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不會拒絕他人無理的要求?
你是否會因別人一個小小的玩笑而生氣很久?
你是否看到別人背著你在說話就覺得別人在議論你?
你是否時常流淚,時常難過?
如果答案都是「是」,那麼其實,你就是「高敏感族」。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崇尚旺盛的精力、忙碌的生活,就連很多人找朋友或者找伴侶都會提出要求說「性格外向,活動開朗」,似乎高敏感族在社交中很沒有優勢。但請高敏感族們不要覺得自己是異類。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作者伊爾斯·桑德揭示了這樣的真相:在我們身邊,每5人就有1人是高敏感族。
伊爾斯·桑德是丹麥的心理治療師,她自己本身就是高敏感族的一員,也曾陷入這種性格特徵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但後面通過研究和試驗,她做到了與自己高敏感特性和諧相處,並利用它來感知快樂,她在書中也提到了這些方法。
什麼是高敏感族?
既然高度敏感人群在我們身邊的比例這麼高,那麼怎麼識別高敏感族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特徵,就我自己而言,我就是一個標準的高敏感族,下面這幾個特徵每一條我都深有體會。
能感知更多的信息包括不愉快的聲音、場景或者氣味,比如除夕夜煙花的噪音,隔壁鄰居翻箱倒櫃找東西的聲音,美髮店裡刺鼻的化學藥劑的味道,超市裡嘈雜的DJ音樂等等。
高度共情,容易受別人的情緒影響比如目睹一場爭吵,或者只是待在一個氛圍緊張的環境中,甚至身邊的人一個眼神,就會知道他當時是什麼情緒,從而對他產生共情,使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影響。
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想要拯救世界我們總能感知到身邊的不安和焦慮,並總是想盡辦法去解決,朋友遇到困難,我們總會認真地傾聽並給出意見。我們習慣在人際交往中深思熟慮,謹小慎微,會花很多精力去維持與他人的關係。
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在世界我們擁有無比豐富的想像力,內心世界也是五彩斑斕。而且善於獨處,獨自一人時,很少感到孤獨無聊,甚至享受其中,不需要依靠別人獲得快樂。
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世界我們相比於向外探索,更經常向內探索,外面的世界不如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吸引我們,也有一些高敏感族會選擇創造自己的信念體系,或者信仰宗教。
從這些特徵可以看出,其實我們高敏感族的這種「高敏感」與其他性格人群並沒有優劣之分,這只是人與人的不同而已。但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這種性格並不佔優勢,現代社會注重人與人的連結,但高敏感族更擅長和自我進行連接。
所以怎麼在接納自己這種性格特點的情況下,也能在社會上與人產生更友好的交流呢?作者提出了一些觀點,總體來說可以分為自處和與他人相處。
高敏感族如何自處?
停止內耗很多高敏感族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過別人的指責,說自己小家子氣,不合群,與社會脫節。
於是漸漸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這樣的性格不好,然後就會一昧地討好他人,以奢求別人對自己的「喜歡」,但這樣不平等的關係並不會換來平等的相處,反而更讓自己變得卑微。
久而久之,高敏感族就容易變成所謂的「玻璃心」,而這樣對自我情緒的消耗,長期下來容易摧毀一個人,而我們應該做的,首先就是停止內耗。
首先要適當降低自我要求,比如一直當「老好人」的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拒絕他人的請求,或者可以試著對你即將提供的幫助設定界限:「我很樂意幫你整理這個文件,但是最多半個小時,因為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不要覺得這樣的自己會被他人討厭或者排擠,因為你的朋友選擇你,或者有人找你幫忙,是因為他們喜歡你,認可你,並不是你會為他們辦事。
然後就是不想害怕做最真實的自己,可能你是敏感的、自卑的、膽小的,但你一直偽裝自己,把自己變成「別人眼中期待的樣子」,但從現在開始,慢慢地將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你會發現,你將擁有全新的人生。
沒有人會看不起你,嫌棄你,人們會一如既往地接受和關心你。這會讓你慢慢化解內心的恐懼,增加前進的勇氣,讓你有力量進一步展示真正的自己。
與此同時,你會發現自己更愛與人交流了,也更能維持更長時間的社交活動了。
給自己加個油,打個氣,只要敢於踏出第一步,一切都好辦了。
學會斷舍離作為一個高度敏感型人,想要享受更多快樂,我們就需要適當放棄一些東西,為自己的敏感型人格留下充分的空間,接納它處在我們身體裡,而不是排斥它。
大部分高敏感族是難以承受長時間社交活動的,我們在與他人長時間相處之後,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對他人提出自己需要休息了。給自己的生命多留白,這會讓我們覺得更加地舒適。
還有請允許自己「無用」一點,我在社交平臺關注了一個博主,我很欣賞她的一點是,她對自己的定位是「分享無用而美的事物」,當我看到「無用而美」這個詞的時候,我仿佛被什麼擊中了,因為我突然發現這也是我所追求的東西。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天都會被大量的信息所刺激,而這些信息會帶給高敏感族很強烈的不適。我們要允許自己「無用」一點,不用那麼著急奔跑,慢一點沒什麼的。
白天我們要學習,要工作,頭腦飛速運轉,讓人疲憊萬分。可能有人覺得睡覺可以解決,可是當我們的頭腦停不下來的時候,其實是睡不著的,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讓身體停下來,而是讓大腦停下來。
冥想,運動,包括做些家務,都能使我們的思想從快變慢,從而讓內心也慢慢平靜,也可以泡泡腳,泡泡澡,做些對身體有益的事,也能給大腦帶來一些放鬆。
做這些事情並不是浪費時間,因為你發現這會給你帶來很大的變化。你的大腦慢慢處理那些紛繁冗雜的信息,把它們理順,而不是任其一團糟,身體各個部位也會積極地配合著大腦,跟著放鬆了下來。
高敏感族如何和他人相處?
如何在談話中被人重視高敏感族很容易在談話中被對方的話淹沒,使自己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其實自己很想靜一下,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又不好打斷對方。
那麼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堅定自己的信念,要果斷又友好地跟對方提出:「對不起,我現在覺得有點累,我想這對我們的談話沒有好處,我可以先休息一下,思考一下你說的事情,等會兒再找你談好嗎?」這樣禮貌的表達對方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如何處理與他人的衝突高敏感族其實不愛與人起爭執,因為這讓我們覺得很累,感到憤怒的時候會首先壓抑自己,但如果壓抑不住的話就會爆發出比其他人更強烈的情緒波動,到這個時候,其實自己比對方受到的傷害更大。
拿我自己而言,每次與人起了爭執,吵完一架之後我全身都會發抖,不是因為害怕或是什麼,就是這種情緒讓我覺得極度不舒服。
我們要學會運用「共情能力」,這是我們高敏感族的獨特天賦,我們可以用這個天賦去感知對方憤怒之下的其他情緒,也許對方的心裡也是很脆弱的,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可以主動與對方溝通,建立與對方友好的聯結。
還可以運用「第三者視角」,就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這一段關係,想像你所處的位置換成其他人,你只是看著他們。經過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比如意識到對方並不是你應該相處的人,那麼及時為自己與對方設置界限才是正確的做法,或者發現對方是自己很珍惜的人,這樣的爭吵真的是太愚蠢了。
如何防止自己過度內疚內疚也是高敏感族常有的情緒,因為我們過度敏感的內心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覺得傷害到了別人。
內疚一般有兩種類型:
實際內疚感——這種內疚感會告訴你,你的行為實際上已經給他人造成了困擾。
過度內疚感——指內疚被過於誇大或膨脹的感覺。
實際內疚對我們與他人的相處是有好處的,因為如果真的傷害到了他人,我們也應該對他人做出道歉和補償。而過度內疚其實是對自己的無能為力的憤怒和悲傷情緒的防禦。
當處於過度內疚的情緒時,最重要的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觀。不要從「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和「這其實並不是我的問題」中二選一,現實情況是處於中間值的。
作者提供了一個方法,可以用來評估你的內疚是合適的,還是過度的。
比如你的好朋友最近心情很糟糕,向你訴苦,你覺得內疚,覺得自己沒有對她有實質性的幫助。在這個時候,可以列一個清單,列出導致她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比如父母最近經常吵架,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男朋友好久沒給她打電話,最近還生病了,你也很久沒聯繫她了等等,然後通過詢問她或者自己觀察,列出這些原因的比例。
例如,父母佔12%,學習佔13%,男朋友佔24%,身體狀況11%,我佔5%等等,列出來後,你對這種狀況的評估從「一切都是我的錯」轉變成「5%是我的責任」,就會輕鬆許多,讓自己從過度內疚的情緒中脫離。
寫在最後
很多人其實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高敏感族,因為那代表自己是膽小的、脆弱的、不被人喜愛的,感覺自己渾身都是毛病。但逃避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一味的逃避,那只是在壓抑,如果真的到了壓抑不住要爆發的那一天,最受傷害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要充分了解並接納自己的高敏感特質,不要把它當做一個缺陷,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而是知道它是我們獨特的個性,即使我們會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些,但我們並不比別人差,只有更加積極更加正確地看待自己,我們才能重獲新生。
我希望每一個高敏感族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特性,做到如魚得水地與自己相處和與他人相處,到這時,才算是真正拯救了自己的「玻璃心」,真正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願每一個高敏感族,都能活出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