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驚現T波倒置,罪魁禍首卻不是心臟

2021-01-15 醫脈通心內頻道

作者:劉嚴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病例回顧

患者女性,62歲,因「咳嗽、氣促伴發熱2天」入院,既往健康,無家族史,否認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無服藥史。到達急診室時,患者呼吸困難,血壓正常,體溫正常,呼吸22次/分,外周血氧飽和度為89%。查體發現,患者右肺可聞及溼羅音。

入院檢查:血常規WBC 15.4×10/L;血氣分析PO 54.68 mmHg,PCO 37.5 mmHg;胸片顯示右肺中葉斑片狀陰影(圖1);肺血管CTA排除了肺栓塞。最終,患者被診斷為右側肺炎,在急診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治療。

圖1 入院時胸片提示右側肺炎

入院後,患者常規接受了心電圖檢查,心電圖(圖2)顯示I、aVL及所有胸前導聯T波倒置。再仔細詢問患者病史,患者沒有出現明顯的胸痛、背痛、出汗等心肌缺血的表現。

圖2 入院12導聯心電圖發現T波倒置

為了判定心電圖異常是否存在心肌損害,立即抽血檢查肌鈣蛋白T(cTnT)。結果顯示,cTnT水平升高(80 ng/L)。由於患者仍舊沒有明顯的心肌缺血症狀,並且生命體徵平穩,決定觀察症狀,並監測心電圖改變及cTnT。

間隔10小時複查心電圖及cTnT,心電圖提示T波倒置較前明顯加深(圖3),複查cTnT為100 ng/L。患者再次否認有任何胸部不適,生命體徵已經穩定,但心電圖改變和肌鈣蛋白升高仍無法解釋。

圖3 入院前5天的心電圖記錄顯示T波的動態變化:(i)0小時,(ii)10小時,(iii)24小時,(iv)第2天,(v)第3天,(vi)第5天

入院第二天,患者接受了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未發現局限性室壁運動異常或左心室功能障礙。鑑於這些檢查結果,心內科醫生認為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患者的心電圖繼續顯示出動態變化,提示心臟局部缺血(圖3)。

在進一步詢問病史時,患者回想起入院前1天時突然出現了嚴重的枕部疼痛,但由於呼吸困難而未予以關注。在入院後,頭痛已經完全緩解,所以在醫生最開始詢問時並沒有提及。患者還承認有輕度的頸部僵硬感,但並不是新發的,已經存在很長時間。進一步體格檢查未發現神經系統定位體徵,考慮到頭痛病史,不排除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的心電圖異常。

在入院36小時後,患者行頭顱CT檢查,結果顯示右側基底節區有少量急性出血。患者血壓一直在正常範圍,沒有神經功能缺損,凝血功能及血小板也在正常範圍內。於是,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療。之後,繼續監測心電圖,發現T波倒置和QT延長動態演變,直至恢復到基線水平。抗生素治療後患者肺炎治癒出院,繼續心內科和神經科隨訪。

出院一周複查頭顱MRI顯示右側基底節區少量出血(圖4)。出院一個月後,冠脈造影顯示冠脈右側優勢型,前降支冠脈有20%~30%狹窄,左主幹及迴旋支正常,右冠近端有20%~30%狹窄。隨訪一年,患者最終完全康復。

圖4 出院一周頭顱MRI

腦心症候群,你能想到嗎?

眾所周知,急性腦部疾病能導致ECG變化,並且多見於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當然其他腦出血、腦梗死、腦外傷、腦腫瘤也會引起心電圖改變。在急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後出現的心電圖改變,往往容易讓人聯想到腦心症候群。但沒有典型神經系統症狀,而從心電圖改變中去發現端倪,最終診斷神經系統疾病的卻是少見。該病例中的接診醫生很是細心,經驗豐富,否則考慮冠脈疾病盲目給予抗栓治療,後果不敢設想。

腦心症候群的發病機制為病變累及下丘腦、腦幹等高級自主神經中樞導致的繼發性心臟損害,常伴有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的改變,可能與腦出血後兒茶酚胺合成增多引起冠脈小血管收縮或痙攣及支配心臟活動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受損有關。

常見的心電圖改變包括:

(1)ST段異常:抬高或壓低;

(2)T波異常:倒置或高尖,尼亞加拉瀑布樣T波;

(3)病理性Q波;

(4)U波明顯(>1mm);

(5)QTc延長(>430-440 ms);

(6)R波振幅增高:19%;

(7)P波異常:P波振幅增加(>2.5mm),PR間期縮短(<100ms);

(8)心律失常:房顫、房室傳導阻滯、心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律失常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從這些心電圖改變看來,實在是比較像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容易被誤診,特別是在缺乏神經系統體徵的情況下。所以,在臨床工作中,一定要冷靜判斷,詳細的區分患者是發生了急性冠脈症候群還是應激性心肌病,以免誤診誤治。

腦心症候群你會診斷嗎?從腦到心容易,從心到腦好難。

參考文獻:

[1] Patel AP, Ibrahim BI, Dockery F. The ischaemic ECG: is it all in the head? BMJ case reports, 2013.

[2] Hasegawa K, Fix ML, Wendell L, et al. Ischemic-appearing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predict myocard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m J Emerg Med, 2012; 30(4): 545-552.

[3] Meyer JS, Stoica E, Pascu I, et al. Catecholamine concentrations in CSF and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aemorrhage. Brain 1973; 96(2): 277-288.

相關焦點

  • 詳解交感性P波 & 交感性QRS波 & 交感性T波
    又稱神經介導性T波,1947年由Byer等命名,是 指由腦血管意外等疾病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異常增高而出現的一種特殊形態的巨大倒置T波。其心電圖 特點為巨大倒置的T波、QT間期延長、顯著的u波、 Tu融合、高聳直立T波,是高血壓腦病患者、蛛網膜 下腔出血與顱內出血、缺血性卒中以及其他的腦部疾 病患者可見到的心電圖改變。
  • 心臟T波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的理解真的對嗎?看專家的理解
    其實所謂的T波改變,通常指的是心電圖之中T波低平、倒置的現象,當然這也包括極少數的T波高尖的這一情況。很多的人都認為出現T波的改變,就意味著心肌缺血,甚至是戴上了冠心病的這一頂帽子,背上了多餘的心理負擔。心電圖和聽診器,在以前的時候,是心內科最倚重的兩個「設備」。
  • 一些看似「異常」的正常心電圖:T波的正常變異
    心室的復極過程易受心臟本身或心外原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由生理因素引起的T波變化稱為T波正常變異,多與神經生理因素有關。(一)持續性幼年型T波是指在正常人中 V1~V4導聯的T波出現倒置。據統計佔正常成 人的0.5%~4.2%,常出現在胸壁塌陷的患者 中。
  • ​Epsilon波
    3,記錄到Epsilon波的病人可能同時合併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但這不是右束支本身病變的結果,而是右室部分心肌傳導阻滯造成,4.常規體表心電圖可紀錄到Epsilon波。將心電圖機信號增益提高2倍後,可使紀錄的Epsilon波更為清楚。應用信號平均法及心外膜標測心電圖也能記錄到Epsilon波。
  • 心電圖示 T 波改變不在意?這 6 種情況不容忽視
    對稱性的心前區深 T 波倒置或雙向,通常為 V2、V3 導聯,也常擴展至 V1、V4、V5 或 V6,T 波改變出現在無胸痛症狀時,心絞痛發作時可呈現假性正常化,患者可有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甚至出現室速或心室顫動; 2. 症狀發作時 ST 可假正常化或 ST 段抬高; 3.
  • 如何早期識別心臟受損?
    流感導致的心臟損傷不常見,但卻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等嚴重後果。如何早期識別成為救治流感相關心肌損害的關鍵。流感病毒對心臟有哪些影響?流感病毒可引起心臟損傷是明確的,常見併發症包括心肌炎、心包炎。部分患者表現為流感症狀改善後再次加重,出現全身乏力、心悸、胸痛、氣短等症狀。除了呼吸道和心臟症狀,心肌炎患者還可能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症狀,更加容易導致誤診。
  • 心電圖講座:ST-T 改變的臨床意義
    2. 2 T波 2. 2. 1 T波的形態 正常T波的雙支常常不對稱, 前支較緩慢, 後支較陡峭, 頂端較圓鈍。 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導聯直立, aVR 導聯倒置。在Ⅲ、aVL、aVF、V1、V2導聯, 可以直立、雙向或倒置, V3 導聯多為直立。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經常有病人問我:崔醫聲,那萬一我以後已經老得什麼都幹不了了,全身的臟器功能都衰竭了,可心臟有起搏器,心臟還會跳,怎麼辦?其實起搏器只是一個電脈衝信號,如果你的心肌死亡了,就不會對這些電脈衝有應答。也就是說,起搏器沒法讓死亡的心肌跳動。
  • 如果心臟上有了這個「橋」,千萬莫激動!
    說完這些,大家應該明白甲狀腺不是小手術了吧!至於說這臺甲狀腺為什麼讓我們緊張了一下,還不是因為甲狀腺手術本身,而是這個患者本身的特殊情況。在術前常規檢查過程中,發現患者心電圖有輕微缺血情況。但是,一個不到40歲的人,顯然這是不正常的。因此,麻醉進行了深入追查。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臟搭橋、沒有症狀的冠心病、心衰等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僅憑一張心電圖的T波倒置,或ST-T改變就診斷冠心病,這樣過於草率。我們診斷冠心病要靠症狀、心電圖、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冠脈CT、冠脈造影、核素顯像等等。當然我們不是給每個患者都做所有的檢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我們今天就說說冠脈CT。
  • 有多少種「異常P波」
    住院醫生做了常規心電圖檢查,與過去結果對照ST段和T波無明顯改變,但是有一點比較奇怪,P波不太明顯,這一小小的細節引起了上級醫生的注意,囑咐再給患者查個電解質。很快結果出來,血鉀6.0 mmol/L。考慮患者因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長期予以ACEI類藥物改善心肌重塑治療,這一段時間又因雙下肢水腫,加用螺內酯口服。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醫生告訴您做CT的優缺點
    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支架、心臟搭橋、沒有症狀的冠心病、心衰等等。 我們在醫院要診斷冠心病,絕不能草草了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僅憑一張心電圖的T波倒置,或ST-T改變就診斷冠心病,這樣過於草率。
  • 心電圖之基礎篇 P波
    臨床上通常認為P波前20ms為右心房激動的除極電位,後20ms部分為左心房除極電位,中間的為左右心房同時除極的電位。圖一P波的電軸及極性P波在額面上的電軸(由肢體導聯確定)為0°~+75°。多數在+45°~+60°。在I和Ⅱ導聯,P波通常直立;在aVR導聯,P波倒置。Ⅲ、aVL導聯的P波可以直立、雙相或倒置。ⅢP波雙相時,先正後負。
  • 石墨烯能用於t波探測?t波也將在醫學掃描中取代x射線!
    石墨烯中電子的高遷移率使其成為,超快光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包括在太赫茲範圍內的探測器,THz輻射,也稱為t波,同樣難以產生和探測。這就產生了「太赫茲間隙」的概念,「太赫茲間隙」指的是電磁頻譜中大約0.1-10太赫茲的頻段。在這一範圍內沒有有效的產生和探測輻射的裝置。然而,t波對人類非常重要:它們不會傷害身體,因此可以在醫學掃描中取代x射線。
  • 給心臟「踩上剎車」,新冠肺炎感染並不簡單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已累計造成超過500萬例患者感染,死亡超過28萬例。隨著病例數量的增加,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體損害的機制也逐步被闡明,露出它的「廬山真面目」。對於心臟來說,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可導致冠心病、心肌損傷、心律失常、心衰、Takotsubo症候群等。近期病例發現,新冠肺炎病毒還可能給心臟「踩上剎車」,到底是怎麼回事?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有典型的呼吸系統表現外,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現了心臟受累的表現,可有急性心肌損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臟表現。特別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報告,通過對武漢金銀潭醫院188例新冠肺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後發現,約1/3的患者入院時hsTNI水平≥ 6.126 pg/ml,死亡率高達50%。
  • 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突破重重困難揮戈返日,憑藉精湛醫術成功搶救一名體重380斤合併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肺炎患者。目前,該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恢復,在8月14日病程第10天已經成功脫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
  • 南美地區驚現透明青蛙,心臟跳動清晰可見
    由於它的腹部的皮膚是透明的,所以青蛙的心臟清晰可見。而這一青蛙是由厄瓜多基多聖弗朗西斯科大學Juan M. Guayasamin博士的團隊所發現的。 它們的皮膚完全透明,可以清晰的看到內臟、骨骼,甚至心臟的跳動。烏拉爾聯邦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的動物學學科負責人稱,這些青蛙在受精卵階段受到了環境汙染,導致後來身體色素發生缺陷。而罪魁禍首就是附近一家廢棄化學工廠所排放的汙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