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60年代,計劃經濟時的各種購物票證,你見過多少?

2020-12-05 聽朕一言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國家在當時物資是嚴重匱乏。

後來的經濟建設,國家又對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加以控制,這段時期就被稱為「計劃經濟」。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國家開始進入了票證時代,使有的商品都是憑票有計劃供應。當時採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有了分配的票證就可以買東西,沒票證的人就買不到東西。這樣座也可以控制城市戶口,減少外來人口的流入,更是印證了我們常說的那句:錢不是萬能的。

圖:全國通用

上圖為上個世紀60年代的糧票,是當時在發放的一種購買糧食的憑證,每個人都得憑票上的面值購買到相應的糧食。比如五市斤就只能購買相應的數量,只少不多。

同時,除了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外,各省也會發行各省的糧票。

圖:廣東的糧票

圖:布票

上圖為當時東北吉林省發行的布票,是對布匹需求實行統一管理及保證能按計劃供應,國家所採取的一項措施。布票是當時供人們購買布匹或布製品的一種票證,主要原因就是國家生產力落後的結果,這才一了那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不過我們這代人大都沒有經歷過了,各位可以回去問問自己的長輩,他們那個年代,兄弟姐妹多,常常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幾年再給老二穿。一直傳給老三,連女孩子也當時穿男孩子的衣服。

圖:肉票

上圖為肉票,為了解決肉類與肉製品的缺乏,國家發行了這類票證供人們買肉。此外,除了民用外還有軍用肉票。

到了八十年代初,隨著農業和經濟的發展,肉類供應開始不再短缺,肉票也就隨之取消,成為了歷史中的產物。

圖:軍用肉票

圖:油票

上圖為山東省發行的油票,這可以不是買汽油的啊,人家買的是食用油。1955年,國家糧食部才印發了第一版全國通用糧票。

而之前食用油的供給都是跟糧票綁在一起的,而油票的名稱又因食油原料不同,名稱也是五花八門。

有按原料分的:花生油、菜籽油(俗稱青油)、大豆油(豆油)、芝麻油(稱香油,或麻油)、葵花油、茶油、棉籽油、等等。

圖:煤票

上圖為山東省發行的煤票,柴米油鹽柴當先。作為生活的必需品,當時城市供應的煤炭一般都是散煤。人民論「斤」或「筐」,購買到散煤。回去後在加上黃土等製成煤塊使用。

圖:煙票

上圖為我的老家福州市發行的煙票,而最早的煙票是1962年,由上海市菸酒糖業公司發行的購煙券。

一般煙票都是歸入副食品類票證,各地都發行過專門的煙票,有政府、商業局、公司、商店等渠道發行的。

當時煙票大多數都是針對城鎮居民即當時城市戶口居民使用的,很可惜農村人沒有這個福利!

圖:由公司發行的煙票

圖:蔬菜票

上圖為重慶市的蔬菜票,沒錯,你絕對沒有看錯,在當時連買菜都要憑票證。

可見當時國家蕭條到了什麼地步!而且這東西每個月都是定量,所以在那個年代,有錢也未必能使鬼推磨!

相關焦點

  • 雷頤:票證是計劃經濟失敗的有力物證
    [摘要]由糧食的「統購統銷」開始,各種票證越來越多。各種票證曾經長期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段長長的時間充滿數也數不清的票證。現在回憶,居然想不起什麼東西是不「憑票」供應的。1953年實行此政策當然有短缺經濟本身的原因,但當時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計劃經濟。按照計劃經濟的原則,生產與消費都必須納入計劃。嚴格的計劃經濟對生產到消費都要實行計劃,因此對居民的日常消費也只有實行「票證化」才能計劃管理。
  • 張維迎:林毅夫思想和50年代計劃經濟思想完全一脈相承
    大家很清楚在上個世紀20和30年代經濟學界發生了一場有關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可行性的大爭論,發起者就是米塞斯。在二十年代那個時期,計劃經濟在好多國家蠻有吸引力,蘇聯已經開始搞計劃經濟。二戰之後從50年代起,中國以及好多發展中國家都開始搞計劃經濟。米塞斯最初幾乎是以一人之力孤軍奮戰,反對計劃經濟。後來哈耶克加入了,但仍然是寡不敵眾!
  • 鬥、升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斤?家庭票證展告訴你答案
    中國寧波網訊 石、鬥、升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一場電影要花多少錢?買套房得花多少錢?昨天,江東區檔案局舉辦的一場家庭票證收藏展,告訴了大家答案。新中國成立後,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收入為多少?
  •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經典的年代,華麗的時裝成為時尚的先鋒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騷動的年代,設計師們在高科技、新觀念的刺激下,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期擺脫戰後產生的華麗造型時裝風格而成為時代時尚先鋒。而此時出現的卡丹、庫雷熱和瑞伯內都有很強的現代主義色彩。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洋溢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當時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落後的,大家的收入也都不高,當時的醫療條件和住房條件以及教育條件,比現在相差太遠太遠。不過,大家都還是非常樂觀的,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當時很多年輕人最喜歡唱的歌曲就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看一看當時的一些老照片,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印度的計劃經濟是怎樣失敗的|大象公會
    1955年,在尼赫魯建議下,國大黨將建設計劃經濟類型社會列為全黨的奮鬥目標。· 建國時的尼赫魯從此開始,印度走上了領袖欽定的強國之路。土改,但沒有暴風驟雨早在1949年,印度政府尚未正式公開打出計劃經濟旗號,土地改革便已列上了議事日程。
  • 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方便袋」你可能沒見過,女子的燙髮很新潮
    照片上的孩子緊緊趴在玻璃上,看著裡面的虎皮標本,充滿好奇,手中還拿著那個年代特有的一種葫蘆形塑料包裝飲料。在這個梨花燙、羊毛卷、公主切、紋理燙等等一些時尚燙髮風靡的時代,髮型師總是能找到一款新穎又適合你的完美髮型,但是在六七十年代,如果想燙髮,你能選擇的髮型就只有一款,就是照片當中這位女子的新潮髮型。
  •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至今仍是宇宙的奧秘
    美航天局說,「旅行者2號」上的「等離子科學實驗」設備在11月5日發現太陽風粒子速度陡降,此後未檢測到太陽風,這說明它已飛出日光層,信號以光速從它目前位置需要約16.5小時才能傳回地球,而從地球傳到太陽只需約8分鐘。說起太空探索,本文便來先說一下20世紀60年代時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不知你們是否知道是哪四大發現呢?
  • 20世紀50-60年代設計最失敗的飛機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萊特兄弟是誰,尤其是如果你是對歷史或飛機特別感興趣的人。即便如此,他們失敗了無數次才最終成功。不過,他們並不是唯一嘗試失敗的人。具體來說,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設計不同原理的飛機,但大多失敗了。費舍爾P-75鷹當這架飛機被設計出來時,每個人都對它寄予厚望。
  • 華聯、聯華、世紀聯華……到底有什麼關係|大象公會
    除了這兩個城市,其他地方的人應該也見過大量名為「華聯」「聯華」「世紀聯華」「世紀華聯」的超市,此外還有不少看起來與之相關但又不知道究竟有什麼關係的,如「青田聯華」「濟南華聯」等等。這些名字高度相似的超市到底怎麼來的?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誰是正宗,誰又是山寨?國營百貨的寵兒這一系列名字的肇始,是在改革開放初期。
  •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橫穿歐亞大陸的九天九夜
    引子一晃30年過去了,人類已進入了21世紀,世界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但我對20世紀90年代初的首次歐亞大陸行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因為忙於藝術團的組織和安排,未能及時將那段難忘的經歷寫出來;後來一忙別的團組就無限期的拖下去了。一拖就是十年,新聞早已成為舊聞,再寫出來也無人看了。
  • 懷舊英語:20世紀50-80年代流行詞英語表達(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懷舊英語:20世紀50-80年代流行詞英語表達(雙語) 2012-10-29 16:38 來源:太原新東方博客 作者:
  • 「甜蜜」記憶: 你知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豬肉多少錢一斤嗎?-上遊...
    文革時上海的青年工人,學徒三年第一年:17.84元/月第二年:19.84元/月第三年:21.84元/月滿師後:36元/月,獎金5元。下面一組物價除特別註明的,為上海市文革時期及1970年代、1980年代早期購買米麵製品和豆漿均要糧票芝麻大餅(鹹) 3分/只大餅(甜) 4分/只老虎腳爪  4分/只油條 4分/根(半兩)淡豆漿
  • 上個世紀的蘇聯,如今的美國,科技領域的異曲同工之處
    20世紀60年代,論工業化程度與高科技水平,美國跟蘇聯幾乎沒有差距。1960年蘇聯的核潛艇下,洲際彈道飛彈技術,發射人造衛星,同時在新興的電子和計算機工業方面,蘇聯人也不比美國差多少。1946年美國推出的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工作壽命只有20個小時。4年之後蘇聯也推出了自己的數字電子計算機。
  • 5.3萬億銷售額,20萬個基層單位,「供銷合作總社」究竟是個啥?
    從計劃經濟時代走到市場經濟時代,星羅密布的農村平價超市與簡單組織的農業生產團體,供銷合作社在制度變遷中遺留下的,究竟是問題,還是未被開墾的寶庫?周末震驚A股投資者朋友圈的證監會的人事變動,讓「供銷合作社」這個有點像上世紀名詞的概念火了起來。對於60年代或之前出生的人來說,供銷合作社的名頭幾乎人盡皆知。
  • 上個世紀70年代末1毛錢一副、治病快速的「五根湯」為何鮮有人知曉?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兩包「五根湯」,花了不到1毛錢,服後旋即燒退,化膿性扁桃腺體亦愈。
  • 歐洲史:20世紀60年代確確實實是現代歐洲有著非凡結果的10年
    具有偉大文化意義的時刻, 一般是在做歷史回顧時才為人所認識。而20世紀60年代卻不同: 那一代人對於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和他們自身的重要性了如指掌, 而這正是那個時代的一大特色。 套用「誰人」樂隊的歌詞, 在60年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人們都在「談論我這一代人」。正如我們將看到的, 這倒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自我陶醉, 但可以想見這也造成了一些視角上的扭曲。
  • 50-80年代的流行詞兒你會用英語說嗎?
    1950s 20世紀50年代   study hard and move forward every day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Mao Zedong wrote to honor an 8-year-old boy, Chen Yongkang
  • 60年代代食品運動:人造肉精和小球藻用來充飢
    60年代,中國人民經歷了生活的苦難——飢餓,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60年代生活關鍵詞: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綠軍裝,雷鋒,紅衛兵,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紅寶書,反修防修。會後不久,廣西柳州地區在大力推廣「增量做飯法」時,提出了一些主要的方法,如所謂的雙蒸法:辦法之一是將米放進罐內幹蒸20分鐘,然後加水,每斤米加水3斤3兩,用猛火蒸40分鐘即可。辦法之二是將米幹蒸半小時後分裝入罐,加上涼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時即可。雙蒸法能使每斤米出飯5斤,比原來能增加40%以上,且飯粒不爛,味道好。  「糧食增量法」或「增飯法」,遼寧黑山縣可謂是發源地。
  • 第一設計學院|4個世紀,投影原理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所以才有此篇《4個世紀, 投影原理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投影儀的前世2000年前,先秦時期《墨經》記載:「景倒,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翟(公元前470年至390年),最早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對光的直線傳播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