝太醫李時珍。《明史·列傳一百八十七》中詳細地記載了李時珍整理出《本草綱目》的全過程,這本巨著創造了一種獨特而完備的分類法,將當時的植物、動物、礦物等諸多品類進行了詳細分類,現在看來仍然非常先進。
  • 黃鼠狼為什麼說不能打呢,你知道嗎
    黃大仙自然不能夠打,誰打誰頭痛,最要命的是你使用那個胳膊打,那胳膊就會腫,神不神,其實這些都是民間流傳的一些迷信說法,在農村認為黃鼠狼就是黃大仙,很靈性的一種動物,像農村一些古怪的疾病,就有人認為這是招惹黃大仙的結果,往往會找一些通靈之人,做法將黃大仙送走,在一些農村的廟裡,還經常見到有供奉黃大仙的牌位
  •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話說野味,卻少有人聽!
    對於我們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感染疾病這件事,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已經被他詳細記載了,但現在的人哪管那麼多,啥新鮮嘗試吃啥,來尋找刺激!鱗部鱷魚:又名土龍,(鱷魚甲)酸、微溫,有毒。
  • 黃鼠狼抓住為什麼不能殺?老農民說出理由,漲知識了
    在農村,有句俗語「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黃鼠狼喜歡夜深人靜偷農民養的雞吃,所以人們對於黃鼠狼基本上沒啥好印象。然而,抓到黃鼠狼後老一輩農民卻說「黃鼠狼不能殺」,即使人們抓到也會將其放掉。這是為什麼呢?
  •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作——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李言聞雖是當地名醫,卻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其醫生的事業。李時珍從小就被送入私塾讀書,習舉子業,希望能從科舉考試中得到出身之路,藉以光宗耀祖,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 嘉靖十年,李時珍十四歲。這一年,他考取了秀才,成為當地儒學的生員。但此後一連三次參加鄉試,都不能考取舉人。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美食不中飽人吃。——《偈頌七十六首其一》《漢書·酈食其傳》中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我國就很重視農業的發展,在封建時代,農業為人類提供足以維持生存的糧食。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而且古人嘗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