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之基礎篇 P波

2021-01-16 聊心課堂

P波是心電圖上第一個波形,正常心電圖上竇性P波是由竇房結髮出衝動,引起左右心房除極所形成的除極波。衝動先激動右房、房間隔及左心房。左心房激動最晚的部位在左心耳頂部或在左下肺靜脈下方的後側壁。臨床上通常認為P波前20ms為右心房激動的除極電位,後20ms部分為左心房除極電位,中間的為左右心房同時除極的電位。

圖一

P波的電軸及極性

P波在額面上的電軸(由肢體導聯確定)為0°~+75°。多數在+45°~+60°。在I和Ⅱ導聯,P波通常直立;在aVR導聯,P波倒置。Ⅲ、aVL導聯的P波可以直立、雙相或倒置。ⅢP波雙相時,先正後負。aVL導聯P波呈雙相,則先負後正。aVF導聯P波通常直立,但有時也呈雙相或低平。

在胸導聯,V1及V2導聯的P波可以直立、雙相、倒置。雙相P波表現為先正後負,正向為右房除極電位,負向為左房除極電位。當其中一部分的振幅較低時,V1導聯的P波則可以完全正向或負向。但在V2導聯,P波完全負向則比較少見。其他導聯上P波常為直立。

P波的形態

P波多成圓拱形,頂端較為圓鈍,在心房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時,P波會出現切跡、雙峰、增寬、增高等一系列改變。

圖二

P波的測量

1、P波振幅測量選擇P波寬大的導聯作為測量導聯,以P波前面的T-P段為基線。P波直立時,從基線上緣測至P波頂端;倒置P波從基線下緣測至P波外緣的最低點;P波雙向時則先從基線上緣測至P波頂端,然後從基線下緣測至倒置P波外緣的最低點,把正、負波的振幅相加算術和,即為雙向P波的振幅。測量P波振幅。

2、P波時間測量同步12導聯記錄的心電圖,實際P波的時間應為各導聯P波最早的起點至各導聯P波結束的最晚點。若對於某一個導聯測量P波的時間應為以水平線為基準,測量P波起始的外緣至P波結束的內緣(或測量P波起始的內緣至P波結束的外緣)。

P波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P波的正常時限在0.06s-0.11s,最長不超過0.12s,≥0.12s的皆為P波增寬,常見於心房功能性及器質性病變。BO時限變窄多見於單心房、小心臟及房性節律。

P波雙峰其峰距≥0.04s為異常,見於左心房肥大,房內阻滯等。

P波增幅在肢體導聯上≥0.25mV、胸導聯上≥0.15s視為異常。多見於右心房功能及器質性病變、低鉀血症、甲亢、交感神經興奮等。

各導聯P波增幅均<0.05mV,視為P波低電壓,見於高鉀血症、心包積液、氣胸、心房退變等。


相關焦點

  • 心電圖基礎:認識P波
    心電圖的P波是左、右心房除極的重合波,右心房的電激動一般早於左心房0.01-0.03。下面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P波的一些特點: 在胸導聯中的P波形態,取決於水平面P向量環在該導聯軸上的投影。在食管導聯中,P波的形態與食道電極的深度有關,電極在右心房水平以上時,P波呈負向;在心房水平以下時,P波呈正向;在右心房水平部位時,P波多呈雙向波。正常P波的形態在不同的導聯中可呈正向圓凸形、負向形、等電位形、正負雙向形、低平形及輕度切跡形。
  • 心電圖記錄、P波
    這是一份沒有明確診斷的心電圖,麻煩友友們在底下留言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己見,覺得其他網友診斷更全面,給他點個讚唄。標準心電圖由 4 欄組成,每欄 3 個導聯,即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 1 、 V 2 、V 3 ; V 4 、V 5 、 V 6 。每欄是用時記錄的,每條線都是連續記錄的。在心電圖底部提供一個或數個的節律波(一個導聯的連續記錄波形)。
  • 挑戰心電圖:P波在哪裡?|每周一圖
    心電圖A患者症狀消失後,行心電圖檢查如下(圖B)。心電圖A顯示節律規則,心率154次/分。QRS波間期增寬(0.14 s)。Ⅰ和V5~V6導聯可見R波增寬(→),V1導聯QS波(←),典型的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圖形。QT/QTc間期延長(300/480 ms),心電圖中沒有P波。因此可能為非RP心動過速,病因可能是由於室性心動過速或室上性(交界性)心動過速。
  • 心電圖各個波的命名竟然如此簡單粗暴?
    大家可能對心電圖並不陌生,常常能在影視作品中看見他的身影。(在醫院經常看到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最開始我以為這個心電圖就是監測你的心還跳不跳,變成直線說明人死了,線還在跳說明還活著(都是肥皂劇的鍋!) 其實心電圖的作用確實是監測心跳沒錯,但是確是監測心跳過程中的細節。將一次心動周期中的每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都通過波長表現出來。也就是所謂的PQRSTU 波。
  • 心電圖解析:臨床易被忽略和誤診的P波改變
    事實上,P波在心電圖上的變化可為竇性心律和異位心律的鑑別診斷提供重要線索,對心律失常的診斷尤其具有重要價值。1 心電圖表現心電圖上看不到P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時心房電活動完全消失,這在臨床上較常見,本文不作介紹;另一種是P波與QRS波群、ST段或T波重疊,因而不易辨認。搜尋隱沒的P波對診斷心律失常至關重要。
  • 「P波代表老婆,QRS代表老公」太強了!這樣學心電圖,沒理由記不住
    來源:醫學之聲什麼P波T波QRS波,什麼竇速竇緩傳導阻滯,徹底暈菜
  • 心電圖的臨床應用㈦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介紹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步驟心電圖的定性分析分析定性是基礎,適用於大部分比較單純的心電圖的判斷首先要先將各導聯大致看一遍,遵循「寬、窄、快、慢」四字原則(寬、窄指QRS波群時限,快慢指心率),要先初步了解心率和心律情況
  • 詳解交感性P波 & 交感性QRS波 & 交感性T波
    自主神經興奮性的高低可引起多種心電圖的改變,交感性「肺型P波」則是典型實例。當Ⅱ、Ⅲ、aVF導聯的P波高尖,振幅>2.5mV時稱為「肺型P波」,由於心電圖P波的這種改變多見於慢性肺部疾病而被冠名。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預警:Brugada波
    高鉀血症是臨床上最常見電解質紊亂之一,不同程度的高鉀血症在心電圖上可表現為不同形態的改變,嚴重的高鉀血症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是高鉀血症最常見的死因。在高度懷疑高鉀血症存在時,心電圖上的一些指標往往具有很強的預警價值,可為臨床醫生儘早採取降鉀措施提供幫助。
  • P波去哪兒了?
    心電圖A分析:窄QRS波室上性心動過速(「看」不見P波的心動過速),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在QRS波前後看不到P波,因此這有可能是「看」不到P波的心動過速之所以看不見P波,是因為衝動通過快徑路逆向激動心房和衝動通過慢徑路順向激動心室是同時發生的。心電圖B同A均來自同一患者。節律規整,頻率為76次/分。每個QRS波前都有P波(+),PR間期恆定(0.18 s),P波在Ⅰ、Ⅱ、aVF和V4~V6導聯是直立的,所以這是一份正常竇性心律心電圖。QRS波的時限、形態和電軸都同心電圖73A中的一致。
  • P波高尖,是肺性P波嗎?
    每個QRS波群均有1個P波(*),PR間期固定(0.20 s)。P波在Ⅰ、Ⅱ、aVF、V4~V6向上。提示正常竇性心律。P波在Ⅱ、aVF和V1~V2導聯高尖直立,是右房肥厚或異常的特徵(肺性P波)。V1~V2導聯P波的高度既往又稱為「喜馬拉雅P波」。
  • 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Q波,是心電圖的第一個負向波,從外形來看,Q波是心電圖中出現第一個「坑」。臨床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即便都是異常Q波,原因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要學會識別這些異常Q波之間的差異,才能進一步發現「罪魁禍首」的線索,從而避免被「坑」。
  • 一些看似「異常」的正常心電圖:T波的正常變異
    T波倒置的特點僅見於V1~V4導聯,V5、V6和肢體導聯的T波正常。T波深度一般小於0.5mV。在深吸氣和服鉀鹽後可使倒置的T波變為直立。(二)神經系統功能變化的T波變異1.交感神經興奮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懼和劇烈運動時,T波常降低,有時倒置;其T波變化可自行恢復正常。反之,當迷走神經興奮時,T波振幅可明顯增高。
  • 圖庫丨肺型P波
    ,公眾號將不斷收集全網的心電圖圖譜,分享給大家。患者男,67歲,因胸悶氣喘來院,圖為其心電圖結論:竇性心律肺型P波T波輕度異常>分析:分析:如圖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導聯直立向上,avR導聯向下,由此可知其為竇性心律,且P波高聳直立,尤其在Ⅱ、Ⅲ、avF導聯最為突出,振幅≥0.25mv,因此診斷其為肺型P波;又因其T波在Ⅱ導聯小於同導聯R波1/10,因此診斷T波輕度異常。
  • 心電圖的6個波和3個段|心電3分鐘
    心電圖參數是判斷心電圖是否異常的基本指標和主要依據,因此心電圖參數測量的規範化十分重要
  • 有多少種「異常P波」
    異位P』波起源於心房時,可直立但與竇性P波不同;逆傳的P』波起源於交界區時,P』波倒置。P波形態介於竇性P波和P』波之間稱為融合波。有趣的是,遊走性心律與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只是以心率來劃分的。前者少於100次/分,後者大於100次/分。正常P波高度不超過2.5mm,它是左右心房激動之和。
  • 千呼萬喚,心電圖下篇來啦……心梗、心肌缺血心電圖這麼看!
    來源 | 醫考之聲  前段時間醫考君發布了  心電圖(上) 、心電圖(中)  還沒有看過的朋友點擊上方文字進入  今天我們開始講 心電圖(下)  這篇文章有點難產,因為機制有點複雜>  T波高聳  心電圖:
  • 急診心電圖,看不懂怎麼辦?
    鑑別診斷1.心室撲動的典型心電圖特點連續而規則、寬大、畸形的QRS波,即心室撲動波。QRS波的時限長,在0.12s以上,QRS波呈向上向下的波幅,似正弦樣曲線,與T波無法分開,QRS波之間無等電線。QRS波頻率多在180~250次/分,有時可低達150次/分或高達300次/分。P波消失。2.心室顫動的典型心電圖特點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態不同、大小各異、間距極不勻齊的顫動波(f波),頻率為250~500次/分,顫動波之間無等電線。
  • 心電圖基本知識(2):P波與QRS波
    >竇性心律的特點:I、II、avF、V4-V6導聯P波直立,avR導聯倒置,V1導聯先正後負。 QRS波群及T波 ➤正常QRS波寬度<0.12秒,多在0.06-0.10秒。➤代表心室除極;➤時間:增寬為心室起源異常或室內傳導阻滯;過窄要注意排除機器故障紙速過慢;➤波形:可簡單歸納為主波方向向上還是向下以及Q(q)波的有無(1)I、II、V₄~V₆導聯主波向上,avR,V₁導聯主波向下。
  • 【讀心有術】107期:當P波跟你玩起了「躲貓貓」……
    QRS波時限正常(0.08s),形態和電軸正常,0°-+90°(I、AVF導聯QRS波直立),V2導聯S波30mm,V5導聯R波振幅17mm,兩者總和為47mm。符合左室肥厚的診斷標準(V1或V2導聯S波深度+V5或V6導聯R波振幅≥35mm)。V4-V6導聯可見明顯的T波異常,是繼發於左室肥厚。QT/QTC間期正常(320/410m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