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教授黃少安:一直說振興東北,東北經濟為什麼卻沒有起色?

2021-01-13 騰訊網

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橫空出世。可是,十幾年過去了,東北的經濟狀況似乎並沒有什麼改善,GDP放緩甚至驚動了中央。對此,山大教授黃少安不禁提出了疑問:

所謂"振興東北"的口號下,究竟有多少事情真正落到了實處?東北經濟為什麼一直沒有起色?這個問題的答案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縱觀歷史,立足現在,也許我們能從其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產業結構單一

新中國成立之後,東北靠著被日本統治時期打下工業基礎和一系列大油田的開發,成為了人們爭相定居的富庶之地

當時,全國有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58個規劃在東北發生,佔全部項目的三分之一長春一汽、瀋陽飛機製造廠、瀋陽工具機廠都是在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奠定了東北重工業的基礎

最終,這個領域的輝煌讓東北"不思進取",形成了極其單一的產業結構,工業在東北的經濟佔比一度達到了64.3%,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程度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讓東北在改革開放前能夠如魚得水。

然而,改革開放後這個優勢就喪失了,沿海地區通過經濟市場化和開展貿易活動迅速發展,東北卻沒有及時跟上時代潮流發展市場經濟,經濟增速開始大幅度放緩。

到2014年,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經濟增速分別是5.8%、6.5%、5.6%,位列全國後五位,經濟增速滑出合理區間,讓當年的領導人都大為震驚。而主要工業品產量方面,東北也沒能再延續自己的優勢。

1978-2016年,東北三省的粗鋼產量平均增速為5.86%,低於全國9.11%的水平,導致佔全國產量比重大幅度下降

在新興產業方面,2015年東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值佔全國的65%,但東北只佔了其中的6%,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沒有成為東北三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2017年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東北僅僅佔了6.8%,比江蘇少了四分之三的水平,說明東北缺乏新興產業成長平臺

在原有的優勢產業不再佔優勢,而新的產業還沒能撐起一片天的情況下,東北經濟的衰弱可以預見。雖然東北還靠著紮實的工業苟延殘喘,但石油、煤炭和森林資源都是有限資源

在2015年大量項目開工建設後,各種優勢資源已經接近枯竭了,全國劃定的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東北佔了21個。至此,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經濟戰略的調整不當和過度單一的產業結構,共同給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致命一擊,讓東北徹底陷入困境

老去的觀念

客觀上來說,東北的條件並不差,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紮實,而且教育資源豐富,省內有多所高校,光985211就有15所,而和東北處在同一人口線上的河南卻只有1所,但經濟為什麼還是遲遲沒有起色呢?很大的原因出在人身上

東北是出了名的官僚主義盛行的地區,嚴重落後的觀念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彥平就曾經這麼評價道:東北最缺的不是資金項目,而是先進的思想觀念

在東北,"重官輕商"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無論是本地商人還是外來投資者,想在東北做生意就要做小做低,"關係文化"仍然盛行。再加上許多老官員思想陳舊,不敢也不會創新,寧願守著過去的輝煌,也不願意主動改變,推行新的經濟思想可謂是舉步維艱。

東北是最早實行計劃經濟,也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地區,計劃經濟時期給東北的帶來的影響積重難返,雖然現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遍了神州大地,可是始終吹不進東北

計劃經濟以政府為主導,而市場經濟要求政府為市場和企業服務,東北政府顯然沒有轉變思想。地方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是對經濟的嚴重戕害,導致了數十年來東北的經濟不進反退。

陳舊的體制

在國有企業的改革浪潮中,東北雖然沒有掉隊,但是和早已擺脫"鐵交椅、鐵飯碗、大鍋飯"這些阻礙經濟健康發展問題的沿海地區相比,東北的改革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不少國有企業仍然保留著這些陳規舊矩;供水、供電、供氣社會化這些沿海地區早已完成的任務,在東北才剛剛提上議程。

縱觀全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必然是民營企業佔主導的,國有企業不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東北的經濟體制則正好相反。國有企業的一方獨大佔據了大量市場,民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

東北三省的國有企業資產明顯高出江浙粵等經濟發達地區,三省平均達到了近50%,說明東北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國有經濟的依賴性非常強,但是國有經濟大多是傳統產業,經濟結構缺乏多元化,經濟效益也就很難提升。

對體制的過度著迷的體現就是官僚主義,一切都要走程序,一個項目的審批需要重重關卡,2016瀋陽工具機集團接到了一個大訂單,但由於缺少生產資金只能出售股份,這個出售報告審批了近8個月,早就超過了訂單的有效籤訂日期,效率的低下也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水土不服的投資者

在很多投資者眼裡,東北絕對算不上一個賺錢的好地方,這也是東北振興始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很多投資者在沿海地區做生意,當地政府大開綠燈,傾盡所有來支持經濟的發展。

而東北政府和市場的雙雙失靈,還有些擺不上檯面的"潛規則",卻讓投資者望而卻步,東北三省連年走低的投資增速足以表現投資者的態度。

從經濟上來說,以萬人私企數為例,2015年東北三省的最高值是122.89戶,而江浙粵三省最低值為228.36戶,相差近一半,黑龍江省更是只有浙江省的28%,體現在就業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黑龍江省私企就業數佔人口總數的1.24%,而浙江則高達30.56%,經濟差距可見一斑。

雖然這些年東北改革開放的思想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但長期以來的陋習還是需要時間去調整的。如果投資環境不得到改善,投資者無法放心參與經濟建設,地方經濟就難以循序發展,因為回顧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的發展史,外來投資絕對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消失的人口

在所有榜單中,東北能獨佔鰲頭的就是人口流失統計表,很多東北人不約而同選擇海南定居,因此海南還被戲稱為"東北第四省"。儘管每年有大量新生進入東北的各所高校,但是連東北人都不願意留下來,更別指望外地大學生能夠紮根東北了,一年長達5個月的冬季就勸退了一大批人。

沒有人才,何談發展?而沒有吸引人的政策,自然也留不住優秀人才。2003年開始,東北的常駐人口持續淨流出,七年間合計流出164萬人,再加上本地自然死亡的人數,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全年黑龍江全省的淨流出人口為18萬,佔全省總人口的4.8%,而流入人口最多的浙江省則達到84萬。

再加上,東北不容樂觀的經濟發展狀況,客觀上限制了薪酬的數額,許多人才更傾向於選擇各方面都更加優秀的沿海地區。過去幾十年東北經濟的發展就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中,經濟發展的緩慢導致人才流失,而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

沉重的負擔

老齡化是個全球性的難題,在東北則顯得更加迫切。因為對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十分徹底,東北的獨生子女比例是我國名列前茅的,導致了兩個勞動力需要贍養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困境,2015年1.55個社保繳納者就需要撫養一名退休老人,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了近一倍。

一方面,逐年增多的老年人口對政府財政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養老金缺口每年都在擴大;另一方面,不斷出走的有效勞動力讓政府更加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擔。一邊是不斷增加的支出,一邊是捉襟見肘的收入,經濟狀況沒有起色是可想而知的。

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優勝劣汰,對於經濟市場也同樣適用。東北既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又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振興計劃中失利,其中的原因需要深思。

國家不會放棄任何一塊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既然過去的十年已經證明以往的思路行不通,正所謂不破不立,如何對症下藥,充分揚長避短,改革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將是重中之重

今天,我們欣慰地看到東三省已經在積極地吸引人才和投資者,相信東北能充分利用老工業區的雄厚教育潛力,加快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背靠政策優惠實現自我升級改造,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再次重現當年"工業搖籃"時期的輝煌歷史!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教授:總是提「振興東北」,東北經濟為何一直沒見起色?
    可縱觀東三省經濟發展效果卻始終平平,似乎被其他地區給遠遠落下了。 為什麼東北這個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的地區會淪落到如今這樣毫不起眼的地步呢?山大教授黃少安對此有一番獨到的解答。 「共和國的長子」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了。
  • 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也許是東北振興最靠譜的方案
    瀋陽、哈爾濱、長春,乃至整個東北最缺的就是信心、流通、投資和格局,沒有這四者,所謂的東北振興,終究成空!西安和一帶一路已經指明了東北振興的唯一出路! 過去幾輪東北振興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所有的方案、方向都沒跳出東北,還是關起門來瞎折騰,折騰來折騰去,折騰不出信心、流通、投資、格局!東北振興必須放在更大的棋局去擘劃!
  • 大利好:吉林油頁巖儲量全國第一,東北經濟有救了?
    你應該說:我瞅你內衣服咋恁麼好看尼,或者說:瞅你眼熟,長的像我一個哥們。千萬不要說: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試試就試試!然後就是過招了……既然說起東北,東北經濟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時候連東北人自己也並不諱言家鄉看上去毫無希望,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正在逐漸邊緣化。
  • 中俄經濟合作高層智庫論壇:為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貢獻智慧
    (史軼夫攝)中新網哈爾濱6月14日電(徐雪 記者 史軼夫)14日,第六屆中俄經濟合作高層智庫論壇在哈爾濱市召開,中俄雙方在加強產業、投資、科技、金融、旅遊等領域合作同時,為促進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及遠東開發,開創中俄務實合作新局面貢獻智慧。
  • 三年足跡遍布東三省 看習近平總書記如何指點東北振興
    【學習路上按】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省伊春市考察調研,東北振興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這次黑龍江之行,距離今年兩會總書記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僅僅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
  • 東北振興長春樣本:用「雙8」成績單邁入「新時代」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東北振興長春樣本:用「雙8」成績單邁入「新時代」中新社長春12月19日電 題:東北振興長春樣本:用「雙8」成績單邁入「新時代」作者 李彥國 郭佳以生產汽車聞名的吉林省長春市官方新近發布了一項數據,預計全年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大關
  • 教育服務東北振興工作推進會在哈舉行 孫堯孫東生出席
    11月16日,教育服務東北振興工作推進會在東北林業大學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孫堯、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孫東生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一年來教育部等國家七部委《關於推進新時代東北教育發展新突破,增強服務全面振興戰略能力的實施意見》落實情況和相關重點方向領域的工作進展,討論下一步工作計劃,為「十四五」時期教育服務東北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孫堯指出,實施意見下發後,東北三省教育部門、相關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進展。
  • 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前一段時間,有不少文章討論過東北經濟衰退的問題,列出來的原因也有不少,例如氣候寒冷、人口、制度等。這些原因看似挺有道理,但是又能夠舉出不少例子來反駁。那導致東北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近些年來,「東北經濟衰退」可說是媒體上熱議的話題之一。
  • 我的家在東北|東北人,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讀東北)
    東北人講究排場很有名。遼寧有句俗語叫做「料子褲子,苞米麵的肚子」,說的就是這種現象。經濟衰落已久的東北,依舊是奢侈品銷售的重鎮,特別是鐘錶、珠寶、汽車等「硬奢品」。瀋陽很多大牌奢侈品店,坪效比北上廣深還要高。土豪們不必說,但廣大工薪階級都熱愛買奢侈品,一身家底大半在行頭上,這在東北人看來毫不奇怪。
  • 香港新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冠深做客第十六期東北振興大講堂
    11月12日,由東北大學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遼寧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遼寧—亞太商企合作委員會協辦的第十六期東北振興大講堂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冠深應邀作了題為「粵港澳大灣區:中華騰飛於世界的核心引擎」的主題演講。遼寧省、瀋陽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學校部分師生共200餘人參加本次活動。
  • 東北幽靈真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對於這家共和國的長子來說,在中國特色經濟之下,國家對它無論做了什麼,都不值得驚訝。   而我真正關心的,是另一條汽車新聞。雖然同樣發生在東北,但因為很少被人提及,所以知名度遠遠沒有一汽這1萬億為高。
  • 李凱:全面釋放東北地區向東北亞的開放潛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暢通雙循環中的東北振興與製造業轉型升級,10月24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支持單位的
  • 當大連升格為直轄市以後,大連人還算是東北人嗎?
    大連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且地處整個沿海地區的最北端,是一個重要的增長極,服務和實現東北振興的現實需要。相信最終成為直轄市只是時間的問題。90年代到大連旅遊的時候,就感嘆到這是一座超前的現代化城市,你今天看到大連的樣子,基本上也就是20多年前大連的樣子,只是所有城市都在快速發展,而大連又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現在看起來跟其它城市已經沒有了差異化,在經濟和繁華程度上甚至被青島、重慶、天津、柳州遠遠給超越了。
  • 東北空管局瀋陽通航飛行服務站正式啟動
    應該說通用航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和突破,以及國防安全鞏固等多重作用,關係到產業轉型升級、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等方方面面。
  • 華泰宏觀:東北最終發展什麼產業要靠市場自然選擇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聽取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四個著力」的要求: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可見完善體制機制和結構調整是東北經濟的癥結所在。
  • 印度東北各邦為什麼與本土格格不入
    這其中想要鬧獨立的邦有說是9個,也有人說是6個。事實上印度存在獨立聲音的邦是很多的,只不過有些邦獨立的聲音比較小,有些邦鬧獨立的聲音則比較大。為什麼印度內部各邦長期處於離心傾向呢?這在相當程度上和印度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事實上印度在相當漫長的古代歷史時期只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而不能被稱之為一個國家。在古代大多數時間裡印度是分裂的,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
  • 瀋陽法庫:「東北瓷都」「中國瓷谷」正打造東北最大現代陶瓷聚集區
    如今,陶瓷已經成為支撐法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法庫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瓷谷」,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的現代陶瓷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  未來,「法庫陶瓷」將以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為重點,堅持「項目為王」,大幹實幹,逐步完成產業升級,提振東北瓷都影響力,全面建成建築新材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全力打造全省現代陶瓷集聚區。
  • 安居客:東北樓市為何成凍土?「留不住人」是主因
    然而,東北地區似乎與這場樓市熱潮無緣。體量領先的優質找房平臺安居客最近推出的《全國挑房地圖》顯示,前三季度東北三省的樓市整體低迷,供需比嚴重失衡,房價增速緩慢。對此,安居客房產分析師表示,東北地區樓市低迷的主因是經濟低迷、人口流失。隨著東北振興新一輪國家戰略的落實,未來東北樓市的困局有望迎來曙光。
  • 拯救東北經濟:開發北極航線,是一場漫長的豪賭
    拯救東北經濟:開發北極航線,是一場漫長的豪賭!一種觀點認為,東北未來機遇遠遠超過南方,北極航線是未來全世界的焦點,2018年貨運量增加了30%,從大連港到西歐等主要港口,比南方寧波之類的港口快了5天,而且不用經過馬六甲索馬利亞紅海,這些戰亂地區。時間可是站在東北一頭。
  • 東北經濟退步的城市,曾是數一數二的城市,如今僅是五線小城
    東北地區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扮演著世界糧倉的角色。小興安嶺的茂密森林和黑土地的巨大糧食產量使東北地區聞名於世。事實上,東北地區早期有很多非常發達的城市,但隨著交通條件的變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前的大城市逐漸變得孤獨,甚至二線城市現在也沒有那麼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