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前,請閱圖。
這是一份沒有明確診斷的心電圖,麻煩友友們在底下留言討論。
大家各抒己見己見,覺得其他網友診斷更全面,給他點個讚唄。
男,35歲,搬運工人
心電圖記錄
大多數情況下,只記錄 12 個導聯(6 個肢體導聯和 6 個胸前導聯)。標準心電圖由 4 欄組成,每欄 3 個導聯,即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 1 、 V 2 、V 3 ; V 4 、V 5 、 V 6 。每欄是用時記錄的,每條線都是連續記錄的。在心電圖底部提供一個或數個的節律波(一個導聯的連續記錄波形)。
走紙速度通常為 25mm/s (12 導聯全程記錄為 10s)。有時也可用 50mm/s的走紙速度,此時每張紙只記錄 6 個導聯,PR 間期、QRS 和 QT 間期非常長(是正常的兩倍),心率非常慢(是正常的一半)(圖 10)。
大多數情況下都採用正常標準化記錄。標準化 1mV 的電流所形成的幅度。正常標準化指的是高度為 1mV=10mm(10 小格),當 QRS 幅度較高時,可採用半標準化,即 1mV=5mm(5 小格)。當 QRS 幅度較小時,採用雙倍標準,即 1mV=20mm(20 小格)(圖 10)。
P波與PR間期
由於竇房結位於右心房的近端,並且去極化是從右向左、和從上到下(從近端向遠端)發出的,因此正常的 P 波在Ⅰ、Ⅱ、aVF 和 V 4 ~V 6 導聯上是正向的(向上的)。心房復極發生於 QRS 波群的時間內,因此心電圖上看不到心房復極波。
P 波上常有一個小切跡,表示左心房去極化在右心房去極化之後。較寬的切跡 P 波見於左心房肥大(或異常),稱之為二尖瓣型 P 波(圖 11)。
P 波高尖通常見於右心房肥大(或異常),稱之為肺型 P 波(圖 12)。P 波在 aVR 導聯上是負向的。
P 波在 V 1 導聯上通常是雙向的(正向 + 負向),表現右心房的去極化(朝向 V 1 導聯),隨後便是左心房去極(背向 V 1 導聯的脈動)(圖 13)。P 波持續時間≤ 0.12s,幅度通常≤ 0.25mV。
如果在Ⅰ、Ⅱ、aVF 和 V 4 ~V 6 導聯上 P 波發生顛倒或呈雙向(負向 + 正向),則表明有異位心房灶。緊隨 QRS 複合波的負向 P 波是退行性的,是由逆行房室傳導所致。
PR段
正常情況下每個 P 波後都伴有一個 QRS 波,每個 QRS 波前都有一個 P波。一般情況下,心率不變,PR 間期應是恆定的。正常 PR 間期是 0.14~0.20s,從 P 波的起端測量到QRS 波群的起始波(Q 波或 R 波)。PR 間期變化不定見於房室分離,而逐漸延長的 PR 間期則見於溫氏傳導阻滯或Ⅱ度房室傳導阻滯(莫氏Ⅰ型)。
文章內容圖片由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來源於: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 · 卷1;主編: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譯:郭繼鴻等。
點擊最下方「閱讀全文」,馬上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