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2021-01-15 騰訊網

引言

貓和狗,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夠接觸到的兩種動物,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都將這兩種動物作為寵物養在家中。其實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先人就有了養貓養狗的經驗,大文豪黃庭堅就作了《謝周元之送貓詩》來描述自己養貓的情況:「養得貓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狗作為我國的傳統六畜之一,從很早以前就有宰殺吃肉的記錄,漢朝開國功臣樊噲早年更是以屠狗為業。但是,為什麼同樣作為常見動物的貓,卻鮮有被宰殺吃肉的記錄呢?

▲樊噲畫像

要知道,中國人在「吃」這個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的,不僅開發出了煎、炸、煮、炒、蒸等多種烹飪方式,食材來源也是十分廣泛。

可以說,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底遊的,無論是動物、植物、亦或是菌類,只要是好吃且對身體無害的,中國人總有辦法能將其做成美味的菜餚。原本作為入侵物種進入中國的小龍蝦,就是因為其味道鮮美,而廣受喜愛,如今甚至需要養殖才能勉強在我國生存。

▲十三香小龍蝦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貓捉老鼠,保護了人們的糧食,對人類來說,自然是有功之臣。大詩人黃庭堅曾因為家中鬧鼠災而急得焦頭爛額,聽說了鄰居家裡的小貓生崽了,連忙去市場裡買了魚,用柳條串好,提著去迎接小貓。

▲貓咪照片

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曾寫過三首《贈貓》,其中有一句就是「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狸奴」,即貓。在我國古代,你若是向鄰居或是商人討要小貓時,往往需要用相對貴重的鹽和小魚來進行交換,以表示對換來的小貓的重視。

可以看得出,古人愛貓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有著可愛的外表,也是因為它們可以抓老鼠,保護主人家的糧食。長久以來的相處,更是衍生出了臘八節迎貓捕鼠的習俗。而外國對貓的喜愛也是不遑多讓的,在古埃及,人們甚至把貓作為神明來崇拜。

▲古埃及的貓神「貝斯特」神

可見,人們對貓的喜愛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加之貓是一種很有靈性的生物,相處久了,感情也就深厚了,人們哪裡還捨得傷害貓呢?

二、味道不佳

有人說,狗為人類看家護院,追逐獵物,也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什麼還有吃狗肉的人呢?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狗肉好吃,且富含營養,歷史上喜歡吃狗肉的人也大有人在,例如劉邦、例如鄭板橋、例如毛主席、周總理。

▲貓咪照片

相比之下,就幾乎沒有什麼吃貓肉的傳聞。為什麼呢?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貓肉不好吃。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很直接地寫道,貓肉吃起來又柴又韌,而且不管怎麼處理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酸味,而且貓肉雖然無毒,但是也沒有什麼對人體有益的地方。不好吃,也沒有什麼營養,這就導致了在喜愛美食的中國人的餐桌上,幾乎看不到貓肉的存在。

況且,貓的主食之一是老鼠,老鼠這種生物身上一般都帶有大量的細菌和寄生蟲,這些細菌和寄生蟲對於貓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卻極有可能致命,畢竟病從口入嘛。

▲貓捉老鼠的照片

再加上,貓這種動物本身體型偏小,這就導致了它的肉量很少,而且貓的成長速度也不快,這導致想要靠賣貓肉來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況且,有那個把貓養大再殺了吃肉的時間,養豬牛羊都不知道能賣出多少了,所以說,將貓肉作為食物的話,成本有些太高了。

綜上所述,人們並不願意傷害這種對他們有幫助的生物,況且,這種生物的肉並不好吃,也就沒有了吃的必要。總的來說,貓這種生物,作為寵物的價值更勝於作為食物的價值。

結語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獨特的中國文化,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走出國門,讓全世界的人類都了解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參考資料:

《本草綱目》

《贈貓》

《謝周元之送貓詩》

相關焦點

  • 號稱「啥都敢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本草綱目》給出答案
    中國人在國際社會上都有一個大胃王的稱號,只是因為無論什麼東西到達了中國都能被做成一道美味佳餚兒端上餐桌。然而很多人提出疑問面對什麼都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見他們去吃貓肉呢?其實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對貓的態度都是極其尊重的。因為貓是在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來進入到我國境內的,可以說是半個洋玩意兒。當時的貓被引進中國之後因為專吃田鼠保護了莊稼,得到了當地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的貓就成為了當地人民的朋友。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中國人自古崇尚吃文化,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家畜池魚,幾乎無所不吃。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 首先說一下,中國人是吃貓肉的。比如有道菜叫龍虎鬥,說的就是貓肉和蛇肉煮成的。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我國的美食發展歷史要比很多國家都久遠,而且我們對食物的研究以及各種肉類,穀物類,植物類都能各盡其用。類似昆蟲,雞爪,雞頭鴨頭等這些東西都是西方廚師不會參考運用,而我國的廚師們則將這些東西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奇珍異草,都有適合它和適合各類人的烹飪手段。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
  •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
    人類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記載原因,看完就明白了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各種飲食的記載。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
    我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網上也經常可見「中國人啥都吃」的調侃。
  • 越南人每年吃掉400萬隻貓,為何中國人不吃?看看李時珍寫了啥
    說起吃,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有心得的,除了那些受保護的動植物,以及本身就不具食用性的東西之外,我們幾乎是無所不吃。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的食譜都是非常廣的,小到雞鴨魚兔,大到豬馬牛羊,甚至傳說古人連龍肉都吃過。當然了,這裡包含有一定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吃這一領域真的很在行。然而,大家是否有過疑惑,為什麼很少聽說有人吃貓肉呢?
  • 「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並非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本草綱目》:「鼠狼即鼬也。此物健於搏鼠及離畜,又能制蛇虺。」而中國古話「民以食為天「更是將人們對吃食的需求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在中國卻有一種動物人們是從古至今從不敢吃,更不敢傷它害它,它就是黃鼠狼,「黃鼠狼」為何不能吃,其實這並非是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 蝙蝠:我進化這麼醜,你們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中國人除了天上的飛機,地上四條腿的桌子外,其他就什麼都吃了。有個笑話說,蝙蝠:我花了千百萬年,才進化到今天這麼醜的境地,你們竟然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每當我們看新聞,看到其他國家,什麼野兔成災,什麼魚到處泛濫成災,我們中國人不禁要問了,怎麼都沒人吃呢,這麼好吃的東西?而且還在中國賣得也不便宜,要是野生的那就更貴了。
  • 廣東人並不是什麼都敢吃,至少非洲大蝸牛就不敢吃
    外地人認為幾乎沒有什麼是廣東人不敢吃的,比如貓肉、蛇肉、蟲子等這些我們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食物,廣東吃貨都毫無顧忌。但是廣東人也不是什麼都敢吃,比如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原產自東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品種。在90年前就已經入侵中國。
  • 回族不吃豬,藏族不吃魚,那漢族不吃啥?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就是,各民族在「吃」這件事上的差異。或許有的小可愛有所耳聞,藏族人不吃魚,回族人不吃豬肉,那麼,大家知道漢族人不吃啥嗎?小可愛們真的了解你們自己嗎?在揭露漢族人不吃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藏族人為什麼不吃魚?魚肉富含蛋白質,補腦子,是個好東西,尤其是酸菜魚、番茄魚,每一樣讓人想起來都會垂涎三尺,為何藏族人偏偏不吃呢?
  • 入侵物種小龍蝦牛蛙都敢吃,為何中國人不敢吃這種魚?原因很簡單
    入侵物種小龍蝦牛蛙都敢吃,為何中國人不敢吃這種魚?原因很簡單說起入侵物種,每個國家都是存在的,當然我們中國也不例外,入侵到中國的物種也是有很多的,但都被我們中國吃貨給很好的解決掉了,把這些物種都做成了各種的美食,所以才沒有導致泛濫成災的現象,就像大家喜歡吃的小龍蝦,還有牛蛙,這些其實都是入侵我們中國的物種,尤其是牛蛙,牛蛙的破壞性非常的強,在剛開始的時候,人們也是對它束手無策,知道它能吃之後,現在也是被換著各種方法來烹飪,而且也是餐桌上常見到的一種美食
  • 人吃的肉食大都是草食性動物,為何不吃肉食性動物呢?有三個原因
    人是雜食動物,既吃植物,也吃肉食,但是在人類所吃的肉食中,大部分都是植食動物的肉,很少會吃肉食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呢?,而且數量也比較多,比如去野外狩獵,讓你去對付一隻老虎和一隻梅花鹿,你肯定會挑選去捉梅花鹿,而儘量躲老虎遠遠的,其實無論是老虎、獅子、豹子,還是狼、豺、熊(多為雜食性)等,想捕捉它們都不容易,因為這些傢伙的攻擊性比較強,弄不好還有可能被反殺。
  •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幾乎不吃肉食動物,你知道嗎?
    在大自然間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的物種,我們人類只是其中一環,而在大自然界食物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分為了不同的物種,比如說有的動物專門吃草,也有的動物專門是食肉型的動物,我們人類都是出了名的雜食的,不僅吃肉而且也吃素,許許多多的動物都成了人類餐盤當中的食物,就比如說我們非常喜歡的牛肉羊肉等等,但是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 最成功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無人敢吃,可在越南卻吃到幾乎滅絕
    可除了這些之外,其實世界各地還有很多的物種入侵,當然我們中國也是有這樣的現象,不過由於中國號稱吃貨的天堂,所以絕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在中國的壽命幾乎超不過第二天,就比如小龍蝦和非洲牛蛙。,烤蝸牛,這次碰上肉質更為豐富的非洲大蝸牛,卻不敢下口了呢?
  • 非洲人眼中的中國人:吃貓吃狗不信教、拼命勸酒清心寡欲
    對於能吃愛吃會吃的中國人民而言,種類豐富的食物就如上天給予的特別饋贈,他們極其重視任何一種可以食用的生物,將食物的食用方式開發得淋漓盡致。 如此一來,中國人鍾情研究一種食物的不同吃法,得以研發了琳琅滿目的菜式,菜式的與眾不同令外國友人讚不絕口,非洲人眼中的中國人亦是這般懂吃。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無論是豬肉、羊肉還是牛肉,用這種材料烹製的美食種類繁多,幾乎每一種都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吃貨,讓人垂涎三尺。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很少吃呢?不過,不吃馬肉也不是絕對的。,羊或牛吃,就可以得到一斤的肉,而馬吃了,卻只能得到半斤肉。
  • 龜與鱉何其相似,為什麼中國人吃甲魚卻不吃龜呢
    小時候,總是分不清龜和鱉有什麼區別,傻傻的將它們當作同樣的東西看待,想著最多一個是小名,另一個是大名而已,對於「千年王八萬年龜」這句話,費解了很多年。長大後終於知道了它倆的不一樣,學術上的論證我不懂,但我只記住一點,硬殼的是龜,軟殼的是鱉。此外,鱉肉鮮香美味,但龜肉似乎沒人會吃。
  • 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
    舉個例子來說,養生網站所謂「果子狸還可以治療痔瘻、鼠瘻等病症」③的根據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先請出李時珍先生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裡,確實記錄了關於狸肉治療痔瘻、鼠瘻的說法:狸肉,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各種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長的慢性病(「諸疰」),可以治療風溼病、鬼毒氣、皮膚中的刺痛。用狸肉作羹吃,可以治療痔瘻和鼠瘻,吃三頓就可以治好了。
  • 為何兩億年前的史前生物,在英國眾多卻無人敢吃?中國人說出答案
    提到上古時期,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恐龍,但是恐龍到如今早就曾經滅絕,不復存在了,但是你曉得嗎,有一種生物比恐龍呈現得還早,近幾年卻曾在英國眾多,英國人不敢吃,這是為何,中國人說出答案。再後來英國人也引進了這種美食,當時當地很多經濟條件好的人都喜歡吃七鰓鰻,可是後來人們逐步認識到它的風險性,由於它長著一個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