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是心電圖上第一個波形,正常心電圖上竇性P波是由竇房結髮出衝動,引起左右心房除極所形成的除極波。衝動先激動右房、房間隔及左心房。左心房激動最晚的部位在左心耳頂部或在左下肺靜脈下方的後側壁。臨床上通常認為P波前20ms為右心房激動的除極電位,後20ms部分為左心房除極電位,中間的為左右心房同時除極的電位。
圖一
P波的電軸及極性
P波在額面上的電軸(由肢體導聯確定)為0°~+75°。多數在+45°~+60°。在I和Ⅱ導聯,P波通常直立;在aVR導聯,P波倒置。Ⅲ、aVL導聯的P波可以直立、雙相或倒置。ⅢP波雙相時,先正後負。aVL導聯P波呈雙相,則先負後正。aVF導聯P波通常直立,但有時也呈雙相或低平。
在胸導聯,V1及V2導聯的P波可以直立、雙相、倒置。雙相P波表現為先正後負,正向為右房除極電位,負向為左房除極電位。當其中一部分的振幅較低時,V1導聯的P波則可以完全正向或負向。但在V2導聯,P波完全負向則比較少見。其他導聯上P波常為直立。
P波的形態
P波多成圓拱形,頂端較為圓鈍,在心房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時,P波會出現切跡、雙峰、增寬、增高等一系列改變。
圖二
P波的測量
1、P波振幅測量選擇P波寬大的導聯作為測量導聯,以P波前面的T-P段為基線。P波直立時,從基線上緣測至P波頂端;倒置P波從基線下緣測至P波外緣的最低點;P波雙向時則先從基線上緣測至P波頂端,然後從基線下緣測至倒置P波外緣的最低點,把正、負波的振幅相加算術和,即為雙向P波的振幅。測量P波振幅。
2、P波時間測量同步12導聯記錄的心電圖,實際P波的時間應為各導聯P波最早的起點至各導聯P波結束的最晚點。若對於某一個導聯測量P波的時間應為以水平線為基準,測量P波起始的外緣至P波結束的內緣(或測量P波起始的內緣至P波結束的外緣)。
P波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P波的正常時限在0.06s-0.11s,最長不超過0.12s,≥0.12s的皆為P波增寬,常見於心房功能性及器質性病變。BO時限變窄多見於單心房、小心臟及房性節律。
P波雙峰其峰距≥0.04s為異常,見於左心房肥大,房內阻滯等。
P波增幅在肢體導聯上≥0.25mV、胸導聯上≥0.15s視為異常。多見於右心房功能及器質性病變、低鉀血症、甲亢、交感神經興奮等。
各導聯P波增幅均<0.05mV,視為P波低電壓,見於高鉀血症、心包積液、氣胸、心房退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