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2021-01-08 正心正舉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阿立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

馮唐曾在採訪中戲謔地說:「我做過一個基因檢查,就各種疾病的發病概率統計,我得精神分裂症的機率是常人的155倍,我可能天生就有分裂傾向。」這令當時的採訪者不禁感嘆:你得承認,有些職業的確需要老天賞飯。並用「超強敏感度」來形容馮唐的精神傾向。

天生的敏銳思維,帶給馮唐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創作熱情以及巨大的自我矛盾。

很多極具創作才華的人,往往都是具有超強敏感度的人,他們的感官更發達,他們的覺察能力更強大。同樣的世界在他們看來,具備更豐富的色彩與更深層的含義,他們似乎活在更高的「維度」之中,普通的事件經過他們的觀察會變成了「像素」更高的作品,又像加了一層「濾鏡」。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正是我們常說的「敏感」,正是因為生理因素與常人不同,所以才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往往都與藝術創作有關。

內觀己心——「高敏感」人群的非常態行為舉止

在我們印象中,藝術造詣很深的人往往「不太正常」,經常表現出:不善交際、多愁善感、行為乖張,甚至是消極抑鬱。

早年的周杰倫羞澀內向,參加節目對主持人偷偷說:「千萬不要讓我多說話。」但隨著個人成長,他的性格得到了很好釋放,變得越來越開朗,他從最初不善言辭、不愛社交、略顯木訥的大男孩,逐漸成長為一個金句頻出的幽默導師,可見他本身就是個才思敏捷的人,而早年的內向性格壓制了語言才華的施展,亦或說,是敏感的神經造就了他羞澀內向的個性。

但是,不是每個高敏感的才子都那麼幸運的。

回想1989年的暮春,在鶯飛草長的曠野上,一條蜿蜒的鐵軌匍匐在山海關附近,這裡平靜遼闊,這裡悲愴蒼涼,一個天才的青年詩人選擇在這裡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海子。他死後醫生給出的死亡鑑定是:精神分裂症。

作家劉原說:「詩人必須敏感,能從戀人的眼神裡感知春秋。詩人必須絕望,在無邊的黑暗裡鍛打自己的荒涼。」對一個高度敏感的詩人來說,孤獨與矛盾如影隨形,無法靠外力解決,而自身浸淫在漫天思緒的極度興奮與極度沮喪中無法自拔,這好似無解的宿命,讓人無能為力。

在頗具藝術才華的人身上,我們常常發現這種巨大的自我矛盾,他們活得並不快樂,甚至比普通人更痛苦。

類似的才子佳人還有不少,比如在婚姻問題上陷入絕境的顧城,一生在情路上顛沛流離的張愛玲,以及演繹了多段驚世駭俗戀情的丁玲……仔細分析他們的生平,你會發現,每一個都好似活在巨大的自我矛盾中,他們獲得的快樂與遭遇的痛苦都十分強烈。

「強烈」可謂是他們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他們的感受與遭遇都具備較高的強度。

外察世界——「高敏感」人群巨大的自我矛盾

「強烈」正是人的意識矛盾凸顯的結果,就好比一個人在意識上進行「天人交戰」,思維越強大,矛盾越激烈,而思維正是來自於大腦對外界信息處理的結果。

在唯物辯證法的概念裡,「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所固有的,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因素與傾向。

當一個人高度敏感,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矛盾,因為他們獨特的生理屬性造成他們強大的感知能力,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所體會到、接收到、分析到的信息更多,他們可能對色彩、味覺、觸覺更敏銳,對現象的領悟能力更強,對情緒的理解更快,對細節的把握更準,對潛在的邏輯挖掘得更深,對危險更為敏感,他們往往能將很多零碎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從而構成豐富的認知,在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庫中,迅速找到關聯信息,並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形成一定的思維韻律、思維架構,而這種對信息和知識的處理能力卻大部分是天生因素,不是主觀造就的。

啟迪多元思維——「高敏感」的生理機制

Elaine Aron就曾針對美國人進行了關於敏感度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15%~20%的人屬於高敏感人群,這些人正體現出上述顯著特徵,並在文學、藝術等領域顯示出超乎常人的成就。

有關學者對這些人的敏感原因進行了探究,他們初步發現:有一種叫做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可以製造幫助5-羥色胺循環的腦內神經遞質,因此對敏感度和情緒健康有重要影響。

因此,秘密已經被揭開了,原來「高敏感」是有生理緣由的,它不是人們平時泛泛而談的所謂「性格」,它代表了基因的差異——有些人天生具有更強烈的感知,對待痛苦和快樂感受度更強。

但也因此,「高敏感」也經常被不理解的人汙名化,比如人們對「高敏感」冠以「想太多」、「小心眼」等稱謂。

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林黛玉就是「高敏感」人,她的才情不可謂不高,她在一件美好事物開始之前就過早地預測到衰敗的結局,所以她很悲觀,總是哭哭啼啼,她渴望萬物純潔,希望留住美好,所以只有她才會葬花,只有她的死才配得上「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讚美。很多人喜歡林黛玉就是喜歡她在悲觀思維中表現出來的才情,在她眼裡,一瞬間就是一生一世,她對人生有更豐富的理解。

正心正舉——「高敏感」是「才情」,也是刺傷自己的劍

然而,我們不希望高敏感的特質被各種才子佳人內化為傷害,我們也不希望所謂「才情」成為損害幸福生活的元兇。

如果「才情」註定要以製造巨大的自我矛盾的形式令人香消玉殞,「才情」就變成了個人的砒霜,不要也罷。

但事實上,「高敏感」所帶來的「才情」是一把雙刃劍,人類的文化皆是由人們豐富的「才情」創造的,我們的歷史最璀璨的篇章無不是人類智慧與才情的作品,沒有這些「高敏感」人類,當今人類的精神文明會多麼蒼白。

而要保護「高敏感」所帶來的「才情」,必須明確「高敏感」的負作用。

由於「高敏感」人群接收和處理的信息量太大,所以這些人很可能承受不了海量信息在短期內的壓迫,也平息不了信息分析之後感受到的巨大矛盾。尤其是看到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更加無法抉擇,不能堅定地維持情感投入,致使「希望」與「絕望」互相撕扯,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一個「高敏感」的人更容易分析出事物的多重屬性,能站在豐富的維度上解釋一件事,但也更容易迷惑,會比 「低敏感」人群更難快樂,尤其是在感情問題上,無法進行理智抉擇,而強大的感知力會形成矛盾觀點,讓一個人處於糾結、撕扯的狀態,嚴重時就是「精神分裂」。

撥迷見智——「高敏感」人群的大忌

《莊子·齊物論》中有句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莊子認為世間事物往往都是矛盾的,所以「高敏感」有利也有弊。「高敏感」人群應認識到自身思維與感知的長處,但也要防止自己走入「思想黑洞」,切忌用健康與生命餵養自己的思緒。

開啟自在之門——夠敏感,也要夠理智

要知道,人只有健康的活著,一切「才情」才有價值,生命是「才情」的依託。

如果不重視生命,「才情」就成了喧賓奪主、鳩佔鵲巢的暴力分子,一個所謂的才子佳人被自己的思維困住、被自己的感覺蹂躪,豈不是令人可惜?

其實對每個人都一樣,任何時候都不要被「感知」所束縛,要善於利用「高敏感」所帶來的豐富感受,但要時刻警惕被這些「感知」控制。

所以,如果你夠敏感,那麼你也要夠理智,用強大的理性去壓制強大的感知,如此,方安!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相關焦點

  • 「治安高危人群」英文表達
    東莞警方稱,深圳清查違法犯罪人員,不可否認會將部分高危人群「趕」至東莞。近期,廣東東莞的街面接連發生幾單性質較惡劣的案件,引發了東莞市民對於東莞治安的擔憂。在上面的報導中,potentially unstable people就是「治安高危人群」,深圳警方對「治安高危人群」的界定是「有前科、長期滯留深圳、又沒有正當職業的(having a criminal record, staying in Shenzhen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a proper job
  • 測測你自己:高敏感人群的16個習慣
    但「少數」並不意味著不好——實際上,高度敏感的人有一系列積極正面的個性特徵。跟著本文一起看看高敏感度人群的一些常見的個性特徵吧。   1. They feel more deeply.   1. 他們的感受更加深刻。
  • 心理學:如果有這8種習慣,說明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
    如果你不太確認自己是否屬於這種類別的人,那麼可以留意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以下這8種習慣,就經常可以在高敏感人群身上找到。 高敏感人群很難對過去放手並擁抱未來,即便是過了很多年,他們也會受困於這些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的影響。在他們看來,那些事情似乎一直都沒有過去。 正是因為HSP的感受比他人更加深刻,所以他們的內疚、憤怒、怨恨或是愛慕等情緒,會在他們身上停留的時間更長,因為他們仍舊和痛苦的事情以及所涉及的人在心理上保持著聯繫。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32 [摘要] 低劑量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篩查肺癌可以將高危人群的死亡率降低20.0%。但是現行的高危人群篩查標準存在局限性,並不能覆蓋非高危人群,因此需要有新的具體的篩查策略應對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對於這些人而言,生活中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的內心,依然會敏感地做出反應。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
  • 15億高敏感人群,如何獲得情緒自由
    這是寫給15億高敏感人群的情緒管理指南。它會教你,如何獲得「情緒自由」。這本書適合誰讀?15億高敏感人群;和一切想獲得情緒自由的人。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你不是一個人,豆瓣上就有一個3萬多人的「高敏感人群小組」。有負面情緒很正常,但如果經常沉溺其中,就容易被看成「太敏感、情緒化、難相處」。不僅破壞人際關係,自己也不快樂。對此,享譽全世界的「高敏感專家」伊爾絲·桑德,將她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總結成了這本「情緒管理指南」:《高敏感是種天賦》。
  • 樊嘉:強化肝癌高危人群早篩意識 讓治療更有效
    「要進一步提高肝癌早危人群的早篩意識,強化重點高危人群的定點篩查工作,使患者能夠更早接受更有效的治療。」在近期於上海舉辦的 2020首屆中國癌症防治年度大會 ——「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肝膽腫瘤專家評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表示。
  • 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預防?醫生告訴您
    痔瘡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地流行語,如「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現實當中痔瘡的發病率還沒有到那麼高,但也側面反映出了痔瘡真的非常常見,它是任何年齡段、任何性別的人群都可以發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還會逐漸升高。有的痔瘡嚴重的患者,其生活質量常常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了解痔瘡形成的原因,積極預防痔瘡是非常有必要的。
  • 大學生已成為愛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目前在校大學生是感染愛滋病的高危人群。 一、認識愛滋病 愛滋病(AIDS)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它是由愛滋病(HIV)引起的一種目前尚無預防免疫,又無有效治癒辦法且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
  • 這10種人是宮頸癌高危人群,掌握5招防禦它!
    陰道脫落細胞的細胞學檢查和 HPV 檢測簡便易行,準確性高。國內外有不少事實表明,開展普查、普治可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普查時還可發現癌前病變,並及時治療。 根據《中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的建議,篩查的對象包括任何有 3 年以上性行為或 21 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而性生活過早、有多個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吸菸、衛生條件差和性保健知識缺乏的高危婦女人群則是篩查的重點。篩查時一定要正確對待和處理檢查結果。
  • 五分之一的天選之子,高敏感人群如何獲得快樂
    為什麼第二天有重要的活動,前一晚我就緊張的睡不好呢?為什麼別人都說我內向,我只不過是喜歡獨處罷了?從小到大,這些疑問時時縈繞在腦海中,時而開心時而悲傷,直到今年4月份,遇到了《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我才發現我是一名高敏感者,高敏感也是天生的。
  • 專家:C肝是「沉默的殺手」 高危人群應及時篩查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員陳仲丹說,C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需要主動及時篩查,以提高治療效果。陳仲丹介紹,C肝主要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經破損的皮膚黏膜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調查顯示,我國C肝感染者大約為760萬人,近三年來,每年新增的C肝患者超過20萬人。然而,大部分C肝病毒感染者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柳葉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藥」阿司匹林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研究顯示,在有遺傳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將結直腸癌風險減半。《柳葉刀》近期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為阿司匹林的抗癌潛能再添新證。研究顯示,在有遺傳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將結直腸癌風險減半,而且這種預防效果可維持10~20年。至此,阿司匹林「神藥」地位再添「實錘」。
  • 英國正進行抗體療法試驗,有望使高危人群立即擁有新冠免疫力
    近日,英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一種新的抗體療法臨床試驗,這種療法有望使那些暴露在新冠病毒高風險環境中的高危人群立刻擁有免疫力。UCLH的研究團隊希望這種抗體藥物能夠使高危人群對新冠病毒立即產生免疫力,效力保持6至12個月。如果此療法被證實安全有效,獲得批准後,可為8天內接觸過新冠病毒的人進行緊急治療。UCLH的研究團隊認為,在新冠疫苗普及之前,新的抗體療法可能會為抗擊疫情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來源:澎湃新聞編排:戴衛 常祥
  • 孤僻敏感愛幻想?你不是怪胎,只是一類特殊的「高敏感人群」
    02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艾略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總之,我有。我疲於周旋在各色的人中間,因為他們極力隱藏那些負面情緒,總是能輕易地讓我感知到,這讓我覺得很累。孤僻、內向、敏感,曾經一度成為我甩脫不掉的影子。我一直努力地想要讓自己變得開朗、外向、豁達,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名詞:高敏感人群。原來,有的人天生對情緒的感知就比普通人強。
  • 「健康」中國肺癌高危人群圖鑑!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不吸菸的女性現在成了肺癌新的高危人群。今天就為你列一份「肺癌高危人群圖鑑」,並教你遠離潛伏在身邊的傷肺因素。肺癌發病出現新趨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陳海泉教授篩查出的1.13萬例高危人群中,男女患病率分別為168/10萬和358/10萬;吸菸、不吸菸人群患病率分別為159/10萬和337/10萬。雖然以往經驗提示肺癌高危人群以老年、男性、吸菸者為主,但研究發現的新趨勢卻是:女性、不吸菸人群漸成中國肺癌高危人群。
  • 京將制定高危人群界定標準 五年25萬人免費篩查五癌
    記者昨天從市衛生局獲悉,今年起,本市將連續5年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每年為5萬高危人群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種癌症。  為高危人群定製體檢套餐  市衛生局昨天舉辦了「陽光長城計劃」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該計劃是本市衛生部門今年發起的防治疾病計劃,包括心血管病防治行動、腦血管病防治行動、腫瘤防治行動、口腔疾病防治行動。  目前,惡性腫瘤已成本市居民首位死因,其發病率年增長率為1.6%,本市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7萬餘人,平均每天約104位市民患上癌症。
  • 這四類人群已經被列入高危!
    因此,即使發現肺部有結節,也不必過於恐慌。」吳軍博士提醒。肺結節與環境影響大嗎?產生結節的原因很多,比如結核硬結灶、結核球、錯構瘤和炎性假瘤等很多良性病變,最後都可以表現為肺結節。吳軍博士表示,由於肺部在不斷呼吸空氣,因此,環境對肺部疾病有較大關聯。