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的權利化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建基於物權法生態化的已有成果,我們可通過創設資源權,來加強對環境公益的法律保護。鑑於自然資源具有迥異於物的屬性特徵,資源權自然有著不同於物權的構造和特性,難以用現行物權理論進行解釋和構造。從內容上看,資源權包括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自然資源他物權。在堅持我國自然資源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自然資源他物權在理論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自然資源使用權。這是指利用自然資源作為載體從事生產生活的權利,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承包經營權)、水域養殖權、水運航行權等。該權利的行使並不會消耗或毀損原所有物,可歸入傳統用益物權的範疇。其二,自然資源攫取權(拉倫茨稱其為物權取得權)。這是指通過某種活動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自然資源作為生產生活所需的物質和能源的權利,如採礦權、採伐權、捕撈權、狩獵權、畜牧權等。該權利的行使,使得作為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由於開採、砍伐、捕撈、狩獵、放牧等行為而變為了私人所有的自然資源產品。正是由於自然資源攫取權的這種屬性,有學者主張採用債權化的路徑將其歸入債權的範疇。然而,物權化的路徑明顯要優於債權化的路子:第一,從權利本身的屬性及人與物的關係來看,物權比債權更能反映權利人對自然資源的支配和利用關係;第二,從權利人和國家機關的關係來看,物權的公示制度和嚴格的徵收、徵用程序相比於債權而言更有利於約束國家機關的違法侵害行為;第三,從權利人和其他平等主體之間的關係來看,物權的對世效力明顯強於債權,更有利於保障自然資源產品的交易安全。其三,自然資源排用權。這是指利用環境容量排放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廢棄物質或剩餘能量的權利。這即是人們常講的排汙權,如水體排汙權、大氣排汙權、碳排放權等。該權利的行使,使得作為國家和集體所有的環境容量由於排汙行為而消耗或毀損(一般可以更新),也具有不同於傳統用益物權的屬性,也應屬於新型權利的範疇。

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資源權具有維護環境公益的功能。其一,運用自然資源使用權和自然資源攫取權,來保護環境公益。譬如,漁民以養殖權或捕撈權受損為由,起訴汙染漁業水域的環境致害者,請求其停止汙染、恢復和治理環境等,從而保護該水域的生態環境。不過,這種訴訟在本質上以維護財產私益為根本目的,只能對環境公益實現附帶性和間接性的保護,應屬於環境私益訴訟,而不屬於環境公益訴訟的範疇。其二,運用自然資源所有權,來保護環境公益。根據我國《憲法》《物權法》《森林法》《水法》《草原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的規定,森林、草原、河流、海洋、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均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少數為集體所有),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具體則由各級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代為行使)。因此,當自然資源及其生態功能受到現實或潛在的環境損害時,各級政府及其林業、漁業、海洋、水利、國土等職能部門,有權以國家自然資源所有權人(國家)的代表人身份而提起旨在保護經濟性環境公益的環境民事訴訟(可間接保護非經濟性環境公益)。

從理論上講,環保部門則可以環境容量所有權(其損害體現為可分配的環境容量資源總量減少)為權利基礎,以環境容量資源國家所有權人的代表人身份提起旨在保護容量性環境公益的環境民事訴訟,如請求恢復和治理環境、賠償環境容量資源損失等,但較為牽強。典型案例如2002年的「塔斯曼海」輪海洋油汙染案。在該案中,天津市海洋局(作為生態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天津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作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部門)、漁民和養殖戶等分別獲賠海洋生態損失(重點是海洋納汙功能損失)1000萬餘元、海洋漁業資源損失(海洋水產資源損失)1830萬元、海洋捕撈損失(漁民捕撈生產損失)1700萬元。

由於我國的自然資源大多屬於國家所有(實為全民所有)或集體所有,因此,以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人的代表人身份(權利行使主體)而提起的、旨在直接保護自然資源的訴訟,在性質上也應屬於環境公益訴訟的範疇。正如學者所言,「國家即為維護公共利益而存在,其本身並無特殊的利益,公共利益即是其利益。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利益應等同於公共利益」。再者,鑑於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同體性或關聯性,保護了自然資源,也有利於對相應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此意義上,自然資源所有權訴訟也具有環境公益訴訟的部分屬性。要注意的是,以資源權為權利基礎,並不能充分預防和救濟所有的環境危害,換言之,自然資源所有權訴訟在保護環境公益方面具有難以克服的局限性。

首先,適用範圍的有限性。其一,許多環境要素(如大氣、陽光)尚不能成為所有權的對象,不能在其上成立自然資源所有權。法國民法學家普蘭尼奧爾(Marcel Planiol)認為:「法律意義上的財產不是那些對人類有用的物,而是那些可建立所有權的物,海洋和空氣乃至陽光為對維持人的生命不可或缺之物,但不是財產,因為它們不能為某個個人、城市或國家的利益被設定所有權。」譬如,不能通過大氣所有權來防治大氣汙染,保護空氣環境。在此意義上,由生態環保部門基於責令修復生態環境之行政命令的司法執行而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其二,須以自然資源遭受實質環境損害為前提。自然資源所有權訴訟主要適用於對自然資源自身的保護,對於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之生態產品的保護明顯不足。換句話說,即使發生了嚴重的環境汙染,但若國家自然資源沒有受到現實的損害,則國家機關也無權提起旨在保護環境公益的訴訟。譬如,對於大氣汙染問題(尤其是城市PM2.5汙染問題),由於一般不會發生自然資源受損的後果,國家環保機關除了對其進行環境執法外,難以啟動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來保護環境(以大氣環境容量受損為由提起訴訟頗為牽強,難以操作)。從理論上分析,自然資源所有權訴訟主要適用於造成國家漁業資源受損的海洋、江河、湖泊汙染問題和森林資源、草原資源的破壞問題等情形。其三,自然資源所有權訴訟主要適用於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難以適用於環境行政公益訴訟。

其次,保護時效的滯後性。究其原因,這同前文所述的以人身權和普通所有權為基礎的傳統環境侵權救濟制度,對於人身和財產保護的局限性基本類似。這是因為,只有國家自然資源已經受到明顯的損害或危險時,方可提起訴訟。換言之,以自然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侵權救濟制度對經濟性環境公益和生態性環境公益的保護,具有難以克服的滯後性。

最後,保護的間接性和附帶性。原因同前文所述的以普通所有權為基礎的傳統環境侵權救濟制度,對於環境公益保護的局限性相類似。這是因為,以自然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環境侵權訴訟,其訴訟標的為經濟性環境公益(即自然資源本身),只能附帶要求被告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受損的環境(如要求停止侵害、恢復環境等),以防止對自然資源繼續造成損害。然而,對於已經造成的環境品質降低、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下降等方面的生態性環境公益損失,卻無法要求填補。

須特別注意的是,在很多情況下,資源權的行使和實現本身就會造成生態環境損害。例如,行使採礦權往往破壞地表植被和地下水源,行使林木採伐權勢必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行使取水權有可能影響河流的生態流量,等等。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對於資源權而言,法律的首要任務是對其進行切實的規範和強力的約束(既可通過行政許可進行「權力—權利」的規制,也可通過環境權和自然保護地役權進行「權利—權利」的約束),以防止發生權利濫用而造成自然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朝霞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提升自然資源權利市場化配置水平
    落實這一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應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自然資源權利流轉中的作用,完善自然資源權利交易的市場規則,推動自然資源權利按照市場規律有序、便捷、高效流轉起來。當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權利的市場配置,因自然資源自身的特殊性而需要更多地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和生態環境利益,合同自由在自然資源權利流轉過程中會受到更多的限制。這就需要從立法上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權利合同流轉的限制規則,從而保障自然資源權利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市場配置自然資源權利的過程中,市場與政府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分工。
  •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法理重構
    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明確自然資源權利對象、權利主體、權利內容、管理機制等內容。隨著改革工作的推進,自然資源產權主體進一步明確、管理體制不斷健全、產權權能及保護制度得以發展。在二元價值視角下應如何理解或建構作為權利對象的「自然資源」概念,是新時代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面對的第一個法理論問題。
  • 郭航:刑事庭審實質化的權利推進模式研究 | 主題研討
    三、域外庭審實質化的模式及利弊評析屬於大陸法系或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分別立足於自身傳統,在刑事訴訟制度中貫徹了審判中心的訴訟理念,以創設公民權利、籤訂國際公約或採取法律移植的形式,實現了「以審判為中心」或「庭審實質化」。
  • 自然資源統一管理與分類而治
    由於各類自然資源的性質和特點差異較大,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體制還需要對自然資源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類,明確其目的和功能定位及其管理原則。對此,筆者建議對自然資源資產按照公益性和經營性進行分類管理,對屬於公益性的自然資源資產,按照相應的公共目的和原則進行管理;對屬於經營性的自然資源資產,按照相應的市場目的和原則進行管理。
  • 一文看懂什麼是自然資源
    ——1970年聯合國文獻  自然資源是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197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各國在憲法、民法或者自然資源法中,對自然資源的界定不僅包含具有經濟開採、開發價值的自然資源,還包含具有生態服務價值和美學價值的自然資源。
  • 「守護生命共同體 築牢生態本底」 ——重慶自然資源主題圖片徵稿
    土地、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資源給重慶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靚麗的生態名片。為生動展示重慶豐富的自然資源,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風貌,新華網聯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開展「守護生命共同體 築牢生態本底」——重慶自然資源主題圖片展活動,在全市範圍內篩選一批能充分反映重慶自然資源保護成果,展現重慶山水城市獨特風貌特徵的圖片,並進行重點宣傳展示。
  • 所謂動物權利
    關於動物權利及其保護的必要性,從邏輯上講,似乎有如下三種論證思路:第一,保護動物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以及物種多樣性,進而更好地保護人類;第二,保護動物是人的惻隱之心的必然要求,並且也有利於提升人類社會的道德水準;第三,保護動物就是為了保護動物本身,因為動物與人類一樣,都為天地所化育因而也有同樣的生存、發展之權利。
  • 觀察|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
    我們迫切需要推動自然資源信息化、數位化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這是自然資源領域深度發展與變革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應用拓展的難得機遇。圍繞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的行使,整合、集成和規範各類資料庫,構建「地上地下、陸海相連」的統一的自然資源「一張圖」大數據體系,並及時獲取自然資源各類數據,不斷提高「一張圖」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數據共享交換機制,為各類用戶提供自然資源數據的分類服務。三類應用信息化體系:「一體化與全流程管理」。
  • 如何編制自然資源信息化十四五規劃——背景篇
    自然資源部門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力軍,涉及到「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重要任務,做好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至關重要。在編制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信息化作為推動自然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自然資源管理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力量,開展自然資源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正當其時。
  • 「自然資源國資委」要來了!這是管理自然資源的國字號機構
    專家認為,這對新時期我國改革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指明了方向,討論多年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監管統一問題有了結果。此前,8月19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座談會在長春召開。這標誌著我國第一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和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正式建立。
  •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集成與應用」隸屬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專項,是區域生態資源資產統計核算業務化技術方向的重要研究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面向國家資源環境統計核算的業務化需求,發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方法與技術體系。  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於貴瑞主持。
  • 普遍權利——動物權利宣言
    關於人權,可以從任何報紙上讀到,關於動物權利則可以從下面讀到:序有鑑於所有動物都有權利。有鑑於對動物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已經使並將繼續導致人類做出危害自然和傷害動物的行為。有鑑於人類對其它動物權利的認可是所有地球生物共同生存的基礎。
  •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工作回眸與展望
    機制體制變遷,發展初心不改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為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直屬科技型事業單位,也是全國較早成立的省級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其工作職責是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評估和研究工作,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決策支持和服務保障
  • 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堅守初心使命,做一個合格的自然資源...
    為進一步激發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廣大黨員幹部職工擔當作為、創先爭優的事業心責任感,12月2日下午,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堅守初心使命、做一個合格的自然資源人」主題演講比賽活動主旨召開大討論座談會。
  • 忠誠奉獻守初心,砥礪奮進擔使命——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做...
    四川新聞網消息 (羅健 記者 程海英)  今天(2日)下午,為進一步激發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廣大黨員幹部職工擔當作為、創先爭優的事業心責任感,圍繞四川省自然資源系統「堅守初心使命、做一個合格的自然資源人」主題演講比賽活動主旨,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大討論座談會。
  • 金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印發《金華市自然資源領域「掃黑除惡...
    各縣(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局):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自然資源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貫徹落實「掃黑除惡攻堅年」活動,現將《金華市自然資源領域「掃黑除惡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 張文駒:自然資源一級分類
    導 讀自然資源在人類發展前進的歷史中有著重要地位。在自然資源認識和利用上的重大突破,多次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為在新時代裡能更好地有所作為,需要認真地總結繼承國內外的經驗教訓,建立起對自然資源認識和利用的科學知識體系。為此,需要先建立自然資源的科學分類。文章採取二維標準(來源和功能)建立自然資源的一級分類。
  •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地籍圖查詢與更新工作...
    任何人通過"網上查詢"欄目的"宗地圖查詢"模塊,輸入宗地代碼、不動產單元號或宗地具體坐落,便可即時獲取對應宗地的宗地代碼、不動產單元號、坐落、面積及權利類型等內容及附圖(查詢結果樣式見附件1、2)。對於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還可獲取土地所有權人名稱等信息。
  • 護飛行動: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救助紅腳隼和受傷喜鵲
    護飛行動: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救助紅腳隼和受傷喜鵲 2020-08-31 2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問題|當我們談論動物權利時,我們在談什麼?
    說到「保護動物權利」這一話題你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困惑?我們不妨首先聚焦「權利」這一中心詞百度百科上「權利」一詞定義如下——簡單來說,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即人在相應的社會關係中應該獲得的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