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強的人都不快樂?」 高敏感人,是天賦,還是詛咒?

2020-12-02 中信出版集團

你是高敏感人嗎?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今天文章開始之前,想請大家做一個測試,這是一份「高敏感人」自我評估測試。

下面這些題目,如果你覺得「大多數時候如此」,請回答「是」,「大多數時候並非如此」,請回答「否」。

●吵架與大吼大叫讓我不舒服?

●我經常感到自己無法融入團體?

●待在一堆人之中會耗損我的氣力,我需要時間獨處才能恢復?

●我是否受不了嘈雜的聲音、氣味或愛講話的人?

●我是否對化學物質敏感,或是不太能夠穿容易讓皮膚發癢的衣物?

●參加聚會時,我寧願自己開車,好方便提早離開?

●遇到壓力時,我會不會大吃大喝?

●我害怕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窒息?

●我很容易被嚇到?

●我對咖啡因或藥物有強烈的反應?

●我是否不太能忍痛?

●我是否有社交孤立的傾向?

●我是否會接收他人的壓力、情緒、症狀?

●事情排山倒海而來,讓我精疲力竭。我喜歡一次做一件事就好?

●我喜歡親近大自然,滋養身心靈?

●和難纏的人或「能量吸血鬼」相處過後,我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復原?

●相較於大城市,小城鎮或鄉村使我身心舒暢?

●相較於一大群人狂歡,我偏好一對一的互動或小型聚會?

記錄下你的答案,現在來看看測試結果:

1-5個「是」,至少有部分的你是高敏感人

6-10個「是」,你有中等的高敏感傾向

11-15個「是」,你有強烈的高敏感傾向

超過15個「是」,你百分之百是高敏感人

這個測試出自《不為所動:精神科醫生寫給高敏感人的處世建議》一書,作者朱迪斯·歐洛芙是一名從業二十多年的精神科醫生,專門治療那些和自己一樣的「高敏感人」。

什麼是「高敏感人」?

什麼是「高敏感人」?

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提出了「高敏感族」這個詞。

高敏感特質的表現包括:容易受刺激,容易感到疲勞,對光線、聲音、氣味等特別敏感;厭惡人多、嘈雜的環境,需要獨處,喜歡自然和安靜的環境等

高敏感人的大腦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們的神經系統極度活躍,用極端的方式感受外界刺激,因此經常被迫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和刺激,感覺精疲力竭、「感官超載」。

比如有一天計劃去逛一個公園,出發的時候心情很好。換乘地鐵時要經過火車站,在嘈雜的人群中被推搡、擁擠,突然就變得心煩意亂,只想趕快逃離。

很多人以前一直以為是自己心理素質差,才容易被環境影響。當知道了高敏感這種特質,才明白原來是因為神經系統發達,對外界刺激太敏銳。

《不為所動》中對高敏感人有一句很形象的描述:

人類的敏感程度呈光譜狀,有的人高,有的人低,共感人就像是一塊情緒的海綿,同時吸收這個世界的壓力與喜樂。

有的人是情緒高敏感人,有的人是身體高敏感人,或者兩者皆是。

身體高敏感人的身體感受到他人的症狀。比如,身邊有朋友抱怨胃不舒服、頭痛時,TA也會感到自己同樣的部位不舒服。

情緒高敏感人則容易接受、感受到他人的情緒,不自覺為了他人的情緒心煩意亂。比如看到別人難過或者憤怒,自己也會產生巨大的內心壓力。

「高敏感」是天賦還是詛咒?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高敏感是一種真正能和他人「感同身受」的特質。

然而在主流文化中,「敏感」更多地被當成是一種負面特質。高敏感人常常被貼上「玻璃心「和「想太多」等簡單粗暴的標籤,很難得到理解和體貼,許多高敏感人自己也無法理解接納自己,活得疲憊而痛苦。

其實,敏感不是缺陷,只是一種中性的特質,高度敏感有優點也有缺點。

高敏感特質,如果能駕馭得恰到好處,會是一種天賦,發揮出正面能量。高敏感人對藝術更敏銳,更容易被音樂、文學、繪畫等藝術作品打動,直覺敏銳,有創意,能用詩意的眼光看世界。

黛安娜王妃、美國前總統林肯、愛因斯坦、演員金·凱瑞等都是高敏感人。

當然,高敏感也會帶來一些困擾和挑戰:容易感到緊張、焦慮、疲憊,容易失眠,迴避人群、自我孤立,在生活、身體、情感和職場中容易受挫等等。

在豆瓣"高敏感人群"小組中,許多豆友分享了高敏感帶給自己的困擾和苦惱。

「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晚上就會睡不著」

「面試前極度恐慌和焦慮」

「經常感覺累」

「不想出門」

這些症狀,被醫生稱為「共感疾病」

《不為所動》中,作者提到許多前來求助的患者都有類似症狀:恐曠症(害怕出門),各式恐懼症(恐懼人群、開車、大型體育場的活動)、慢性憂鬱、慢性疲勞、恐慌發作與社交焦慮等

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刺激和傷害,很多高敏感人不得不迴避關係,自我孤立,逐漸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此時,高敏感更像是一種詛咒。

「高敏感人」的自救

高敏感人士如果去求醫,容易被診斷為抑鬱、焦慮等,許多醫生會直接給患者開抗抑鬱、抗焦慮藥物。藥物或許短期見效快,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不為所動》中,作者給出了一些更溫和的自救方式。她認為「用溫柔一點、簡單一點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就能輕鬆解除焦慮,不必尋求藥物治療。」

1. 遠離「不舒適區」

社交情境會給高敏感人帶來很大刺激和壓力。遇到這種情況,不必勉強自己,可以暫時脫離不舒服的環境,喘口氣。

2. 給自己獨處時間

高敏感人需要更多獨處時間,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內向高敏者,社交一天可能需要獨處三天才能恢復元氣。

3. 保證充足睡眠

睡覺治百病。高敏感本就容易感到疲勞,疲勞時又更容易吸收壓力和負能量。所以一定要睡飽,壓力特別大時可以多睡一會,白天也儘量抽時間小憩片刻。

此外,冥想、多接觸大自然、偶爾「斷網」,戒用科技產品,三餐規律健康等等,都能給高敏感人帶來更多幸福感,起到治癒作用。

電影《天使愛美麗》中,艾米麗也是個內向敏感孤獨的女孩,但她也是一位善良的天使,暗中幫助身邊人,最終也勇敢抓住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有些人天生就和別人不同,但不同不等於不正常。希望每一個獨特的人,都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學會善待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作者 | 草草

相關焦點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一旦周遭的人情緒有絲毫的不對,你都能夠迅速察覺到,尤其是像悲傷、憤怒、失望這樣的負面情緒。即使對方表面上無波無瀾,嘴上說著「我沒事」,你也能感覺到他們平靜表象下暗自洶湧的情緒。3. 你在和他人相處時表現得小心翼翼,常常會不自覺地扮演一個老好人的角色由於你對他人的情緒太過敏感,並且自己也深受這些情緒的影響,因此你總是試圖確保周圍每個人都開心。
  • 孩子「共情能力」較差,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好好培養,該學習一下
    其實共情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但這種天賦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和挖掘,它才能真正的為人所用。共情能力強的孩子會怎麼樣?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家裡來了許多親戚一起吃飯。阿姨和姑姑的孩子當時剛好都是7歲,兩個都是男孩子,很快就玩在一起了。等到吃飯的時候,其中有一道菜是蝦,蝦是小孩子們最愛的一道菜。只見阿姨家的孩子拿起筷子就夾了一隻蝦放到自己的碗裡開始吃了起來。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有些人特別擅長於捕捉別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別人的微表情、微動作去感受到別人情緒的變化,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不管是同事還是領導,只要他們情緒有所起伏,自己都能捕捉到,並且還會不停地暗示自己:我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就是像我心裡想的那樣。
  • 誰不喜歡有共情能力的人呢?
    但是這幾個回答,都不是具有共情的回答。完美的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對她說:「老婆,我買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特別不爽!」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我理解你了。這句【共情回答】有什麼深意?共情最基本的原理是:讓人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平日裡,只要這位總編輯出現在辦公室,辦公室就立刻鴉雀無聲,有的同事在電梯裡遇到他,都要屏住呼吸,因為空氣凝結到,連呼吸聲都太吵,要是有事必須去他的辦公室,先得在門口深呼吸一分鐘,抖腿30秒。大家怕他怕成這樣,你能想像得到吧,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有一年,公司來了一名新編輯,就叫他小h吧。他是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一個人,業務不突出,個性不突出,背景不突出。
  • 人的共情能力反而讓我自相矛盾了?
    今天家裡的中華田園犬死了,還是被主人打死的………說實話我第一想法是很氣憤、傷心。因為我接觸它雖然不多,但還是算斷斷續續看見它長大,它還算蠻聽話的了。回來這一個月我偶爾會給它準備吃的,偶爾會遛它出去走走。
  • 羽生結弦的表演和人為何值得愛?傷痛換來的善良,共情能力太強!
    前幾天,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搜:「共情能力強的人」。說的是,「共情能力強的人也很慘。因為經歷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為懷。看到別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條命換來的。」瞬間戳心。這個話題,讓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到他。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鄧倫是一個演員,他唱歌感情充沛,共情能力強於專業技巧的演員
    難得生活劇正劇都如此自然,他演過的人物都如此真實,就像生活在我們的平行時空。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業務能力是最讓人欣賞的點。鄧倫很好,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的專業能力。
  •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強的星座,別人的苦難,他們似乎能感同身受
    好像別人的遭遇,別人的痛苦,他們也能感同身受一般主筆:Miya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強的一類人,總是容易心軟的一類人,看到別人吃苦受罪的時候,他們仿佛能夠感同身受一般,好像那個遭受磨難的人是自己一樣,哪幾個星座是這類人呢?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用的重視。共情是讓人與人之間從情緒、認知、觀念等建立「連接」,達成共鳴,讓溝通更有效,達成共贏的局面。優秀的共情能力,也是生活中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 元氣騎士:天賦挑戰之四倍快樂
    今天的挑戰天賦和以往不同,可以說四倍快樂,話不多說,看圖!1.更多的敵人2.每局變換角色3.雙倍攻速,傷害減半4.無限能量前面兩個沒什麼,遊戲的快樂主要在後面兩個,雙倍攻速,雙倍快樂,無限能量,四倍快樂(在這兩個挑戰天賦的配合下,我們無論拿什麼武器,手感都會很好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特別是藍盈瑩這種不懂察言觀色的人來說,更加是重要的課題。01 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指理解別人的經歷並相應做出恰當回應的能力。要學會共情能力,重點是理解別人和做出恰當的回應。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
  • 沒有共情能力的演員,自然不會有觀眾緣
    明明是演員,卻缺少共情能力,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她就太不考慮別人而是只考慮自己,就很不討喜。節目裡有一段很明顯,藍盈瑩說看到其他姐姐們哭,她一點感覺都沒有。藍盈瑩對身邊的其他姐姐們說:「我特別想跟姐姐們探討一個問題,我回去想了好久,我覺得我好冷血,就那天姐姐們全哭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說自己對上千萬的瘧疾感染者共情會顯得非常奇怪,但說你非常關心他們或者對他們充滿同情就很合情合理。同樣,同情和關懷並不需要鏡像複製他人的情感。共情能力強的人更善良、更關愛他人、道德更高尚,這就說明共情是善的力量。 很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 善用天賦將讓你樂享人生
    直到最近看到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我才豁然開朗,原來我不是慫,而是太敏感。《高敏感是種天賦》是給敏感族的幸福生活指南。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經常會遭遇下面的情況:被領導批評兩句,會轉輾反側,甚至晚上都睡不著覺。不喜歡熱鬧喧譁的場合,在各種聚會中會感到筋疲力盡。和人發生爭吵時,會傾向於逃避,很久後才知道如何反擊。
  • 「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共情跟親切有一點細微的相同,很多人面對親切的人會有自然的好感,會願意同親切的人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而共情能力強的人也能做到如此,甚至做得更好。 二、缺乏共情能力的孩子有哪些危害? 社交能力較弱 何為朋友?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說到互相幫助、互相體諒,然而缺乏共情能力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的幫助,自己卻不願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