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發現數種腎癌變異基因

2021-01-09 科學網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已經發現並徹底研究了與腎癌有關的數種基因變異,這有助於開發治療腎癌的新藥和療法。

 

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月25日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對100多名透明細胞性腎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種名為「VHL」的基因出現變異的頻率非常高,被認為是導致腎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還通過對比研究患者的癌細胞染色體組發現,92%的患者「VHL」基因出現變異。在該基因沒有變異的患者中,約40%患者的「TCEB1」基因出現了變異。研究小組還發現「BAP1」基因變異會提高腎癌患者的死亡風險,「SETD2」基因變異則會提高腎癌細胞轉移風險。

 

在腎癌病例中,透明細胞性腎癌佔80%左右。在發病早期階段,腎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70%至90%。如果病情惡化導致癌細胞轉移,則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源:新華網 藍建中)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腎癌相關重要缺陷基因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9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與三分之一以上腎癌相關的缺陷基因,該項發現被譽為腎癌研究20年來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腎癌的發展機理
  • 拷貝數變異才是病因
    最新的研究成果是,1447個基因拷貝數變異中,285種都可以致病  八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提前完成,給了人們揭開生命奧秘指日可待的假想。實際上,這不過是翻開了生命天書的扉頁而已,隨後的深入研究發現,這本書遠比人們想像的要更厚重、更艱深。拷貝數變異現象的存在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 中日韓人種基因拷貝數變異圖譜出爐
    據韓聯社4月5日報導,韓國首爾大學基因醫學研究所徐廷瑄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宣稱,他們通過對30名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基因組研究,成功繪製出中日韓人種超高清基因拷貝數變異圖譜,並根據該圖譜發現,亞洲人獨有的基因拷貝數變異共有3500多個。
  • 科學家:利用CRISPR終於揭開了數千種變異的意義
    他們通過一種「飽和基因組編輯」的方法,明確解釋了BRCA1基因上近4000種變異類型的含義。這可以為女性癌症的預防和治療做出更加有效的指導,減少女性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並且,這種新開闢的方法可能大大推動對各種基因變異的研究,擴展到其他癌症,完善各類基因檢測項目。該成果發表在近期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3]。
  • 核糖體RNA基因拷貝數變異和表達調控方面獲進展
    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內,不論45S rRNA基因還是5S rRNA基因都在染色體上以多拷貝串聯重複的形式存在。然而,這種高度串聯重複結構存在的生物學意義目前並沒有明確結論。之前,唯一一項對於45S rRNA基因拷貝數變異的大規模研究發生在人類群體中,研究表明人基因組內45S基因位點在個體間存在廣泛變異,並且發現其拷貝數與眾多基因的表達調控顯著相關。
  • 從gnomAD 人群變異數據中研究基因功能
    在外顯子組和基因組的測序項目中,科學家們發現預測的LOF(predicted LOF, pLoF)變異普遍存在於自然人群中,因此可以將這些變異作為基因失活的自然模型:含有pLoF變異的基因對於LOF耐受性高,反之耐受性低。
  • 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了一種可以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這一成果有望使腎癌化療更為有效,也更易承受。
  • 上海交通大學高維強、李力組發現:Di-Ras2——腎癌中一個連接VHL介...
    其中,DIRAS2基因編碼的GTPase與Ras和Rap有60%的同源性,並且在ccRCC中的表達水平明顯要高於正常腎臟。同時,von Hippel-Lindau(VHL)是一個在ccRCC中頻繁丟失或突變的基因,也是ccRCC形成和發展的最重要基因之一。
  • 南非發現另一種變異病毒
    世衛組織:南非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與英國變體無關。英國近日發現的變異病毒影響波及多國,而南非出現的變異病毒也正引發關注。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加拿大環球新聞21日報導,在當天世衛組織舉行的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證實,南非發現了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但它是單獨的變體,與英國的新冠病毒變體無關。
  • 人類基因一直在變異,現已發現60多個變異基因,它們有什麼作用
    在科技的支持下,人類逐漸認識到了複雜的基因傳承,並且試圖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對其他生物進行改造,這一點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似乎已經有所體現。因此,在人們看來,基因改造以及基因變異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一旦中間出現一些差錯,很有可能帶來滅頂之災。
  • Cell & NEJM:全球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又一研究突破 闡明致死性腎癌...
    圖片來源:france-oncology.com2015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從事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研究計劃的科學家通過進行研究,對第二種常見類型的腎癌的兩種類型進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
  • 華大基因單細胞測序新方法為癌症研究開闢新路
    2011年,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運用一種單細胞測序,通過基於拷貝數變異(CNV)的數據結果分析了乳腺癌的癌細胞種群結構,指出腫瘤的進化可能是間斷性的(Navinetal.,2011,Nature),挑戰了傳統的腫瘤漸進式演化模型。這一發現成為了癌症研究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此方法的局限是不能從單個核苷酸水平了解單個癌細胞的遺傳特性。
  • 法國已發現數起變異病毒聚集性感染 官方正加緊應對
    (抗擊新冠肺炎)法國已發現數起變異病毒聚集性感染 官方正加緊應對中新社巴黎1月10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官方當地時間10日確認,已發現數起變異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病例,正在對此加緊應對,儘快切斷傳播鏈。法國衛生部長維蘭當天表示,法國衛生部門已在法國本土發現了數起變異病毒聚集性感染病例,正在加緊追蹤。
  • Nature:發現延胡索酸積累與腎癌生長相關聯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MRC)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當代謝物延胡索酸在一種遺傳性腎癌中積累時,它導致一種促進癌症生長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 Nature:研究者發現新的黑色素瘤突變基因-PREX2
    在文章中,研究者展示了人類黑色素瘤高解析度的基因組景觀,以前的遺傳分析焦點在於許多類型黑色素瘤的外顯子組上,而且研究者關注的是提供遺傳編碼產生蛋白質的一些小碎片基因。研究者表示,黑色素瘤的整個基因組包含了豐富的遺傳信息,通過對25個轉移性的黑色素瘤進行測序,科學家們可以黑色素瘤遺傳多樣性的改變。
  • 科學家發現基因變異可使人聞爛魚感覺出焦糖味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特定的基因變異,這種變異會影響一個人對腐爛腥味的感知程度。該研究還首次發現了與甘草和肉桂氣味強度相關的基因變異。我們的嗅覺主要受鼻腔中的嗅覺受體控制。氣味分子與受體部位結合,隨後將信號發送到我們大腦中負責處理氣味的部位。
  • 研究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新聞—科學網
    然而GWAS發現的複雜疾病相關遺傳變異大多位於基因的非功能區內,僅能直接解釋約10-15%的疾病易感性,因此,單獨用SNP為遺傳標記的GWAS並不能發現疾病的全部遺傳變異,因而很難全面揭示疾病的遺傳易感性,尤其是很難直接發現與疾病相關的外顯子區編碼遺傳變異即直接改變蛋白結構和功能的致病變異。
  • Nat Commun:鑑定出腎癌幹細胞,並發現阻斷WNT和NOTCH有潛力治療腎癌
    2020年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腎癌最常見形式---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的腎癌幹細胞。
  • 華大基因幫丹麥人構建了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
    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在歐洲華大基因總部前合影。中國網 圖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起始於2012年初,旨在建立基於丹麥人的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為丹麥國家基因組二期項目作鋪墊。由丹麥政府、各院校、國家基金會與華大基因共同投資支持該項目的設立,並搭建起了以丹麥為中心、輻射歐洲的大型測序平臺。該平臺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緊鄰哥本哈根大學和丹麥國立醫院,歐洲華大基因總部也設立於此。
  • 全基因組關聯的meta分析研究確定了多種長壽基因
    | 作者:範大志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老化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的Deelen J研究者們,通過全基因關聯meta分析的方法確定了多個人類長壽基因位點及相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