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參數是判斷心電圖是否異常的基本指標和主要依據,因此心電圖參數測量的規範化十分重要。近年來心電學檢測技術的迅猛進展,某些傳統的測量方法和定義已經更新,近日,我國發布了《心電圖測量技術專家共識》,以推動我國心電圖測量技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本文主要介紹心電圖的各波、段。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形態可以為單向(正向或負向)、雙向。
雙向P波是指波的描跡線在參考水平線兩側各有一個轉折點,雙向P波的起始轉折在參考水平線以上稱正負(+-)雙向,起始轉折在參考水平線以下稱負正(-+)雙向,如果正向P波終末部在參考水平線以下,但無轉折,仍應稱正向P波;同樣,如果負向P波終末部在參考水平線以上,但無轉折,仍應稱負向P波。
2.Tp(或Ta)波
代表心房復極。位於PR段(P波結束至QRS波開始),並延伸至QRS波中。通常Tp(或Ta)波不易觀察到。房室阻滯或心房梗死時,Tp(或Ta)波可變得明顯。
3.PR間期
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其中包含PR段(代表心房除極結束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
4.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除極電位變化。QRS波群可由一個或多個成份組成。確定QRS波群成份時,應以QRS波起始部位作為參考水平線。
第一個在參考水平線以上的QRS波成份稱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稱為Q波;S波是繼R波之後第一個向下的波;R'波是繼S波之後向上的波;如R'波後又發生一個向下的波稱為S'波;依次類推R''、S''波等。如QRS波群只有向下的波,則稱為QS波。QRS波結束點稱為J點或「ST連接點」。當J點偏離參考水平線時,QRS波終末成份的定義見圖1。
圖1 J點偏離參考水平時QRS波終末成份的確定
a、b 顯示QRS 終末部描跡線雖越過參考水平線,但未發生轉折;c、d顯示QRS 終末部描跡線雖再次轉折,但未越過參考水平線;因此上述情況均未形成新的QRS成份。QRS各成份的分界由QRS起始部參考水平延長線與描跡線的交點決定
如果在參考水平線同側一個波的描跡線可見2個或2個以上轉折點則稱為切跡。波的上行支、下降支或頂部突然明顯的斜率變化造成描跡線局部增粗稱為粗鈍。
特指某導聯QRS波各成份時,可在波名後加上導聯下標如RV5、SV1等。可用小寫的q、r和s符號表示振幅相對較小的QRS波各成份。使用12導聯同步心電圖儀記錄時,各導聯QRS波的起點和終點並非同時出現。進行同步測量時,某些特定導聯QRS波前和後可見等電位段,分別用字符I和K表示。
圖2 多導同步心電圖P、PR、QRS、QT 時限以及特定導聯Q、R、S時限的測量方法
圖中I和K分別表示特定導聯QRS 波群前和後的等電位段;測量特定導聯的Q、R、S波時限時應排除等電位段時間
5.J點與J波
J點是指心電圖QRS波終末與ST段開始的連接點,是心室除極的QRS終末突然轉化為ST段的轉折點,它標誌著心室除極結束和心室復極開始。當心電圖J點從基線明顯偏移後,形成一定的幅度,持續一定的時間,並呈圓頂狀或駝峰形態時,稱為J波或Osborn波。
6.ST段
代表左右心室緩慢復極過程。是指J點與T波起點之間的一段,可呈水平或平緩傾斜,並逐漸過渡為T波,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將ST段與T波截然分開。
7.T波
代表左右心室快速復極過程。T波方向大部分與QRS主波方向相同,雙支不對稱,上升支緩慢,下降支稍陡。T波形態可以為單向(正向或負向),雙向(正負雙向或負正雙向),其定義同P波。
8.QT間期
指QRS波起始點至T波終點的間距,代表心室肌除極和復極所需要的總時間。
9.U波
位於T波之後的小波。正常U波極性常與T波相同,通常V2、V3、V4導聯的U波較顯著。
來源: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電學分會, 中國老年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心電專家委員會. 心電圖測量技術專家共識. 臨床心電學雜誌. 2019, 28(2): 81-9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