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0公裡高空垂直精準降落,獵鷹9號的回收技術到底有多強?

2020-10-11 智能怪獸

大家好,我是小獸,本文共2676字,閱讀全文需要佔用您5分鐘左右的時間,請細品喲!

隨著社會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以及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類開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近幾年時間內,許多人開始向全社會宣傳有關綠色發展的提議,其中最為大眾所接受的提議就有可持續發展理念,該理念中的回收利用意見極為受歡迎,從此社會各個角落開始興起物品回收利用的風潮。

回收物品大到飛機火車等巨型交通工具,小到闔家歡聚餐桌上的小小易拉罐,而這些被回收的廢物通過各種加工和改造成為有用商品重新進入社會商品流通鏈再一次發揮價值,可以說,這些曾經被我們棄置不用的物件通過回收利用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而今天小獸想和大家聊的便是一個堪稱全球性比價最高的回收利用項目——航空火箭回收計劃。人類從20世紀50年代便開始了對太空宇宙的探索,從最初的飛彈運輸衛星到如今火箭發射組建空間站,航天技術在短短幾十年時間發展到一個堪稱奇蹟的階段,但極速發展的代價也相當大,無論是發射火箭所必需的高昂材料成本還是流落各地的火箭殘骸汙染和垃圾,這些問題早已成為影響航天發展的一個巨大瓶頸。

其中就以中國長徵三號乙為例,其發射一次的成本就已經達到7000萬美元,根據其標準載荷12噸可以發現其每公斤載荷需要花費將近6000美元,這還不算發射後火箭殘骸回收以及汙染處理的花費,可見發射一次火箭所需要的成本有多高,另外要知道長徵三號乙的成本花費在全人類火箭可是最便宜的存在。

相比財大氣粗的NASA所研製的幾款太空飛行器來說,可真的算是小巫見大巫,土星五號作為全球現階段推力第二強的運載火箭(PS:第一是俄羅斯的能源號),憑藉其近地運載118噸的能力讓美國成功將「阿波羅」號送上月球成為第一個實現登月的人類國家,而發射一次土星五號在當時的成本為1.8億美元,如果換算到如今的價錢,差不多相當於60多億美元。(PS:這價格簡直了!都夠我國用來完成一半探月工程了!)



面對如此高的發射成本,人類現階段總共有兩條方向來解決該問題,第一條便是降低單次發射成本,主要通過尋找替換材料和優化航天技術來實現;第二條便是前文提到的火箭回收計劃,火箭因為其具有一次性消耗屬性而導致其成本極高,那是不是可以製造一種可以回收的火箭,通過增加火箭的使用次數來降低整體發射成本呢?

第一方向現階段表現並不明顯,在這裡就先不談了。第二方向作為最符合時代要求的存在,很快就有人開始全力著手研究,短短5年時間全球出現了兩個最亮眼的名字,一個是號稱「現實版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一個是火箭回收技術的最佳代表作品——獵鷹9號Falcon 9)。

從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秋的時間段裡,馬斯克首先使用大致模擬獵鷹9號第一級尺寸的火箭(蚱蜢號)進行總共8次的發射實驗,從最開始滯空3秒增加到滯空79秒,從只能上升至幾米高度延伸到744米的高度,馬斯克的火箭回收技術第一階段就算是完成了。



然後緊接著在2014年4月至8月這個不到半年的時間段裡,這款「蚱蜢號」成功升級為獵鷹9號實驗版(F9R Dev1),增加了可收放的支架、新一代的發動機、頂部控制降落姿態的格柵等,並且進行了5次升空實驗,最終結果為成功上升至1000米高空並實現回收。(PS:五次實驗,成功四次,失敗一次,算是完成了第二階段要求)

可能因為試驗機被放了煙花,馬斯克直接啟動了真機實驗,真火箭成為實驗品,從2015年年初到2016年上半年,各種花式爆炸成為試驗場最亮眼且燒錢的「表演」,無數次失敗經驗最終造就了這項火箭回收計劃的實現,2017年火箭回收成為常態,2018年火箭回收在保持100%成功率的同時也將回收精度從過去的10公裡縮小至10米範圍。

可以說,SpaceX能最終成功實現火箭回收,其長達5年的經驗積攢是必不可少的,畢竟這些經驗都是硬生生用錢砸出來的,其中需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外,火箭回收計劃能成功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獵鷹9號上裝載的黑科技產品,畢竟一個能從160公裡高空精準降落至海上回收平臺的火箭確實有點內容的。下面就由小獸帶大家看看獵鷹9號上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吧!

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發動機,和普通火箭使用的單一推進劑發動機相比,搭載推力矢量技術的發動機能夠實現推力轉向,由此來更加靈活地調動火箭軀幹掉落方向,尤其是對於像獵鷹9號這樣的回收型火箭,超高的機動性能增加回收成功率,另外這一項技術其實早就已經在戰鬥機裝配了,如今安裝到火箭上確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火箭頂部裝載有8臺冷氣推進器,雖然已經裝有矢量技術發動機,但那也只能算是對火箭整體姿態進行大調動,至於火箭脫離後的方向微調還是得由這幾臺冷氣推進器來完成,畢竟回收降落的姿態必須是垂直的,如果沒有這幾個推進器進行方向微調,那倒下的後果可想而知。(PS:原地爆炸!)



火箭的引擎必須超級耐用,具有多次重啟的能力,畢竟火箭脫離後隨著慣性進入預定降落軌道後,在160公裡的高空向下降落必然會面臨與空氣高速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這時候一個能重新啟動的引擎在冷氣推進器調整好火箭姿態後就能重新爆發推力,降低火箭的垂直降落速度,從而減少摩擦損耗,另外在火箭降落至回收平臺的最後階段,重啟引擎也起到緩慢降落的作用,讓火箭完美降落。

火箭頂部的格柵鰭,相較於前面提到的三個黑科技,格柵鰭的作用雖然看起來不大,但實際作用卻堪比重啟發動機,利用空氣動力學精確控制火箭的降落姿態,可以說,火箭回收範圍能從10公裡縮小到10米,這一科技的作用當居首功。

前面說完火箭降落前的黑科技,接下來再說說火箭回收降落的第一個觸地科技——支撐腳。作為能夠支撐火箭觸地壓力的科技,必須滿足三大要求,第一是硬度,第二是抗高溫,第三是輕便,而獵鷹9號的支撐腳使用碳纖維和鋁製成,其展開後總跨度能達到18m,再加上特製緩震器,足以應對火箭硬著落的衝擊力。



除了硬體外,獵鷹9號上還搭載了兩種配套軟體系統——慣性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兩種系統相互搭配處理火箭降落的一切相關信息,無論是位置、飛行方向以及降落速度,還是火箭地理位置信息,都能及時傳送到火箭的電腦中,從而調動上述其他硬體黑科技實行自適應降落調整。

總結一下獵鷹9號能帶給我們的啟示,小獸認為科技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經過無數人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最後通過經驗和思考才能實現最後的成功,當然money同樣不可或缺的。

以上便是本文全部內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獵鷹9號的知識內容,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科學火箭叔」,觀看他自製原創西瓜視頻獲取。



除了獵鷹9號的回收技術外,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火箭叔」還向大家解釋了輪船是如何剎車的?相控陣雷達是如何工作的?軌道武器是如何產生威力的?太空核電池將如何實現?地震為何無法預測?等等。

想要獲取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請上西瓜視頻看視頻吧,不僅可以增見識、漲知識,還能點亮你對生活的好奇心喲!

相關焦點

  • 美國「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但回收失敗
    但是發射成功卻並不意味著這次任務的成功,因為「獵鷹9號」運載火箭負不僅肩負著向空間站運送貨物的使命,更承載著與「送貨」同樣重要的另一項工作:進行獵鷹9號的返回測試。而後者對於太空探索領域甚至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不幸的是海上回收嘗試以失敗告終,火箭在海上浮動平臺硬著陸並損毀。  獵鷹9號在周二發射失敗,更換零部件之後,周六凌晨4:47分在弗羅裡達空軍基地成功升空。
  • 商業航天的經典之作:獵鷹9號火箭開啟了人類星際移民的大門
    圖註:「獵鷹」-9V1.1運載火箭「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本次發射前也做足了功課,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測試場使用「獵鷹」-9R Dev 1進行垂直起降測試,飛行高度在250米左右,同時進行了橫向飛行測試與對抗橫風的飛行策略,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在運載火箭的垂直降落上有著不錯的技術積累。
  • 馬斯克完成獵鷹9號發射回收,利潤暴漲80%,每年淨賺50億
    第四次:2014年9月,獵鷹9號的燃料耗盡再無動力阻擋地心引力,再次成為一抹美麗的焰火。第五次:2015年1月,獵鷹9號一級火箭眼看著就要落在無人船上了,但無奈液壓油耗盡,無力打開支撐架,又是一聲響亮的爆炸。從技術上來講,這次回收是成功的,只是運氣不太好。
  • 科學思維看可重複使用火箭:獵鷹9號打通並不僅僅是火箭領域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測試場使用「獵鷹」-9R Dev 1進行垂直起降測試,飛行高度在250米左右,同時進行了橫向飛行測試與對抗橫風的飛行策略,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在運載火箭的垂直降落上有著不錯的技術積累。
  • 獵鷹-9號關鍵技術
    美國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聲稱:2021年,「獵鷹-9」號火箭將執行第10次回收和發射任務。
  • 獵鷹9號的發射與回收:背景知識知多少?
    編者按:儘管SpaceX今天和昨天跳票了,儘管2016年1月17日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一級火箭海上回收不盡如人意,2015年12月21日獵鷹9號火箭進行的第20次發射,實現人類太空軌道運載火箭第一級在陸地的完全可控回收,仍然開創了人類航天歷史的新紀元。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今夜,我們只談「功臣」獵鷹9號
    >獵鷹9號運載火箭(英語:Falcon 9),由狂熱的星戰粉——埃隆·馬斯克根據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命名,由於火箭第一級有9個發動機,因此得名獵鷹9號。由於開發時間晚、起點高,獵鷹9號火箭使用了許多新技術,也成為第一枚完全於21世紀開發和設計的火箭。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今天,我們只談「功臣」獵鷹9號
    —埃隆·馬斯克根據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命名,由於火箭第一級有9個發動機,因此得名獵鷹9號。獵鷹9號在設計之初,就以「可重複使用」作為重要目標。但要使一級火箭從萬米高空精準受控,垂直落回地球上指定的地點,可謂難於上青天。SpaceX的工程師曾這樣描述回收火箭的難度:朝天空發射一根鉛筆,然後這根鉛筆必須飛越過紐約帝國大廈樓頂 (高約 443 m),然後還要讓這根鉛筆在狂風中返回並落在一個鞋盒上屹立不倒。因此,誰能率先攻克火箭回收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逐的目標。
  • 對標獵鷹9號的長徵八號可回收復用火箭準備發射了!
    只有SpaceX公司有非常成熟穩定的一級火箭回收復用技術和整流罩回收復用技術。獵鷹九號一箭60星,重型獵鷹一箭360星,極大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並將生產發射成本壓縮到極致。但是要到競爭對手手上買服務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據了解,長徵八號將與獵鷹9號性能相近。
  • 獵鷹9號火箭飛出大氣層瞬間產生的火箭雲
    正在發射臺上,準備點火起飛的美國獵鷹9號重型火箭。尾部已經噴出滾滾濃煙,發動機已經啟動點火,飛向太空的壯舉由此開始。  獵鷹9號火箭點火升空,可以看到尾發動機部噴出橙色的火焰,絢爛奪目,動力強勁,奔向太空。
  • 詳解獵鷹9號火箭技術,可回收技術只是冰山一角
    據報導,2020年1月17日,埃隆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加上此前兩次發射的120顆星鏈衛星,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
  • 載人龍飛船的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返回卡納維拉爾角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文航天資訊 SPACE NEWS獵鷹9號助推器完成CREW-1發射後,周四由SpaceX的無人拖船「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
  • 長徵八號首發,中國邁出火箭回收技術驗證第一步,2025追上SpaceX
    而除此之外,長徵八號還將繼承、驗證一系列最新的火箭技術,如「基於模塊組合的快速集成設計技術」「發動機節流應用技術」「基於控制效果的噴管極性辨識和控制重構算法」等等。特別是長徵八號,將一步步完成中國自主的火箭回收技術驗證,並希望在2025年徹底驗證完成整套的回收技術方案。到時長徵八號將可以大幅降低發射成本,進軍國際火箭發射商業市場,追上SpaceX的獵鷹9號。
  • 長徵八號火箭有多牛?它可以讓國人不再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
    更別提往前數這幾百年的歷史欠帳,那就不多說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關注我們的航天進展,一方面是科技領域的事,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政治的事。(1)長徵八號首次發射推遲今天咱們還是一如既往就技術聊技術吧,這次長徵八號其實發射是推遲兩天,為啥呢?天氣不好,20號的凌晨都準備發射了,發現高空風的這個風速加大了,不能滿足最低發射條件。
  • SpaceX最終捕獲了獵鷹9號火箭整流罩的兩半部分
    SpaceX 用同樣的獵鷹9號發射了一個韓國軍事通訊衛星。該獵鷹9號曾裝載一對太空人到達國際空間站並於5月返回。並且另一個有趣的發展是,這次SpaceX的使命不僅僅是設法取回了第一階段在海中的的發射器,而且還要取回獵鷹9整流罩的兩半。
  • 馬斯克的SpaceX「獵鷹9號」本周將嘗試第三次陸地著陸回收(附歷次...
    z9rednc獵鷹9號及歷次回收獵鷹9號運載火箭(英語:Falcon 9)是SpaceX設計並及製造的中型兩級入軌運載火箭系列,以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和第一級擁有的9個發動機而得名。
  • 「載人龍」高空逃逸測試18日進行 飛船將摧毀獵鷹9號功勳火箭
    從去年12月底一直拖到今年1月11日,最終NASA和SpaceX共同確認了C205號「載人龍」飛船高空逃逸測試的時間為1月18日,而11日這天SpaceX也沒閒著,順利完成了該任務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的靜態點火試驗。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測試,模擬火箭在飛行中達到最大動態壓力(Max Q)出現意外時,飛船能夠自動點火飛離火箭,並將太空人帶到安全的位置著陸。
  • 中國版獵鷹9號成功飛天,這是我國傳聞已久的首個可回收火箭!
    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對標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也就是世界唯一一個入軌且能垂直回收的火箭。就在剛剛,長徵八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首飛,不過有點讓人遺憾的是,長徵八號首飛型號並非可回收版本。
  • 獵鷹9號火箭實現回收,60顆衛星成功入軌,美國再次亮出了肌肉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重型運載火箭再次進行了發射,在火箭升空15分鐘後將60顆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是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項目的第12次發射,迄今已經有650顆星鏈衛星被送入了軌道。
  • 獵鷹9號取消發射、遙二火箭發射失利 到底咋回事?
    美國「獵鷹9號」火箭發射前9秒突然取消 推遲發射按計劃,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下午7:36(北京時間周一上午7:36)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平臺發射,但在發射倒計時9秒時,計算機促發了取消發射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