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那段時間,居住在重慶,三峽庫區等長江沿線的居民,一定對一種跑的飛快的載客「飛船」記憶猶新,這種快艇的外形就像一架客機,時速高達每小時70~90公裡,是世界內河航行最快的船隻之一。從宜昌至重慶的航運時間只需要8小時。這種快艇就是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海燕-M」型水翼船。
水翼船的原理,通俗地說就是給船底插上「翅膀」,利用水流過水翼以後,下表面壓力比上表面壓力大,因而產生了升力,可以將船體託舉或半託舉出水面,抬起船身讓它「飛」起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船體在水中前進時形成的興波阻力和摩擦阻力。
水翼船的水翼分為兩種結構,全浸式和半浸式。全浸式就是整套水翼部分全在水下,這樣的結構具有更好的適航性,速度更快,全浸式水翼船需要根據航行時的狀態對水翼進行調整,需要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也最複雜。
而半浸式的看似結構複雜但沒什麼可動的翼面,無需進行複雜的控制,半浸式的缺點是抗浪性不如全浸式,大多只在江河胡泊裡航行。
在冷戰時期,各國都對高速水翼艇高度關注,分別研製了很多型號。例如美國海軍對於區域近海作戰的高速艇一直有著很高的熱情。在七十年代末設計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飛馬座級(Pegasus)全鋁製高速水翼飛彈快艇,由波音公司建造,共建造了6艘,用於加勒比海複雜海區的作戰和巡邏任務。
飛馬座高速飛彈艇的滿載排水量240噸,長40米,寬8.5米,動力為2臺800馬力MTU柴油機、1臺LM2500燃氣輪機,艦體浸水航行時的航速為12節,水翼航行時的航速高達48節,武器包括2套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1門76毫米奧拓艦炮。
此外義大利研製了「鷂鷹」級水翼飛彈艇,排水量61噸,最大速度83公裡/小時。配備一門奧託76毫米速射炮,兩具奧託馬特反艦飛彈發射器。義大利海軍建造了7艘「鷂鷹」級水翼飛彈艇,然後把全套技術提供給日本,生產了三艘「鷂鷹」級用於裝備海上自衛隊。
蘇聯對水翼艇更有熱情,非常重視水翼艇的研究。曾生產了大量的軍用水翼艇,包括水翼魚雷艇,水翼飛彈艇,水翼巡邏艇。例如著名的1240型(北約命名「蝗蟲」)飛彈艇,艇長45米,滿載排水量320噸,最大航速可以達到60節(111公裡)/小時。
蘇聯是世界上研製水翼船最早,應用水翼船最多,技術工藝較先進的國家。阿列克謝耶夫中央水翼船設計局研製了大量的快速船隻,包括水翼艇、氣墊艇和地效翼船。水翼船有「火箭」,「流星」,「東方」,「彗星」,「日出」,「海燕」等型號,出口加拿大,越南,希臘,土耳其,荷蘭等近20個國家。
蘇聯有數百艘水翼船活躍於內河和近海運輸線上,甚至在頓河等流域還設有高速水翼船的水上公交線路,用於城市近郊運輸,各個城鎮之間由水上巴士站連接,特別方便。
其中「拉基塔級」水翼船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水翼船,行駛時離水面比較低,可運載100人,航行於世界各地的150多條航線。蘇聯的水翼戰船「蝴蝶」號則是世界最大水翼船,排水量達400噸,裝3臺燃氣渦輪機7萬5千馬力,時速可達110公裡。
中國發展水翼艇的歷史也很早,例如在60年代研製過一款水翼魚雷艇,那就是湖川級(025/026),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水翼魚雷艇,主要技術沿用蘇聯根據第二次海軍技術援助協定向中國提供的鋁質水翼魚雷快艇的技術資料和施工圖紙。1963年開始服役,025型為鋁質艇,由滬東造船廠製造。026型為鋼質艇,由江新造船廠製造。該艇長21.8米,排水量45噸,裝備兩門雙聯裝14.5毫米機槍,兩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湖川級出口過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等國。
由於水翼艇有個大缺點是適航性差,極大地限制了水翼艇的作戰範圍和全天候作戰能力。而且水翼艇的建造和維護成本較高,較大排水量水翼艇的技術複雜,水翼艇逐漸被我們軍方冷落了。到90年代末,中國引進和自主研發了穿浪型快速艇,隨著這種新型高速艦船技術的成熟,中國建造了大量的022型穿浪飛彈艇。此外多數國家在80年代以後也不再發展軍用水翼艇。
中國在90年代從俄羅斯進口過高速水翼船,有「流星」,「海燕-M」等型號,用於長江流域的水上客運。不過,運營大約10年的時間以後就消失了,主要原因是我國高鐵和高速公路的大規模興起。民用客運水翼船的主要缺點是能耗較大,不夠經濟,舒適性不佳(噪音大),適航性差。而且高速行駛掀起的水浪,嚴重侵蝕江岸,只適合俄羅斯那種地廣人稀的國家。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微信號:keluoliaofucn
溫馨提示:
聯繫郵箱:gaosga@163.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