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仿佛進入了高速公路,周圍的一切都在快速的變換著。如今我們要生存,就要習慣改變,更要擁抱改變,仿佛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但今天我想說說【不可變量】——【基因】,它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喜好,還有我們的人生選擇。
說到基因,我們就得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既人天生就有差別。如果談論這個似乎無法改變的事情會讓你有點沮喪,那大可不必,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沒到需要拼基因的程度。既然不是要拼基因,談論這個還有意義嗎?當然,了解自己的基因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我們要找到對自身基因有利的環境去發揮其優勢。
麥可·喬丹,籃球界的傳奇人物,沒人會懷疑他的運動天賦,更不會懷疑他的努力。然而就是這個在籃球場上神一般存在的他,去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棒球場時卻並沒有太出色的表現。這是為什麼?我想這當中的秘密有大部分來自於基因,任何競爭領域的頂尖人才不僅要訓練有素,而且絕大多數天生就適合這個領域。
學會玩一個你勝算大的遊戲,是最大化你成功概率的秘訣。 ——《掌控習慣》」
所以,基因並不決定你的命運,而是決定你在哪些領域存在發揮特長的機會,我們的任務是找到它。
一、提問三部曲
1.我們可以多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更能全情投入?什麼事情對我來說充滿樂趣?你擅長做什麼?
這類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定義自己的【優勢】。但要注意的是,喜歡不代表你就適合,判斷你是否適合的標誌更多的在於你是否比大多數人更能承受這件事情所帶來的痛苦,比如枯燥的訓練,乏味的數字,不停的重複……
2.第二步就是要跟別人比,上面的那些事情,有哪些你做得比別人好,能獲得更多的認同與回報?這類問題是幫助我們確定對外的【競爭優勢】的。
3.如果離開了如今的公司或團隊,你還能保有這個優勢嗎?這是區分你的這個優勢僅僅是平臺賦予你的,還是你【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的問題。
二、二八法則
這裡說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用於劃分階級的二八法則,而是一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二八法則」。
要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首先我們需要嘗試諸多可能性,實踐各種想法。但我們總不能一直試下去,最後落得芝麻西瓜都沒撿著的下場,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二八法則幫助我們在其中做出權衡。
比如在初始階段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做不同的嘗試,以求在更多的可能性中選取出最適合自己的。而在嘗試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就要從中抓住那個最合適的作為主攻方向,但這時我們不要放棄尋求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機會,花20%的時間去嘗試那些靈光一閃的好點子。
像這種多元化嘗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一化所帶來的風險。這就是抓住不變的同時又擁抱改變的策略。
三、另闢蹊徑
如果上面的方法還是不能滿足你的需求,那麼我們還可以另闢蹊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領域。
漫畫家斯科特·亞當斯說自己的畫比大多數人的好,但稱不上藝術家。同時,他也並不比小有成就的喜劇演員更風趣,但比大多數人都更能搞笑。而會畫畫又能寫笑話的人就不多,正是這兩個因素的結合才讓他所做的事情如此罕見。如果再考慮到他的商業背景就會發現,它所涉獵的領域是其他漫畫家因缺乏切身經歷而難以理解的。
如果你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出色,不妨結合你的多種才能,進入一個更為細分的領域,開闢出一個更有利於你脫穎而出的環境。
在文章開頭我說大多數人都還沒到需要拼基因的階段,那是因為許多技能都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達到「大師級」水平的。
基因不會使你不付出努力就成功,它只是告訴你努力的方向。
與其去關注你與別人天生的差異,不如關注自己的潛能是否都被發揮出來了。如果你不願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你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那些很成功的傢伙,不單是找到了合適自己大展身手的舞臺,更是因為他們在舞臺下比誰都更努力。而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沒有到比拼天賦的時候,因為我們都還沒有付出足夠多的努力。願我們能共同努力,活出一個自己也佩服的人生!
本文參考《掌控習慣》詹姆斯·克利爾;育兒公眾號大J小D《一場疫情,開始了我人生的「全面體檢」》。
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是「麥子講逆襲必修課」,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在留言區送朵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