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敏感愛幻想?你不是怪胎,只是一類特殊的「高敏感人群」

2021-01-08 小墨談

01

讀《抓落葉》這本書的時候,我少有地感受到了一種沉浸式閱讀的體驗,故事裡的艾略特讓我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內,很多人的影子。

小說的主角艾略特從小和哥哥比賽抓落葉,看誰抓得又快又多。艾略特雖小,但他卻能感知到哥哥想贏的狀態,因此他總是藏起自己真正抓到的落葉的數量,謊報一個肯定比哥哥低的數,故意讓哥哥贏。

艾略特從小就與眾不同,他敏感,愛幻想,能從同一件事情中捕捉到更深層次的內涵。當然,這些「與眾不同」讓他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怪胎,也因此童年被孤立,長大後變得內向、孤僻。

艾略特,是別人眼中的怪小孩。

夜晚的時候,他看到一個怪物在他面前跳舞,於是他們成了朋友。然而,當他向父母哥哥提前這個怪物朋友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相信他。

有一次一家人外出到海邊度假,媽媽下海遊泳時遇到了危險,哥哥跑去喊人救媽媽,而艾略特卻看到怪物把媽媽從危險中拉了出來,媽媽平安返回了岸邊。在他說出自己的所見之後,父母阻止了他,而哥哥嘲笑他。

艾略特的一大愛好就是睡覺,媽媽為了讓他活動,逼迫他練習棒球,認真練習後他的球技高超,在一次比賽中,輸掉比賽的哥哥惱羞成怒,把弟弟相信怪物的言論告訴了同學們,大家都對他嘲笑不已,艾略特迫不得已退出了棒球隊,又回到了自己孤獨的世界裡。

除了兒時那個願意聽他幻想的鄰居阿姨外,他唯一的朋友是自殺互助小組的一男一女,他們一個自稱能靈魂穿越到未來,一個想寫小說,他們大概是唯一認真傾聽他的靈魂並相信他的人。

02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艾略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總之,我有。

我疲於周旋在各色的人中間,因為他們極力隱藏那些負面情緒,總是能輕易地讓我感知到,這讓我覺得很累。

孤僻、內向、敏感,曾經一度成為我甩脫不掉的影子。我一直努力地想要讓自己變得開朗、外向、豁達,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名詞:高敏感人群。

原來,有的人天生對情緒的感知就比普通人強。

你是不怪胎,你只是天生敏感。

高敏感人群,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不是一種疾病或狀態,而是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徵。

1997年, 心理學家Elaine Aron博士最早提出了HSP這一概念,她本人也是一名HSP。

仔細想一下,你是否符合以下特徵:

對聲音/氣味/味道等異常敏感,警笛聲或施工噪音可能「會讓你有釘子砸頭的感覺」。擁擠的人群、強烈的氣味都可能會讓你特別不舒服。

具有很高的「驚嚇反射」,容易被一點聲音/偷襲被嚇到,因此懷疑自己「神經衰弱」。

被大人評價為「害羞、內向」,被人指責「神經質、想太多」。

像一塊情緒海綿,傾向於「吸收、共情」他人的感覺,並常常因此精疲力竭;很怕疼,對咖啡因等中樞刺激成分敏感。

洞察力強,擅長發現別人可能忽略的微妙之處,比如表情、肢體語言等。

需要大量時間獨處。在漫長的一天結束後,你需要自己呆在安靜的房間,降低刺激,為自己重新充電。

十分迴避衝突。當親密關係出現緊張或分歧時,你傾向於迴避,甚至可能在衝突中感到身體不適。

你想得很深。習慣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處理,並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大量反思(比其他人更多),同時也容易消極過度思考。

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殘忍場面,哪怕是在藝術作品中;容易沉浸於電影等藝術品,並受到深深的打動,肚子餓的時候會變得易激惹,出現較大情緒波動。

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喜歡幻想、做白日夢。

「玻璃心」,你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所以每當遇到挫折困難,你的本能反應可能不是抵抗,而是向內進行自我攻擊。

別人的評價、看法非常重要,消極情緒似乎影響你更深。……

03

高敏感特質已經被多項科學研究所證實,對HSP者的腦掃描研究顯示,他們的神經活動與非HSP者不太一樣:HSP更具同情心,更關注自己的環境,也更關注來自親密朋友和伴侶的社會線索。

過多的刺激會讓他們很心累,因為易受他人情緒影響,他們也因此承受更多傷害或冒犯,比如被誤解為「焦慮、挑剔,甚至是人格缺陷」:

XX而已,至於嗎?

你是不是反應過度了?

怎麼老像小孩子一樣,這麼情緒化?

——他們生來就有的人格特質,成為了道德審判的對象。

是什麼導致了HSP的形成?

①HSP是一種遺傳的人格特質。他們與生俱來的基因差異代表著——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些人天生更為敏感,感知力更強,當然,也更容易受傷。

②「情感忽視」的童年環境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證據表明,人們早期經歷可能對與敏感性相關的基因產生表觀遺傳效應。研究發現,兒童期的「情感忽視」對一個HSP的孩子影響更大,當一個孩子天性深思熟慮、感情強烈,他對教訓的感覺也將更為深刻——更糟糕的是,他可能在長大後在內心深處對自我感到羞恥,產生自我否定感。

04

許多人在第一次知道自己是HSP後,都會有著豁然開朗的感覺。他們可能多年來都在為了迎合大環境的標準,去做了很多別人期待、卻不符合自己特性的事,並把自己的敏感、退縮和疲倦歸咎於軟弱,不斷進行內耗和自我攻擊。

其實,這是一類特殊人群特有的性格特質。

我們今天的社會,似乎不鼓勵人們過於敏感,但是HSP,同樣有其性格上的優勢。

更敏銳地感受和加工情緒線索,讓HSP對他人的同理心更強,對事情的思考也更為深入。研究發現,這種特質也與工作中的高績效行為相關,比如盡責、同理心、忠誠和勤奮。

一旦確定自己屬於HSP,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事情來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快樂一點。

①確保獨處的時間,有意識地選擇與誰共度時光。

雖然HSP喜歡獨處,但他們也需要親密的支持性關係。有HSP受訪者提到他們有一個小型的精選朋友圈,「我真的不太喜歡和人在一起,但我有一群親密的朋友,他們幫助我度過人生。」

②保持自己熱愛的日常,避免吵鬧的聚會、恐怖電影或令人不安的新聞來照顧自己。進行溫和的運動,並給自己在睡前預留平緩刺激的時間。

③接納自己,讓產能 > 耗能。

如果你不是一個外向的人,就沒必要強迫自己進行「無用社交」。如果你討厭做某一件事,也無需硬碰硬折磨自己,嘗試找捷徑解決,別跟自己過意不去。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絕情緒內耗。接納自己,認可自己,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都有利弊。

④適當對自己降低要求。

敏感者幾乎都是病態的理想主義者。不僅對別人,對自己下手也毫不留情。甚至會產生內在攻擊,貶低自己。這是因為你把標準放的太高了,苛求完美,只會讓你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愈加脆弱。

05

高敏感人群的確獲得比常人更辛苦,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太大太多,像是帶著一雙透視眼看世界。但與之呼應的,是高敏感度帶來的強烈感知與深度思考,所以他們身上總是帶著一種與眾不同的光環。

接受自己的敏感,不必視若大敵。

有一些人是透過一種濾鏡看這個世界的:在這個濾鏡的作用下,他們看到的世界有著更高的對比度和更高飽和度。因此他們一直是用一種更生動、更激烈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

內心高敏感的人其實並不是軟弱,而是擁有著溫柔和安靜的力量。

這種力量、是一種天賦,要相信它可以讓我們很好地度過一生。

相關焦點

  • 高敏感人群1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優點
    最近在TED上看了一個關於敏感人群的課程,讓我對高敏感人群有了更多的認識。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有一類人經常被不公平的歸類,在科學術語中稱之為高敏感人群。這是什麼樣的人群?又是什麼樣讓他們與眾不同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戲劇女王、愛哭鬼、愛抱怨、沒安全感,高敏感人群或者說HSP人群,已經被貼上了所有這些甚至更多的標籤。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對於這些人而言,生活中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的內心,依然會敏感地做出反應。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
  • 孩子膽小、孤僻?家長不要焦慮,這可能是「高敏感兒」的表現
    ,且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存在,人群中15%-20%的孩子具有這樣的個性。小林說:「哥哥的性格比較外向活潑,弟弟就比較膽小、害羞、有些孤僻,沒想到兩個孩子的性格比較兩極化。比如說我理髮回來,總是弟弟最先發現我剪頭了,指著我的頭髮『啊、啊、啊』的叫。」小林有些擔心弟弟的性格太過敏感、孤僻、害羞,怕對孩子的社交有影響。
  • 心靈療愈|愛因斯坦一樣有著脆弱的高敏感?3招帶你走出心理困局
    而在我們身邊,每5人就有1人是高敏感者,所以高度敏感並不是一種缺陷,而你也不是個怪胎。那麼,高敏感究竟是什麼呢?是不是所有的高敏感者都是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呢?美國心理醫生兼研究員伊萊恩.阿倫是最早對高敏感者進行研究的人,她首次引入"高敏感型人格"這一概念,她認為:高度敏感是高敏感人群出生就擁有特殊神經系統,能夠更完整細緻地處理外界積極和消極的信息。
  • 書心驛站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Ⅰ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是由法國心理諮詢專家,被譽為「國民心理師」的[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撰寫的。本書將幫助你:1.深刻了解自己行為的奧秘,讓你清楚認識到你生來就是「特別的一個」,你不是別人眼中的「異類」。2.找到你獨特個性的生理和心理成因,掌握紓解自己心理的方法,重建自信心,不再對人生感到困惑或厭倦。3.解決你人際交往的難題。
  • 「你太敏感了」:14種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苦
    比如說,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對聲音/氣味/味道等異常敏感,警笛聲或施工噪音可能「會讓你有釘子砸頭的感覺」。擁擠的人群、強烈的氣味都可能會讓你特別不舒服;具有很高的「驚嚇反射」,容易被一點聲音/偷襲被嚇到,因此懷疑自己「神經衰弱」;常被誤解。
  •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但隨著個人成長,他的性格得到了很好釋放,變得越來越開朗,他從最初不善言辭、不愛社交、略顯木訥的大男孩,逐漸成長為一個金句頻出的幽默導師,可見他本身就是個才思敏捷的人,而早年的內向性格壓制了語言才華的施展,亦或說,是敏感的神經造就了他羞澀內向的個性。但是,不是每個高敏感的才子都那麼幸運的。
  • 測測你自己:高敏感人群的16個習慣
    如果以上描述對你適用,那麼你很可能屬於高敏感人群。這種個性特徵是相對普遍的,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屬於此類。伊萊恩·阿隆博士在20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首次對此進行了研究,她寫過數篇研究報告和數本相關圖書,其中包括《高度敏感的人》。她同時也開發了一個自我測試來幫助你決定自己是不是高度敏感(你可以跟著這篇文章進行測試)。
  • 15億高敏感人群,如何獲得情緒自由
    如果你最近焦慮、煩躁、容易沉溺於負面情緒,推薦你看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是寫給15億高敏感人群的情緒管理指南。它會教你,如何獲得「情緒自由」。這本書適合誰讀?
  • 高敏感人群如何更好地適應投資市場
    來源:期貨日報敏感特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存需要演化而來的,它是一種挑戰,更是一份禮物。研究發現,高敏感人群由於超高的洞察力,所以更容易學習新知識,也更富有創造力。A心理問題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很難快速融入群體,獨處會讓我感到非常自在。
  • 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快來看看你有沒有這些特徵
    在很多情況下,高度敏感並不是一個褒義詞。提到它,大家腦海裡會很自然地浮現出一個「總是想很多,對周圍環境很容易緊張,甚至有些神經質」的人。這些聯想有些是符合高敏感者的特徵的,但有些卻是大家的偏見。而且你知道嗎,在我們身邊,每五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是高度敏感者。那高度敏感人群具有哪些特徵呢?下面檸檬例舉一些,這些表現是依據德國高敏感研究者卡特琳·佐斯特所搜集的知識為基礎的,大家可以對照自己平時的狀態來看看你是否也屬於高度敏感人群。
  • 心理學:高敏感、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說在當代社會中,敏感不是病,也很常見。 實際上,敏感其實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心理學家榮格說:高度敏感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格特點,只有在糟糕或者異常的情況出現時,它的優勢才會轉變成明顯的劣勢,因為那些不合時宜的影響因素讓我們無法進行冷靜的思考。
  • 你是高敏感族嗎?別怕!善用天賦將讓你樂享人生
    我不禁在心裡驚呼,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慫!心裡安慰不少。但是對於自己為何會這麼慫,我卻沒有深究。直到最近看到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我才豁然開朗,原來我不是慫,而是太敏感。《高敏感是種天賦》是給敏感族的幸福生活指南。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經常會遭遇下面的情況:被領導批評兩句,會轉輾反側,甚至晚上都睡不著覺。不喜歡熱鬧喧譁的場合,在各種聚會中會感到筋疲力盡。
  • 「高敏感兒」太過玻璃心?錯了!那是孩子「高天賦」的表現
    01 "高敏感兒"的表現和性格特徵"高敏感兒"與"高敏感族"一詞有關,"高敏感族"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在 1996 年提出。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容易因外在環境刺激,而出現不適感,且這種感覺會被放大。高度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從出生時就存在了,人群中15%-20%的孩子都具有這種性格。
  • 《高敏感是種天賦》:「玻璃心」快樂生活的法則
    既然高度敏感人群在我們身邊的比例這麼高,那麼怎麼識別高敏感族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特徵,就我自己而言,我就是一個標準的高敏感族,下面這幾個特徵每一條我都深有體會。能感知更多的信息包括不愉快的聲音、場景或者氣味,比如除夕夜煙花的噪音,隔壁鄰居翻箱倒櫃找東西的聲音,美髮店裡刺鼻的化學藥劑的味道,超市裡嘈雜的DJ音樂等等。
  • 心理學:如果有這8種習慣,說明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
    所以這種高敏感特質雖然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便,但也並非完全都是壞處。 如果你不太確認自己是否屬於這種類別的人,那麼可以留意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以下這8種習慣,就經常可以在高敏感人群身上找到。
  • 高敏感孩子怎麼養?做好這4點,媽媽再也不擔心他的成長
    當眾表達意見對他可是個大難題,他不是沒有看法,但是要他當眾說出來可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什麼是高敏感孩子? 在瑞典,有個特殊的名詞叫「蒲公英兒童」,用來描述那些無論環境如何,他都能夠茁壯成長的兒童。
  • 《高敏感是種天賦》:接納自己,方能更好地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而在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看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和我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為心思細膩而苦,就覺得自己是可以去承受和前進的。一、高敏感具體表現高敏感型人格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1997年的美劇《哨兵》裡主角之一,他的設定就是五感發達。很適合來描述高敏感人群的一個面相。
  • 五分之一的天選之子,高敏感人群如何獲得快樂
    從小到大,這些疑問時時縈繞在腦海中,時而開心時而悲傷,直到今年4月份,遇到了《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我才發現我是一名高敏感者,高敏感也是天生的。1.高敏感人格在我們身邊,每5個人中就有1個高度敏感,作為五分之一的天選之子,高度敏感特徵的人容易感知到事物細微的差別,有發達的神經系統。
  • 心理學家:如果你經常體會到這些痛苦,說明你是一個極度敏感的人
    但同樣,敏感也會給你帶來痛苦。特別是高敏感特質的人,往往會因為一些微小的刺激,就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自拔。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群中約有20%的人,其實是高敏感心理特質。這樣的人往往都具有下面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