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財眼看股】,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說起吃,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有心得的,除了那些受保護的動植物,以及本身就不具食用性的東西之外,我們幾乎是無所不吃。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的食譜都是非常廣的,小到雞鴨魚兔,大到豬馬牛羊,甚至傳說古人連龍肉都吃過。當然了,這裡包含有一定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吃這一領域真的很在行。然而,大家是否有過疑惑,為什麼很少聽說有人吃貓肉呢?
據統計,越南人每年大約能吃掉400萬隻貓,由於需求量巨大,貓肉在當地變得極為珍貴,據說一隻品種好點的貓能賣到五十至七十美元。之所以越南人如此愛吃貓,這與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貓在越南有著''小老虎''之稱,而當地人認為吃了貓肉可以很快地恢復身體機能,再加上越南本身的物資是比較匱乏的,所以當地人便漸漸喜歡上了吃貓。這也不禁讓人疑惑,就連越南人都如此喜愛吃貓,為何作為''吃貨鼻祖''的我們卻不喜歡吃貓肉呢?看看李時珍寫了啥就懂了。
事實上,中國人不喜歡吃貓是有一定歷史因素的。貓是老鼠的天敵,它能捕捉田鼠,消滅田野間的害蟲,因此在古人看來貓是一種益獸,雖然說古代並沒有立法保護這種益獸,但是在隋朝以前依舊很少有人吃貓。此外,在我國文化中也曾有貓妖這種說法。《隋書》中就曾記載到:所謂貓鬼野道之蠱乎?從中我們就能發現,古人認為貓是鬼野之道,即便是接近都不太願意,又怎麼可能去食用它呢?
直到明代後期,吃貓的現象才普遍出現,不過當時更多的是拿貓來做藥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記載到:古方多用狸,今人多用貓,雖是二種,性氣相同,故可通用。
同時,《本草綱目》也記載到:貓肉不佳,亦不可入食品,故用之者稀。事實上,貓的肉質並不好,其自身帶有一股酸味,難以下咽。這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即便我國飲食文化極為發達,也依舊沒多少人願意去使用貓肉。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