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每年吃掉400萬隻貓,為何中國人不吃?看看李時珍寫了啥

2021-02-15 財眼看股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財眼看股】,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說起吃,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有心得的,除了那些受保護的動植物,以及本身就不具食用性的東西之外,我們幾乎是無所不吃。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的食譜都是非常廣的,小到雞鴨魚兔,大到豬馬牛羊,甚至傳說古人連龍肉都吃過。當然了,這裡包含有一定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吃這一領域真的很在行。然而,大家是否有過疑惑,為什麼很少聽說有人吃貓肉呢?

據統計,越南人每年大約能吃掉400萬隻貓,由於需求量巨大,貓肉在當地變得極為珍貴,據說一隻品種好點的貓能賣到五十至七十美元。之所以越南人如此愛吃貓,這與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貓在越南有著''小老虎''之稱,而當地人認為吃了貓肉可以很快地恢復身體機能,再加上越南本身的物資是比較匱乏的,所以當地人便漸漸喜歡上了吃貓。這也不禁讓人疑惑,就連越南人都如此喜愛吃貓,為何作為''吃貨鼻祖''的我們卻不喜歡吃貓肉呢?看看李時珍寫了啥就懂了。

事實上,中國人不喜歡吃貓是有一定歷史因素的。貓是老鼠的天敵,它能捕捉田鼠,消滅田野間的害蟲,因此在古人看來貓是一種益獸,雖然說古代並沒有立法保護這種益獸,但是在隋朝以前依舊很少有人吃貓。此外,在我國文化中也曾有貓妖這種說法。《隋書》中就曾記載到:所謂貓鬼野道之蠱乎?從中我們就能發現,古人認為貓是鬼野之道,即便是接近都不太願意,又怎麼可能去食用它呢?

直到明代後期,吃貓的現象才普遍出現,不過當時更多的是拿貓來做藥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記載到:古方多用狸,今人多用貓,雖是二種,性氣相同,故可通用。

同時,《本草綱目》也記載到:貓肉不佳,亦不可入食品,故用之者稀。事實上,貓的肉質並不好,其自身帶有一股酸味,難以下咽。這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即便我國飲食文化極為發達,也依舊沒多少人願意去使用貓肉。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號稱「啥都敢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本草綱目》給出答案
    然而很多人提出疑問面對什麼都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見他們去吃貓肉呢?其實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對貓的態度都是極其尊重的。因為貓是在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來進入到我國境內的,可以說是半個洋玩意兒。當時的貓被引進中國之後因為專吃田鼠保護了莊稼,得到了當地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的貓就成為了當地人民的朋友。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奇珍異草,都有適合它和適合各類人的烹飪手段。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而且古人嘗試過。貓現在多作為人類的寵物,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很多人也喜歡貓的溫順、嬌小和美麗。但是要知道人類對貓並不像對狗那樣迅速的完全聽話和忠誠,貓有自己最獨特的想法與癖好,它不會因人類給他的各種好處便屈服於人類提出的各種要求。所以貓身上似乎有一種你無法接近的高貴勁兒,而且貓愛抓老鼠的天性也為人類社會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畢竟我國封建時代是以農業為基礎,並號稱為農業大國的。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中國人自古崇尚吃文化,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家畜池魚,幾乎無所不吃。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十三香小龍蝦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卻是越南人鍾情的美食?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是「無肉不歡」,就沒有一個中國吃貨能在美味的肉食麵前說「不」的吧?很多中國網友聽到後都覺得非常的重口,覺得很是不可思議,也難以接受,竟然會有人喜歡吃老鼠肉?別說,還真是。那麼,各位讀者朋友們是否知道呢?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卻是越南人鍾情的美食?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具體是什麼情況吧。
  • 「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並非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而中國古話「民以食為天「更是將人們對吃食的需求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在中國卻有一種動物人們是從古至今從不敢吃,更不敢傷它害它,它就是黃鼠狼,「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這並非是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它是種體型嬌小又兇殘的食肉動物,善於奔走,遊泳,攀爬等,嗅覺十分靈敏,捕殺獵物時動作迅如閃電,經常闖入農家將雞、鴨、鵝等家畜偷偷掠走吃掉,有些黃鼠狼將家畜咬死咬傷卻不食用。
  • 這個東西國內給錢都不吃,越南人當寶,中國人:溜了溜了
    中國人不說站在食物鏈頂端,也是站在中層偏上的位置,有些東西卻是連中國都不吃。這個東西國內給錢都不吃,越南人當寶,中國人:溜了溜了。什麼樣的東西居然連中國人都不敢吃呢?,亦或是用重口的調料掩蓋它魚肉本身的味道,但越南人卻不是這麼個吃法,他們更崇尚清蒸清道夫,覺得這樣做出來才是美味的,太多的調料就掩蓋了它的原味,不好吃。
  • 中國人不敢吃的「垃圾魚」,卻被越南人做成燒烤,一次抓5斤
    中國是一個吃貨大國,所以來到中國的入侵物種不算少,小龍蝦,牛蛙等等都是入侵物種,在澳洲泛濫成災的野兔,在丹麥泛濫的生蠔,都讓中國吃貨羨慕不已,如果在中國出現,可以吃到它們靠養殖為生。不過中國吃貨也不是都能發揮作用的,中國這麼多入侵物種當中,有一個「刺頭」,被中國人當成是垃圾魚,它可怕的外表,和難以下咽的味道,都讓中國吃貨接受不了,直呼這不是給人吃的東西,但在越南。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
    我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網上也經常可見「中國人啥都吃」的調侃。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在我國古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提及蝸牛能入藥。正是因為菜太好吃了,所以很多吃過蝸牛的人總會抱怨一隻烤蝸牛太小,蝸牛太小吃不飽,為什麼不能換成更大的蝸牛呢?非洲人每年都會吃掉成千上萬隻非洲蝸牛。為了蝸牛的供需得到滿足,還進行了人工養殖。
  • 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
    我們中國人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很多外來入侵物種在來到我國後,是都被我們做成一道道美食,被吃到人工養殖的程度,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什麼都吃。這不,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你知道它是什麼物種嗎?
  • 中國人也不敢吃的「垃圾魚」,卻被越南人搞定,花式吃法讓人佩服
    中國人也不敢吃的「垃圾魚」,吃貨束手無策這種中國人也沒有辦法解決的外來入侵物種就是清道夫,雖然它是一種魚,但是中國吃貨對著它也下不去嘴,因此這麼多年來,也只能任由清道夫在我國泛濫成災,釣友釣到這種魚,一般也是就地掩埋,根本沒人想要吃它。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會被吃光嗎?
    南極磷蝦數量龐大,繁殖能力強,只要人類有節制的捕撈,保護南極海域的生態系統不被破壞,那南極磷蝦就不會被吃完的。以群集方式生活,密度可達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它們只有6釐米長,2克重,但總質量估計可達4-6億噸,比全世界人口的總質量還要大。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3億噸左右,其中鬚鯨就會吃掉4000萬噸,一頭成年藍鯨一天就能吃掉4噸。食蟹海豹食物的98%是南極磷蝦,每年消耗超過6300萬噸(食蟹海豹的數量超過1000萬頭)。
  •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各種飲食的記載。
  • 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都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
    它在中國是「入侵物種」,中國人都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到快滅絕說起中國的入侵物種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龍蝦,小龍蝦是中國的一個入侵物種,但是由於小龍蝦的味道非常好。所以小龍蝦在入侵中國之後還沒來得及展現自己的宏圖大志,便被人們消滅在了萌芽之中,甚至現在只能靠人工養殖來維持市場的需求,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還有一種入侵物種中國人都不愛吃,卻被越南人吃得快滅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個中國不愛吃的物種就是蝸牛。
  • 非洲最小貓科動物,捕食成功率達60%,每年吃掉3000隻老鼠!
    據數據顯示,它大約每30分鐘進行1次狩獵嘗試,一個晚上可以捕殺10—14隻齧齒動物或小鳥,平均每50分鐘殺死一次。僅一個晚上就比花豹6個月內捕獲的獵物要多。另外在布須曼人(bushman,《上帝也瘋狂》的那個原住民族)的傳說裡,黑足貓可以跳起咬穿長頸鹿的頸動脈。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顯極具誇大的故事。畢竟現實裡,一頭獅子都搞不定一頭長頸鹿。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但是,除了龍虎鬥這道菜之外,多數中國人在上千年裡是不吃貓肉的。而據說「龍虎鬥」只是小範圍流傳於廣東,不過它是創始於清末,此前嶺南地區並沒有這道菜。
  • 美國人可以養、中國人不可以養的7種貓科動物,你最想養哪一種?
    美國人可以養、中國人不可以養的7種貓科動物,你最想養哪一種?貓科動物有幾十種,其中以家貓的數量最多。除了家貓外,其他貓科動物幾乎都是重點保護動物,所以在中國私人餵養家貓外的其他貓科動物是違法的。因此有網友調侃說:在中國,人們能餵養的貓科動物只有家貓。可是在美國就不同了,在美國的一些州不僅可以餵養藪貓這一類珍稀的小型貓科動物,甚至連獅子、老虎這樣珍稀的大型貓科動物都可以餵養。一起來看看美國人可以養中國人不可以養的7種貓科動物吧!1.藪貓。
  • 中國的十二生肖傳入越南後,越南有了貓年
    要知道貓為什麼沒有進入我國十二生肖,單單一句:那十二位裡已經有了一隻大貓(虎),是不是糊弄過去了?抑或是「老鼠背信棄義,沒有叫貪睡的貓」的故事?但真正科學解鎖這個問題,了解貓的歷史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基本上可以肯定,在武帝時期,已經有貓了!果不其然,我國最早關於貓的文獻記載,是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所寫的《答驃騎難》:騏驎、綠耳、蜚鴻,驊騮,天下良馬也,將以捕鼠於深宮之中,曾不如跛貓。這說明東漢時期,就很可能把貓馴化了。並且漢墓中也出土過貓骨。
  • 又一物種泛濫澳洲,每年殺死10億隻動物,中國人卻把它當祖宗
    ​又一物種泛濫澳洲,每年殺死10億隻動物,中國人卻把它當祖宗。比起上述這些光聽名字就讓人毛骨悚然的野生動物,還有一種在澳洲作威作福的野生動物,危害同樣很大,和澳大利亞泛濫了一個世紀的野兔一樣,野貓最初也是西方殖民者用船隻帶到澳洲大陸的,憑藉強大的繁衍能力,再加上沒有什麼天敵,食物也很充足,野貓就這樣在澳大利亞成功泛濫,數量高達600多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