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比較喜歡傳統民俗文化,或者喜歡看一些靈異盜墓類小說的讀者,那麼一定就對「五大仙」不陌生。
五大仙又稱為「五大家」,分別為「狐黃白柳灰」,指的是5種跟人類生活非常貼近的動物,「狐」是狐狸,「黃」是黃鼠狼,「白」為刺蝟,「柳」為蛇,「灰」為老鼠。在民間傳說或者小說當中五大仙往往是一種鬼神莫測的形象出現,非常靈慧聰明。
由於他們跟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又能成為「保家仙」,很多民間的神婆們裝神弄鬼都喜歡打著請五大仙上身的名號。在古代看法中,這五大仙最容易開靈智,也是最有報復心理,所以平日裡一定不能招惹他們,只能好好供著。五大仙當中又以胡黃二仙最為出名。
狐狸不用說,《山海經》當中就有關於九尾狐的記載,這也是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當中難得一個實力忽高忽低,地位忽上忽下,又亦正亦邪的生物;黃鼠狼雖然沒有狐狸來頭那麼「高大上」,但在民間信徒卻眾多,被稱為「黃二太爺」。
相傳黃鼠狼之所以被如此尊敬是因為這是種非常神異的生物,它能夠附身在人身上取代該人原本的神智,如果與其有仇就會因此陷入瘋癲,民間稱之為「癔症」,而如果是信奉黃鼠狼的人被上了身,則能夠進行一些預言或者說出一些玄妙之事。
再加上黃鼠狼皮毛光滑體態優美動作迅敏,如果不去聞氣味單看外表,還是挺能唬人的,種種原因相加,就有了黃仙之名。說起來我們或許能夠發現,還真沒人吃這五大仙,尤其是在老一輩的口中更是千萬不能食用,這是為何?真的是害怕被報復嗎?
並不是,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那同為五大仙的老鼠為什麼會人人喊打?老人家說不能吃黃鼠狼其實另有原因,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早就已經給出了真相:「鼬鼠(黃鼠狼),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
原來這黃鼠狼在古代其實是一味藥,是藥三分毒,平常每個什麼病痛肯定不會吃藥;而這裡的毒其實不是真的毒,而是指它們能夠發出特別的臭味,古代人就已為其有毒,其實是因為黃鼠狼具有臭腺,遇敵時排出臭氣能夠起到麻痺敵人的效果。
除了黃鼠狼本身就不適合吃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黃鼠狼主要是以鼠類為食,乃是老鼠的天敵,我國古代鼠患嚴重,如果大肆捕殺黃鼠狼就會導致鼠患泛濫,所以肯定能不吃就不吃。
另一方面黃鼠狼的確報復心理非常重,並且動作迅速敏捷,古代房屋防範效果又不太好,如果真惹了黃鼠狼它就會在暗中伺機行動,沒事竄進你的院子裡咬死幾隻雞,這對農家人來說損失太大了,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因此古代人寧願將黃鼠狼供起來也不願去隨意招惹它們了。
但就是這麼氣味又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一度被民眾信奉的黃鼠狼,現在都快要滅絕了,已經被列到了「中國瀕危紅色名錄」當中,之所以大量消亡跟人們如今追求其皮毛製成衣物以及大量採用其尾毛製成毛筆(狼毫就是黃鼠狼的尾毛製成)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說這些動物身上的故事再靈異,但在人類的貪婪面前依舊顯得那麼無力,什麼時候人類才能真正醒悟過來,不再為了一己私慾滅亡其他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